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11月15日,《中国地质调查》《自然资源科普与文化》创刊十周年暨期刊高质量发展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地大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会议回顾了两刊和编辑部的创建历程,并对未来期刊定位、办刊质量和编辑队伍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编辑部相关负责人汇报了两刊十年发展历程与主要进展。中国矿业报社原副社长、总编辑赵腊平,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副社长、《知识就是力量》主编郭晶,自然资源部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郭友钊,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地质灾害首席专家铁永波,以及青年编委会主任张昆等知名专家学者作了专题报告。《地图》王秀秀、《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汪美华、《地质通报》申亮等优秀期刊编辑部主任、执行主编纷纷围绕如何办好期刊作了精彩的报告,分享办刊经验。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学术期刊产品部参会代表作了预印本平台的实践探索分享。最后,大家就期刊未来的内容创新、特色发展、质量提升及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问题开展了深入研讨。

    《中国地质调查》《自然资源科普与文化》自2014年创刊以来,始终秉承内容为王,致力于服务自然资源和地质调查中心工作,坚持学术严谨性和科普创新性,不断为国内外读者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科普知识。十年来,两刊不仅在行业内建立了良好声誉,也在广大读者中赢得了广泛认可。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召开,不仅是对两刊十年发展历程的总结和庆祝,更是对期刊未来发展的思考和展望。本次会议,凝聚了共识、汇聚了智慧,进一步增强了推进期刊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力量。

    中国地质图书馆(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领导、期刊主编、优秀编委,特邀专家、知名期刊主编、编辑部主任,以及部分青年编委、作者、数字出版企业代表等30余人出席会议。

     
     
    十年笔耕风华路 期刊扬帆新航图——中国地质图书馆召...

    7月6日,地调局水环中心党委书记武选民同志带队赴青海野外一线检查安全、保密等工作,同时慰问奋战在野外一线的职工,并对项目开展给予指导。陪同检查的人员有信息与计算室主任阮俊和专职安全员王秀明。

    武选民书记首先强调野外基地要做好防火、防盗、防灾,在开展野外工作期间也要做好防雷电、防虫咬、防洪涝,确保野外职工的人身安全和车辆安全。他要求野外工作人员要时刻绷紧安全保密意识,落实措施,做好防范,确保无安全责任事故和任何失泄密事件发生。阮俊主任对项目组涉密与非涉密计算机使用情况、移动存储介质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仔细检查,并提出应遵循上网不涉密,涉密不上网的原则,从思想上重视保密工作。王秀明专职安全员针对野外安全责任、安全教育、安全会议、安全培训、应急措施、野外安全重点部位、车辆安全、安全检查系统填报、安全月活动、安全北斗应用进行检查与指导。

    检查组希望,通过此次安全保密检查本着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方法,使职工在野外安全保密的前提上顺利开展工作,为中心和项目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地调局水环中心赴青海开展野外安全保密检查工作

        为拓宽在读研究生的知识面,加强他们的野外实践能力,地科院地质研究所于2010年10月13日—16日组织研究生到江苏东海大陆科学长期观察站参观并进行野外考察。高锦曦副所长带队,地科院研究生处王秀华处长、地质所科技处迟振卿副处长、张泽明研究员与19名研究生参加了考察活动。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是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和国际大陆科学钻探重点项目之一,在具有全球地学意义的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实施的5000多米深的科学钻探,是近年来全球大陆科学钻探计划项目中最大和最深的科钻井,被称为中国科钻第一井。2007年1月,经上级批准在东海建立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长期观测站,科学家们将利用CCSD深井,开展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深部观测与研究。


        考察学习期间,同学们参观了长观站基础设施、大陆科学钻探钻塔,观看了岩石标本。张泽明研究员在钻塔上介绍了该工程的实施概况,在长观站走廊回顾了钻探施工及研究的光辉历程及丰硕科研成果。高锦曦副所长为同学们详细介绍展望了长观站未来的建设、发展目标。在张泽明研究员带领下,还进行了房山超高压变质带榴 辉岩、云台山片麻岩等相关的野外地质考察。

     

     


    地质所研究生野外地质考查工作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