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09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口海洋地质调查中心(以下简称“海口中心”)海岸带地质调查团队在粤东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碳、氮、磷的分布规律及污染评价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粤东是广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引擎,其近海海鲜养殖和旅游业尤受欢迎。但随着海岸带经济的快速发展,各滨海城市均面临着巨大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压力。为了解粤东河口及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的分布特征及污染状况,海口中心海岸带地质调查团队以粤东近岸海域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表层沉积物中TOC、TN、TP的含量分布情况,并对其环境污染状况进行评价。此外,该研究还对沉积物中有机质的来源进行了探讨,并对比研究了该区域近15年TOC、TN、TP含量及来源的变化。

    研究结果显示:义丰溪河口、榕江河口、濠江河口、柘林湾和南澳岛养殖区为TOC、TN、TP主要富集区。TOC、TP含量分布具有空间异质性,表现为湾内及河口区域含量显著高于湾外及离岸海域。TN含量分布则呈现离岸海域高于近岸趋势。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主要以海源输入为主,要素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同时要素与粒径间相关性较好。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大部分为轻度污染状态,TOC、TP受危害等级为Ⅰ类,基本未构成污染,TN为Ⅱ类污染,处于受污染状况。本研究对了解粤东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现状与污染生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当地近海海洋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海洋碳汇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该研究由海口中心海岸带地质调查团队林聪、王洋等合作完成,相关研究成果以“粤东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碳、氮、磷(TOC-TN-TP)分布规律及环境评价分析”为题发表于《水生态学杂志》期刊,得到中国地质调查项目(潮汕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DD20208013,惠州-汕尾海岸带自然资源综合调查DD20230415)的资助。

     

     

     
     
    海口中心在粤东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分布和污染评价方...

    涪陵焦石镇地区是我国页岩气勘查开发国家级示范区,丘谷地貌,岩溶比较发育。页岩气勘查开发对地区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2015年至今,水环中心完成了焦石坝区块页岩气勘查开发水环境影响调查,综合分析了焦石坝区块页岩气勘查开发对水环境的影响特征。

    首先确定了污染模式。页岩气勘查开发区水环境受到一定的影响。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两种模式:近距离近地表污染,主要污染对象就是居民饮用水,污染范围相对较小,局域性较强,污染效果具有间歇性的特点。污染时期主要集中在钻井平台的建设阶段,压裂废水以泄露、滥排等形式直接污染浅层水体、土壤、植被、生物等,而且症状明显;远距离污染,目前推测有两种地下水污染形式,第一种是污染源在上游,下游泉点、地表河流遭到污染;第二种为跨小流域远距离污染,污染路径比较远,在水文地质自生净化过程中,污染物会得到一定的衰减,污染不明显,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其次是对水环境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水环中心项目组主要做了水质简分析、水质专项分析、放射性分析以及气体样品测试。基于研究区106组水样、318项测试结果,水体样品中重金属离子的含量基本正常,唯有钡离子含量稍微偏高,从区域水文地质背景来看,基本处于较正常范围。研究区内地下水与地表水中镭的活度均处于安全值范围之内,地下水、地表水中不存在放射性元素污染。

    远距离污染方式示意图

    页岩气勘查开发区水环境污染模式初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