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6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相关搜索

检索范围:

    2018年10月22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与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在山东省泰安市举行“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泰山前寒武纪研究基地”揭牌仪式。

    天津地调中心负责人在致辞中回顾了天津地调中心与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的合作历程,介绍了天津地调中心的前寒武纪地质专业特色,以及华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的平台建设的目标任务。并强调,泰山是我国早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经典地区,在泰山设立前寒武纪研究基地,就是要在以往合作的基础上,发挥传统专业优势、推进新时代地质工作转型、推动地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拓展地质工作支撑服务的领域。同时,即将开展的前寒武纪地质遗迹调查项目要与泰山世界地质公园加强合作,达到互利、共赢。

    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对天津地调中心的支持表示感谢,对将在泰山及周边开展前寒武纪地质遗迹调查表示欢迎,并表示将对泰山前寒武纪研究基地建设提供进一步支持。

    仪式结束后,天津地调中心一行对泰山世界地质公园进行了野外踏访。

    挂牌合影

    天津地调中心泰山前寒武纪研究基地揭牌

    4月17日,为响应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开展第48个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周的号召,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在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燕郊基地举办了“第48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周启动仪式暨山东钰镪公司捐赠泰山玉标本活动”。在活动上,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部室领导、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江云华主任,山东钰镪公司李胜副总经理分别致辞,江云华主任与李胜副总经理签订了捐赠协议,并向山东钰镪公司颁发了捐赠证书。

    实物资料中心江云华主任介绍了实物资料中心的基本情况,强调了作为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与业务技术支撑,向全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的基本定位。江云华主任在致辞中讲到,目前实物资料中心共接收钻孔岩心40余万延米,标本、样品等10万余块(件),初步形成了以典型矿山、油气岩心和区调标本为主体、以大陆科钻岩心岩屑和“金钉子”标本、重要古生物群化石标本等为精品的国家实物资料馆库藏体系。要充分发挥这些实物地质资料“重要性、典型性、代表性”作用,为社会各界,为科学研究和科普教学等提供全方位的,多元化的服务。针对这次山东钰镪公司向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捐赠泰山玉实物地质资料,他强调,这次捐赠代表了社会对实物资料中心从事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业务的认可,充分体现了社会对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关注、了解与认可;充分体现了广大地矿企业对国家公益事业的支持,充分体现了我们实物中心做好公益性服务工作“开放、合作、共建、共享”的理念。最后,江云华主任宣布了地球日科普活动周启动。

    地调局科外部、办公室相关负责同志总结了本次捐赠的三点意义,对实物资料中心地球日活动周的安排给予了高度肯定,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希望,一是希望实物资料中心做实建强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做好部局支撑;二是希望实物资料中心以需求为导向,做好资料的社会化服务,以地球日为契机,做好科普服务;三是希望实物资料中心继续加强与国内外各有关单位的交流合作,实现合作共赢;四是希望各位媒体界朋友继续关注实物资料中心,助力实物资料中心事业发展。

    山东钰镪公司党总支书记、副总经理李胜同志介绍了钰镪公司的基本情况与经营理念,希望本次捐赠的泰山玉标本能够对科研人员研究泰山地质演变过程、普及泰山文化做出贡献,也希望通过本次捐赠活动,带动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向实物资料中心捐赠有价值的实物地质资料,为我国国土资源科技做出贡献。同时也表示,公司今后将以本次捐赠活动为契机,积极贯彻落实《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及时整理、汇交实物地质资料,献身我国地质勘查找矿事业,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据悉,实物资料中心于4月17至23日期间开展的以馆藏实物地质资料为基础、以“展示实物资料  普及地学知识  讲好地球故事”为主题的“第48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周”活动,主要是面向社会公众、大中小学校师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宣传实物中心工作成果,增加公众对实物地质资料工作的认知程度,宣传我国实物地质资料政策法规,提高社会公众保护资源环境的意识,为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做贡献。这次活动的特点是:

