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70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5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新一轮找矿突破又传好消息。自然资源部10日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高纯石英矿正式成为我国新矿种,这也是我国第174号矿种。

    我们身边,以二氧化硅为主的石英无处不在。河道的沙子、沙滩的卵石,家居装修用的沙子、厨房的石英石台面、首饰装饰用的水晶等都是石英。但自然界中,高纯石英矿非常稀有,堪称超级“硅”族。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景文介绍,高纯石英矿具有耐高温、耐腐蚀、低热膨胀性、高绝缘性和透光性等特点。这一新矿种是指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二氧化硅纯度不低于99.995%,可以满足半导体、光伏等高新技术需求的高纯石英矿。

    自然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说,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河南东秦岭、新疆阿勒泰等地区发现多处高纯石英矿,与美国高纯石英矿相似。相关部门技术攻关成功获得99.995%的4N5级以上中试产品,一些样品达到99.998%的4N8级。

    目前,全球高纯石英矿山主要分布在美国、俄罗斯、挪威和澳大利亚等国。资料显示,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斯普鲁斯派恩矿山,一度供应了全球90%以上的半导体级高纯石英砂。我国高度依赖进口的高纯石英矿,是真正的“卡脖子”矿产资源。

    在找矿突破基础上,174号矿种的设立对这一超级“硅”族的保护开发,对保障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对工业矿业来说,新矿种设立可以有力推动矿产勘探开采、矿业权设立及社会资本投入。例如国务院批准的172号新矿种页岩气,推动了我国页岩气勘探开采迅速发展;批准天然气水合物为173号新矿种,有力推动了我国对这一新型能源的勘探开发。

     
    新华鲜报丨发现超级“硅”族!高纯石英矿成中国第174号矿...

    一、项目编号:TGPC-2024-A-0239(招标文件编号:TGPC-2024-A-0239)

    二、项目名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越野车项目

    三、中标信息

    供应商名称:沧州市江福汽车贸易有限公司

    供应商地址:河北省沧州市新华区长芦大道与海河东路十字路口北500米路东

    中标金额:387.80(万元)

    四、主要标的信息

    五、评审专家名单:

    魏定亮、高秀荣、李性强、杨春长、吴岩芳、王路阔(采购人代表)、刘顺锋(采购人代表)

    六、代理服务收费标准及金额:

    本项目代理费收费标准:具体标准详见附件

    本项目代理费总金额:3.3024万元(人民币)

    七、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1个工作日。

    八、其它补充事宜

    中标供应商综合得分87.7128

    九、凡对本次公告内容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地址: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金光道84号

    联系方式:张兰 0316-2267723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称:天津市政府采购中心

    地址:天津市河东区红星路79号二楼(邮编:300161)

    联系方式:冯强 022-24538217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何佳、肖楠

    电话:022-24538295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越野车项...

    6月20日-21日,2024年科普工作者能力提升培训班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培训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普办支持,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与北京科技创新中心联合举办。

    培训重点围绕《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中关于“鼓励科技工作者与文学、艺术、教育、传媒工作者等加强交流,多形式开展科普创作。同时,运用新技术手段,丰富科普作品形态”的要求,邀请来自中国科学院、新华网、哔哩哔哩、果壳网、抖音等单位和媒体平台的8位权威专家和媒体人,从科普政策解读、科普图书创作、科普内容策划和传播等方面开展课程培训和经验分享。培训现场,专家讲解观点新颖,立足当前科普工作实际,不仅为科普工作者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还为今后的科普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培训期间,学员还参观了中国地质图书馆馆史展厅、科普展厅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

    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局属单位、北京市相关行业部门,以及全国各行各业的45万人通过线上线下参加培训。北京科技报社、BRTV北京时间、B站、抖音、矿业界等多家平台同步转播了本次培训。

