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习近平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韩正出席并讲话

    新华社南京11月15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4日上午在江苏省南京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组长韩正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习近平是在江苏考察结束后专门召开这次座谈会的。座谈会上,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何立峰、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水利部部长鄂竟平、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江西省委书记刘奇、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等7位同志先后发言,介绍了工作情况,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参加座谈会的其他省市主要负责同志提交了书面发言。

    11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江苏省南京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在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5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沿江省市推进生态环境整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结构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特别是今年以来,沿江省市有力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有效克服重大洪涝灾害影响和外部环境变化冲击,为我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恢复经济正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

    习近平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这次五中全会建议又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长江经济带覆盖沿江11省市,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生态地位突出,发展潜力巨大,应该在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习近平指出,要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源、系统治疗,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找出问题根源,从源头上系统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要加强协同联动,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种生态要素的协同治理,推动上中下游地区的互动协作,增强各项举措的关联性和耦合性。要注重整体推进,在重点突破的同时,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性和整体性,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要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示范带。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构建综合治理新体系,统筹考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和岸线等多方面的有机联系,推进长江上中下游、江河湖库、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改善长江生态环境和水域生态功能,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要强化国土空间管控和负面清单管理,严守生态红线,持续开展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工程,保持长江生态原真性和完整性。要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让破坏生态环境付出相应代价。要健全长江水灾害监测预警、灾害防治、应急救援体系,推进河道综合治理和堤岸加固,建设安澜长江。

    习近平强调,要推进畅通国内大循环。要坚持全国一盘棋思想,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明确自我发展定位,探索有利于推进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有效途径。要把需求牵引和供给创造有机结合起来,推进上中下游协同联动发展,强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引导下游地区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上游地区有序转移,留住产业链关键环节。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处理好中心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关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要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要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加大就业、教育、社保、医疗投入力度,促进便利共享,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构建统一开放有序的运输市场,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创新运输组织模式。

    习近平指出,要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要统筹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开放,加快培育更多内陆开放高地,提升沿边开放水平,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更高质量利用外资。要加快推进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把握好开放和安全的关系,织密织牢开放安全网。沿江省市要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各自定位,主动向全球开放市场。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的融合,加快长江经济带上的“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建设,扩大投资和贸易,促进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

    习近平强调,要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要勇于创新,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挥协同联动的整体优势,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要建立促进产学研有效衔接、跨区域通力合作的体制机制,加紧布局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的保障能力。要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实验室建设,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水平。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并为全国服务的产业链供应链。要激发各类主体活力,破除制约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藩篱,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要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

    习近平指出,要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要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深入研究长江文化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将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突出地方特色,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修复。

    11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江苏省南京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同志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决策部署,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切实把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要围绕当前制约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摸清真实情况,找准问题症结,提出应对之策。中央企业、社会组织要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良好氛围。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

    韩正在讲话中表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当好表率,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更大贡献。要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特别是要抓好长江“十年禁渔”,推进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要加强区域协调联动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能力整体提升,统筹优化产业布局,严禁污染型产业、企业向上中游地区转移。要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系统提升干线航道通航能力,强化铁路、公路、航空运输网络。要加强全方位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丁薛祥、刘鹤、陈希、肖捷出席座谈会。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有关省市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

    习近平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
        2015年1月16日,北查尔斯王子山考察队克服了冰雪覆盖严重、基岩露头少、考察路线长和气候条件恶劣等种种困难,圆满完成考察任务后,撤回戴维斯站。


    直升机抵达营地(刘晓春拍摄)

      撤离工作从早上8点开始进行,由于我们的样品大约有1000公斤,所以戴维斯站安排了两架直升机和巴斯勒飞机前来接人运货。按照原有计划,我们可以利用直升机前往西边更远的高山地区进行考察和取样,但由于当天风太大,而要去的山峰海拔都在1000米之上,所以这一计划只能取消。但是,经我们再三要求,直升机在返回途中在埃尔瑟平台(Else Platform)停留了20分钟,让我们有机会对这个原本因经费问题而取消的考察地点的基岩进行了短暂观察和取样,也算弥补了缺憾。直升机还特意从中山站上空飞过,让我们与中山站有了一次倍感亲切的亲密接触。6点45分,我们降落到戴维斯站直升机停机坪,北查尔斯王子山地区的考察正式结束。


    考察队员在埃尔瑟平台观察和取样(刘晓春拍摄)


    中山站俯瞰(刘晓春拍摄)

      2015年1月20日,在经过大约5个小时的飞行后,我们从戴维斯站返回到凯西站。21日,我们便与站长协商在温德米尔群岛地区开展地质考察工作,在获得了澳大利亚南极局的采样许可后,我们开始准备野外考察包,并做好通讯准备工作,接受站区工作人员对我们的安全培训。

