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38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承担的“西江中下游岩溶峰林区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项目,在桂林市恭城县龙虎乡狮子村鸭坡桥屯实施的1个探采结合孔成功出水。钻孔深度为69.5米,涌水量达1200吨/天,可解决鸭坡桥屯和双坪屯1500多人的生活饮水问题,并可为双坪屯火龙果基地约500亩火龙果提供旱季水源保障。

    狮子村鸭坡桥屯、双坪屯一带为覆盖岩溶区,上覆土层厚度20-40米,雨季大气降雨通过第四系土层快速渗入地下,地表无常年性水流,找水难度大。居民通过饮用地表溪沟的季节性流水或表层浅井水来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每逢旱季浅井干涸,水质和水量没有保障,缺水矛盾尤为突出,当地政府和村民迫切希望可以在村庄附近找到饮用水源。

    通过对土层下覆岩溶地层、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结合地球物理探测结果,项目组在鸭坡桥屯北侧200处定位出地下水主径流带位置,布设1个探采结合孔。钻孔高达1200吨/天的涌水量,不仅可以解决附近2个村屯多年来的饮水难题,也为火龙果基地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水源保障,助力村民早日脱贫致富。同时,也为评价覆盖岩溶区赋水性提供了基础水文参数。

                                 

     

     
    西江中下游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助力脱贫攻坚

    近日,地调局水环中心沂蒙山项目组在沂源县鲁村镇北官庄实施的探采结合孔成功出水,解决了1570人的饮水困难。 

    北官庄位于鲁村镇北2公里处,人口1570人,耕地1500亩,果树200亩,大牲畜300头,无灌溉水源,农业靠天收,饮水引自村北花岗岩区沟谷内下降泉,泉水流量约0.6升/秒。旱季时,泉水流量减少,村民吃水困难。为解决全村安全饮水问题,曾于村北实施一眼120米深井,施工后干孔,未能解决问题。受鲁村镇政府所托,沂蒙山项目组将该村作为实施探采结合孔的重点村。

    北官庄处于鲁村断陷盆地与丘陵山地接触带,近东西向高峪—北官庄断裂为断陷主控边界,其北地层岩性为傲徕山超单元松山单元肉红色中粒二长花岗岩,零星可见石炭系太原组含煤地层出露,盆地区古近系常路组砖红色泥岩、粉砂岩与复成分砾岩伏于厚度小于10米的第四系山前组含砂、砾粉质粘土之下。

    综合分析认为该村所处位置虽为高峪—北官庄断裂带,但南盘古近系盖层贫水,北盘花岗岩基底风化厚度有限,破碎带内古生代地层受挤压作用明显,且之前的干孔证实了太原组灰岩夹层不富水,判断断层为张性不富水断裂;而近南北向冲沟发育,使地表水与地下水径流一致,受断层阻滞,在石炭系碎屑底部与花岗岩接触面,应赋存构造裂隙水,形成地下水相对富集带,是探采结合井实施的目标靶区,目标水量为5方/天。

    经过2条物探勘查线的实施,并结合干孔所反映的物性参数,通过对比分析证实了断层的存在,并查明了其空间形态。经钻探分别在Ⅱ线285米处和Ⅱ线265米处施工50米和112米,结合260米处5米深大口井的水位,证实了在相距25米的断裂带内存在浅径流(石炭系裂隙水、断裂破碎带裂隙水)与深径流(花岗岩裂隙水)3个水位,石炭系大口井水位埋深3米、破碎带浅井水位埋深5米,深层花岗岩裂隙水居两者之中承压自流,三层水抽水试验互不干扰,自流井涌水量每天120立方米。

    此探采结合孔的成功实施:一是达到了北官庄村委的预期水量,解决居民的饮水困难;二是探索了贫水区断裂构造找水新模式,积累了找水经验;三是获得了花岗岩承压水赋存模式,为分析断陷超覆盆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开拓了思路。

    沂蒙山项目组在花岗岩中成功实施一眼自流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