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2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游客在安顺市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6月5日摄)。新华社发(杨文斌 摄)

    新华社贵阳7月11日电 题:从脆弱生态到满眼皆“绿”——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的“绿色之路”

    新华社记者 胡星、向定杰、汪军

    日前,在巴林召开的第42届世界自然遗产大会传来消息,贵州梵净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3处世界遗产和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

    至此,贵州已是中国世界自然遗产数量最多的省份。

    贵州,中国山地省,八山一水一分田。以梵净山为代表,山山有美景,处处是公园。同时,这里又是中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的区域,在脆弱的生态环境中,还生活着280万农村贫困人口。

    生活贫困往往与生态恶化交织,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也存牺牲环境质量的忧虑。在生态和发展“双重压力”下的贵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生态相融的“绿色之路”。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郊外的梯田风光(2017年9月18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打通绿色“任督二脉”

    贵州省思南县合朋溪镇原党委书记廖永生记忆犹新,2016年调离时,相关部门对其曾任职的乡镇自然资源资产“家底”进行了全面审计。“以前评价干部,很少说要看生态环境。那次审计,像经历了一次‘大考’。”他说。

    二三十页的“生态账本”,记录了他任期内辖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也包括执行中央生态文明建设方针政策、遵守环保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资金征管用等情况。

    回忆这次“大考”,廖永生说总体情况还可以,但也发现了一些风险隐患,及时为自己和班子成员提了醒,“对待自然资源不能乱作为、胡作为”,“只看GDP、不看生态环境的畸形政绩观将得到有效改变”。

    对干部的“生态约束”,不仅体现在领导干部离任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还体现在干部考核上。近年来贵州陆续取消了10个贫困县的GDP考核,弱化了40个贫困县的GDP考核,增加了石漠化面积减少幅度、森林覆盖率提高等指标。

    生态之痛,往往在于体制不通。为官一任,不管生态;环保执法,谁都不怕……治疗种种“生态痼疾”,建设生态文明,创新体制,打通绿色“任督二脉”势在必行。

    2016年,贵州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试验区建设之初,改革即贯穿其中,一揽子创新制度先行先试,构建起保护绿水青山的“四梁八柱”。

    过去五年,贵州共推进13项相关改革,五级河长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损害党政干部问责、排污权有偿使用、污染第三方治理等举措,引领全国风气之先。

    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木岗镇的油菜花田(3月9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绿色GDP”支撑经济高增速

    磷石膏处置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如果处置不好,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还直接危害土壤和水质安全。作为磷化工大省的贵州,磷石膏累计堆存量突破1.2亿吨,其环境风险不言而喻。

    在磷化工重要区域的贵州省福泉市,一个石膏建材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该项目负责人汪守湾说,项目直接布局在瓮福集团磷化工产业链终端,投产后每年能消耗近200万吨磷石膏,变废为宝制作成新型建筑材料。

    全球知名的瓮福集团今年将全面实施磷石膏“以用定产”。企业安全环保部经理何廷云说,除了严控传统磷肥产能规模,还将开发以石膏板为代表的系列循环经济产品,使其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磷石膏的“绿色转型”,是贵州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的缩影。截至今年一季度,贵州经济增速已连续29个季度位居全国前列。“高增速”的背后,不是高污染、高耗能推动,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中推动节能减排。

    据统计,2017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较上年增长10.2%,但万元GDP能耗下降7%。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和环境治理型等绿色经济“四型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7%。

    顶着夏日的骄阳,上百名工人正在第八个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的一片山头间忙碌。五条开凿的横洞,配合竖井,鱼骨形的设计样貌已初见端倪。这些看似公路隧道一般的山洞,正是即将用于储存腾讯约5万台服务器的特殊仓库。

    “落户贵州是天时地利人和。”腾讯数据中心负责人钟远河表示,“数据中心外面环保、里面财富,是非常好的一个结合。”

    得益于凉爽的气候、稳定的地质,山地和丘陵占了国土面积92.5%的贵州,正快速崛起为全球大数据存储基地,苹果、华为等跨国巨头也相继在此落户。2017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已达118.64亿元。

    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绿色GDP”成为贵州发展的关键词。贵州提出,将绿色经济“四型”产业作为重要的产业发展方向,并给予资金支持和倾斜。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电子信息、新医药大健康、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和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构建了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

    遵义市湄潭县金花村一景(4月11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大生态与大扶贫“交融”

    进入夏季,贵州桐梓县九坝镇山堡村陆续迎来了一批批四川、重庆等地的避暑客人。“以前哪里晓得青山绿水还能挣钱嘛!”贫困户陆国顺告诉记者,这些客人一住就是两三个月,“不干别的,就是歇凉”。

    近年来,桐梓县依托良好的生态和凉爽的气候发展“避暑经济”。山堡村有贫困户34户,如今有6户开办了乡村旅馆。其他的贫困户围绕乡村旅游养鸡、养香猪、种植蔬菜,纷纷吃上了“旅游饭”。

