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7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4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相关搜索

检索范围:
        2010年10月9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京召开国土资源大调查矿产资源评价成果报告会,总结交流1999年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实施以来取得的主要工作成果,研讨“十二五”期间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部署。

        国土资源大调查矿产资源评价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一)累计新发现矿产地900余处。其中,大型、特大型矿产地152处。这些矿产地大都转入后续的勘查和开发,为商业性地质找矿工作降低了风险,提供了大量的勘查后备选区。

        (二)新增一批重要矿产资源量。其中:煤炭1300亿吨、铁矿石50亿吨、铜3850万吨、铝土矿4.49亿吨、金1830吨、钾盐4.68亿吨。在此基础上,商业性矿产勘查及时跟进开展进一步详查、勘探,从而实现了在资源高消耗的情况下,重要矿产查明资源储量却仍然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截止2009年底,煤炭、铁矿石、铜、铝土矿、金、钾盐等矿产查明资源储量分别比2001年底增长28%、11%、16%、30%、42%和23%。

         (三)重要矿产资源均实现找矿突破。一是能源矿产调查评价取得新发现。松辽盆地外围、西北银额盆地、西南中上扬子盆地三大陆域油气新区,已证实具有较大勘探远景,新圈定出一批战略选区。新疆东部等煤炭资源整装勘查新增资源量超千亿吨,为今后煤炭资源普查和“西煤东运”工程提供了地质依据和资源量支撑。二是铁、铜、铝、钾盐等国家紧缺矿产实现找矿重大突破。铁:新发现辽宁大台沟、安徽泥河、新疆阿吾拉勒、西藏尼雄等一批大型铁矿,新增铁矿资源量50亿吨,开创了我国铁矿找矿新局面,正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新的铁矿石资源基地。铜:新发现西藏驱龙、云南普朗、羊拉、新疆土屋—延东等大型—超大型铜矿,新增铜资源量3851万吨,有望形成西藏冈底斯、滇西北、新疆东天山等新的国家级铜矿资源基地。铝土矿:在山西交口—汾西、河南济源—新安、桂西南、黔北等地区新增铝土矿资源量4.5亿吨,为传统的铝土矿资源基地提供了资源保障。钾盐:柴达木盆地显现出良好的找矿前景,初步估算钾盐资源量2.14亿吨,罗布泊大型钾盐矿已规模开发。三是铅锌、钨锡、金银等优势矿产开创找矿新局面。铅锌:在扬子周缘、念青唐古拉、豫西南、西南天山、西南三江北段等地区铅锌找矿取得重大新发现,新增资源量8355万吨。钨锡:新发现湖南白腊水、锡田,新疆白干湖,甘肃小柳沟等一批大型以上钨锡矿,新增钨矿资源量106万吨、锡矿资源量264万吨,进一步巩固了我国钨锡矿产资源在世界的优势地位。贵金属:青海大场、辽宁青城子外围、内蒙古朱拉扎嘎、海南抱伦等地区金矿以及川西、豫西南等地区银矿调查评价取得重要进展,新增金矿资源量1830吨、银矿资源量85165吨,显著提高了我国贵金属资源的保障程度。

        (四)初步形成藏中铜矿基地、滇西北有色金属资源基地、东天山有色金属资源基地、罗布泊钾盐资源基地、北方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基地、阿吾拉勒铁资源基地、乌拉根铅锌资源基地、念青唐古拉山有色金属基地、祁漫塔格有色金属基地、大场金资源基地等十大新的资源接替基地。

        (五)我国东部部分重点成矿区带开展的“攻深找盲”等工作,取得重大找矿突破,北方老钢铁基地、长江中下游铁铜基地、南岭钨锡资源基地、秦岭铅锌银资源基地、武夷铅锌银资源基地等一批老资源基地进一步得到巩固。

