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穷尽所有的倾力而为、穷尽所能的倾心挖掘、穷尽所属的倾情奉献。”2019年1月18日,兴国县矿泉水资源开发成果对接会在河北保定召开,兴国县政府这样评价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以下简称“水环中心”)在兴国的扶贫找水工作,并向水环中心赠送了“足迹印兴国,甘泉泽千秋”锦旗。 

    兴国县是自然资源部定点脱贫攻坚帮扶县之一,虽然资源丰富,但也有羁绊当地发展的痛点。天然形成的红色盆地,不能为地下水提供良好的储存空间。兴国四面环山,地形崎岖,山地、丘陵多,降水丰沛但分配不均。特殊的地理区位和季节性缺水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解决农业用水和安全饮水问题迫在眉睫。

    “圣人之治于世也,其枢在水。”水环中心充分发挥技术优势,采用“突击队+常规队”的高效组合模式,在2016年-2019年3次进驻赣南兴国,倾心帮扶,精心谋划实施探采结合井55眼,总涌水量2.1万立方米/日,解决了4.4万余人的饮水问题和3000亩现代农业灌溉用水问题,为25余万人提供了饮水水源,发现了170余处珍稀矿泉水,圈定了4处地热靶区和23处应急水源地,并先后3次将地质调查成果移交地方政府使用,探索出了富有鲜明行业特色的新时期“地质调查+”扶贫模式。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赣南扶贫找水突击队 

    首战告捷 吹响找水冲锋号角 

    西霞村是兴国县典型的缺水村落,全村有600多户3000多人,吃水一直是“老大难”问题。

    据该村支部书记汤秋生介绍,虽然家家户户有小水井,但水量严重不足,干旱季节时常干枯,根本无法满足村民日常生活需要和农业用水。同时,水质不好是需要解决的另一大问题。从井里打出来的水,虽然肉眼看不出什么问题,但烧开之后稍一沉淀,便有一层黄色沉淀物,用这种水煮的饭也是黄褐色的。

    西霞村内一位老者摇着头对水环中心的找水队员说:“我在这生活了80多年,从来没有人打到水,你们也很难。”虽然困难重重,但他们从未忘记每天老表前来观望时企盼的眼神。

    为了解决问题,他们到山下背土来铺垫,拎盐水一点点灌入电极,抡镐挖坑,重锤使劲砸……历经9天的艰辛,他们成功实施了两个钻孔,稳定出水量1000吨/日,而且是极其罕见的锂型矿泉水稀有优质水源。

    2017年1月9日,西霞村老表们早早地来到钻机旁,看着清冽甘甜的水流渐喷渐大,脸上洋溢着幸福与快乐。看着喷涌而出的甘泉,村民向突击队竖起了大拇指:“你们找到了传说中的阴河啊!”

    800

    西霞村钻井出水现场 

    啃硬骨头 勠力攻坚喜获甘泉 

    梅窖镇寨脑村是人口近7000人的村庄,该村村民大多引山泉水或自挖浅井作为生活用水,经常出现季节性缺水问题。

    近年来,兴国县政府为改善群众生活用水,在梅窖镇各村组逐步建成供水管网,但因缺乏水质达标的供水水源,部分供水管网一直未能发挥作用。县水利局在梅窖镇寨脑村组织实施了6眼钻孔,有的因地下溶洞发育出现塌孔而被迫中止,有的则水量较小或几近干孔,该村安全稳定集中供水水源迟迟未能解决,也成为当地施工单位找水打井的禁区,也是扶贫找水遇到的最难啃的硬骨头。

    水环中心找水打井突击队在对已施工的无水井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遥感解译初选工作靶区、地面调查确定构造特征和地层展布、地球物理勘探确定井位,成功打出了2眼水井。但因地下水泥沙含量较高,采用多种洗井方案、历经1周抽水洗井均未获得清澈地下水。

    他们反复讨论、创新应用包括飞管止砂、多层包网、填砾过滤等工艺,选择合适含水层段进行成井,最终成功克服了泥沙问题,获取了清澈的地下水供水水源,总出水量可达每天2140立方米,完全解决了寨脑村6863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同时也为梅窖镇集中供水提供了补充水源,可为20000余人提供清洁饮用水。