      23-27日,我们开始对温德米尔群岛基岩区的片麻岩和剪切变形带、冰盖边缘的冰碛物碎石带冰下地质进行考察。每天中午1点,我们需要用对讲机向站区汇报一切正常,下午4点再通告我们的位置和路线的终点,然后机械师就会准时在5点钟到指定地点来接我们。可惜,在27号早晨天气开始突变,而且根据天气预报显示,在未来一个星期都将持续大风和大雪天气。我们匆匆吃完早饭,希望赶在天气变坏之前完成站区附近的考察工作。虽然在出发时天空中已经开始飘着雪花,但我们还是按照计划前往工作区,可当我们抵达工作点时,天气已经变得越来越糟,纷纷扬扬的大雪没过多久就掩盖了所有的基岩露头,能见度不足几十米。为了安全,我们只能提前返回到站区,我们在温德米尔群岛地区的野外考察也就这样提前结束了。


    考察队在温德米尔群岛基岩地区进行考察(Rob拍摄)


    考察队在冰碛碎石带进行考察(刘健拍摄)

      由于温德米尔群岛地区建有大量保护区,同时还有大量融水湖泊,致使我们最终能够抵达的地方很有限,但是我们依旧顺利完成了该地区所有岩石类型的考察与样品采集工作,而且对冰碛物碎石带进行了系统采样,为后期变质作用与冰下地质研究奠定了基础。
    1月28日,我们接到运输部门通知——将所有岩石样品提前称重、打包,以便于航空运输。29日,我们将考察包和通讯设备归还给相关部门,然后等待返回澳大利亚霍巴特的航班。

    南极北查尔斯王子山考察系列报道(十一)
      2015年1月4日,由于北查尔斯王子山地区的天气仍不理想,所以通过与科考站协商,我们提前完成了戴维斯站以东大约320 千米的布朗山(Mt.Brown)地区的地质考察。考察队利用澳大利亚现代化的南极考察航空运输网络和天气预报系统,通过有效的组织和部署,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了该项考察任务。
    布朗山地区地质考察是本次南极考察的一项重要任务。已有研究表明,在西福尔丘陵附近存在四个早期演化历史不同的地质体,包括晚太古-古元古代西福尔陆块、太古宙-中元古代赖于尔复合地体、中-新元古代雷纳杂岩(普里兹造山带)和通过冰碛物组成推测的古太古代冰下地块,因而这是解决东南极大地构造演化的关键地区。布朗山是西福尔丘陵以东唯一出露的基岩区,该区至今尚未进行过地质考察与研究。


    图1  南极内陆布朗山(刘晓春拍摄)

    由于戴维斯站距布朗山地区较远,飞行计划需要进行缜密的部署,有时候可能需要精确到分钟。戴维斯站的站长、后勤保障和气象预报等相关人员也在时刻关注这一地区的天气情况,以便随时安排我们的考察。在等待出发的时候,机场地勤人员对我们的每件行李进行称重,包括相机和个人体重,并估计样品重量,以便于机长对飞机进行配重并保障飞行的安全。一直到下午5点,飞行计划才最终确定,我们将乘坐“双水獭”固定翼飞机前往布朗山。由于“双水獭”只能在冰面上停靠,所以我们需要先乘坐直升机前往位于戴维斯站东北部约30千米的Whoop Whoop机场


    登机前对所有行李称重(刘健拍摄)

    5点半开始,我们一行5人分两个架次乘坐“小松鼠”直升机前往机场,6点钟“双水獭”固定翼飞机起飞。这架飞机比巴斯勒飞机小很多,但是运货能力明显强于直升机。7点15分,我们顺利抵达了布朗山,虽然在着陆阶段有强烈颠簸,但最终还是在满是雪垄的冰面上安全降落。飞机停稳后,野外培训员James Hamilton先下飞机前去探路,确定雪面安全后,才让我们下飞机。

    根据天气预报,飞机在该地区停留时间不能超过2个半小时,我们需要在2个小时内完成所有考察,而布朗山南北方向长度大约有1千米,所以我们明确了分工:刘晓春负责岩石观察、采样和简单记录,刘健负责样品编号,陈虹负责GPS定位和产状测量。在前期准备充足的情况下,考察队顺利完成了从南向北的剖面观察和采样,其中南端和北端地区由于地形原因无法到达,只能放弃。大约晚上9点,机长通过对讲机告知我们天气在变坏,需要加快速度。9点20分,我们全部抵达飞机旁,放置好岩石样品后立刻返航。


    考察队员在布朗山地区开展地质考察(James拍摄)


    考察队员在结束考察后的合影(James拍摄)

    虽然布朗山考察时间非常有限,但通过队员们的密切配合,我们圆满完成了既定目标和任务,共采集岩石样品26件。根据野外地质观察,初步判断布朗山的岩石组成与格罗夫山和埃默里冰架东缘地区比较相近,而与西福尔丘陵-赖于尔群岛地区存在显著差别,可能属于雷纳杂岩的一部分。该项研究工作将对我们重新认识普里兹湾-查尔斯王子山地区的大地构造框架以及普里兹造山带的延伸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考察队员在机场搬运岩石样品(陈虹拍摄)
    南极北查尔斯王子山考察系列报道(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