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5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3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为进一步普及国土资源部提出的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空对地观测、土地科技创新“三深一土”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战略,宣传推广我国深海探测工作成果,2017年11月9日,地调局地学文献中心“名师讲堂”第十期专题策划举办了“可燃冰勘探开发新进展”学术报告会。作为地学文献中心特聘的“高级研究馆员”,现任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的杨胜雄教授级高工,作了精彩报告。

    此次报告以科普方式在充分阐述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技术手段的基础上,论述了国内外可燃冰勘探技术的新进展新成就。

    报告结束后,杨胜雄总工与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的苏新教授及多名师生就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技术、限制因素及前景等多个问题进行了现场交流。

    “名师讲堂”是地学文献中心“地学情报综合研究与产品研发”项目成果。本次报告的视频及ppt等相关产品将挂于地学文献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门户网站,供地调局、全国地勘行业单位及各院校师生学习交流。

    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中石油勘探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能源学院及地质工程学院的一百余名师生参加学术报告会。

    报告会现场

    会后交流

    地学文献中心名师讲堂“可燃冰勘探开发新进展”圆满...

    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第25期《名师讲堂》邀请地质大数据与信息服务工程首席专家、教授级高工谭永杰,进行了题为“关于地质信息化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思考”的学术报告。

    报告从地质工作与地质大数据体系、地质数据组织管理与共享服务、地质工作主流程信息化与智能化、管理信息化与业务化四个方面对地质信息化的建设要点做出了精彩论述。会后专家与参会人员就在线调查数据获取、地质资料原始数据汇交等当前数据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本期《名师讲堂》首次采用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举办,线上通过视频会议软件将现场讲座画面实时直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名师讲堂》是地学文献中心“地学文献信息更新与服务(DD20190413)”项目成果,通过特聘知名专家作为“高级研究馆员”以及邀请国内外知名学术专家,紧扣地质工作研究热点难点,举办学术报告,传递前沿信息、分享科研成果、交流观点认知,支撑地质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本次报告的视频录像及讲义ppt等相关产品将于近期上传到地学文献中心“名师讲堂”视频网站(http://lecture.cgl.org.cn/),免费供中国地质调查局、全国地勘行业单位及大专院校师生学习交流。

    现场照片

    线上直播截图

    地学文献中心成功举办第25期《名师讲堂》

    2019年3月29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名师讲堂”第二十期专题策划举办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方法探索”学术报告会。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李瑞敏教授为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环境监测院、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河北省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院、海洋学院、水资源与环境学院的科研人员和师生80余人作了精彩报告。

    报告从需求分析出发,通过简要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提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的总体思路,介绍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的构建思路、指标分级标准和阈值设置,并对评价成果应用及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大家一致认为此次报告会对于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和国土空间规划的能力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会后,李瑞敏教授与多名师生就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技术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现场交流。

    “名师讲堂”是地学文献中心“地学文献信息更新与服务(DD20190413)”项目成果。通过特聘知名专家作为“高级研究馆员”以及邀请国内外知名学术专家,紧扣地质工作研究热点难点,举办学术报告,传递前沿信息、分享科研成果、交流观点认知,支撑地质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本次报告的视频及ppt等相关产品将挂于地学文献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门户网站,免费供中国地质调查局、全国地勘行业单位及大专院校师生学习交流。

    地学文献中心成功举办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方法探索...

