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7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为鼓励学生合理利用图书馆数字资源,加强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自身信息素养提供了平台。近期,地调局地学文献中心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级新生开展培训,向新生详细介绍了馆藏资源,并针对学生到馆借阅、网上阅读等方面进行了一一说明。

    培训分为“资源和服务”两方面开展,着重介绍了中国地质图书馆发展历程及馆藏文献资源、服务内容和形式、到馆借阅与使用场馆的有关制度,现场示范电子资源的检索方法和技巧及特定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地质图书馆长期担负着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科研和学习提供全方位服务。此次培训增强了馆校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为学生今后利用好图书馆资源奠定良好基础。文献中心资深馆员授课,两千多名学生参加了培训。

     

     

    地调局地学文献中心为新生开展资源与服务培训

    5月23日下午,武汉市光谷第七小学的100余名学生,穿着整齐的校服,满怀期待、精神抖擞地走进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参加2019年全国科技周活动。围绕“科技强国,科普惠民”主题,武汉地调中心联合武汉市光谷第七小学,共同举办了参观实验室并开展互动体验、观看科普视频、参观博物馆等系列科普宣传活动。

    中国地质调查局古生物与生命-环境协同演化重点实验室主任、武汉地调中心副总工程师牛志军参加活动,他向同学们介绍了实验室的基本情况、主要任务、研究方向和本次系列活动的主要内容,希望同学们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多看、多体验、多思考,放飞思绪、大胆想象,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形成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崇尚科学的良好风尚。

    在实验室负责人的带领下,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古生物与生命-环境协同演化重点实验室的“高精尖”仪器设备和样品制备实验室,专注听取了实验室科研人员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讲解,现场观察体验了地质实验过程。“多彩的化学世界”“显微镜下的神奇世界”等科学实验和体验让整个活动达到高潮,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参与,古怪精灵的提问,妙语连珠的抢答......同学们欢呼雀跃,幼小的心灵播下了科学的种子,在欢笑中感受科学的神奇魅力。

    随后,同学们饶有兴趣地观看了《南漳远安动物群》《地质灾害科普宣传片》《滑坡涌浪科普宣传》等科普视频。视频以动画片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了地层古生物、地质灾害等方面的科学知识。视频内容短而精,故事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在宣传地质调查成果的同时,普及了同学们的地球科学知识,提高了他们防灾避灾意识、增强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责任感。

    在参观博物馆时,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鱼龙化石是怎么挖出来的?海百合的嘴巴在哪里?恐龙蛋里有小龙吗?”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对古生物化石表现出极大兴趣,不时发出阵阵惊叹,感叹大自然的多彩和神奇。

    活动得到武汉市光谷第七小学的高度赞扬和肯定。认为此次活动让同学们与科研人员面对面,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是小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有效平台。并希望今后能进一步加强合作,促进馆校科普活动常态化。为办好此次科普活动,武汉地调中心提前谋划、精心组织,共有36名科技人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争睹显微镜下多彩的矿物世界

    观看神奇的化学反应

    亲自体验

    讲解科普视频

    认真做好笔记

    参观博物馆

    全神贯注

    武汉地调中心组织开展全国科技周系列科普活动

    9月6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主动服务,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入学新生举办培训会,有效利用文献中心馆藏资源,加强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自身素养。

    此次培训从“资源与利用”两方面展开,着重介绍了中国地质图书馆历史沿革、文献资源、特色服务、到馆借阅等情况。现场示范了电子资源的检索方法及国内外知名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地学文献中心长期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科研和学习提供全方位服务,此次培训增强了馆校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为学生今后利用好中心的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地学文献中心资深馆员授课,两千多名新生参加了培训。 

     

     

    地学文献中心为地质大学新生开展资源与服务培训

    6月25日,全国土地日来临之际,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科普人员指导石油附小师生开展的《各种各样的岩石》实践课程,这是一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创新的课程,42名同学全程参加了此次教学活动。

    地学文献中心科普人员与石油附小教师提前2个月就策划、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岩石》实践课程方案,辅导教师岩石矿物的知识,指导实践课程各个阶段工作的开展。课前调查阶段,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进行调查,初步了解学生对岩石矿物知识的掌握程度,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实物准备阶段,为学生提供了分门别类、形态各异的岩石矿物标本及地质三宝,便于学生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描述和记录岩石及矿物特点,从感性出发,提高他们的分类、概括和推理能力。教师授课阶段,教师创设会讲故事的岩石情境,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利用各种方法“听”岩石讲故事,欣赏岩石矿物的美,培养收集研究矿物的兴趣,懂得岩石矿物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应该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本次活动是地学文献中心首次将地质科普融入学校正常教学环节,指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探索学生自主实践探究知识模式。地学文献中心将逐步加强与学校多种形式的合作,切实将地质科普进校园做实、做强。