        通过国土资源大调查的实施,推进一批新的国家级战略资源基地的形成,进而有望大幅提高国内重要矿产保障能力。油气新区、新层序远景调查,有望开拓一批新的油气资源战略选区;东疆地区探获千亿吨级特大型煤炭资源基地,为“西煤东运”战略提供了资源保障。我国西部地区新探明西藏驱龙、云南普朗和新疆土屋等特大型铜矿,有望形成3-5个千万吨级铜矿资源基地,为近期形成规模产能奠定了资源基础,将使我国铜矿开发利用格局发生重大战略西移。新发现的新疆罗布泊亿吨级钾盐资源基地已迅速转化为产能,大幅提高了我国钾盐自给率,将改变了过去青海察尔汗盐湖一枝独秀的钾盐生产格局。随着辽宁大台沟、安徽泥河以及冀东等一批隐伏铁矿的发现,开辟了我国深部“第二找矿空间”,有力推进新一轮铁矿勘查热潮。此外,新疆阿吾拉勒铁铜、乌拉根铅锌矿、西藏念青唐古拉有色金属、新疆青海大场金矿等一批资源基地初显雏形,将有力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南岭钨锡矿、秦岭铅锌银矿、武夷铅锌银矿等一批传统资源基地得到进一步巩固。

        2006年启动的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对我国的矿产资源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国情调查。调查显示,我国待查明矿产资源量巨大,总体资源查明率平均为36%。煤炭、铁、铜、铅锌、铝土矿、金、钾盐、钨、锑等预测资源量至少是查明资源储量的2~3倍;锰、镍、锡、钼、磷等预测资源量是查明资源储量的1倍以上。潜在矿产资源主要分布于老矿山深部及其外围和西部地区。“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大矿产资源评价力度,切实加强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不断提高国内资源保障能力。

     

    国土资源部新一轮大调查新发现矿产地900余处
      为进一步推进地质调查发展路线图与管理政策研究,近日,项目组在北京召开了年中的业务交流与推进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二级项目所属工程首席齐亚彬研究员到会指导,并对项目组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二级项目组成员,包括外协子项目或课题组成员,共计30余人参会。

      会议邀请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院长张新安研究员为项目组做了“战略与政策研究的方法”报告。张新安研究员认为,战略研究工作的定位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要求战略研究人员要能贯通文理、中西、古今,擅于从细微的边际变化中洞察全球趋势,从历史性的国内外对比中进行战略性思考。他指出战略研究工作的关键在于对海量信息和数据的正确使用,可归纳为四个关键环节,分别是把准形势、探求规律、提炼理论、支撑决策,进而对四个环节的内涵和方法进行了系统阐述。会议,还邀请发展中心副主任施俊法研究员解读了新一届局党组成立以来的一系列的重大改革和战略布局及其内涵。施俊法研究员强调地质调查战略研究要聚焦新形势下的新需求、新情况和新问题,研究人员需要认清形势把准脉搏,才能做出有用的成果。

      会上,各子项目和课题负责人分别对照2016年度目标任务和预期成果,汇报了上半年项目进展,包括主要成果、观点和存在问题以及下一步工作安排,参会人员围绕各子项目的研究任务和困难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会议达到了预期效果,实现了三个目标。一是加强子项目团队间的交流与互动,在交流中碰撞了思想,拓展了视野;二是加强能力建设,通过听取专家报告,提升战略研究工作能力,统一了工作思路和方法,以便更好地完成项目既定任务;三是极大地推进二级项目的研究进度,明确了预期成果提交的时间节点和质量。

     

    地质调查发展路线图与管理政策研究项目召开业务交流...

    2020年8月30日至31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一行8人赴江西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章源钨业”)开展调研交流,回顾15年合作成果,展望未来合作方向,加快促进资源所科研成果转化,助力企业快速发展。资源所成果转化中心、科学技术处及稀有稀土贵金属矿产研究室有关人员参与调研。

    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位于“世界钨都”——江西省赣州市的崇义县,是国内集钨的采选、冶炼、制粉、硬质合金与钨材生产和深加工、贸易为一体的大型钨行业骨干企业。该企业与资源所渊源深远,早在2005年,中国地质科学院博士(后)工作站暨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淘锡坑研究基地就在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淘锡坑矿部挂牌成立,这是国内首家在民营矿山企业设立的博士(后)工作站。基地成立以后,资源所科研团队主要针对赣南地区地质找矿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矿山企业的实际,把科研与矿山企业实际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

    本次调研中,资源所一行考察了章源钨业淘锡坑矿区、新安子矿区,参观了章源钨业湿法冶炼及粉末冶金车间、钨深加工企业,并举行现场交流会。交流会上,资源所介绍了15年以来双方合作的丰硕成果,包括马达加斯加金矿找矿重大成果、赣南崇余犹成矿带钨矿找矿突破、钨矿成矿理论创新、深部探测成果及人才团队培养等。章源钨业对与资源所合作以来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期望在未来与资源所继续加强合作,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科技引领作用,助力企业在地质找矿、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资源所对章源钨业长久以来的支持表示感谢,并表示未来将在地质找矿、区域成矿规律总结、人才培养方面与章源钨业继续开展深入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助力企业跨越式发展。