    一是社会捐赠活动,体现广泛参与,体现“开放、合作、共建、共享”的理念。

    二是在网上全面公开实物地质资料信息,体现地质工作向社会公众提供公益性服务的核心目标。

    三是举办油气实物地质资料专题展和专家科普讲座,体现地质人围绕国家重大战略,讲好地球故事的科学精神。

    四是举办有20余所小学,近4万小学生参加的“地学科普知识竞赛”和科普互动活动。

    中国地质调查局办公室、科外部、总工室相关领导,山东钰镪地质资源勘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山东省国土资源资料档案馆、山东省泰安市国土资源局相关领导,以及华北科技学院、防灾科技学院等驻燕郊院校的师生代表,总计50余人,实物资料中心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参加活动。

     

     

    地调局实物资料中心的“第48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周”启动仪式暨泰山玉标本捐赠仪式顺利召开

    地调局实物资料中心江云华主任向山东钰镪地质资源勘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颁发捐赠证书

    实物资料中心第48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周启动仪...
      张威,1980年7月 出生,甘肃白银人,工程师,硕士研究生,2005年7月参加工作。
      
      主要从事电 磁法勘探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工作,作为技术骨干先后参加多个金属矿、地热田、地下水探测项目,取得了突出工作业绩,2007、2011、2014年度考核优秀,获所表彰。2011年,张威同志参加了国土资源部组织开展的抗旱找水打井工作,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圆满完成任务,作出了积极贡献,获得了“国土资源部系统北方四省抗旱找水打井先进个人称号”,为物化探所争得了荣誉。
      
      工作十年来,张威同志为人热情,热爱地质事业,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张威同志具有强烈的担当精神,积极主动承担重要工作任务,多次肩负重任,赴艰苦地区开展工作,为祖国的地质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并将自己年轻的生命镌刻在青藏高原。

      2011年初春,山东遭遇六十年一遇的大旱。单位接到支援泰安抗旱找水任务,张威被任命为应急抗旱找水物探三组组长。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个举家团圆的日子里,他踏上驰援山东的征途。“我来自甘肃农村,干旱缺水我感同身受,只要旱区百姓能早日喝上干净水,能保住春苗,这比什么都强。”在初春寒冷的抗旱一线,在22个日夜里,他辗转泰安市岱岳区7个乡镇,夜以继日地抓紧一切时间工作,即使雪花纷飞,寒风刺骨,他与同事们仍然带仪器设备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泞的田野进行勘查测量。由于张威出色的工作,为抗旱找水打井工作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获得了“国土资源部系统北方四省抗旱找水打井先进个人”称号。
     
      2012年,张威第一次带队在西藏羌塘无人区开展野外工作。作为野外负责人,张威一边要克服严重的高原反应,还要安排项目成员的衣食住行,组织实施野外工作,顺利完成任务。队伍中大部分都是和张威一样的年轻人,在艰苦的环境里,张威总是能给大家鼓劲,用自己乐观积极的精神给大家以坚持不懈、攻坚克难的力量。一次在藏北野外工作时,张威在下山途中突然两眼一黑,险些摔倒,医生诊断他得了突发性高原高血压,建议返回拉萨休息。但他只在诊所稍微稳定后就赶回了工区,又与大家一起并肩战斗。大家伙都担心他的身体,叫他多休息,他嘿嘿一笑,说自己身体棒着呐,并嘱咐同事们对他家人保密,以免家人担心。那时大家才知道,他妻子已经怀孕5个月了。而当同事中有人生病,他亲自送往医院,并强硬要求,不用担心工作,病不彻底治好,就绝不许出院。

      2012年7月21日晚至次日凌晨,一场特大暴雨突袭了廊坊,致使廊坊城区一片汪洋。实验室样品库、物资仓库、配电室、标准物质楼、仪器研制中心一旦被淹,将严重影响一大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进展,以千万元计的国家财产将蒙受重大损失。险情出现后,所应急小组立即投入抢险。张威闻讯赶来帮助抢险。凌晨三点,廊坊市电力设施遭到损坏而停电,抢险救灾工作一时陷入黑暗之中。在这紧急关头,张威和同事们及时找来了发电机和抽水泵等应急装备,确保了抢险工作的顺利进行。大家顶着倾盆大雨,泡在半米深的冷水里,一干就是一个通宵。一夜的紧急抢险,实验室、样品库等均完好无损,没有遭受任何损失,张威本人也受到所的表彰。

