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2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2021年3月8日,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陕北榆林荒漠化区综合调查与评价”项目组团队被中共陕西省委科技工委表彰为2020年度省委科技工委系统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工委系统内共有10家单位获此殊荣。

    在中心党委领导下,项目组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指示精神,自2019年以来,在陕北榆林地区开展野外调查,足迹遍布了榆林市的各县(区)。项目组成员长期驻扎在野外一线,互助互爱,不畏艰难,一丝不苟地获取高质量的野外数据,与家人聚少离多,但他们没有任何怨言,只要工作需要,马上出发投身工作。白天跑路线,晚上回来拖着疲惫的身体,整理野外资料之余,还给孩子进行视频辅导,充分践行着少一些“小我”、多一些“大我”、立足本职岗位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

    项目组在团队共同努力下取得突出成果:探索了荒漠化区综合地质调查方法,查明了榆林市荒漠化演化过程及水土流失与治理现状,编制完成黄河中游生态功能评价图系,提出了榆林地区荒漠化恢复治理建议。两年来,项目组充分总结成果,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3篇,科普文章2篇,申请陕西省重点研发项目1项,获得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项,获批软件著作权1项。项目组负责的自然资源部陕西榆林地下水与生态野外科学研究观测研究站在2020年自然资源部组织的评估中获得了优秀。研究成果为陕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项目团队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020年项目组承揽了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项,总合同额达423万。为破解鄂尔多斯盆地北部能源资源集中开发区水与生态突出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践行了地质调查需求为导向的理念。

    “一滴水放进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项目组今后将继续唱响新时代雷锋精神主旋律,不忘初心、坚守使命,地调、科研、科技成果转化齐头并进。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做雷锋精神的忠实传承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

    团结协作

    西安地调中心获得陕西省科技工委“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2019年8月23-25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年科学技术年会在西安召开。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联合西安中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第56分会场”顺利举行,会议围绕“西部生态脆弱区重大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修复关键技术”主题进行了专家报告和热烈讨论。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出席了本次会议并指出,地质调查单位开展重大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研究是适应新形势,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转型升级谋发展的有效途径。

    会上,11位业内专家和学者做了会议报告,开展学术交流。主要内容包括生态修复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作用、两种氧化改性活性炭降低金矿区河流重金属含量原位试验、2000年以来新疆地下水水质研究的主要进展、“8.8”九寨沟地震生态地质环境修复研究、共建绿色“一带一路”,促进人与动物和谐共生、树立新理念采用新技术实现矿产资源绿色开发、鄂尔多斯盆地水与生态的相互作用、基于环境风险的青海格尔木地下水开采技术经济评价、复杂场地石油污染物迁移机理、新时期榆林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基于GIS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研究与探讨等。汇报专家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卓越的学术素养和激情澎湃的汇报风格进行了汇报,汇报结束后,与会人员积极提问,专家认真答疑。分会场座无虚席,听众爆满,交流效果十分良好,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年会期间同时举办了环保科技成果展,西安中地公司设置了专题展位,黄润秋副部长特意莅临视察,与西安地调中心、西安中地公司相关人员进行了亲切交流并合影留念。另外,网易新闻记者对中地公司主营业务、拥有资质、以往业绩和发展规划进行直播采访。

    通过本次会议,与会业务人员拓宽业务知识领域,了解业内最新科技成果,综合业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对西安地调中心和西安中地公司起到了宣传推介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两家单位在环境科学技术领域的影响力,也对业务转型升级起到了很好促进作用。

     

     

    西安地调中心召开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年科学技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