    培训现场

    线上直播截图

    2024年科普工作者能力提升培训班成功举办
      按照所党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物化探所离退休党支部举办系列活动,组织离退休党支部党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2014年11月13日,离退休党支部联系新华书店订购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90本,发至支部党员人手一册,以供每个党员进行学习;党支部专门摘编了50道填空测试题,题目涵盖了《决定》的基本内容和突出亮点,加深对《决定》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除9名特殊同志外,支部其他81名党员都参加了答题测试活动。有些视力差的老党员,坚持用放大镜阅读和答题,体现了老一辈共产党员的政治热情。
      2014年12月9日下午,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传达了所党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中纪委四次全会精神的通知》,学习了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和王岐山同志在中纪委四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及有关文章。12月10下午,支部组织15名党员代表进行座谈讨论,大家畅所欲言,结合社会现状,谈学习心得体会。未参加会议的同志,有的向党支部提交了书面材料。
      大家认为:我们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障,《决定》符合党情国情,顺民心,合民意,体现了我们党有极强的执政能力,均表示坚决拥护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四中全会精神上来,要学法、懂法、知法、守法,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维护依法治国,支持依法治所。

    物化探所离退休党支部认真组织党员学习十八届四中全...

     

    5月10日15时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十四号送入太空。同时,成功搭载发射了天拓一号卫星。这是火箭升空瞬间(5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申 摄
    这是火箭升空瞬间(5月10日摄) 


            新华网太原5月10日电 10日15时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十四号送入太空。同时,成功搭载发射了天拓一号卫星。

      遥感卫星十四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生产,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将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搭载的天拓一号卫星是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一颗微小卫星,主要用于科学试验。

    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62次飞行。

     

    5月10日15时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十四号送入太空。同时,成功搭载发射了天拓一号卫星。这是火箭发射点火瞬间(5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申 摄 



    5月10日15时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十四号送入太空。同时,成功搭载发射了天拓一号卫星。这是火箭升空瞬间(5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申 摄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卫星十四号

    “海洋地质十号”综合地质调查船。新华网发

    6月28日上午,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海洋地质十号”综合地质调查船在广东东莞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出坞下水。这意味着,中国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保障工程配套装备项目中的3艘调查船已全部出坞下水。“海洋地质十号”投入使用后,中国地质调查局将形成9船探海的新格局。

    据介绍,“海洋地质十号”是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水文环境等多功能调查手段为一体的综合地质调查船。船总长75.8米,宽15.4米,深7.6米,结构吃水5.2米,排水量约3400吨,续航力8000海里,定员58人。调查船可实现在全球无限航区开展海洋地质调查工作。

    调查船下水后将进入舾装和设备海试阶段,预计在今年年底,将与“海洋地质八号”、“海洋地质九号”调查船一起入列投入使用。届时,将与现有的“海洋六号”、“海洋四号”、“探宝号”、“奋斗四号”、“奋斗五号”、“业治铮号”调查船一起,构成中国地质调查局覆盖浅水、深水及大洋等全海域海洋地质调查船舶及技术装备探测体系。

    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是“海洋地质十号”船建造项目单位。该船由中船工业第七〇一研究所于2014年开始设计,2015年10月,广东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点火开工建造。

    新华网:海洋地质调查又添利器 “海洋地质十号”综合调查...

    2月26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十号”调查船完成中巴印度洋联合海洋地质科学考察,返抵广州海洋地质专用码头。

    本次任务是“海洋地质十号”调查船入列后的首个远洋调查科考航次,是深化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友好合作的一次重要科学合作。自2018年11月28日从广州启航,历时91天,航程26100千米,中巴两国科学家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圆满完成航次任务,实现了预期科考目标。航次期间,巴基斯坦多家组织机构科研人员到船访问交流,科考船成为两国深海地质合作交流的科技使者,有效增进了两国友谊。

    “海洋地质十号”调查船为我国自主建造的全新一代高精度具有钻探功能的综合海洋地质调查船,自2017年12月26日入列,累计海上作业262天,稳定航行57000千米,整体性能和调查设备得到了全面检验。本航次“海洋地质十号”船经历了长时间作业的磨合考验,先进技术装备安全高效运转,展现出一船多能、综合效益突出的创新优势,长周期远洋综合科学考察的优秀作业能力得到验证。

    新华网:“海洋地质十号”完成中巴联合海洋地质科考航次...