      2014年8月份,张威带领队伍正在西藏安多地区开展野外施工。当时正值雨季,天天下雨和冰雹,河水上涨,道路泥泞,到处陷车。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的地震勘查先遣队也来到工区进行踏勘,驻扎的营地与张威的营地隔河相望。由于事前对环境估计不足,没有碳、没有炉具,无法取暖,只能就凉水吃一些饼干等食品。张威见带领大家为对方提供碳和炉具等取暖用品,做好的热饭菜送到河对岸的营地里。第二天晚间暴雨突至,河水暴涨,人、车都无法涉水过河,眼见对面营地陷入了绝境,张威带领大家找到一个较窄的河面,抛掷绳索,在河两岸架起了一个生命通道,为河对岸的人提供热水及食物,这一帮就是一个多星期,直到对方单位后续人员抵达的时候。就这样,两支来自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的地质队伍,在雪域高原结下深厚的友情,分别之时,十里相送。
     
     
     
    张威同志先进事迹

    作为国家首批十大地质文化村之一,山东省泰安市曹家庄村正在着力打造“地质﹢生态农业”的新型乡村——

    岩石标本展览墙

    曹家庄河道里的岩石

    “画入水中秀,水在画上流”,位于泰山西麓的彩石溪景区,具有“北方小九寨”的美誉,是我国著名的观光休闲胜地。而泰山脚下与之毗邻的山东省泰安市曹家庄村,得益于地质文化村建设工作的推进,也正在从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变身成为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以地质文化为底色的新型美丽乡村。

    融入地质文化

    调整村庄产业结构

    曹家庄位于泰安市的西北缘,地处泰山自然保护区外围。2020年,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全力推进落实建设“中国十大地质文化村”,会同地方政府建设10处地质文化村(镇)示范样板。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古生物化石与地质遗迹调查工程团队的指导下,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的推动下,曹家庄村被列为国家首批十大地质文化村之一。

    驱车前往曹家庄,刚进入村口便感受到了浓郁的乡土气息。沿着蜿蜒的水泥路一路行进,道路两旁郁郁葱葱,一边是大片的茶园,一边是各式的林木,远处的晨雾柔美地飘荡在片片青翠之上。

    村子的最中央是一处科普文化广场,陈列着各种地质标本,里面除了有泰山本地的山石标本,还有一些来自其他产地的代表性岩石。广场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面记事墙,墙上的《曹家庄赋》道尽了曹家庄的发展历史。

    据记载,清朝乾隆年间,曹氏祖先从外地迁居到泰山脚下,“天工开物,靠山吃山”,村子里的人以开采泰山石材谋生。“凿凿以开石,兢兢以创业,孜孜以守成,欣欣以立村”。曹家庄村支部书记曹运强介绍说,曹家庄村紧邻泰山,早期村庄的经济来源主要以开采加工泰山石材为主,旅游相关经济产业起步较晚,属于泰山景区周边发展较滞缓的村庄。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禁止开山采石、保护泰山地质景观,曹家庄开始逐步调整产业结构,探索新的村庄经济发展模式。

    泰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厚重的人文底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随着高铁经济圈的日益成熟,泰安市的旅游经济总量逐年增长。如何将泰山的游客吸引过来,发展村庄经济、调整村庄产业结构,成为曹家庄人日思夜想希望破解的一个难题。2019年,正在泰山进行地质调查研究的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的科研人员给曹家庄提出了建设“地质﹢生态农业”型地质文化村的建议,并为其提供了具体的技术支撑。

    天津地质调查中心的地质专家不仅查明了曹家庄的地质遗迹资源,还经过多方调研梳理了村庄的人文历史脉络,通过地质调查、地质测试等手段明晰了曹家庄前寒武纪基底岩石对土壤、水和农作物品质的影响,建立起地质文化与生态农业之间的有机联系,不仅丰富了泰山地质文化的内涵,也健全了泰山全域旅游的地学科普内容,为曹家庄生态文明发展、实现经济产业转型提供了有效支撑。

