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48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经过6年的在职学习和培训,近日,广州海洋局副局长严兴华顺利完成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全部培训项目,经考核合格,获得了由财政部颁发的“全国会计领军人才”证书,成为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首位入选这一人才计划的高层次人员。

        据悉,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是财政部2005年启动的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工作,计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的培养1000名左右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会计领军人才,以担负会计行业的领军重任。其选拔培养是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从全国在职的高层次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会计理论工作者中进行选拔,择优录取后进行培养,每届培训班的培训周期为6年。通过集中培训与在职学习实践相结合,并进行跟踪管理。

        严兴华是在任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副局长,目前在中国地质调查局挂职担任财务部副主任(主持工作)。他于2008年通过统一考试入选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十年规划人选,历经6年的培训,全面提升了业务水平,深化了财会专业知识。期间,他积极建言献策,就国家基本养老制度、政府财务报告、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矿业权的治理等发表学术观点,促进高层科学决策;他先后参加了新能源开发政策、海洋预算标准、资产和预算结合模式等重大课题研究,参与了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部委关于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评价、地矿专项资金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估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政策的修改讨论,为解决行业重大问题,争取行业发展政策和倾斜政策,提供专业意见和智力支持;他将所学运用到单位日常管理,领导或负责制定了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装备、基地建设等规划,同时,不断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分配机制,加强经济运行、船舶修理等制度建设,为所在单位规范经济秩序、夯实物质基础、保障了单位经济持续良好运行。(温宁局长已审签)

    严兴华获财政部颁发“全国会计领军人才”

    三月的齐鲁大地春寒料峭,伴着蓬勃升起的朝阳,一群忙碌的身影映入眼帘:他们行进在田野和山川间,测量水位、采集样品、调查矿山,用如火的热情给这片大地增添了一丝温暖。这群可爱的地质人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烟台海岸带地质调查中心,他们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莱州-莱西一带矿集区生态修复支撑调查项目。

    地质调查因需发力

    锤炼党性永葆先进

    2020年,中国地调局烟台中心收到莱州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邀请开展地质调查工作的函后,组建莱州项目组进驻莱州市,针对重点区域开展系统普查、科学详查。对项目组而言,生态修复调查是一个全新领域,充满了机遇和考验。为此,项目组多次与莱州市有关部门协调对接,了解地方需求,在集中讨论研究和咨询业界专家的基础上,确定了矿集区路线调查、典型地质灾害研究、海水入侵圈定等工作重点,初步探索建立了生态修复支撑调查“莱州模式”,得到了驻地政府和业界专家的一致好评。

    每年地勘作业期间,党课学习往往容易被忽视。针对这一现象,项目组多措并举、锐意创新,摸索建立了地勘作业四个“党建+”新模式。

    野外作业

    “党建+业务”:项目组利用工歇时间,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设立“每日一学”,开展主题党课,组织参观见学,并通过党员大会、支委会等进一步提升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党建+创新”:项目组探索“集中组织、分组讨论、个人领悟”三结合模式,通过红色影片展播、演讲比赛、抢答竞赛等增添学习趣味性,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

    “党建+网络”:项目组提倡网络学习,每周组织学习强国积分评比,建立党建研讨交流群,推荐人民党建云、求是网等公众号,拓宽了党建学习思路。

    “党建+模范”:项目组建立党员突击队,推选党建学习“每周一星”,鼓励大家学习身边榜样、争当学习标兵,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党建学习活动,使项目组锤炼了党性、提振了士气,极大增加了项目组成员克服野外艰难险阻、献身地质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抓细抓实排除隐患

    夯实项目安全根基

    随着一阵“叮铃铃”的哨声,大家都用湿毛巾捂紧口鼻,半弯着腰快速往楼外跑去。这是莱州项目组进行火灾紧急逃生疏散演练的画面。据悉,他们始终将安全作为野外作业的重事、要事来抓,用一系列科学高效的措施夯实安全根基,筑起安全防火墙。

    项目组党支部开展安全形势分析,梳理工作难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建立支委委员查隐患制度,组织每月全面检查、每周集中检查、每日随机检查;开展群众性谈心交心活动,利用展板、标语、授课等加强安全知识宣传,让安全理念入脑入心。

