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7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6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3月4日下午,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组织召开2019年纪检监察工作座谈会,紧紧围绕如何履行好监督职责,切实从源头上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及工作中的难点疑点问题等进行讨论和交流。天津地调中心领导、纪委委员、党支部及临时党支部纪检委员和纪检员、项目组纪检监察员和廉政监察员等50多人参加了会议。

    座谈会上,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直奔主题、畅所欲言,纷纷将自己的工作体会和工作经验与大家分享,将各自工作中的思考、遇到的疑难问题以及破解难题的方法等进行充分互动与交流,并针对如何加快推进天津地调中心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切实从源头上防控好廉政风险,进一步强化中心党风廉政建设等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座谈讨论的内容紧贴工作实际,有具体的做法和深刻思考、有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体现了天津地调中心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履职尽责、善作善为、勤于思考的良好工作状态和精神风貌。

    天津地调中心主要负责人在总结讲话时指出,在天津地调中心即将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之前把大家请来,请大家谈、听大家说,这对于中心安排部署好今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非常有必要。大家的座谈讨论有深度、很具体、很实际,一些意见和建议也都非常具体,对于做好中心今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确保中心各项工作任务全面顺利完成,都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也将为每位纪检监察干部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履好职、尽到责起到有效推动作用。他强调,全体纪检监察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好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按照中心党委和纪委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落实责任,勇于担当,履行好“一岗双责”。要充分发挥好“探头”作用,搞好日常监督检查,严格执行野外工作经费审核把关制度,从源头上防控廉政风险。要落实好双重领导和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及时将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和发现的问题向单位汇报。他还要求监审处和党办全面总结梳理座谈会的内容,将相关意见和建议纳入今年及今后天津地调中心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内容及具体措施当中。

    座谈会还传达学习了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和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精神,通报了2018年各党支部廉政履职情况。

     
     
    天津地调中心召开2019年纪检监察工作座谈会

    关键金属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也是找矿勘查的重要目标。为积极推进我国在国内外关键金属研究和找矿勘查方面取得更大成就,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资源所”)于2018年11月24日举办了“关键金属成矿作用、成矿规律和找矿勘查新进展高层研讨论会”。

    中国科学院莫宣学、吴福元、徐义刚和侯增谦,中国工程院裴荣富、郑绵平和毛景文等7位院士参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化所、中国科学院贵阳地化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湖南核工业地质局、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等单位的120多名专家学者及研究生参加了会议。

    资源所主要负责人指出,实验室作为科技创新平台、人才培养基地,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关键金属成矿作用、成矿规律和找矿勘查等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理论及技术方法创新,为保障我国关键金属矿产资源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郑绵平和毛景文院士,李文渊、李子颖、温汉捷、王核、李文昌和王登红研究员,蒋少涌、王汝成、代世峰和谢玉玲教授,冯京、付小方和刘翔教授级高工等15位院士专家学者,重点围绕关键金属矿产的成矿类型及特征、成矿过程、成矿规律、找矿方向和勘查开发利用、国内外资源供需形势等方面开展深入研讨。专家学者们充分展现了近年来在关键金属领域的研究新进展、新发现及新成果,对关键金属矿产领域发展必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重点实验室主任毛景文院士在闭幕式致辞中说,目前我国部分关键矿产是我国优势矿产、部分为紧缺矿产,优势矿产应该变成战略资源,加大力度在国内外寻找紧缺矿产,以保障我国发展的需求。他认为此次研讨会十分成功,我国学者在关键矿产的成矿理论研究和找矿勘查效果均取得显著进展。同时,他指出目前找矿大都在非常艰苦环境下,应将航空地球物理、遥感,红外光谱等多种技术应用在中高山区和覆盖区找矿工作中,通过科学技术和找矿勘查创新发现和勘查更多更好的矿产资源。

     

     

     
     
    关键金属成矿作用、成矿规律和找矿勘查新进展高层研...

    2017年7月18日,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协会主席、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环境变化与恢复研究中心、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学中心负责人Jennifer McKinley博士等一行4人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访问交流。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所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彭轩明、副所长郝国杰,以及国际中心常务副主任王学求博士等会见了来访学者。彭轩明主任介绍了国际中心的成立经过、过去一年中取得的成绩以及未来的发展目标与规划。王学求博士做了题为《全球地球化学基准网及资源环境应用》的报告,演示了全球“化学地球”大数据平台;Jennifer McKinley博士做了题为《特勒斯地球化学土壤调查概述》的学术报告。

    双方就大数据结构与分析、统计处理及趋势研判等共同感兴趣的领域进行了交流与研讨,在“一带一路”地球化学填图、地球化学数据共享与统计利用、地球化学填图技术与数据分析技术、人才联合培养和互访交流等方面加强合作达成共识。这将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建设和“化学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实施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来访期间,Jennifer McKinley博士一行还参观了国际中心成果展室、物化探所中心实验室。

    物化探所所长、国际中心主任彭轩明会见Jennifer McKinley博士一行 

    国际中心常务副主任做学术报告 

    Jennifer McKinley博士一行参观中心实验室 

     
    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教授Jennifer McKinley博士一...