    到2020年底,曹家庄完成了地质文化村的建设,并进行了首批地质文化村的申报。

    发挥地质优势

    打造新型特色村庄

    曹运强介绍说,目前曹家庄有居民986人,主要经济来源为种植、加工女儿茶和人工养殖螭霖鱼,其中茶叶种植年产值达560余万元,是曹家庄的支柱产业。

    曹家庄的女儿茶颜色碧绿娇嫩、晶莹剔透,叶片肥厚坚结,口感甘甜清新,非常受喜爱品茶之人的欢迎。曹运强感慨说,曹家庄有多个家庭制茶工坊,还有一个村集体茶厂,村民们按照传统工艺从种植到生产最大限度地保持原生态。然而,尽管茶叶的品质极好,却一直卖不上好价钱,村民们也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天津地质调查中心的地质专家李怀坤等人在曹家庄进行地质调查时告诉村民,曹家庄地质条件非常好,不仅适合种植茶叶等经济作物,而且水质还适合养鱼。

    据李怀坤介绍,曹家庄坐落于中低山区的河谷阶地之上,村庄地势顺河谷自西而东逐渐升高。曹家庄的地质特征与泰山主景区基本相同,主要以约25亿年前形成的傲徕山序列的花岗岩为主,其中的二长花岗岩属相对富钾的母岩类型,而“富钾”使其土壤肥力对于种植茶叶等经济作物具有天然优势。此外,花岗岩地区的基岩裂隙水一般水质都较好,并富含各种矿物质,适合进行农业种植和养殖。

    天津地质调查中心的科技人员还对曹家庄内的农田土壤、新鲜茶叶以及水样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显示该村土壤土质良好、无重金属污染,女儿茶符合我国有机茶、绿色食品和无公害茶叶等各项标准,且村内源自泰山的山涧水符合饮用富锶水国家标准。

    良好的地质环境条件以及优良的水质对于养殖鱼类具有天然优势。螭霖鱼是一种产于泰山山涧溪流中的小型鱼类,在自然条件下,野生螭霖鱼长不足20厘米、重不超过100克,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极为珍贵。由于螭霖鱼养殖难度和成本较高,属于食用鱼市场上的高价鱼类。曹家庄因为良好的地质环境,在养殖螭霖鱼方面走在了前面,目前已经成功培育了从鱼苗到5年期的螭霖鱼,人工养殖已初具规模。

    充分了解曹家庄的地质优势,让村民们对自身的发展有了底气。曹运强高兴地说:“现在我终于可以告诉别人为啥曹家庄的茶叶好喝,种出来的粮食香,养出的鱼也好吃了。”曹运强认为,发展“地质﹢生态农业”型地质文化村,不仅为曹家庄指明了发展方向,更为曹家庄的发展植入了灵魂,让一个曾经只会“靠山吃山”的村庄走上了科学且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之路。泰山管委会的工作人员说,曹家庄地质文化村的建设,也为泰山周缘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探索了一条新的路径。

    发展特色旅游

    承接大众科普需求

    “泰山石是什么样?为什么中国人对泰山石如此喜爱?为什么泰山脚下的女儿茶口感更好……”,这一连串的疑问来自一位8岁小游客洋洋。今年五一假期,洋洋跟随爸爸妈妈一起到泰山旅游,旅程中毕业于地质院校的父母被路旁的地质文化村的标牌吸引,便带着洋洋来到了曹家庄。

    在曹家庄,洋洋玩得不亦乐乎,一会穿梭于“冥古宙”,一会爬上了“太古宙”,没过多久洋洋就已经对“冥古宙”“太古宙”“中生代”等地质年代记忆深刻。原来曹家庄的几处古院落被修葺为地质时代特色民宿,分别以“冥古宙”“太古宙”等地质年代命名,目前已经有6座小院正式对外营业。洋洋母亲王女士说,这几间特色民宿太火了,早早就被预订满了,这一次她只能带孩子参观参观,下次有机会再来入住体验一下。