    “感谢水环中心帮我们村打井找水,解决了大家的燃眉之急,以后大家伙就可以喝上安全水、放心水了!”寨脑村党支部书记廖国民看着喷涌而出的清澈井水感激地说。

    实干创新,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处于兴国盆地北部的高多村,傍依319国道与S223省道和泉南高速,区位优势明显。2016年兴国县农发办立项投资700余万元,对高多村1000余亩土地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发展以蔬菜、瓜果为主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联结贫困户200户,用工120余人,是“现代农业+土地入股+农民就业”产业精准扶贫典范。

    2017年10月中旬,兴国县政府在高多调研检查时,获知基地由于灌溉水源无法解决,蔬菜种植一再延迟,基地建设严重滞后,已影响到兴国县2017年脱贫攻坚形势,遂向水环中心赣南扶贫找水项目组发出扶贫找水请求。

    在获悉缺水需求后,项目组经踏勘发现产业基地位于严重贫水的红层砂泥岩区,地下水分布极不均匀。水文地质、水文物探技术人员经过3天共同努力,确定井位5处。采用气动潜孔锤钻进工艺,1天内完成了2眼井的钻探施工,合计涌水量500吨/日;两井相距119米,抽水时两井水位、水量互不干扰,并后续完成高多3号井和4号井。

    探采结合井彻底解决了高多1000亩无公害基地灌溉用水,盘活了集现代农业观光采摘、红色景点、丹霞地貌、古迹遗址和风水品鉴“五位一体”的乡村产业发展潜力。

    水环中心在兴国实施扶贫打井找水工程纪事

    图为在国家博物馆“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上,参观群众在河北雄安新区规划沙盘前驻足。乔思伟 摄

    1月2日,国务院公布关于《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批复原则同意《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并对紧扣雄安新区战略定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打造优美自然生态环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提出要求。

    批复明确,紧扣雄安新区战略定位。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推动雄安新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新的两翼,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推进张北地区建设形成河北两翼,共同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按照分阶段建设目标,有序推进雄安新区开发建设,实现更高水平、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建设成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方面,批复要求,要坚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刚性约束条件,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严控城镇规模和城镇开发边界,实现多规合一,将雄安新区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远景开发强度控制在30%。将淀水林田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形成“一淀、三带、九片、多廊”的生态空间结构。实施全域分区空间管控,通过网格化、信息化和精细化管理,强化对各类开发与保护活动的空间引导和落地管控,构建规模适度、空间有序、用地节约集约的发展新格局。

    在打造优美自然生态环境方面,批复明确,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开展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建设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强化白洋淀生态整体修复和环境系统治理,建立多水源补水机制,逐步恢复淀区面积,有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确保淀区水质达标,逐步恢复“华北之肾”功能,远景规划建设白洋淀国家公园。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塑造高品质城区生态环境,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推动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根本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严守土壤环境安全底线,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雄安。

    批复要求,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要坚持城乡统筹、均衡发展、宜居宜业,形成“一主、五辅、多节点”的城乡空间布局。集中建设起步区,率先开发启动区,集约发展外围组团,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序引导人口、产业合理分布,分类打造特色小城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设美丽乡村,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塑造新区风貌特色。坚持中西合璧、以中为主、古今交融,强化规划引导和控制,细致严谨做好单体建筑设计,塑造体现中华传统经典建筑元素、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风貌,原则上不建高楼大厦,不能到处是水泥森林和玻璃幕墙。打造宜居宜业的环境。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严禁大规模商业房地产开发。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要按照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一体化服务的要求,加快建立连接雄安新区与京津及周边其他城市、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之间的轨道和公路交通网络。完善雄安新区与外部连通的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网,打造便捷、安全、绿色、智能的交通系统。

    在建设绿色低碳之城方面,批复明确,要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广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以水定城、以水定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海绵城市,构建集约高效可靠的供排水系统。优化能源结构,建设绿色电力供应系统和清洁环保的供热系统,推进本地可再生能源利用,严格控制碳排放。合理布局地下基础设施网络,有序利用地下空间。

    批复强调,加强规划组织实施。《总体规划》是雄安新区发展、建设、管理的基本依据,必须严格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大历史观,一茬接着一茬干,全力推进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指导下,河北省委、省政府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全力推进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各项工作;建立全域覆盖、分层管理、分类指导、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逐步建立涵盖规划、建设、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的雄安标准体系,创造“雄安质量”。

    《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