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09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9月6日至9日,第二届数据驱动与地学发展全国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以下简称“地学文献中心”)受邀参会交流并作专题报告。

    本次会议主题为“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地球系统科学”,旨在推动地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促进地球系统研究的变革,探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如何支撑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地学文献中心围绕地质知识智能化工作开展深入研究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受到同行关注。地学文献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周峰在“地学大数据知识共享与服务科学”专题分享了“地质知识智能化服务系统建设进展”研究成果,高级工程师张静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新一轮找矿突破”专题介绍了“大模型在找矿文献知识图谱中的应用”。此次交流成果基于局地质知识智慧服务技术创新中心在知识服务领域多年积累,是地学文献和信息技术融合支撑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实际应用,展现了地学文献中心在知识领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学术影响力,增进了同行交流互鉴。

    下一步,地学文献中心将进一步加强在地学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理论研究和应用领域的创新能力,为地球科学研究范式创新贡献新力量。

    第二届数据驱动与地学发展全国学术研讨会大会合影

    专题报告1——地质知识智能化服务系统建设进展

    专题报告2——大模型在找矿文献知识图谱中的应用

     
    地学文献中心参加第二届数据驱动与地学发展全国学术...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该局研发的国家地球科学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地质云3.0”近日正式上线。该平台的上线将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全社会提供权威科学的地球科学数据信息服务。

     

    据介绍,自2016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持续推进信息化与地质调查业务深度融合,实现了从“地质云1.0”到“地质云3.0”的迭代升级,信息化建设作为新时代地质调查事业转型升级两大引擎之一,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 

    在此次发布的“地质云3.0”版本中,按照地球系统科学理论,整合构建了多圈层、多专业、多要素的地球科学“一张图”大数据体系,包含了基础地质、能源矿产、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湿地资源、海洋地质、地下空间等11大类和近百个核心数据库,数据范围涉及地上与地下、陆地与海洋,精度从1:1200万到1:1万,同时还实现了大量重要原始数据的上云共享及重要动态监测数据的实时上云服务,将为全社会提供权威科学的地球科学数据信息服务。

    此次发布的全新版本是大数据在地质调查工作主战场上应用与服务能力的检验与提升。面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及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等,构建了8大系列权威地质信息产品,累计发布580万件地质资料、3万件地质图件、22.8万个矿产地、2.5万件资源环境信息产品、50万米实物岩心图像、11万册地学图书、上亿条地学文献等丰富信息产品,及时提供相关权威综合集成信息服务,提升了对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社会需求的精准服务水平。创新性成功研发岩石矿物智能识别工具,可对70余种常见矿物和岩石图像进行快速识别,创新和丰富了科普工作方式和内容,满足了公众科普需求。

    “地质云3.0”在对地质工作传统模式再造,提升地质工作现代化水平上也向前迈出了一大步。目前已经基本建成地质调查“在线化”工作体系,实现地质调查主流程的信息化与工作效能显著提升,实现了云端信息、知识、工具协同共享,野外地质调查工作效率提高1倍以上。

    在进一步深化对地球认知的基础上,“地质云3.0”进一步强化了对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的支撑。目前已成功建成全国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国家地下水监测信息系统、城市地质信息服务系统,成功开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信息系统等一批重要应用系统,实现了对全国地质灾害信息的互联互通与统一监控,可对全国2万余个地下水监测信息进行实时管控与多尺度分析评价,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资源、环境、生态、灾害、空间信息支撑服务,为各级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数据、工具和技术支撑。 

    此外,“地质云3.0”在带动地质调查全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上也进行了积极探索。目前已经实现了全局43家单位节点全覆盖,接入13家省级、行业、高校节点。建成了高性能、高可靠、高弹性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对社会需求大的多种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等数据开放了数据访问权限,提供了基于用户需求的个性化应用便利。

    自2017年11月上线以来,地质云在吸纳用户建议过程中持续演进升级,此次上线的3.0版本已实现注册用户数达7万人,数据产品浏览446万次、下载264万次,访问量达到1500万次,年均访问量约500万次。

    据介绍,下一步,中国地质调查局将进一步聚焦“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全面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部署,大力推进地质调查工作流程的信息化再造与研究范式变革,提升对地球系统的认知水平和解决重大资源环境问题的能力,增强对全社会的权威信息供给和智慧化服务。

    科技日报:地球科学“一张图”大数据体系基本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