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2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相关搜索

检索范围: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承担的“中扬子地区古生界页岩气基础调查”项目,与兰州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合作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南方寒武系页岩有机质、流体和孔隙演化耦合机制研究”联合开展野外考察与交流活动。

    基于对我国中扬子地区页岩气勘探中基础地质问题攻关的共同目标,两个项目组共同考察了鄂西地区鸭子口剖面和湘西地区刀背溪剖面,并就相关的重要基础地质问题开展了深入交流。“中扬子地区古生界页岩气基础调查”项目组在野外工作中,既强调以富有机质泥页岩为研究重点的岩石地层划分,为页岩气勘探提供依据;又注重开展以生物地层、年代地层为等时地层格架的多重地层划分对比,不但为盆地演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其它沉积型矿产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为今后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保护提供依据。陈红汉教授对武汉地调中心项目组所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表示赞许,同时,他基于野外观察和统计结果,初步厘定了中扬子地区下古生界页岩在多期排烃和保存中的演化状态,使武汉地调中心项目组成员深受启发,对工作区内页岩气的破坏与保存机理有了新的认识视角。

    本次联合野外考察分别由武汉地调中心王保忠博士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陈红汉教授带队。双方项目组成员一致认为,通过开展不同地调科研团队联合野外考察,有助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培育,有助于成果水平的提升,有助于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有助于提升对自然资源中心工作的支撑服务能力。

     

    武汉地调中心开展野外联合考察与交流活动

    2018年6月4日-5日,应湖北省南漳县国土资源局邀请,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科技人员赴南漳县开展了科普宣讲活动。

    南漳县境内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丰富,以省级水镜湖地质公园为依托的地质遗迹景观也非常丰富,生态旅游和新型乡村建设已成为精准脱贫的一条有效路径。另一方面,南漳县有一半区域位于中石油荆当油气勘探区块,是当前页岩气勘探的热点区域。宣讲活动期间,武汉地调中心“南漳-远安动物群特征及其对三叠纪生物复苏的响应”项目组程龙博士与“中扬子地区古生界页岩气基础调查”项目组王保忠博士,先后赴南漳县国土资源局及该县巡检镇、水镜湖地质公园开展了专业技术服务及科普讲座活动。

    程龙博士以“华南三叠纪海生恐龙”为题,深入浅出地揭示了南漳龙发现的科学意义,详细解读了海龙的演化序列,并就地质公园的建设和地质旅游服务提出了具体建议。报告形象生动、精彩纷呈,得到南漳县负责地质公园规划管理工作有关同志的高度赞扬,并于会后与程龙博士就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

    王保忠博士以“南漳-保康地区页岩气资源前景展望”为题作了科普讲座。讲解了页岩气的基本概念,介绍了北美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历史及页岩气开发中的主要核心技术,概述了我国页岩气勘探从起步跟随阶段到建成涪陵页岩气田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差距。重点介绍了湖北页岩气资源概况,分析了中石油荆当区块自2012以来在远安-南漳地区页岩气勘探中遇到的问题和取得的成果,展望了南漳县境内油气区块的资源前景。

    通过开展此类科普活动,提升了地质科技人员自身业务素质,拓展了专业服务领域。特别是以传统的地层古生物研究和油气勘探研究对接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武汉地调中心的技术优势、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实现了与地方政府精准对接,为大生态观背景下的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服务。

    程龙博士宣讲南漳-远安动物群科普知识

    王保忠博士宣讲南漳地区页岩气勘探前景

    科普宣讲会现场

    武汉地调中心在南漳县开展科普宣讲活动

    10月15-18日,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年会(CGU)第四次会议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年会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震学会、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组委会、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及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与成矿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旨在搭建学科交叉平台,促进融合与创新。年会设有“油气成藏机理”“非常规油气勘探与开发地球物理理论基础”“沉积物源分析”“微孔隙岩石物理与非常规油气”等十余个与当前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密切相关的专题。

    近年来,地调局武汉地调中心在中扬子地区开展了系统的页岩气调查勘探工作,获取了较丰富的基础地质资料和认识,并在宜昌地区实现了寒武系页岩气调查勘探的重大发现。为进一步提升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和理论研究的有机融合,力求实现非常规油气成藏理论创新,鼓励年轻地质科技人员开拓视野、把握动态、追踪前沿、学习交流。地调局武汉地调中心油气室派遣从事油气地球物理、储层评价及油气地球化学专业研究的3名博士参加了年会。其中,王保忠博士还以“华南早石炭世近缘油气藏形成模式”为题在会上作了口头报告。该报告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桂中坳陷的勘探成果为切入点,进一步对比了泥盆-石炭纪转折时期发育于贵州的火烘组、旧司组,湘中及湘东南的天鹅坪组、邵东组等富有机质泥岩的形成环境、地化特征及后期改造事件;并建议应加强早石炭世富有机质泥页岩的地层穿时对比研究、生气阶段划分研究、上下地层旋回组合研究及断裂、岩体破坏性研究等工作,以实现对区内上古生界有利页岩层位的分区、分块评价工作,进而为勘探开发打好基础。

    参加此次会议,3名年轻地质科技人员进一步明确了各自专业学术研究方面的前沿动态和发展方向,也展现了武汉地调中心地质科技人员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学术氛围。

    王保忠博士作学术报告

    在学术海报展览区参观讨论 

    开拓视野 追踪地学研究动态与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