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9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09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12月15日-16日,地调局武汉地调中心组织实施的“泛珠三角地区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在武汉召开2017年度二级项目考核和2018年地质调查项目实施方案研讨会,圆满完成泛珠三角工程二级项目年度考核工作。

    考核专家组由7名技术专家和2名预算专家组成,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部、西南项目办、华北项目办的3名专家负责整个考核过程的现场督导。

    会上,泛珠三角工程首席专家黄长生介绍了工程2017年取得的主要进展、成果及下一步工作部署情况。会议强调,专家组对二级项目负责人2017年度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目标任务、科技创新目标、工作量、绩效目标完成情况,主要成果与进展、履职履责情况,并要求二级项目汇报内容要突出年度成果亮点。

    会议听取了泛珠三角工程所属4个二级项目2017年主要工作进展及2018年实施方案的汇报,项目负责人与考核专家组针对重要问题进行了互动式研讨。会议指出,2018年是各二级项目的结题年,一方面要细化2018年的工作部署安排,安排好全年的各项工作,继续保持与地方政府的对接与联系,针对关键技术问题加强与高校、局属单位等联合攻关;另一方面要切实抓好结题年项目成果、亮点的梳理总结,力争出好成果、大成果。

    在本次年度考核中,“环北部湾南宁、北海、湛江1∶5万环境地质调查”“珠江-西江经济带梧州-肇庆先行试验区1∶5万环境地质调查”“粤港澳湾区1∶5万环境地质调查”等3个二级项目获“优秀”,“琼东南经济规划建设区1∶5万环境地质调查”项目获“良好”。

    武汉地调中心主任刘同良出席会议并参加交流研讨。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江西省地质局、广东省地质局、天津地调中心、西安地调中心、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地调中心等单位30余名专家、代表参加了会议。

    二级项目负责人汇报工作

    交流研讨

    泛珠三角工程二级项目年度考核圆满结束

    2018年8月19-23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组织专家,对“珠江-西江经济区梧州-肇庆先行试验区环境地质调查”二级项目的3个子项目进行野外验收,1:5万良口圩幅、封川幅、苍梧县幅环境地质调查等3个子项目均顺利通过验收。 

    各子项目负责人向专家组汇报了野外实物工作量完成情况、质量管控及取得的初步成果。在听取汇报的基础上,专家组重点检查了各子项目原始资料和野外地质工作质量,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建议。

    3个子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为:一是通过野外实物工作的开展,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地质资料和数据,为成果编制奠定了基础;二是基本查明了工作区内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相关专题研究工作;三是初步建立了广佛肇经济圈岩溶塌陷地表形变与地下水位升降耦合关系监测场地,为区内防灾减灾及工程建设服务;四是建成地下水自动监测站点,为泛珠三角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打下基础;五是建成探采结合井4口,可采量达276.6立方米/天,解决了当地村镇近4000人的安全饮用水问题,彰显了地质工作的公益性;六是编制了《支撑服务广州市规划建设与绿色发展资源环境图集》,支撑了广州市城市规划与绿色发展。

    项目组汇报野外工作 

     检查野外工作质量 

    珠江-西江经济带梧州-肇庆先行试验区环境地质调查3个子项...

    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分别收到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藤县岭脚镇龙潭村、藤县塘步镇古佩村村民委员会赠送的锦旗,感谢武汉地调中心为村民解决了困扰村民的饮水困难问题。 

    “珠江-西江经济带梧州-肇庆先行试验区1∶5万苍梧县幅环境地质调查”项目,是中国地质调查局2018年度下达给武汉地调中心的地调项目之一,是“泛珠三角地区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的重要支撑项目。项目组本次在红层碎屑岩地区重点储水构造位置部署实施3个钻孔,涌水量分别达到30立方米/日、60立方米/日和40立方米/日,可满足当地村民清洁卫生饮水需求。

    通过前期工作,项目组既总结了工作区压性构造带储水机制,对压性构造带找水成果进行了总结,实现了项目科技创新目标,又解决了当地群众的饮水困难问题,充分体现了地质调查工作聚焦地方需求、服务民生的公益性质。

     

     

    古佩村村民委员会赠送的锦旗 

     

    武汉地调中心推进地质调查服务民生再获佳绩

    6月14日-15日,“泛珠三角地区城市群综合地质调查”工程首席一行,到该工程所属“珠江-西江经济带梧州-肇庆先行试验区1∶5万苍梧幅环境地质调查”项目开展野外工作质量检查,对该项目物探、钻探工作部署与推进提出指导意见和要求。

    14日下午,项目负责人汇报了野外工作进展及取得的初步成果。检查组对2018年野外工作进度及取得的成果给予了肯定,强调野外地质调查要带着问题去组织开展,在野外地质调查工作过程中充分认识地质规律,对各类地质调查点应实事求是、做到写真写实,确保野外第一手资料质量,为项目成果总结提供详实的基础资料;野外地质调查针对性要强、重点要突出,紧紧围绕苍硕高速、南广高铁、西江航道交通密集带地质灾害发育情况,开展地质灾害专门调查,以研究交通密集带地质灾害发育情况为重点,系统梳理、总结地质灾害发育规律,为地方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技术支撑;要在面上调查的基础上,有的放失地开展物探和钻探等相关工作,确保2018年项目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取得预期成效。

    15日,检查组与项目组人员一起进行了野外调查点实地考察,并对物探、钻探工作部署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指出物探、钻探工作部署目的性要强,既要针对主要工程地质层部署,查清主要岩性地层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特征,又要围绕压性构造带找水科技创新目标进行。

    项目组成员一致表示,将按照工程首席提出的有关意见与建议,对有关问题进行整改完善,全力推进2018年度野外工作,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和监督,确保各项工作安全有序开展。

    听取野外工作汇报

    野外现场指导物探、钻探工作部署

    泛珠三角地区城市群综合地质调查工程开展野外质量检...

