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4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1月24日中午,栖霞笏山金矿爆炸事故救援工作取得重大进展,11名被困矿工成功升井,无数人为之感动、泪奔,我们向生命致敬!回顾十多天来救援的每个关键时刻,率先打通至井下巷道的3号钻孔是那么的重要!时间回到1月17日13时56分许,栖霞笏山金矿矿难现场3号救生孔成功透巷,透顶深度为579.5米。送风5分钟后,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副总工程师王敬抡起大锤,奋力敲击通往被困工人巷道的钻杆,井下陆续传来回响,最多时达到9声,救援现场一片欢腾,生命之门由此叩响!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率先赶赴救援一线

    1月10日14时,位于栖霞市西城镇笏山正在建设的五彩龙金矿发生爆炸事故,22名矿工被困井下,生命危急。

    救援就是使命。1月12日凌晨,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闻令而动、迅速驰援。队党委书记、队长林少一立即赶赴救援现场,第一时间成立了“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应急救援指挥部”,在山东省地矿局党委常委、副局长刘祥元和局施工处处长、应急救援指挥部钻井组组长滕德宾的指挥调度下,迅速进入战时状态。1月12日中午,第六地质大队测量、地质、水文、物探、地质钻探等专业60余名技术骨干陆续抵达事故现场参加救援,他们中有全国技术能手、齐鲁工匠董泽训,全国钻探技能大赛冠军李宽,省地矿局青年地质科技奖获得者鲍中义……大口径钻机、空压机等最先进设备物资也连夜运抵。

    争分夺秒,科学预判,“生死时速”钻进521米

    救援是一场与“死神”的竞速赛,拼的是速度,靠的是专业和信念。第六地质大队的地质队员们竭尽全力、争分夺秒,从钻孔定位、平整场地、设备进场到实现开钻,仅用时15个小时。1月13日凌晨,第六地质大队负责的3号219mm口径救生孔正式开钻。

    为加快施工速度,预防孔内事故,开钻前六队专家组仔细查阅了地质资料,并根据多年的金矿勘探经验,设计采用了“潜孔锤钻进+高精度测斜+定向钻进+套管护壁止水”的施工方案,克服围岩硬度高、裂隙发育、涌水量大等不利因素,快速钻透了200米厚的岩层构造裂隙带。1月15日11时,就钻进至521米孔深,为下步定向钻进打通生命通道赢得了宝贵时间。

    精准测斜,套管护壁,一举打通生命通道

    第六地质大队专家组根据地层500米以浅岩层节理发育,孔位极易偏斜的情况,报备现场救援指挥部批准后实施测斜作业以求精准锁定目标位置,为下步定向钻进提供目标靶位。物探技术人员分别使用GTL-40GX(W)光纤陀螺测斜仪和JGS-1B智能测井系统设备进行了3次精准测斜。根据测斜情况,第六地质大队“和抢险专家组汇报以后”建议换用定向钻进设备贯通后下入套管护壁止水,为井下人员建立一条稳定安全的生命通道。

    经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协调,由第六地质大队配合具备定向钻进设备的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大地特勘队接续钻进,两支专业队强强协作、接力作战。1月17日13时55分,3号救生孔成功透巷。1月17日18时,第六地质大队按照既定方案下入套管进行止水护壁。1月18日13时完成套管作业,自此,一条稳固的“生命通道”建成。

    坚持不懈,奋力鏖战,英雄地质队旗帜高高飘扬

    “我是党员我先上!”三九寒夜里,救援现场飘着凛冽的雪花、滴水成冰,现场的党员成立了党员突击队,积极发挥一线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始终以矿工兄弟们的安危为己任,挺身而出,冲锋在前。

    在救援任务最艰难的时刻,广大地质队员们始终坚定必胜信心,保持昂扬斗志。局、队领导身先士卒,靠前指挥;技术人员殚精竭虑,坚守一线;钻探工人废寝忘食,日夜奋战;他们对矿工兄弟不抛弃、不放弃,全力施救、科学施救。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铿锵誓言,凝聚起强大的救援合力,让“英雄地质队”的旗帜高高飘扬。

    初心里,饱含着地质报国的为民情怀;使命中,诠释着“英雄地质队”的责任担当。守初心担使命,在国家相关部门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在山东地矿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第六地质大队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将继续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在事故后续救援中继续贡献地矿力量!

    英雄地质队率先叩响“生命之门”!

    2020年8月23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受青岛市科技局邀请,参加了2020年度青岛市科技活动周开幕式暨科普嘉年华活动。本次活动举办地点位于青岛人工智能国际客厅,活动围绕“科技战疫创新强国”主题,为全市乃至全国科技爱好者奉上一场精彩的科技盛宴。

    在科普实验小课堂活动现场,聚集了大批科技爱好者,青岛海洋所的科技人员在展示可燃冰分子晶体结构模型、可燃冰科普展板和科普视频的同时,给大家讲解了可燃冰的概念、物质组成、微观结构、分布范围等基础知识,为大家揭开了可燃冰的神秘面纱。随着参观群众越聚越多,科技人员向观众展示了实验室人工制备的可燃冰样品,并进行了点火实验。“火焰在冰上跳舞”这一奇观引得现场观众阵阵赞叹喝彩,也让大家更加直观地认识了可燃冰这个未来能源的“潜力股”。

    在观众意犹未尽之时,科技人员还为大家讲解了保存可燃冰样品的液氮的基本性质,让大家近距离观察在常温下就可沸腾的“神秘液体”的气化现象;同时还进行了液氮的冰冻实验,滴水成冰、仙雾缭绕的科学实验小课堂,引得现场观众流连忘返。

    此次科普活动,让公众对可燃冰这种新矿种有了了解,拓宽了大家的视野,激励了青少年们探索海洋、建设祖国的决心。

     

     

    青岛海洋所可燃冰科普助力2020年度青岛市科技活动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