    2018年4月27日,地调局地学文献中心“名师讲堂”邀请地学文献中心“高级研究馆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王学求研究员,作了题为《‘化学地球’大科学计划与一带一路》的学术报告。讲座紧扣主题,介绍了“化学地球”大科学计划、地球化学图谱与矿产资源评价、地球化学图谱与土壤重金属环境、全球碳地球化学循环与全球气候变化、地球化学图谱与重大地质事件以及“一带一路”矿产资源地球化学调查等方面的内容。

    地学文献中心“名师讲堂”举办第14期学术报告
      近日,中国地质图书馆特聘“高级研究馆员”服务模式在京正式启动。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李海清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地质图书馆名誉馆长李廷栋院士、赵鹏大院士,首批“高级研究馆员”毛景文、吴能友、徐学义、熊盛青出席“高级研究馆员”聘书颁发仪式。会议由图书馆馆长刘延明主持。

      李海清充分肯定了中国地质图书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服务方式的做法。他表示,今年正值中国地质调查事业100年和中国地质图书馆成立100周年,“高级研究馆员”这种模式能更好地为局九大计划、50项工程提供服务与支撑。他对“高级研究馆员”这一创新性举措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贵在创新,将日常的学科咨询服务和专家咨询有机结合,加强定向、专项学科咨询服务。二是要贵在专业,使学科服务真正做到“术业有专攻,服务有专项、效果有增强”。三是要贵在坚持,为地质调查工作提供有分量、有实效、有权威的服务支撑。要通过充分发挥受聘专家的作用,为“全力支撑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精心服务国土资源中心工作提供更加专业化、更加及时、更加精准的支撑与服务。

      首批特聘“高级研究馆员”有5位,分别为王学求、毛景文、吴能友、徐学义、熊盛青。当天下午,吴能友研究员作了题为《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与开发:理论、方法与实践》的首场学科报告。来自中国地质图书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及相关科研院所的部分职工、师生参加了讲座。

      推行“高级研究馆员”服务模式,是中国地质图书馆面对地质调查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瞄准九大计划、50个工程,创新服务路径,推行多学科、全方位、高层次的专业学科咨询服务的一次努力探索,也是向地质调查事业和中国地质图书馆百年华诞的一次献礼。图书馆将定期以网络在线视频“名师讲堂”的方式向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全体职工,乃至整个地勘行业、大专院校的科研人员及广大师生提供专题学科服务。









    ——地调局图书馆特聘“高级研究馆员”服务模式正式启动...

    2018年11月12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 “名师讲堂”邀请了美国西肯塔基大学地理地质系霍夫曼环境研究所所长,国际著名的岩溶水文地质学家Christopher Gordon Groves 教授,为科研人员做了一场题为“中美地质与环境科学合作二十年:过去的成功与未来的远景”的学术报告。Groves教授曾荣获2016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技合作奖,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接见。

    Groves教授分享了二十年来的中、美地质与环境科学合作的历程,尤其是在喀斯特资源开发和保护方面的合作经验,并展望了未来合作的远景。报告结束后,Groves教授与多名师生就中美地质与环境科学问题进行了现场交流。

    “名师讲堂”是地学文献中心“地学情报综合研究与产品研发”项目成果。通过特聘知名专家作为“高级研究馆员”以及邀请国内外知名学术专家,紧扣地质工作研究热点难点,举办学术报告,传递前沿信息、分享科研成果、交流观点认知,支撑地质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本次报告的视频及ppt等相关产品将挂于地学文献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门户网站,免费供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全国地勘行业单位及大专院校师生学习交流。

     

     

     

     
     
    国际著名岩溶水文地质学家Dr. Groves助力地学文献中...

    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名师讲堂”第十七期专题策划举办了“成矿规律研究方法及应用”学术报告会。王登红研究员为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一百二十余名师生作了精彩报告。

    报告简要回顾了成矿规律研究的历史,强调了成矿规律研究中需要注意的基本概念和逻辑问题,总结了成矿规律研究作为地质找矿工作的常态化内容的工作性质、一般思路及其重要意义。并以阿尔泰成矿省的成矿系列研究、南岭成矿带深部探测、危机矿山深部找矿、甲基卡矿田超大型锂矿的发现等不同尺度、不同区域、不同性质的实际工作摸索出来的实践经验,为大家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实例。

    大家一致认为该报告对于提升矿床学研究的理论水平和找矿勘查的实践能力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报告结束后,王登红研究员与多名师生就找矿规律及技术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现场交流。

