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4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2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为促进项目组成员间的深入交流与合作,2018年4月26日—27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部分地调项目人员到山西省阳泉市娘子关镇及河底镇开展了以北方岩溶水文地质调查技术方法为主题的现场培训。参加培训人员以娘子关泉水量、水质变化过程及原因为契机,对北方岩溶发育特征、北方岩溶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学习。

    按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参培人员开展了为期两天的野外实地调查培训活动。长期从事北方岩溶环境地质研究工作的梁永平研究员带领大家参观了娘子关泉群,对娘子关泉水的重要性与其水量水质的变化原因进行了介绍,并以娘子关泉域内典型地质剖面为素材给大家讲解了从寒武系到石炭系地层时代的划分标志、地堑地垒等构造发育特征及其储水、导水的意义,并借此介绍了娘子关泉群形成的原因。裴建国研究员就北方岩溶的发育特征、岩溶水系统边界的确定等进行了详细讲解。在山底镇,大家对煤矿“老窑水”的成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现场讨论,参观了山底河流域煤矿“老窑水”监测网与入渗试验场,并对北方岩溶地下水系统的划分依据进行了深入的学习。

    在两天短暂的培训时间里,参培人员学到的不仅是我国南北方岩溶地质现象与调查方法,也认识到我国煤矿老窑水对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更深刻学习到老一辈地质工作者对待工作勤勤恳恳、认认真真的精神。

    岩溶所赴山西省娘子关泉域开展野外培训交流

    为了进一步提升地质调查项目的成果质量,掌握地方政府对项目成果的迫切需求,2017年11月24日-25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承担的“汾河流域晋中南大型岩溶泉域1:5万水文地质调查”项目在太原组织召开了二级项目阶段性成果研讨会。会议就项目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山西省提出的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对项目的需求进行了充分交流。

    会上,岩溶所梁永平研究员首先代表项目组将“汾河流域晋中南大型岩溶泉域1:5万水文地质调查”二级项目的概况及实施两年来取得的阶段性进展进行了介绍。随后项目组将在“晋祠-兰村泉域岩溶地下水系统划分及其边界的水文地质性质”、“晋祠-兰村泉域遥感地质调查成果”、“碳酸盐岩裸露区降水入渗系数的估算”、“汾河干流及汾河二库渗漏补给量的定量分析”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汇报。与会的专家对项目实施两年来取得的成果特别是晋祠-兰村泉域边界的重新厘定进行了充分肯定,对部分成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宝贵意见,同时,不同单位的领导或专家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对项目成果的需求和下一步工作的建议。如山西省国土厅的专家提出太原盆地地热水的开发利用与晋祠泉域岩溶水是否有关系、太原地区煤矿的开采对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的影响程度;山西省水利厅的专家希望能提供晋祠泉域和兰村泉域边界划定的详实依据,以便修订山西省政府于1998年发布的泉域边界;太原理工大学的专家建议加强水化学演化规律的研究等等。与会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2018年项目更好的实施及成果的集成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同时也为地调项目的实施为地方政府的有效服务打下了基础。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山西省地质调查院、山西省地质工程勘察院等的领导、专家参加了会议。

    汾河流域水文地质调查项目阶段性成果研讨会顺利召开

    梁永

    梁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