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4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高效长寿命金刚石钻头能够有效提高地质钻探效率,其重要切削部件-低温孕镶金刚石胎块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图为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一线工人古月兰、张秀梅、朱春艳正在组装烧结这种金刚石胎块。

    一线工人正在组装烧结低温孕镶金刚石胎块

    为认真贯彻落实《科普法》和《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积极推动地质调查成果大众化普及,为农村小学校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服务,9月7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文献中心与密云县北庄小学科普共建签约仪式在北庄小学开学典礼上举行,文献中心副主任单昌昊、国土资源部宣教中心副主任桂梅、密云县教工委书记张文亮、北庄镇长付宝东、北庄小学校长王春艳等领导及相关同志出席,全校约300名师生参加了签约仪式。

    在仪式上,单昌昊副主任与王春艳校长签署了科普共建协议。根据协议内容,文献中心将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师生的需求,依托该校的“绿色教育”办学理念,主要围绕国情资源、生态地质环境、防灾减灾等方面内容,采取“走进去”“带出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科普宣传。协助学校申办“李四光中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科普教育平台,丰富素质教育成果。学校充分发挥美丽乡村的生态优势,为图书馆开展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科普研究等工作提供支持,为开展科普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环境。

    本次科普共建签约是普及地学知识,弘扬地学文化,传承地学精神,宣传地质调查成果的良好契机,也是对地质调查科普宣传规划工作的推进。

    科普共建签约仪式现场

    科普共建双方领导签字

    地调局文献中心与密云县北庄小学举行科普共建签约仪...
      为加快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普宣传规划制定工作顺利实施,推进地调局文献中心重中之重工作,了解公众对地质调查科普宣传工作的需求,地调局文献中心组织多个调研组,计划深入不同群体,开展多层次的调研工作。

      6月12日,地调局文献中心科普工作人员前往密云县教育局和密云县北庄镇中心小学开展调研,与密云县教工委书记张文亮、北庄小学校长王春艳等同志就地质调查科普工作如何服务民众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调研中了解到北京市近年高度重视京郊学校建设,在《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山区学校的教学设施、图书资源和文化建设普遍得到改善,但地处山区的中小学校,信息相对比较闭塞,视野不够开阔,学生们对国情资源、生态地质环境、防灾减灾等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迫切希望请进去——针对学生的需求开展地学知识的科普讲座和互动活动;其次走出去——带领学生走出大山,走进地质科学殿堂、地质调查科普基地等。

      本次调研活动,是地调局科普宣传规划制定的前期准备工作之一,对地质调查成果大众化推广普及,地质调查科普宣传规划工作的推进起到了促进作用。











    地调局文献中心积极开展科普需求调研
    所在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完成人员:万渝生、董春艳 颉颃强 郑建平 刘守偈 马铭株 谢士稳  任 鹏 孙会一 刘敦一
    项目来源:中国地质调查局
    起止时间:2011-2013年
    主要进展

      1. 鞍山地区:1)对深沟寺杂岩进行了详细解剖,识别出~3780 Ma、3600–3660 Ma、~3450 Ma、3330–3310 Ma和~3140 Ma等多期岩浆事件;2)对2.5–3.8 Ga岩石开展了广泛综合的锆石O同位素研究,3.8 Ga鞍山就存在地壳再循环作用;3)对2.5 Ga齐大山-弓长岭正长花岗岩和相关岩石开展了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综合研究,它们是成熟度高的古老陆壳物质(包括变质沉积岩)再循环产物,形成于伸展构造体制。

      2. 冀东地区:在新的岩石类型角闪片麻岩和石榴黑云片麻岩中发现大量3.5–3.8 Ga碎屑锆石,极大地增强了在冀东发现3.8 Ga陆壳岩石的可能性。根据最年轻碎屑锆石和变质锆石年龄,限定曹庄岩系形成于2.5–3.4 Ga之间,而不是以往认为的3.5 Ga。碎屑锆石Hf同位素研究表明物源区存在多期地幔添加作用。发现中太古代岩石。

      3. 鲁西地区:1)发现大量2.6-2.75 Ga岩石;2)分辨出新太古代早期和晚期两个不同时代的表壳岩系;3)把鲁西花岗绿岩带形成演化划分为新太古代早期(2.6–2.75 Ga)和新太古代晚期(2.5–2.6 Ga)两个阶段;4)在2525 Ma左右,鲁西地区构造体制从挤压转变为伸展。5)把鲁西花岗绿岩带划分为3个岩带,相互之间由强烈变形和深熔带相隔离。

      4. 阴山地区:1)识别出新太古代早中期(2.6-2.7 Ga)TTG岩石和古元古代中晚期(1.9–2.2 Ga)花岗质岩石;2)确定存在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早期(2.47–2.51 Ga)和古元古代晚期(1.86–1.94 Ga)构造热事件;3)阴山地块与孔兹岩带具有类似的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历史,也与华北克拉通东部早前寒武纪基底十分类似。

      5. 对年轻火山岩中深源包体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岩相学、矿物化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研究,总结了华北克拉通深源包体提供的深部过程的大量信息。在广泛地区鉴别出新太古代地幔添加和壳内再循环作用及存在广泛的古元古代晚期构造热事件。

      6. 对鄂尔多斯盆地深部钻孔的5个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岩石样品进行了锆石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研究表明,不论鄂尔多斯地块是否存在太古宙基底,其本身与华北克拉通其它许多地区一样,也强烈卷入了古元古代晚期构造热事件,并有古元古代晚期孔兹岩系变质沉积岩存在。为建立新的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晚期构造模型提供了可能。

      7. 对各典型地区太古宙地壳形成演化及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晚期正长花岗岩和BIF铁矿等进行了系统总结。结合面上工作,首次在华北克拉通划分出三个>2.6 Ga的古陆块,即东部古陆块、南部古陆核和中部古陆块。

        受本项目资助,发表国际SCI论文16篇,国内SCI论文7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4篇。一些重要成果已被地质志等采用。


    2013年鞍本地区国际地质野外考察


    华北克拉通太古宙早期(>2.6 Ga)古陆块(古陆核)分布图


    鞍山深沟寺杂岩剖面及样品位置,锆石记录了3.1-3.8 G长期连续的地质过程

    1-3 华北克拉通太古宙早期古老陆壳物质的寻找、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