    11月28-30日,数据库与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培训会议在广西梧州市顺利召开。会议由地调局武汉地调中心举办,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相关专家、武汉地调中心“泛珠三角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下设二级项目负责人及业务骨干30余人参加了培训。

    会上,“泛珠三角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首席黄长生紧紧围绕水工环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实际,结合建设数字中国和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的要求,为全体参会人员作了动员讲话。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张礼中研究员和王乾高级工程师分别就1∶5万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和操作流程进行了授课与答疑。

    1∶5万水工环地质调查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可实现野外地质调查中自动获取坐标、调取相应调查表格、野外现场照片及平剖面图快速录入保存等,能有效提高野外地质调查工作效率。特别是“地质云1.0”已上线运行,标志着地质调查工作正式进入云时代,为推广普及野外数据采集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

    通过本次培训,与会人员熟练掌握了野外数据采集准备、数据采集、数据管理及辅助制图等操作方法,将有力促进泛珠三角地区地质环境综合调查数据库及信息平台建设。

     

    专家授课 

     

    会议现场 

     

    野外数据采集实践 

    数据库与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培训会在梧州召开

    2017年11月28日,应广西梧州市龙新小学邀请,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主办,梧州市国土资源局、梧州市地质环境监测站协办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顺利举办。

    武汉地调中心“泛珠三角地区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首席黄长生结合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体会,为该校师生进行了“防灾减灾”科普演讲。“珠江-西江经济带梧州-肇庆先行试验区1∶5万环境地质调查”项目组刘广宁高级工程师,围绕地质灾害的早期识别、预防和应急处置、警示案例等知识进行了科普讲解。讲解结束后,武汉地调中心向学校赠送了“地质灾害防范知识科普读物”宣传册及一批文具用品。龙新小学对中国地质调查局公益地质落到实处赠以锦旗表示感谢。

    “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是“珠江-西江经济带梧州-肇庆先行试验区1∶5万环境地质调查”项目2017年度的一项重要目标任务,也是项目组贯彻落实十九大“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重要举措。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师生对地质灾害的认知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来自地调局武汉地调中心、梧州市国土资源局、梧州市地质环境监测站的10余名专家、技术人员及广西梧州市龙新小学1600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防灾减灾科普演讲

    地质灾害早期识别及应急处置讲解

    赠送科普手册及文具

    学校赠送锦旗

    防灾减灾科普宣传进校园

    地调局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全国矿产资源开发环境遥感监测项目组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在广西东部地区开展矿山开发状况野外调查工作,重点对疑似违法开采的矿山进行实地查证。 

    此次野外调查主要依据室内遥感解译图斑,针对遥感影像特征不明显或开采状态不明的稀土、高岭土等矿产资源开采情况进行查验、核实。

    调查涉及贺州、桂林、梧州、贵港、玉林等五个地级市及其下属县级行政区,总面积达到18200平方千米,野外路线里程超过3000千米,共核查野外验证点66个,确认疑似违法矿山23座,圆满地完成了野外调查任务。

     

    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完成桂东地区矿山开发状况野外调查

    6月25日,时逢第29个世界土地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广西贺州-梧州地区综合地质调查”项目组,在湖北省华一寄宿学校组织开展“世界土地日科普进校园”活动。 

    项目组技术人员为同学们作了题为“保护地球的外衣——土壤的成因、损害与修复”的科普宣讲,并结合今年世界土地日“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主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有关地球科学、土地资源、环境保护、地质灾害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许多关于地球、土地等方面的科学问题。精彩的演讲与互动获得了师生们的热烈掌声,引发同学们对地球现状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憧憬。

    科普讲座使同学们深刻了解到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珍惜土地就是珍惜我们的家园,就是珍惜我们的未来。同时,让同学们牢固树立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理念,纷纷表示要争做保卫地球的“小卫士”。科普活动在校方的支持和师生的热情协助下取得圆满成功,得到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并约定今后继续合作开展科普活动。

    通过本次活动,项目组技术人员深刻认识到科研工作与科普活动相辅相成、互助进步的重要意义,决心在扎实做好项目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科学普及,让科学更好地服务大众、服务社会。

     
    武汉地调中心组织开展世界土地日科普进校园活动

    6月5-6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广西贺州-梧州地区综合地质调查”二级项目,在项目所属任务单元“广西水晏-倒水圩地区综合地质调查”项目组开展野外培训,重点对遥感、物化探、钻探工作部署与实施进行了指导,提出了要求。

    5日下午,任务单元负责人汇报了野外工作进展及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二级项目负责人对该任务单元2019年野外工作安排及进展给予了肯定,并详细了解了项目组人员安排、野外驻地与作业安全、地质资料保管与保密工作等方面的情况。6日上午,重点围绕二级项目目标任务、工作部署、2019年工作任务及有关注意事项等,二级项目负责人强调:一是野外地质调查要带着问题去组织开展,注重在野外工作过程中认识地质规律;二是在各类地质调查点上的工作要实事求是、做到写真写实,确保野外第一手资料质量,为项目成果总结提供翔实的基础资料;三是要在面上调查的基础上,有的放失地开展物化探和钻探等相关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任务并取得预期成果。

    期间,由二级项目技术骨干分别讲解了“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技术方法”和“环境地质调查表格及采样注意事项”等培训内容。项目组成员一致表示,将按照二级项目负责人提出的具体要求,对有关问题进行整改完善,全力推进2019年度野外工作,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和监督,确保各项工作安全有序开展。

     
    广西贺州-梧州地区综合地质调查项目开展野外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