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5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为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知法守法、遵规守纪的思想自觉和依法行事、遵章办事的行动自觉,9月20日,中国地质调查局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以下简称“郑州综合利用所”)举办2024年制度宣贯暨法律知识培训。

    培训会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针对合同管理、公务接待、地质调查项目委托业务管理、职称评审、财务管理、关键核心技术管理办法等新修订制度进行了宣贯,针对制度执行中的关键环节和典型问题作了重点解读。河南天基律师事务所魏江涛律师就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进行细致讲解。此次培训,进一步提高了研究所干部职工法律意识和制度观念,对持续形成人人学制度、懂制度、用制度、守制度、遵照制度行事办事的工作氛围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会议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学法懂法敬法守法,学好制度用好制度。二是完善制度,依规而行,加快构建科学管理体系,持续推进制度体系建设。三是违规必究,问责必严,以严格的制度执行监督,保障制度体系的刚性约束。

    郑州综合利用所全体干部职工140余人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参加培训。

     

    郑州综合利用所举办2024年制度宣贯暨法律知识培训

    为进一步增强全体干部职工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法规知识水平和法律风险防范能力,进一步加强财经纪律和风险防范意识,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确保“两出一不出”,10月31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邀请河南天基律师事务所魏江涛律师到所举办“刑事法律风险防范——以案例讲解不合规行为”专题讲座。

    魏江涛律师围绕“从某贪污案看婚姻幸福的重要性”、“用五个案例反思我们的工作态度”、“我们应该秉持什么样的财产观”等内容,剖析了贪污、渎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多个经典案例,并结合多年来从事刑事诉讼工作中的实践经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大家普及了相关专业法律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全所职工“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的意识。

    通过此次讲座,参加培训人员进一步提高了对知法、懂法、守法、用法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法律意识和纪律、规矩意识,有助于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防范法律风险和廉政风险,为“两出一不出”提供更好思想和意识保障。

     
     
    郑州综合利用所开展刑事法律风险防范专题讲座
    所在单位: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大队
    完成人员:张能军、王敏德、严铁雄、魏保军、次旺多吉、曹林、张华平、孟民民、尼拉、巴登珠、江涛、益西次仁、曲杰、魏守才、黄浩、周中、将大志等
    项目来源: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老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计划项目
    起止时间:2012-2014年

    主要进展

      2012-2014年,依托老矿山深部与外围找矿计划项目,西藏罗布莎铬铁矿找矿实现了重大突破。项目主要是在全面分析和综合研究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中央含矿构造岩相带及矿体空间分布特征规律研究,结合物探工作和对已有物探资料的再开发,提出深部找矿远景地段,并开展工程验证。

      2013年在罗布莎矿段Ⅰ矿群南部发现了Cr-80、Cr-88、Cr-89等6个铬铁矿盲矿体,矿石类型主要为冶金级致密块状铬铁矿,铬铁矿品位40-55%,控制矿体长160m左右,初步估算可提交资源量(333+334)570959.6吨;在老矿山项目的找矿成果带动之下,当年矿山企业投入资金对新发现的部分矿体进行了更全面控制,提交铬铁矿石资源量(332+333)201.77万吨;其中Cr-80矿体115万吨,是目前国内发现单体规模最大的铬铁矿矿体。2013年度新探获的资源量是罗布莎岩体近60年内找矿提交铬铁矿资源量的1/3,可延长矿山开采服务年限近30年。目前针对新发现的找矿靶区仍在继续控制中,资源量有望继续扩大。

      2014年在香卡山矿段XIV矿群南部,新发现并初步控制了Cr-166、Cr-167、Cr-168、Cr-169等6个铬铁矿矿体,初步估算可交铬铁矿资源量(333+334)25.36万吨。新发现的矿体在走向、倾向上均未封闭,资源潜力巨大,证实了罗布莎岩体中央含矿构造带及其深部巨大的找矿潜力。香卡山矿段近30年内一直未能取得突破,一度让矿山企业陷入困境,本次老矿山找矿成果让香卡山矿段找矿重现曙光。

      铬铁矿是我国战略短缺矿种之一,而西藏罗布莎铬铁矿一直是我国最重要的铬铁矿床。本次老矿山深部与外围找矿项目在罗布莎铬铁矿取得的这一重大突破,对于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22 西藏自治区曲松县罗布莎铬铁矿区接替资源勘查;...

    近日,约翰威立(Wiley)出版集团旗下的地球科学领域期刊《Geological Journal》(地质期刊)以“Geologically controlled intermittent gas eruption and its impact on bottom water temperature and chemosynthetic communities—A case study in the “HaiMa” cold seeps, South China Sea”(构造地质对“海马冷泉”区间断性甲烷渗漏及海底温度和化能自养微生物的控制作用)为题发表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尉建功博士等人关于“海马冷泉”活动规律及其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