    陆国顺盯准机会养殖起香猪。他说:“去年卖了9万多块,现在还有200多头,餐馆和避暑的客人抢着买。”

    让贫困群众共享“生态红利”,农村贫困人口最多的贵州多措并举将良好的生态环境融入到脱贫攻坚中。仅在山堡村,2017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43万元,其中1万元以上来自乡村旅游,一半的人家有了私家车。

    同时,贵州实施了包括退耕还林建设扶贫工程、生态护林员精准扶贫工程等在内的“生态扶贫十大工程”,促进贫困人口在生态建设保护中增收脱贫,确保到2020年,通过生态扶贫助推100万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增收。

    其中,生态护林员精准扶贫工程将覆盖5.2万户贫困户,实现人均增收2300元左右。

    在铜仁市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6名生态护林员全部从贫困户中产生。村民胡永江家因病致贫,去年他被聘为生态护林员。“做好巡山工作,一年下来有1万块收入。”他说。过去,村民烧火用柴,还有的烧木炭增加收入。而这些,现在已被山地旅游取代,一些村民开设农家乐,挖掘民俗文化,开发地方菜品,逐渐吃上了“旅游饭”。

    贵州省发改委副主任张美钧表示,近年来贵州“生态扶贫”渐入佳境,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也致力于将贫困地区的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了“百姓富”和“生态美”的统一。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的“绿色之路”

    近日,经国际矿物学学会新矿物命名与分类专业委员会(IMA-CNMNC)评审投票,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资源所”)毛景文院士团队申请的新矿物正式获得批准。新矿物的国际矿物学会编号为IMA2022-120,英文名为yuchuanite-(Y),中文名为毓川碳钇矿,矿物缩写为Ych-(Y)。该新矿物以我国著名矿床地质与矿产勘查学家,中国工程院陈毓川院士的名字命名。

    毓川碳钇矿是由资源所毛景文院士团队的刘鹏副教授(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在粤东北玉水铜矿所发现,这也是继2021年发现景文矿(Y2Al2V4+2[SiO4]2O4[OH]4)后该团队再次在玉水铜矿发现新矿物。初步研究表明,玉水铜矿重稀土矿物形成于晚三叠世(223Ma),为华南地区首次识别出的三叠纪重稀土矿化。矿物学与Nd同位素研究表明,其形成可能与盆地卤水有关,重稀土来源于下部的红色砂岩。玉水铜矿中多种重稀土新矿物的发现不仅为拓展重稀土成矿新类型提供了重要启示,也为拓展我国华南重稀土找矿新方向提供了重要支撑。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姚薇博士(现西安矿产资源调查中心高级工程师)、杨文强工程师及其合作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李国武教授团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孙宁岳博士、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Nigel Cook教授、西北大学宋文磊副教授共同参与本次工作。新矿物成分和晶体结构确定过程中得到了南京大学张文兰教授、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所的李婷高级工程师和王涛博士的帮助。

      

    图1 毓川碳钇矿镜下照片. Ych-Y = 毓川碳钇矿

      

    图2 毓川碳钇矿晶体结构图

    毛景文院士团队发现一种碳酸盐重稀土新矿物——毓川...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湖北省委组织部和湖北省委直属机关工委工作部署要求,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在保证对原对口社区(沿湖社区)支持服务力度不减的前提下,新组建了党员进社区工作组,受湖北省委组织部委派,到疫情防控任务重、工作力量薄弱的武汉东湖高新区曙光社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踊跃报名,敢当先锋

    此前,武汉地调中心已组建16名党员工作队,对口支援武汉市江夏区沿湖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由于武汉封城、延迟复工等客观原因,目前中心在汉党员少、居住分散、防护物资不足,且大部分已就近到社区报到并受领了工作任务。如何科学合理组建支援曙光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组,中心党委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部署,根据党员报名情况,最终决定由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鄢道平担任队长,党委委员、副总工程师牛志军任联络员,由另外7名党员和1名入党积极分子为队员,组成了一支有担当、勇奉献的10人工作组。

    工作组平均年龄46岁,6名队员年龄在50岁以上。其中带队领导鄢道平是最年长的,虽然患有腰肌劳损,但他毅然带队出征,并经常勉励大家,“工作任务重,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有什么困难要及时提出来,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够完成这个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

    联络员牛志军在组建队伍时,面对在汉党员积极踊跃报名,他挨个打电话详细询问他们个人及家庭情况,耐心叮嘱“要和家人好好商量,确实有困难,就不要勉强”。而他自己身为地质调查工程首席科学家,业务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只能白天在家搞业务,晚上出去搞防疫。他开玩笑说,“我这也是防疫和业务两手抓,我现在想的就是如何做到两不误”。