    为了解和掌握时间域航空电磁技术前沿和动态,以及航空磁法、航空放射性、地面电磁法仪器设备、方法技术的国外现状,学习国外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的先进研发经验,近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所国家863计划固定翼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实用化课题组骨干研究人员,赴意大利都灵参加了EAGE近地表地球物理会议及第一届欧洲航空电磁会议。此次会议共举办140场学术交流讲座,有约25家企业、组织携实物参加商展。

    参会期间,出访人员主要听取了针对航空电磁法及航空物探相关技术的学术报告,收集相关研究成果学术论文220余篇;参观了会议组织的商展,与10多家参展企业、组织进行了交流,收集10多份技术材料。通过听取会议报告和分析收集到的技术资料,代表团了解到国外两家公司正在研发的新型固定翼航空电磁测量系统——Xcite系统和TEMas系统,前者最新面世的商用直升机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主要应用于在澳大利亚和非洲开展矿产勘查,后者应用于浅层电性勘查、环境监测,重点了解了Xcite系统和TEMas系统的性能,并与研发企业和组织建立了联系。

    参展期间,研究人员在“软硬件新技术”分会场做了题为“iFTEM固定翼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研发”的学术报告,详细介绍和宣传了课题组在固定翼时间域航空电磁勘查技术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现场回答了与会人员关于该系统的设计性能、试验数据等系列问题,得到了参加人员和单位的认可和肯定。

    本次在意大利的会议考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完成了各项预定的考察任务和目标,了解了国外正在研发的新型固定翼航空电磁测量系统的性能,掌握了时间域航空电磁技术前沿和动态,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将对所的航空物探先进仪器设备和方法技术研究的进步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地科院物化探所赴意大利参加2015年欧洲地质学家与工...

    为迎接2020年4月22日第51个世界地球日,宣传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大力开展自然资源国情、国策、国法的宣传教育,引导少年儿童从小养成爱护地球、珍惜资源的意识,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普办公室指导下,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简称“资源所”)举办了以“自然资源与美丽地球”为主题的第一届“资源与地球”杯少年儿童公益绘画大赛。

    历经20余天,征集到50多幅来自全国各地中小学生的绘画作品。通过采取综合网络投票(占30%)及专家评审(占70%)的方式,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本次网上投票人次达到1067人次。

    孩子们通过多彩的画笔、丰富的想象力,创作了一幅幅色构思奇妙的绘画作品,流露出对地球家园的关心和热爱,影响带动了周围更多的同学和家长热爱我们的地球家园,宣传了世界地球日,传播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对全社会关注地球环境、珍惜国土资源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本次活动由资源所、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盐湖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矿物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工作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同位素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学会境外地质矿产研究分会联合举办。

     

     

     

    我眼中的地球

    和谐共存

    优秀作品 

     

    网络投票情况

    资源所成功举办首届“资源与地球”杯少年儿童公益绘...

    根据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研究所新进人员管理的有关要求和年度工作计划,2019年9月18日至20日,地质所人事教育处组织2019年度新职工前往雄安新区进行了入职培训。地质所相关负责人、职能部门各处负责同志、新职工及研究生共35人参加培训。

    培训会上,地质所财务处、科技处、人教处、党委办公室、监察审计处、条件保障处以及实验管理处负责同志分别介绍了本部门相关的规章制度、办事流程和注意事项,并对新职工进行了廉政教育、保密教育,还对安全生产平台操作、北斗使用及野外急救救援知识讲解。

    培训会后,人教处邀请地质所王永研究员带领大家开展大步村剖面考察。王永研究员以扎实的专业素养、高度的负责精神,为大家讲解了该地区的古生物化石来源及其古环境、古气候的演化过程,新职工采集了大量的古生物化石标本。

    此次培训为新职工全面了解单位情况、尽快融入地质所大家庭、迅速进入工作状态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使新职工对地质所规章制度解读、廉政风险点防控、野外调查和安全生产基本技能等方面有了直观了解与认识。大家纷纷表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要进一步树立爱岗敬业和按制度办事的意识,刻苦钻研科研业务,为地质所的发展贡献青春和力量。

     

    地质所开展2019年新职工入职培训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地学部、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水环所联合主办的“干热岩资源勘查和增强型地热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近日在吉林大学举行。吉林大学,中国地调局水环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地调局水环所有关领导及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Karsten Pruss院士等出席会议。会议由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许天福教授主持。

    会议围绕“国际典型EGS示范工程”和“干热岩勘查、开发的相关技术”等六个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27位中外学者做主题发言。水环所专家就“我国陆区干热岩资源潜力评价”做大会报告,对水环所历年来承担的地热项目,以及即将筹建的地热业务中心、地热综合试验室进行了展板介绍,受到了国内外专家普遍关注。

    干热岩及EGS技术是地热开发利用的前沿学科,干热岩资源是极具开发利用潜力的新型能源。目前我国干热岩勘查及其开发利用总体尚处技术培训阶段。本次会议就国内外干热岩研究现状、发展前景、EGS示范工程、干热岩勘查、开发利用经验及教训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确定了下一步与中国开展相关技术交流与合作形式,将对我国干热岩开发利用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共同推动中国干热岩事业发展。

    来自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麻省理工学院MIT、美国犹他大学、美国天普大学、法国地调局、德国波茨坦地学研究中心、日本电力中央研究院等在EGS方面有重大贡献的13位海外专家学者,以及包括吉林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水环所在内43家单位1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

     

     


     

     

     

    “干热岩资源勘查和增强型地热工程(EGS)”国际学术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