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4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金秋九月,稻荷飘香,在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2019年9月26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组织离退休职工秋游稻香湖景区,老同志们踊跃报名,积极参加,一路上,欢歌笑语,热情洋溢,渡过了充实而美好的一天。

    北京稻香湖公园位于景色优美的海淀区苏家坨,清澈的稻香湖水环绕四周,自然景观与人文建筑完美统一。这里是集赏荷、稻田、娱乐及种植于一体的综合郊野公园,还有海淀区美术馆北馆及稻香湖非遗科学城。

    秋游活动中,老同志们赏湖光山色美景,闻稻谷荷叶飘香,畅谈着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分享着退休后方方面面的美好生活,大家在湖边、在稻田、在格桑花旁合影留念,第一时间就在微信群,晒出了美景照片,许多老同事们凑在一起,亲热攀谈聊天,谈发展、谈变化、回忆光荣岁月、畅想美好生活,大家纷纷表示,感谢组织上的关心、关怀和照顾。

    为组织好这次活动,环境监测院领导高度重视,提出了工作要求。支部认真研究制订秋游方案,老同志支援者一起参与踩点活动,并对出游活动做了细致安排。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秋游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环境监测院组织离退休职工秋游稻香湖
    五大连池火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总占地面积72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火山地质地貌类。

      五大连池是中国境内保存最完整、最典型、时代最新的火山群。园区内有规律地分布着14座火山,其中12座形成于1200万年-100万年的地质时期,2座火山喷发于1719年-1721年,占地60多平方米,是中国最新的火山。老期火山与新期火山相间排列,规模较大的圆台形火山与规模较小的岩渣堆、盾火山相依偎,圆盆状火山口、圆椅状火山口、漏斗状火山口、破裂状火山口、复合状火山口应有尽有,新期火山喷发形成的翻花熔岩、结壳熔岩交替出现,数量众多、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的喷气锥、喷气碟世界罕见。最新的火山喷发堵塞了当年的河道,形成了五个串珠状溪水相连、倒映山色的火山堰塞湖泊—五大连池,享有“天然的火山博物馆”的美誉。

      五大连池火山群各火山的熔岩岩性都基本相似,故我们将五大连池火山群富钾的碱性基—中基性火山熔岩都统称为“石龙岩”,五大连池位于东亚大陆裂谷系的轴部,它的形成很可能是在裂谷作用下的地幔柱上隆产生的。因此,五大连池火山岩对探讨地球板块活动和岩浆演化都有重要科学意义,同时对检测当地火山地震活动也非常重要。

      五大连池在我国辽金时代无人居住,伴随着两座新期火山的喷发、五个彼此相连的火山堰塞湖的形成和疗效神奇的矿泉水的出露,才有游牧民族达斡尔人的迁入,后来汉人大量迁入垦荒种地,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五大连池人民与周边少数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与民俗风情。

      园区空气清新,环境幽雅,湖光山色,是难得的科学旅游,休假康疗胜地。这里有景色奇特的火山风光、丰富完整的火山地貌和疗效显著的矿泉“圣水”,是一个集游览观光、疗养休息、科学考察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天然风景名胜区。

    黑龙江五大连池

    这里有闻名世界的镜泊湖,这里有如童话世界般的雪乡,在位于祖国北疆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随着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项目的开展,愈加散发出宜居宜游的迷人魅力—

    镜泊湖 杨洪祥 摄

    项目组开展地下水监测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加速向深部空间拓展,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强度日益加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对地质资料需求越来越强烈。牡丹江市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京哈、京广通道纵轴的北端,是我国面向东北亚地区和俄罗斯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牡丹江市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项目,是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牡丹江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转制后承担的首个二级项目。项目自2019年启动以来,以牡丹江市协调持续发展、提质扩容升级、特色品牌打造等重大需求为导向,开展空间、资源、环境、灾害等多要素调查工作,为牡丹江市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提供地质技术服务支撑。

    描绘生态画卷 助力宜居城市建设

    牡丹江市拥有万年火山、千年古城、百年口岸,生态优良,山水秀美。

    为助力牡丹江建设宜居城市,2020年,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项目组对牡丹江市全域开展了遥感调查监测,获取了自然资源的现状数据及1990年以来的动态变化特征,并结合以往地质调查成果资料,综合研究分析,编制了《牡丹江市自然资源图集》。该图集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和地质背景,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林地、草地、湖泊和湿地资源,地质遗迹和自然保护区,综合评价和空间规划等7类47张图件,展示了牡丹江市自然资源禀赋条件,突出了地质资源环境优势及其在生态安全保障格局中的重要作用。相关成果已移交牡丹江市自然资源局、气象局等单位应用。

    牡丹江是“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为助力提升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项目组精心组织了牡丹江市地下水调查评价工作,划分了4个水文地质单元,新增地下水监测井23处,其中建设自动化监测井10处,并对接黑龙江省环境监测总站补充完善了地下水监测系统,获取了大量地下水水质数据,成果提供给牡丹江市生态环境局应用。

    另外,项目组与牡丹江市自然资源局、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开展了牡丹江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工作,从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生态、环境、灾害等方面,对生态保护重要性、农业生产适宜性、城镇建设适宜性进行了多因子综合分析评价,并结合牡丹江市人口经济形势,详细分析了现状问题风险与未来开发潜力,为“三区三线”优化、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等提供了数据支撑。

    描绘民生画卷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牡丹江市水资源丰富,目前已发现矿泉水水源地50多处,经国家和省级评审鉴定43处,其中国家级22处,省级21处,主要出自白垩纪砂砾岩层和中新元古代以来的中深层侵入岩中。但由于地下水分布不均,多受蓄水构造控制,多数矿泉水产业规模有限。