    参观中,洋洋一家看到了很多蕴含地质元素的陈设,有摆放在桌椅旁边的地质类科普图书,有院落里陈列的泰山石,还有房间里悬挂的一张张地质景观画等等。参观一圈下来,洋洋关于泰山石的疑问终于解开了。王女士很感慨,以往旅游经常去一些名山大川,但这种将地质景观和地质文化知识结合起来的旅游还是第一次,这次曹家庄游览不仅对小孩子是一次难得的科普之旅,对她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体验。

    谈起曹家庄的地质科普旅游,泰山管委会副主任马生平介绍说,创建地质文化村、系统规划曹家庄地质研学的特色旅游形式,除了可以发展泰山周边乡村经济,对于承接泰山景区的文化旅游服务功能也具有重要意义。泰山地区的新太古代地质记录完整、清晰,是国内典型的花岗—绿岩带,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和科普研学价值。曹家庄村紧邻以高级变质作用为特色的彩石溪景区,村内的花岗岩地貌和地质现象,是对泰山景区现有科普内容的补充和完善。

    针对这种情况,在建设曹家庄地质文化村的过程中,天津地质调查中心的地质专家不仅从物质基础、成景条件和成景过程3方面对地质遗迹资源进行系统研究和科普解析,而且针对典型地质现象和特色景观开展细致的成因剖析,注重提升游学景观科学内涵,还特别加强了对地学科普产品的设计和宣传推广工作。目前,曹家庄内已建立地质文化广场、泰山岩石家族实物影壁、三大岩类典型样品景观墙、地质遗迹解说牌、生态农业和人文历史解说牌、特色民宿—地质时代小院等,强化了对地质文化知识的科普。此外,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地质专家融合女儿茶等特色资源,为曹家庄设计了地质文化村村标,并根据曹家庄的地形地貌、可通达性等特点,规划了3条研学游览路线,同时还结合村内地质和生态农业资源制作了科普推广图册和宣传视频。

     

    山水文化里的乡村振兴

    2021年4月24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联合泰安市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遗产保护部,在曹家庄村以“曹家庄地质文化村的现在和未来”为主题开展了世界地球日主题科普活动,向村民详细介绍了地质文化村示范样板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曹家庄地质文化村的发展前景。两家单位工作人员和曹家庄村60余名村民参加此次活动。

    活动中,天津地调中心地质遗迹调查项目组以“世界地球日”为切入点,围绕曹家庄村的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和文化建设,系统地讲解了曹家庄村的地质资源情况以及曹家庄地质文化村的具体建设情况。泰山景区遗产保护部从地质文化村建设的各个方面向村民详细讲解了地质文化村建设的背景知识。

    通过本次科普活动,曹家庄村民对地质文化村的认知得到了极大提高,对村内地质资源的综合价值有了深刻的了解,为曹家庄地质文化村建设和长远发展夯实了基础。

    科普讲解

     

    村民参加

    宣传标语

    地质科普讲座走进曹家庄地质文化村

    2020年11月11-12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曹家庄村委联合申报的曹家庄地质文化村通过中国地质学会专家组现场评审。

    专家组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王京彬院长及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相关专家一行3人,先后实地踏勘地质文化广场、地质特色民宿、科普长廊、生态茶田以及捕虏体、节理、象形石等地质遗迹点。天津地调中心副主任朱群、泰山景区管委会副主任马生平进行现场讲解和答疑。

    踏勘结束后,组织召开了地质文化村发展建议座谈会,专家组对曹家庄村的特色地质资源、地质科普设施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给予了积极评价,充分肯定了曹家庄地质文化村的建设思路和发展前景,认为曹家庄村区位优势明显,自然环境优美,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地质景观特色明显,生态农业资源优越,完全符合“地质+生态农业”型地质文化村申报的相关要求。

    据悉,天津地调中心作为曹家庄地质文化村申报的技术支撑单位,首次厘清了曹家庄村的地质遗迹资源禀赋和人文历史传承,查明了前寒武纪基底岩石对土壤、水和农作物品质的制约作用,建立了地质文化与生态农业之间的有机联系,健全了泰安市全域旅游的地学科普内容,为推进村庄生态文明发展、实现经济产业转型提供了有效支撑。

    津地调中心现场讲解曹家庄地质文化村建设情况

    曹家庄地质文化村申报工作通过现场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