    交流会还就章源钨业钨矿勘查关键问题、加强业务党建工作相结合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调研组参观章源研究基地 

     
    资源所赴章源钨业调研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安江流域生态和千岛湖水资源保护工作,亲自推动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针对千岛湖水资源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要求浙江、安徽两省要着眼大局,从源头控制污染,走互利共赢之路。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积极开展对接需求,支撑服务新安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近日,南京地质调查中心组织人员赴安徽黄山市,对中心地质工作支撑服务新安江生态文明建设情况与黄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调研座谈。在调研座谈会上,南京地调中心介绍了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安徽省人民政府省部合作项目取得的重大成果,指出了地质工作在支撑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中心工作重要作用。黄山市政府副秘书长汪俊对中国地调查局南京地调中心支撑服务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及黄山地区经济发展已取得的成效给予肯定并表示感谢,提出了自然资源管理、城市规划建设等对地质工作的进一步需求。通过调研座谈,进一步明确了重点地质工作,为精准支撑千岛湖水资源保护、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运行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奠定了基础。

    联合考察

    深入对接需求,支撑服务新安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

    2020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肺炎在全世界爆发,灾难面前人类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在这个困难时刻,第51个世界地球日提出了“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倡导珍爱我们的地球,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0年4月19日,经黄山市屯溪区疫情防控部门批准,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联合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32地质队、黄山市屯溪区科协、昱东街道阜上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以“保护新安江,守护绿水青山”为主题的科普活动。

    城市地质室“皖江城市群综合地质调查”项目组成员和联合单位志愿者们向民众分发了“世界地球日”科普宣传材料,介绍了世界地球日的活动主题与内涵,并邀请广大市民群众参观了地质科普宣传展板,宣讲项目在黄山地区开展的综合地质调查工作。重点介绍了黄山地区新安江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补偿机制、城市群综合地质工作成果,向社会大众普及岩石分类与鉴别、地下水基本概念、地质灾害常识与防治等地球科学知识。大大提高了参与公众对地球科学的了解,加深了对地球环境的保护意识​。

    本次科普活动,将进一步推动全社会重视、支持和参与保护身边的自然资源,爱护地球,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共同守护我们的绿色家园。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本次活动仍得到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黄山市屯溪电视台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全程跟踪​。

     

     

    南京地调中心在安徽省黄山市开展第51个世界地球日科...

    2019年12月5日至8日,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资源所”)牵头组织实施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大专项“华南陆内成矿系统的深部过程与物质响应”项目“南岭崇义-会昌矿集区三维综合探测与深部成矿预测”课题,组织专家及各专题组骨干在江西赣州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并对区域地质与地球化学专题、地球物理专题的野外工作进行了验收。

    本课题是国家“深地资源勘查开采”专项在赣南地区设置的首个矿集区尺度三维综合探测与深部成矿预测课题,该课题的实施将构建南岭崇义-会昌矿集区“透明化”探测技术体系,揭示三维结构与成矿地质体空间展布,建立成矿模式和深部勘查模型,实现3000m内“透明化”勘查示范,提供5000m深地资源科学钻探选址建议,拓展深地资源勘查空间。

    根据专题目标任务,由赣南地质调查大队承担的“南岭崇义-会昌矿集区区域地质与地球化学模型研究”专题对会昌岩背工作区开展了1:5000地质剖面测量(43.46km),对于都银坑工作区开展了1:2000地质-汞气剖面测量(33.16km),并对于都银坑、崇义淘锡坑、会昌岩背工作区开展了原生晕测量,进一步确定了会昌岩背重点工作区的构造格架,建立了于都牛形坝、崇义淘锡坑、会昌岩背工作区的地质和地球化学找矿勘查模型,圈定了找矿靶区,提出了5000m科学钻探选址建议。由山西省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承担的“南岭崇义-会昌矿集区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模型与技术方法研究”专题对于都银坑工作区开展了1:25000高精度重力测量(33.7km2)、1:10000重、磁、电综合剖面测量(10km)和大地电磁测深(80点),对崇义碧坑和石咀脑工作区开展了1:10000高精度重磁测量(21.26km2),对崇义新安子-石圳工作区开展了1:20000高精度重力测量(3.39km2),进一步刻画了南岭崇义-会昌矿集区的地壳浅部地球物理特征,推断了银坑和新安子-石圳重点工作区隐伏岩体的空间展布。在课题研究基础上,江西于都县润鹏矿业股份公司和崇义县章源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分别在于都县大山排、金塘下铅锌银金找矿靶区和崇义县东峰、长流坑、泥坑、石咀脑、碧坑、龙潭面钨锡找矿靶区开展钻探验证,均见到工业矿体。