    在日常工作中,项目组狠抓疫情防控,坚持每日体温测量登记,定期进行消毒杀菌;班组长每日查人、查车、查物,确保大家安全出工;严格落实“三工制度”,即工前布置、工中检查、工后讲评,时时刻刻绷紧安全弦;通过制作安全指示牌等方式加强安全提醒,并开展各类安全专题教育。

    通过统一思想、科学统筹、常抓常管、扭住节点,项目组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了工作安全稳定,为项目平稳有序推进奠定了基础。

    党史学习

    科学统筹惠及民生

    共建共享共同提高

    走进莱州项目组办公室,两面锦旗格外引人注目——“为民办事关怀备至,为民排忧情深似海”“扶贫济困送温暖,情系百姓解民忧”。透过短短的几个字,我们仿佛能看到一幅党群鱼水情深的感人画面。

    在了解到省级贫困村邵家村面临缺水难题后,项目组对业务开展过程中获得的当地物探高密度电法成果进行了深度解译,分析低阻区成因,划分富水层,并将解译成果提交当地政府,为当地找水打井提供了巨大帮助。

    此外,项目组还进行了海水入侵研究,圈定海水入侵范围,评价海水入侵对饮用、灌溉、养殖的影响;开展了矿集区路线调查,评测土地占压情况,提供修复建议;进行了水质和土壤分析,明确水质分级,为水资源利用提供建议;开展了地下水动态监测,提供观测数据,预测发育程度和方向,为地下水综合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目前,我们结合任务需要设计的集地质调查和助力地方发展于一体的‘两用井’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预计建成后能缓解两个村庄300户居民缺水难题。”项目组相关负责人高兴地透露。

    为了加快数据集成和成果转化,形成更加科学翔实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生态文明建设,项目组不断加强与莱州市政府协调对接,努力实现研究成果与地方需求同频共振。

    2020年,项目组通过实地调查获得了丰富的莱州地区基础地质数据,如何用好、用实这些成果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他们对多期次高分卫星遥感图进行了详细解译,标明不同时期海岸线和尾矿库变化,判断海岸线发育趋势,评价尾矿库治理现状;通过全区水质分级,探究元素迁移规律,提出水质污染和治理建议;进行土壤样品分析,监测土壤重金属迁移现状,评价采矿对土质影响;对比不同时期海水入侵规模,研究其发育趋势和影响因素,对居民饮水、灌溉及海水养殖提出规划建议。这一系列成果的产出及转化,得益于项目组与当地政府的深入合作、共建共享。

    在制定2021年工作计划时,项目组坚持瞄准重点区域、重点内容,与地方合作进行集中攻关,着力形成双方合作共赢、共同进步的新模式。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起扬帆正当时。莱州项目组正以高昂的热情和斗志,接续奋斗、矢志前行,用青春和热血回报党和人民的培养,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队伍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安全检查

    张金涛 崔学进/摄 

     

    靶定目标 勠力攻坚创精品

    2020年12月29日,科技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组织填报《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运行实施方案》的通知(国科办函基〔2020〕470号)”,公布了69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国家野外站”)择优建设名单,“京津冀平原地下水与地面沉降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成功入选。

    “京津冀平原地下水与地面沉降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采用产学研相结合模式,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和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为依托单位,联合京津冀三省(市)总站、首师大和河北四水,现有“一主六站”。野外站拥有基岩标、分层标、地下水位观测孔、孔隙水压力观测孔、蒸渗仪等主要观测设备,在地下水漏斗、地面沉降、活动断裂、地裂缝、软土等地质环境问题方面开展了长期系统观测研究,观测数据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与地面沉降防控、重大战略区规划建设、重大工程安全运行等提供了科学支撑。

    下一步,野外站将按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化管理,围绕国土空间和资源安全、防灾减灾和区域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的需求,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人类强烈活动以及国土空间管控变化的新形势,探索京津冀平原地下水漏斗和地面沉降演变机制与防控措施,为地下水超采与地面沉降等生态环境问题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和科学理论基础,将野外站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科学观测研究基地。

    京津冀平原地下水与地面沉降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