    “名师讲堂”是地学文献中心“地学情报综合研究与产品研发”项目成果。通过特聘知名专家作为“高级研究馆员”以及邀请国内外知名学术专家,紧扣地质工作研究热点难点,举办学术报告,传递前沿信息、分享科研成果、交流观点认知,支撑地质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本次报告的视频及ppt等相关产品将挂于地学文献中心、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门户网站,免费供中国地质调查局、全国地勘行业单位及大专院校师生学习交流。

     
     

     

    地学文献中心名师讲堂“成矿规律研究方法及应用”圆...

    2018年6月28日,地调局地学文献中心邀请中心高级研究馆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景文,作了题为“石英脉型金矿床——概念、背景、特征与成因”的学术报告。报告主要分为造山型金矿床与造山旋回、矿床的主要特征、造山型金矿主要成因环境类型、造山型金矿找矿与勘查四个部分,毛景文院士通过列举大量国内外实例,以例说理,生动形象地对石英脉型金矿床的概念、背景、特征与成因等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报告受到了来自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等单位科研人员和师生的热烈欢迎,还有国际矿业公司人员专门前来听会并开展咨询。

    学术报告后,互动气氛极为热烈,部分听众与专家就国内外石英脉型金矿所占的比例、东南沿海地区的金矿成矿潜力以及在韧性剪切带中金矿的出产等方面的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名师讲堂”是地学文献中心“地学情报综合研究与产品研发”项目成果,通过特聘知名专家作为“高级研究馆员”以及邀请国内外知名学术专家,紧扣地质工作研究热点难点,举办学术报告,传递前沿信息、分享科研成果、交流观点认知,支撑地质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本次报告的视频及ppt等相关产品将挂于地学文献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门户网站,免费供地调局、全国地勘行业单位及大专院校师生学习交流。

    地学文献中心“名师讲堂”邀请毛景文院士作第16期学...

    2018年6月22日,地调局地学文献中心邀请中心高级研究馆员、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自然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主任杨胜雄教授级高工,作了题为“深海资源勘查开发及其战略意义”的学术报告。讲座紧扣主题,介绍了主要深海矿产资源种类,国际海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规章,深海矿产资源勘探现状、开发和环境影响,以及深海资源勘查开发的战略意义。报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受到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州海洋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海洋学院、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工程技术学院、能源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等单位科研人员和师生的热烈欢迎。报告结束后,部分听众与专家就深海矿产资源的探矿方法和最新研究动向,以及在深海矿产资源探采过程中非管道开采储运矿石的方案设计等方面的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名师讲堂”是地学文献中心“地学情报综合研究与产品研发”项目成果,通过特聘知名专家作为“高级研究馆员”以及邀请国内外知名学术专家,紧扣地质工作研究热点难点,举办学术报告,传递前沿信息、分享科研成果、交流观点认知,支撑地质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本次报告的视频及ppt等相关产品将挂于地学文献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门户网站,免费供地调局、全国地勘行业单位及大专院校师生学习交流。

    地学文献中心“名师讲堂”举办第15期学术报告

    2018年3月30日,地调局地学文献中心邀请地学文献中心高级研究馆员、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主任李文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作了题为“东特提斯‘多岛弧盆成矿’和‘陆内构造转化成矿’”的学术报告。

    讲座紧扣主题,介绍了东特提斯地质构造演化历史,多岛弧盆系结构及成矿作用,陆内构造转化及成矿作用,针对三江多岛弧盆系结构和甘孜-理塘Au矿成矿带等10个成矿带,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三江构造带内的白秧坪银多金属矿和北衙金矿的成矿成因进行了探讨,受到了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能源学院、海洋学院、珠宝学院等师生的热烈欢迎。

