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37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相关搜索

检索范围: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牵头实施的二级项目“重点海域海洋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价”圆满完成第一航次调查任务,并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调查成果将持续推进“海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与应用示范区”高质量建设。

    本航次自5月中旬起至8月初结束,历时70余天,累计实施9种手段的调查作业,包含无人船单波束测量、船载单波束测量、生物取样、海水取样、地质取样、岸滩剖面监测、初级生产力测量、温盐深测量等,共完成岸滩剖面监测2条次、温盐深测量40站位、初级生产力测量20站位、无人船试验性单波束测量219千米、船载单波束测量1219千米、表层地质取样40站位、柱状地质取样3站位、海水取样40站次、生物取样15站位。

    在本次调查中,项目组克服了酷暑日晒等恶劣天气的影响,首次采用“无人船+有人船”联动调查模式,以船载测量为主,无人船测量配合的方式,成功采集了海岸带大比例尺的地形数据,尤其在养殖区、浅滩、港区等近岸浅水复杂海域获取了1:2500的高精度水深资料,初步形成了极浅水测量的技术方法,为更好地开展海岸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调查所获得的基础数据可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海洋放射性核素监测、海洋牧场建设、海洋灾害防治等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撑。

    外业期间,项目组全体党员充分发挥野外临时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关键时刻党员同志顶在前面,不畏艰苦、勇于担当,克服了调查海域养殖区复杂、暗礁浅滩、台风天气等不利影响因素,通过优化施工顺序和改良技术装备不断提高施工效率,圆满完成调查任务,为深入推进海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与应用示范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无人船+有人船”联动调查模式助力极浅水测量

    12月25日,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承担的1:25万霞浦县幅东海近岸海洋冬季沉积动力定点观测及取样顺利通过了验收,获评优秀级,标志着“1:25万霞浦县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项目2015年外业圆满收官。

    该项目2015年度外业工作历时8个月的时间,共完成单道地震测量1653.3千米、多波束测量10111千米、浅地层剖面测量3791.3千米、侧扫声纳3564.7千米、单波束测深8831.6千米、沉积动力调查36站位、岸滩剖面重复测量20条次,开展了图幅内5个主要海岛的综合地质调查等。

    2015年度是“1:25万霞浦县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外业工作最集中的一年,项目组克服了台风、暴雨、冷空气等影响,严格按照相关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工作,实现了安全生产,保证了外业调查数据质量,全年8次野外验收平均成绩为93.6分,为项目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侧扫声纳测量

    单道地震测量

    海岛综合地质调查

    滩剖面监测

    滩涂利用调查

    1:25万霞浦县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2015年度外业工作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