    队员金世超家里有两个小孩,一个5岁,一个2岁。爱人已经在社区当志愿者,家里还有2个老人,虽然可以帮忙带小孩,却也是需要照顾的对象。当得知中心正在组建工作组时,他主动请缨加入队伍,他说,“我也想过我再一走,家庭谁来照顾?但当想到还有那么多人需要帮助,我就觉得我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这关键时刻,更应该像一名党员那样冲锋在前”。

    队员李细华是队伍里年龄最大的女同志,她说,“儿子已成家立业,比起其他同志牵挂要少,为了早日战胜疫情,虽然自己身有腿伤,但这点困难不算什么,有一份光就要发一份热。”

    队员周丽是中心安全和保密处负责人,同时还是中心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属疫情防控工作专班负责人,承担着职工健康动态跟踪、疫情信息发布、防护知识宣传、居家办公网络安全和信息保密等多项工作。还有队员高小卫、杨博、何启生、杨文强都是业务部门的骨干职工。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有大量工作任务,但大家都坚决克服困难,毫不犹豫、毅然决然地加入进了防疫队伍。

    不惧危险,迎难而上

    228日,在工作组出征的前一天,中心主要负责同志鼓励队员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定必胜信心,协同配合,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为队员们加油鼓劲。叮嘱大家做好防护,注意保暖,注意休息,扎实工作,把“责任、创新、合作、奉献、清廉”的新时代地质文化播撒在抗疫的主战场,在抗疫一线践行初心使命,锤炼党性修养,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229日,工作组正式进入曙光社区执行防疫任务。曙光社区位于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东街道,共有5个居民小区7000余户,春节期间有居民11000余人。社区住户多、租户多、老年人多,人员组成较为复杂,已有12个确诊和10个疑似病例,防控形势严峻复杂。根据社区安排,工作组10人分为5个小分队负责晚上1730-22:30的值守工作,执行封控管理,协助筛查“四类人员”,开展体温监测、困难帮扶、物资配送等具体任务。

    当得知曙光星城A区大门是人流量最大,人员最复杂的出入口时,刘劲松和金世超主动要求值守,并自愿承担工作量最大,危险系数最高的人员出入登记工作。刘劲松以平常而又充满自信的语气说,“因为我们是工作组里的年轻队员”。每天值守期间平均有60余人出入,每人都需要登记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房号、出入时间、体温、外出地点等大量信息。此外,还需要劝返没有通行证明的车辆及人员进入,对于不听劝阻人员还要做耐心细致的政策解释及必要的安抚工作。金世超说,“几个小时下来,来不及喝水,不敢上厕所,雾气布满护目镜,但我没感觉到苦和累,感受到的是一种在关键时刻能为大家服务的存在感、参与感与自豪感。”

    克服困难,坚守初心

    因为个人防护物资紧张,配备的防护服十分有限,队员都像呵护着自己的宝贝一样,细致用心地保护和爱惜,有的队员一套防护服穿好几天,有的队员不得已用一次性雨衣作为防护。每天下午1630左右出门,从1730开始完成5个小时的值守工作,回家完成消毒、洗漱、高温泡洗衣物,忙完已是深夜甚至次日凌晨。为了家人安全,有的队员与家人分桌吃饭,有的队员晚上在客厅沙发上睡觉,有的队员晚上直接回单位在办公室将就着度过一晚。

    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危险的工作环境,队员们没有表现出任何怨言,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毅然坚守疫情防控一线,与毒魔斗争。他们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大无畏精神感动着中心每一个人,干部职工们纷纷为他们点赞。一些没能上前线的党员也用实际行动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共产党员、复员军人、青年职工王鑫,去年因病做过大型手术,身体状况不允许他上抗疫一线,他毅然捐款1666元支持抗疫。他饱含深情地说:“在我人生最困难的时候,是党组织关心我爱护我,帮助我战胜病魔、走出困境。现在家乡有难,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与家乡人民一起战胜疫情!”

    33日,为了进一步扎实推进各项防控工作,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中心下沉曙光社区的工作组党员与其他单位下沉党员一起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共同筑起了曙光社区抗击疫情的坚强防线。

    35日,又有一批党员响应号召,克服种种因难,主动报名参加工作组,近日起将安排轮换工作队员,确保队员们得到充分休息,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防疫工作。同时,中心紧急组织采购的一批口罩、防护服、护目镜、手套等防护物资也已经到位,为圆满完成防控工作任务提供了保障。

    当前,武汉市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紧张,正处于最吃劲儿的关键时期,必须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和松劲心态。我们深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和干部职工的大力支持,工作组一定会取得曙光社区疫情防控的最终胜利,并将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作新的更大的贡献。

     

    队员们正在执行任务

     

    队员们为小区居民运送生活物资

     

     
     
    武汉地调中心党员进社区工作组支援曙光社区防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