    地学文献中心举办第28个全国土地日科普校园行活动

    2017年6月份是全国第16个“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是:“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加强野外安全生产,推动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防范和遏制安全事故发生,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野外项目组积极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

    活动方式包括开展安全隐患集中排查治理和重大危险源、重大隐患公示公告活动,开展应急演练,结合工区及项目特点举办安全知识培训及播放安全警示片,为工作区老百姓科普防灾减灾知识等。

    6月8日~12日,成都地调中心谢渊副主任带队赴西藏拉萨、扎西康等地区开展“安全、党建、纪检、保密到一线”活动,局人教部主任助理王兆国同志、局人教部综合处胡海波同志参加指导。工作组在冈底斯资源调查项目组开展安全生产专题培训活动,参与并指导了项目组消防演练、安全检查等系列活动。

    2017年6月6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在凉山地区的四川西昌等城镇和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区工程地质调查项目组和乌蒙山连片贫困缺水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项目组联合开展安全总结与交流会议。期间,两个项目组交流了北斗的使用经验与注意事项,安尔康姆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为项目组培训无人机使用安全注意事项。项目组还分别对生活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野外调查中的安全隐患、行车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总结剖析,并提出防范举措。

    贵州武陵山白沙项目组于6月开展安全生产自主学习活动,并结合当地环境、民俗等实际情况,从人身安全、资料安全、财产安全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包括人身安全、行车安全、资料安全、财产安全等4各方面的注意事项。

    “四川西昌等城镇和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区工程地质调查”项目组积极与凉山州地质环境监测站、西昌市礼州中学进行对接,以科普讲座方式对当地中学师生、老百姓进行有关防灾减灾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特征、危害以及西昌市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以及简单实用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遇到突发地质灾害时的应急避让措施。项目组还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具体的实例,从避让地质灾害的角度,教授当地居民在山区如何选择安全的场地修建房屋,并向大家普及了我国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政策法规。活动中,项目组向当地赠送400余册地质灾害宣传手册和宣传挂图。

    冈底斯资源调查项目组开展消防演练活动

    冈底斯资源调查项目组开展现场应急救护演练

    无人机使用安全注意事项培训

    凉山地区两个项目组联合开展安全生产总结交流会

    贵州武陵山白沙项目组组织安全生产工作自主学习活动

    项目负责人周洪福博士在西昌市礼州中学开展科普讲座

    项目组在野外通过安全挂图学习安全生产知识

     
    成都地调中心野外项目组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

    6月20日、21日上午,地调局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离退休党总支各党支部分别召开会议,重点传达学习了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通报了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阶段性重要工作和近期党总支活动安排。

    会议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集体学习了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印发的《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材料汇编》。离退休党总支书记唐德明结合一些鲜活的事例讲述了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鼓励党员干部们向黄大年同志学习,激励离退休党员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地质事业和谐稳定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会议还部署安排了“七一”前夕即将开展的“两优一先”表彰会暨“不忘初心,永跟党走”主题演讲活动。

    会后,各离退休党支部又分别召开会议,围绕《中国地质调查局2017年离退休干部工作持续开展正能量活动实施方案》和离退休党总支近期重点工作展开自主学习讨论。

     

     

     

    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离退休党总支组织学习黄大年同志先...

    2021年7月30日,为进一步丰富广大职工及其子女暑期生活、弘扬科学精神,激发青少年学生科学兴趣,在王焰新院士专家工作站学术交流活动周之际,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团委联合中心工会共同举办了一场以“古往今来话洞庭”为主题的暑期科普文化开放日活动,为中心广大青年职工及其子女带来了一场生动的地质文化盛宴。

    武汉地质调查中心高级工程师刘广宁以知识讲座、现场互动问答,同时搭配课间小游戏的方式,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优质精美的动画给孩子们讲述了洞庭湖的前世、今生、未来以及其区位优势和重要性,在宣传地质调查成果的同时,普及了孩子们的地球科学知识,提高了防灾避灾意识、增强了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责任感。全场近60多个家庭仔细聆听、踊跃答问,各种科学问题充满在课堂中,体现了学习地学知识的快乐。最后,刘老师寄语孩子们要继续努力学习,将来为环境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

    科普课堂结束后大家还一同参观了龙化石博物馆。博物馆邓爱云讲解员生动有趣的介绍让孩子们兴致盎然、热情高涨、时而发问、时而思考,表现出对古生物化石的极大兴趣、对大自然多彩和神奇的感叹,提升了对鱼龙等史前生物演变历史的认知。

    本次活动得到了家长及孩子们的高度肯定,认为暑期科普文化开日活动是孩子们自主学习、自我提高、丰富课外知识的有效平台,并希望今后能多多举办类似活动,促进科普活动常态化,发挥地质工作在公益性、科普性上的天然优势,带领孩子们走进科学的殿堂,探索地球的奥秘。

    武汉地调中心暑期科普文化开放日活动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