    2018年广州海洋局、中科院深海所和同济大学研究人员搭乘“探索一号”科考船,利用“深海勇士”载人潜器在我国南海北部陆坡西部海域“海马冷泉”实施联合作业,获得大量调查数据。本文以海底观测数据为基础,结合多波束水体数据和地震剖面,对“海马冷泉”进行了系统研究,以了解流体迁移、积累和喷发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2016年和2018年获得的多波束水体数据中观察到的气体羽状流的位置是不同的,表明冷泉流体渗漏活动在年尺度上的时空变化。海底观察显示,HM-1和HM-5中存在大量碳酸盐,指示两个长期存在的冷泉渗漏点(图1)。贻贝覆盖了HM-2大部分区域,HM-3和HM-6表现为年轻活跃的冷泉渗漏。在多个区域遇到了海底断裂、泥锥、粘土堆和突然增加的海底水浊度和温度,推断与浅层气体聚集和喷发有关。HM-2浅层沉积物顶空气体的甲烷含量高于99.5%,δ13C-CH4为-71.5~72.3‰,表明生物成因气体来源。据推断,气体来自储层~1280 mbsf,其特征是地震剖面中的低频特征。气体沿着斜坡从储层迁移到构造隆起的顶部。高角度断层在800至240 mbsf之间广泛发育,促进了气体从构造隆起顶部向浅层沉积物中迁移。大多数断层没有到达海底,因此,气体在浅层积聚并在地震剖面中出现亮点。当孔隙水压力克服上覆盖层静水压力时,将产生有利于气体运移的通道,气体排放提供了压力释放机制。因此,地震剖面显示大多数裂缝没有到达海底(图2)。推测随着天然气水合物和自生碳酸盐的生长,气体渗漏将停止,这会不断降低原始裂缝的渗透率。随后将建立新的压力体系并产生新的裂缝,从而形成新的流体渗漏。推断这种机制导致冷泉渗透活动的时空变化,并影响冷泉生态系统的发育。

    图1 “海马冷泉”海底影响资料与潜器轨迹

      

    图2 “海马冷泉”地震剖面与冷泉系统发育

    论文第一作者为广州海洋局高级工程师尉建功,通讯作者为广州海洋局高级工程师张伟、吴婷婷,合作作者为李季伟、李江涛、王吉亮、陶军、陈宗恒、吴自军、陈万利、程思海、曹珺等。该项研究由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联合资助。

    《Geological Journal》位于汤森路透JCR三区,中科院地球科学四区,影响因子为1.595,CiteScore为3.10。论文相关信息如下:

    Wei, J., Li, J., Wu, T., Zhang, W., Li, J., Wang, J., Tao, J., Chen, Z., Wu, Z., and Chen, W., 2020a, Geologically controlled intermittent gas eruption and its impact on bottom water temperature and chemosynthetic communities—A case study in the “HaiMa” cold seeps, South China Sea: Geological Journal, v. 55, no. 9, p. 6066-6078.

    广州海洋局发表“海马冷泉”研究成果

    9月10日,第四届白云鄂博资源战略研讨会在包头召开。会议由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共同主办,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

    全国政协常委、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朋德,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吴福元,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魏栓师,包头市委副书记、市长赵江涛,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厅长孙俊青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一直关注稀土发展的李朋德,曾在全国政协第九期“委员讲堂”专题讲解“珍惜神奇稀土,探测地球资源”,引发各方热烈反响。他在致辞中表示,要研究怎样推动稀土资源更好地开发利用,让神奇的矿山永葆青春。世界形势正发生着剧烈变化,中国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标准的城市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更多高科技材料,所有这些都离不开稀土,离不开矿产资源。以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对一些地方的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现在我国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以科技创新引领各行业转变,矿山开发、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等自然资源领域亦是如此。此次带领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一批技术专家到白云鄂博调研,旨在研究如何保障金属矿产、珍稀矿藏的可持续发展,怎样实现绿色发展和资源的综合利用,通过科学探索、科技创新,期待能有更多更好的新成果出现。一是在科技创新上,通过科学探索进一步厘清矿藏成因及其储量。二是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上,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尾矿提取更多有用的元素,实现资源的深度综合利用。在此,呼吁全国各行业加强合作,协同创新,学习发达国家先进做法,通过科研攻关,实现工程突破、工艺突破,充分用好每一个元素。三是在矿山开采上,彻底摒弃某些传统矿山“采富弃贫”的开采方式,深入研究提升矿山“三率”水平。四是关注研究国际形势,关注世界稀土资源的发展及其竞争与合作。五是深入研究政策。国家政策随着市场变化而调整,希望不仅有地质专家,还要有金融、市场方面的专家,共同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新思路,为矿山开采带来更好效益。

    同时他指出,以白云鄂博矿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矿山都已进入转型阶段,希望白云鄂博矿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研究新思路,创新发展,推动中国地质矿产业实现转型发展。

    魏栓师表示,白云鄂博矿是包钢的粮仓,更是国家的宝藏。包钢作为白云鄂博矿的开发利用主体,60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领域院士专家的大力支持下,推进白云鄂博资源开发利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先后攻克了白云鄂博矿难选难冶的世界难题,开创了稀土资源利用的先河,构建了铌、钪、萤石等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框架。新发展阶段开发利用好白云鄂博资源,是我们共同的使命和责任,要不断重新认识白云鄂博资源,要深度综合利用白云鄂博资源,全力保护好白云鄂博资源。

    同时,他表示,包钢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着力提升资源转化增值能力,大力推动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确保资源科学勘探开发、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吴福元表示要深入开展白云鄂博矿的资源综合利用;赵江涛介绍了近年来包头市产业转型升级所取得的成果;孙俊青希望共同提高我国稀土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技术水平,为内蒙古乃至中国稀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来自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包钢(集团)公司、南京大学、包头稀土研究院、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长沙矿冶研究院、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专家院士共做了11场学术报告,共同探讨了新时代白云鄂博资源开发利用新方向,探索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国家部委、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及主办方相关部门负责人,地质、矿产、冶金及稀土应用等领域的院士专家共20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

    探索资源高效利用 持续推动绿色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