    “名师讲堂”是地学文献中心“地学情报综合研究与产品研发”项目成果,通过特聘知名专家作为“高级研究馆员”以及邀请国内外知名学术专家,紧扣地质工作研究热点难点,举办学术报告,传递前沿信息、分享科研成果、交流观点认知,支撑地质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本次报告的视频及ppt等相关产品将挂于地学文献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门户网站,免费供地调局、全国地勘行业单位及大专院校师生学习交流。

    李文昌讲座现场

    地学文献中心“名师讲堂”举办第13期学术报告

    2018年3月27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名师讲堂》第12期邀请地学文献中心特聘“高级研究馆员”金若时,作了题为“中国北方陆相盆地砂岩型铀矿沉积环境与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学术报告,报告以中国北方陆相盆地砂岩型铀矿沉积环境与大规模成矿作用为主题,介绍了相关的理论研究、铀矿找矿工作的重要意义和重大进展,以及目前在我国北方陆相盆地砂岩型铀矿勘探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成果。莫宣学院士以及来自中国地科院、局探工所、地质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和学生参会,并就我国北方砂岩型铀矿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现场交流。

    金若时研究员长期从事地质矿产勘查研究工作,在金、煤、铁和铀矿等矿产资源实际找矿工作中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创新了砂岩型铀矿的找矿新思路,取得了砂岩型铀矿产出模式层序、铀矿床分类、表生流体成矿等方面原创性理论研究成果。近年来,组织参与了“大营铀矿普查”会战;组织华北地区砂岩型铀矿勘查选区研究;主持了“我国主要盆地煤铀等多矿种调查评价”、“中国北方砂岩型铀矿工程”、“中国北方巨型砂岩铀成矿带陆相盆地沉积环境与大规模成矿作用”等项目。此次报告,为不少业内研究者在铀矿找矿方面取得更大突破性成果传经授宝,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

    “名师讲堂”是地学文献中心“地学情报综合研究与产品研发”项目成果,通过特聘知名专家作为“高级研究馆员”以及邀请国内外知名学术专家,紧扣地质工作研究热点难点,举办学术报告会,传递前沿信息、分享科研成果、交流观点认知,支撑地质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本次报告的视频及ppt等相关产品将挂于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门户网站,供地调局、全国地勘行业单位及大专院校师生学习交流。

    讲座现场

    莫宣学院士现场交流

    地学文献中心举办“名师讲堂”第12期学术报告

    在“一带一路”发展的机遇背景下,我国的地质工作发展前景如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提斯成矿成藏的特点都有哪些?针对这些热点问题,2017年11月24日,地调局地学文献中心《名师讲堂》第11期邀请地学文献中心特聘“高级研究馆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所所长、当选院士侯增谦研究员,作了题为“一带一路与特提斯成矿成藏”的精彩学术报告。

    侯增谦研究员紧紧抓住“碰撞成矿”这一成矿学重大科学问题,立足青藏高原,结合特提斯对比,主持完成国家973、国际IGCP、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一批重要科研项目,颠覆了国际流行的“大陆碰撞难以成大矿”主流认识,创建了被国际同行认可的碰撞造山带成矿理论, 推动了成矿学发展,提升了我国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有效指导了青藏高原找矿勘查,并取得了重要找矿突破。此次报告,他着重介绍了“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地质工作发展的机遇,阐述了“一带一路”地域油气与矿产资源情况,并就特提斯构造演化与成矿成藏作用展开论述。

    报告结束后,侯增谦研究员与与会专家和师生就特提斯成矿成藏的相关技术问题以及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质工作的勘探前景等多个问题进行了现场交流。

    “名师讲堂”是地学文献中心“地学情报综合研究与产品研发”项目成果。本次报告的视频及ppt等相关产品将挂于地学文献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门户网站,供地调局、全国地勘行业单位及大专院校师生学习交流。

    中科院、地科院、中石化核工业所、地调局系统多家单位相关专业科研人员以及中国石油勘探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能源学院、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等师生近百人现场听取了报告。

    地学文献中心举办“名师讲堂”第11期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