    赣南地区是原地质矿产部、原国土资源部定点扶贫的革命老区。2005年,中国地质科学院博士(后)工作站暨资源所淘锡坑研究基地在崇义章源股份有限公司淘锡坑矿区挂牌成立;2011年,江西省地矿局赣南地质调查大队院士工作站挂牌成立,形成了以中国地质科学院陈毓川院士、资源所裴荣富院士带领的、以中青年地质研究人员为骨干的研究团队。科研与找矿高度结合,有效解决了赣南地区地质找矿过程中存在的科学问题,产生了直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赣南革命老区资源基地建设和扶贫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以老一辈地质矿产专家总结的成矿与找矿理论为基础,中青年地质工作者继承前辈“为国找矿、为民造福”的地质情怀和职业精神,不断开拓创新,是对“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生动呈现。

      

    在润鹏矿业股份公司进行工作进展交流                                在章源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进行工作进展交流 

      

    专家组在合龙矿区观察岩心                                 专家组对新安子矿区坑道内矿体进行考察

      

    石咀脑矿区地表新发现的白云母-石英线脉                           新安子验证钻孔揭露的黑钨矿石英脉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南岭崇义-会昌矿集区三维综合...

        2007年12月26日,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青年分会和中国地质学会地质科技情报专业委员会在西郊宾馆召开会议。国家行政学院方克定教授,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赵成功研究员,青年分会理事长姚华军,常务副理事长齐亚彬,副理事长孙宝亮、车长波、雷涯邻、魏铁军、王文以及张新安、龙宝林等常务理事、理事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理事长、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贠小苏同志委托青年分会理事长姚华军向与会专家和青年会员问好,希望大家认真开好会议,出好成果。
        青年分会秉承“团结凝聚青年,推荐优秀人才,倡导会员意识,鼓励交流创新”的理念,围绕“建立世界一流地质调查局”的会议主题,推举了9位青年会员进行了大会交流,内容涉及建设世界一流地质调查局的指标体系及其相关的核心理念、科技进步、地质资料公共服务、国家地调机构公共关系、政策环境、相关投入及产出,地质调查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方面。 
        方克定、赵成功等专家认真听取了青年会员的专题发言并进行了逐一点评,对会议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本次会议是一次学术性很强的会议,提出了“后生可畏、后生可塑”的鼓励与希望。同时,专家们还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的地质调查局相关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认为建设世界一流的地调局既是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也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提出要紧密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主要任务,进一步打好基础、练好内功、完善体制机制,大力搞好服务与交流,做到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分步骤、分阶段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认可的“一流”地质调查局的建设。
        青年分会理事长姚华军同志作了总结性发言,感谢领导、专家对青年分会工作的支持和对青年人才的重视,希望广大青年会员按照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当前地矿工作面临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积极开展工作,要求本次会议发言的青年会员按照专家意见深化相关问题研究。并指出,当前我国地质调查发展战略研究要紧密围绕“建立世界一流的地质调查局”的宏伟战略目标,从成果、科技、服务、人才、投入、管理、文化、公共关系等各个层面深入展开研究,要总结国外不同发展水平的地质调查机构发展的经验教训,调动各方面力量开展深入研究,及时总结好阶段研究成果。继续充分发挥地质矿产经济的特色,加强青年分会能力的建设,充分发挥青年会员思想活跃、精力充沛等特点,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为地质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次会议由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青年分会和中国地质学会地质科技情报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会议期间,中国地质学会地质科技情报专业委员会召开了专题会议,认真研究制定了2008年工作计划。中国地质学会地质科技情报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邓志奇,副主任邓军、卢进、姚华军、段怡春、戴进业,秘书长施俊法,副秘书长茹湘兰、连长云、陈梦熊、陈喜禄等出席了会议。



     

    中国地矿经济学会青年分会和中国地质学会地科情报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