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4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国家“固废资源化”重点研发专项“铝矾土尾矿物相高温重构制备高蓄热材料研究与示范”课题组一行赴山西、广西等地进行铝矾土综合利用情况调查,获取了山西省、广西自治区的不同行业铝矾土利用的基础数据,并采集了铝矾土尾矿代表性样品,为下一步铝矾土高值化利用制备高蓄热材料提供原料。

    “铝矾土尾矿物相高温重构制备高蓄热材料研究与示范”是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固废资源化”项目“大宗低阶固废规模化制备高值矿物材料关键技术”之课题,该课题针对铝矾土尾矿开展低阶组分分级分选、高温物相重构制备高蓄热蜂窝陶瓷,并建立示范生产线,为铝矾土尾矿固废的高值化利用提供技术原型。铝矾土尾矿的禀赋特征对其高值化利用有着关键的制约影响,山西、广西作为全国排行第一、第三的铝资源大省,其铝资源开发利用领域全面,且铝矾土尾矿存量大,铝矾土尾矿综合利用的需求更为突出。

    课题组与山西阳泉金隅通达高温材料有限公司、广西省岩矿测试中心、广西田阳智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就当地的铝矾土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赴阳泉志胜耐火材料有限公司、铝矾土开采矿山、中铝集团广西分公司平果铝业有限公司洗矿厂、广西田阳智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采集了耐火材料、氧化铝以及净水剂不同地域和行业产出的铝矾土尾矿,为下一步研究工作打了坚实的基础。

    郑州综合利用所重点研发专项课题组赴山西和广西开展...

    摘要:采用多种技术方法对陇东能源基地地下水进行勘查评价,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赋存规律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认识,实现深层地下水找水的重大突破,为陇东能源基地规划建设和服务老区民生提供了依据。

    1.项目概况

    陇东是陕甘宁革命老区和我国新兴的能源化工基地。地处干旱一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极端贫乏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改善老区生活条件的主要瓶颈。为此,2008—2011年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甘肃省人民政府联合立项,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和甘肃省环境监测院共同组织实施了“鄂尔多斯盆地甘肃能源基地地下水勘查”项目。

    2. 成果简介

    (1)陇东盆地地下水赋存规律取得重大发现。陇东盆地是鄂尔多斯盆地内一个相对独立的地下水系统,盆地内含水层在空间分布上呈左右对接或上下叠置的关系,地下水富水性差异大,水化学变化复杂。通过科学论证和精选勘探靶区,在西峰巴家咀、宁县长庆桥勘查发现单井日出水量达5200m3、矿化度0.9g/L的优质深层地下水;在华池县城勘查发现了单井日出水量3300m3,矿化度为1.08g/L的地下水。勘查实践表明,白垩系洛河组在泾川一镇原一环县以东地区,普遍赋存水量丰富、水质较好的地下水(图1)。这一重大发现,改变了“深层白垩系地下水水量小、水质差、开发利用价值不高”的传统认识,明确了今后陇东地下水勘查和开发利用的方向, 为能源基地工业园区规划部署和解决老区群众生活饮用水难题提供了重要依据。

    (2)圈定了一批具有重要供水意义的富水地段。勘查评价表明,陇东盆地深层承压地下水储量丰富,总补给资源量为7.3亿m3/a,地下水潜力区主要为陇东盆地东缘、南缘的深层白垩系地下水。 圈定出巴家咀、长庆桥、正宁等9处水源地靶区,初步评价地下水可采资源总量7600万m3/a,对于保障陇东能源基地近期和中期建设水资源需求具有重大意义。陇东盆地深层承压地下水的补给具有长 期缓慢的特点,其开发利用应在详细水文地质勘探和环境影响评价基础上进行。

    (3)服务革命老区社会民生成效显著。项目实施本着“探采结合,示范带动,服务民生”的原则,为当地成井10多眼,累计出水量每日达3.8万m3,直接解决了环县、华池、镇原等5个城镇、十几个村庄及部分矿厂约11.6万人的饮用水困难问题。同时,带动庆城、宁县、泾 川、崇信政府抗旱打井9眼,累计出水量2.2万m3,解决附近城镇、村庄约6.5万人的生活用水,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图2)。

    3.成果意义

    项目实现了陇东地下水勘查的重大突破,评价了地下水资源和开采潜力,明确了今后找水的靶区,不仅为能源基地规划建设提供了地下水依据,同时改善了革命老区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促进了陇东社会的和谐稳定。项目确立的探采结合、示范带动、服务民生模式,对整个陇东地区乃至六盘山扶贫区改善饮水安全问题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刘心彪 赵成供稿)

    陇东能源基地地下水勘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