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07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4月26日,维也纳自然资源与生命科学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吴伟教授到地质力学研究所开展了学术访问与交流。

    访问交流期间,吴伟教授作了题为“滑坡和泥石流模拟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展示了地质力学现象分析、实验分析、数值解释与理论公式推导的完整研究路线,分析了有限单元法、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离散单元法及混合方法等数值计算手段的适用性和局限性,总结了滑坡和泥石流大变形数值模拟研究循序渐进进步的历程。在此基础上,吴伟教授就团队提出的一种可以统一描述颗粒材料固态和流态以及相变过程的本构模型展开了重点讲解,分别从理论推导、数值实现及试验验证等角度分享了该模型在滑坡和泥石流模拟中的前沿进展与潜在问题。

    吴伟教授的报告内容与岩土、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学科领域前沿关联紧密,激发了与会科研人员、学者的强烈兴趣和热烈讨论。在后续的提问与开发性讨论环节,吴伟教授与现场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就高速远程碎屑流的运动过程模拟、滑坡内部剪切面的形成和发育、滑动面厚度确定、黄土滑坡稳定性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报告结束后,吴伟教授及团队先后参观了活动构造与地质安全重点实验室的多个岩土力学实验单元,了解了岩土力学测试分析研究的重点。在ICL-2 高速环剪实验室,吴伟教授详细询问了仪器可以模拟的剪切速率与控制系统,对高速剪切过程中的力学机理进行了饶有兴趣的探讨。

    本次学术活动由自然资源部陕西宝鸡地质灾害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活动构造与地质安全重点实验室组织。来自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以及地质力学研究所的50多名从事岩土力学、地质灾害机理与风险防控的科研人员参加了学术交流活动。 

     

    吴伟教授简介:

    吴伟教授(Univ.Prof. Dr.Ing. Wei WU),维也纳自然资源与生命科学大学终身教授、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奥地利4位岩土工程教授之一,欧洲华人十大科技领军人才,奥地利维也纳奥拓•普雷格尔(Otto Pregl)岩土工程研究基金委员会主席。吴教授现担任欧盟第六框架、欧盟第七框架、欧盟地平线2020项目等多个大型欧洲共同体项目的负责人,是国际岩土工程领域影响力最高的SCI学术期刊之一《Acta Geotechnica》的创始人及主编,创立了“Springer岩土力学和岩土工程系列丛书”并担任主编,同时担任《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的副主编。吴教授是土体亚塑性本构模型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在SCI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维也纳自然资源与生命科学大学吴伟教授来地质力学研...

    2017年8月4日,根据地调科研项目管理和质量管理要求,按照年度工作安排,地调局水环中心对京津石地热资源调查和天津潘庄凸起构造区地热资源调查两个项目开展了中期质量检查。检查组听取了两个项目组的阶段性工作汇报,审阅了项目质量检查自查总结报告,检查了项目野外资料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京津石地热资源调查项目已经完成了东丽湖地区中深层地热探采结合井钻井地质设计工作;完成浅层地温能QA场地的钻探,并开始原位热响应试验;地热地质调查工作顺利。

    天津潘庄凸起构造区地热资源调查项目完成了地热探采结合井钻孔孔位选址和地质设计;开展了地热深井光纤监测系统研究,初步提出井下作业方案;开展了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理论和案例研究,为工作区热储结构三维可视化奠定基础。

    检查组对两个项目组实物工作量完成质量及三级质量体系运行情况进行了详细评估,充分肯定了两个项目组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同时提出了修改意见。

    检查组指出,地热地质调查工作要认清新形势,贯彻新要求,打好局党组确定的第六大科技攻坚战。京津冀地热资源调查是地调局的重点任务,天津东丽湖地区与雄安新区、通州地区同为京津石地热工作的重点地区,两个地热资源调查项目是水环中心的重中之重工作,作为“三深”中“深部地热”调查评价与科技攻关的项目组技术骨干,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快完成实物工作量,进一步加强专业融合,要有开拓精神,勇于创新,敢为天下先,积极开创天津地热工作新局面。

    融合促创新 全力开创天津地热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