    基于“公益服务、助力脱贫”的理念,项目组制定了“找水打井、探采结合”的工作方案,2019年成功钻取构造裂隙水,单井涌水量887.14立方米/天,属富锶偏硅酸型矿泉水,有效支撑当地国营水厂产业升级。

    项目组在调研走访牡丹江市周边社区及乡村后,发现东新村、镇江屯、银龙村存在吃水用水困难的问题,随即开展了找水打井,并创新采用空气潜孔锤技术实施快速钻探,在3个村均成功钻出构造裂隙水,水量丰富。2020年,项目组为牡丹江市海林镇西德家村和宁安镇联合村两个省级贫困村施工4眼探采结合井,出水量分别达172立方米/天和460立方米/天,解决了村办企业、村民吃水用水难题,有效助力了脱贫攻坚工作。

    牡丹江市宁安渤海镇是牡丹江响水大米的主产区。项目开展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在渤海镇圈定富锌土地14.25平方千米,并查明土壤中的锌元素能够较好地被农作物吸收,极大提升了“响水大米”的品牌效益。同时,项目组还加强了科普知识宣传,向当地民众普及黑土地知识,讲解土地调查方法和富锌土地的意义,指导当地农民科学使用化肥来改善土壤肥力。

    “镜泊湖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不可再生的宝贵遗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守护这里的山水林木,用热忱去发现、保护、创造、共享……”伴随着气势磅礴的背景音乐,壮丽的湖光山色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画卷,通过屏幕在网友面前徐徐展开。在新华网上,这段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牡丹江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精心制作的科普视频,向人们介绍和展示了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镜泊湖的迷人风采。

    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深入挖掘牡丹江市独特的旅游资源,调查发现地质遗迹点40处,其中包括世界级4处、国家级2处、省级34处。项目组集成调查成果编制了《牡丹江市地质遗迹图集》,提出了牡丹江市地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保护相关建议:9处重要地质遗迹资源纳入镜泊湖世界地质公园景区范围;对13处进行开发利用,其中宁安市丹霞地貌是迄今为止黑龙江省发现的唯一一处丹霞地貌,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科考价值。

    描绘地质画卷 打造安全城市环境

    城市规划建设,需要地质安全作为保障。为此,项目组对牡丹江市主城区开展了综合地质调查,查明了城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圈定了不良地质体淤泥质土的范围,获取了断裂的空间位置并评价了断裂活动性。

    项目组在对1810个钻孔进行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为地下空间开发提供了真实有效的地质数据支撑;建立牡丹江市城市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实现数据管理、分析评价、共享服务等功能,设有水资源、地质旅游资源特色窗口模块,推动地质数据服务政府规划管理,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据了解,牡丹江市区整体属于灾害中、低易发区。经项目组调查发现,牡丹江市区现有各类地质灾害65处,其中崩塌23处、滑坡7处、泥石流35处,规模以中小型为主,主要分布于人口集中、人类活动强烈的低山丘陵前缘地带。综合气候条件、地层岩性结构、地形地貌特征等数据信息,项目组开展了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划分出3个高易发区、3个中易发区、1个低易发区和1个不易发区。根据调查成果,结合群测群防网络相关资料,项目组还编制了《牡丹江市地质灾害防治监测手册》。

    牡丹江市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项目是东北地区城市地质调查试点项目。下一步,牡丹江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将继续以精准服务为本,围绕国家发展对城市地质工作的需求,结合东北振兴系列举措精心谋划业务布局。 

    “塞北江南”描绘宜居美丽画卷

    “镜泊湖是大自然赐予我们不可再生的宝贵遗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守护这里的山水林木,用热忱去发现、保护、创造、共享……”伴随着气势磅礴的背景音乐,壮丽的湖光山色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画卷,通过屏幕在网友面前徐徐展开。在新华网上,这段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牡丹江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精心制作的科普视频,向世界介绍和展示了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镜泊湖的迷人风采。

    为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去年以来,牡丹江中心实施“牡丹江市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项目,深入挖掘牡丹江市独特的旅游资源,精心制作了镜泊湖科普视频、《牡丹江市地质遗迹图集》、《牡丹江市自然资源图集》和《地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建议》等各类地质成果产品。今年8月,黑龙江省第四届旅游发展大会即将在牡丹江市举办。牡丹江中心一系列地质成果产品的推出,有效助力了旅发大会的召开,相关工作得到黑龙江省和牡丹江市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肯定。

    牡丹江中心制作的科普视频以红罗女神话故事为引线,以地学科研成果为主体,结合运用三维动画技术,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镜泊湖多处自然景观的形成与演化,揭示了世界上最大的玄武岩瀑布的成因,在新华网播出3个月以来引起了众多网友的积极关注,有效提升了牡丹江市地质旅游资源的美誉度和影响力;《牡丹江市地质遗迹图集》和《牡丹江市自然资源图集》,分别从地质遗迹、自然资源的角度,阐释了牡丹江市丰富的地质遗迹景观和鲜明的自然资源特色。牡丹江市共有4处世界级、2处国家级地质遗迹资源,其中在宁安市大牡丹村附近,发现黑龙江省境内唯一一处“丹霞地貌”景观,具有非常重要的地学研究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牡丹江市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项目是东北地区城市地质调查工程的示范引领项目。项目紧紧围绕牡丹江市协调持续发展、提质扩容升级和特色品牌打造3个方面开展地质调查工作,探索建立旅游经济城市地质工作模式和经验。下一步,该项目将继续深入挖掘牡丹江市旅游资源,建立特色旅游资源实景三维模型,传播雪城旅游文化,进一步服务旅发大会的召开,助力牡丹江市开创全域旅游发展新局面。

     

    ͼƬ

    牡丹江中心助力牡丹江市开创全域旅游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