        5月10日15时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十四号送入太空。同时,成功搭载发射了天拓一号卫星。这是火箭升空瞬间(5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申 摄
    这是火箭升空瞬间(5月10日摄) 

        新华网太原5月10日电 10日15时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十四号送入太空。同时,成功搭载发射了天拓一号卫星。

      遥感卫星十四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生产,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将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搭载的天拓一号卫星是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一颗微小卫星,主要用于科学试验。

      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62次飞行。

         5月10日15时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十四号送入太空。同时,成功搭载发射了天拓一号卫星。这是火箭发射点火瞬间(5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申 摄 

         5月10日15时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十四号送入太空。同时,成功搭载发射了天拓一号卫星。这是火箭升空瞬间(5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申 摄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卫星十四号

    一、项目编号:

    0656-2340C0000652

    二、项目名称: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水合物模拟与测试实验配件及材料项目

    三、中标信息

    第一包:

    中标人:上海岩间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中标人地址:上海市嘉定区真新新村街道万镇路599号2幢5层JT0325室

    中标金额:13.13(万元)(大写:壹拾叁万壹仟叁佰元整)

    第二包:

    中标人:青岛德普科贸有限公司

    中标人地址:青岛市市北区裕环路171号

    中标金额:12.93(万元)(大写:壹拾贰万玖仟叁佰元整)

    第三包:

    中标人:南通新华诚科研仪器有限公司

    中标人地址:海安高新区江海西路61-8号

    中标金额:17.35(万元)(大写:壹拾柒万叁仟伍佰元整)

    四、主要标的信息

    第一包:

     

    第二包:

     

    第三包:

     

    五、评审专家名单:

    侯利民、朱洪刚、姜辉、张友篪、李云芳

    六、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1个工作日。

    七、其它补充事宜

    八、凡对本次公告内容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地址:青岛市即墨区观山路596号

    联系方式:0532-80778375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  称:青岛市招标中心

    地  址:青岛市山东路70号锦绣大厦C座17层

    联系方式:0532-85812126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单洪亮  顾丽丽

    电  话:0532-85812126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水合物模拟与测试...

    近日,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组织开展的“从我做起——中央和国家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巡礼”活动获奖名单公布。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资源所”)《慎思笃行 踔厉奋发——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郭春丽研究员》作品榜上有名。

    获奖作品充分展现了在新一轮找矿战略突破行动中,郭春丽研究员心怀“国之大者”,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服务人民群众、弘扬文明新风的新时代故事。视频作品通过学习强国、人民网、新华网、共产党员网、党建网、旗帜网等平台发布后,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点赞,累计播放量已超20万。

    郭春丽,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华南地区与钨锡铌钽锂铍铷铯等稀有金属有关的花岗质岩浆成因机制研究;主持或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面上和青年基金、原国土资源部(现自然资源部)公益性行业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二级项目等科研项目/课题十余项,并取得诸多引领性创新成果;论文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为“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荣获2022年中国地质学会“第三届优秀女地质科技工作者奖”; 荣获2023年中央和国家机关“三八红旗手称号”。

     

     
    资源所荣获中央和国家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巡礼活动“百...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简称:水环所)成立于1956年,是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的正局级公益二类科研事业单位,是专门从事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科研工作的国家级研究机构,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的骨干力量。

    水环所的主要职责是开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领域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研究,承担水文地质与水资源、水环境与生态修复、地热地质、生态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海岸带地质的调查评价与科学研究工作,全力支撑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

    水环所现有石家庄和厦门两个科研业务基地。根据单位事业发展的需要,决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在编工作人员,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基本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

    (三)具有良好的品行;

    (四)具有岗位所需的专业条件,应聘人员以已获得或即将获得的最高学历报考,且最高学历所对应的专业应与岗位要求的专业相符;

    (五)具有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六)具有岗位所需的其他条件。

    二、招聘岗位

    三、招聘程序

    (一)报名

    报名方式:请于报名期限内登录“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系统”(网址: http://gkzp.cgs.gov.cn/zkptPC,推荐使用Chrome、火狐浏览器登录),仔细阅读注意事项,按照系统要求浏览招考岗位并选择报名。

    报名时间: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至2021年12月15日(星期三)17:00截止报名,报名系统关闭。请应聘者保持报名时所留联系方式的畅通,以便通知有关事宜。

    (二)资格审查

    依照公开招聘新进人员岗位条件要求,按照应聘者的学历、年龄、专业、职称、科研成绩及业绩成果等情况严格审查,资格审查通过的应聘人员方可参加后续考试,审查结果将在我单位门户网站公布。

    (三)考试方式

    考试采取笔试、面试等方式,分数均采用百分制,笔试内容为拟聘岗位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笔试合格分数线为60分。笔试合格的应聘人员,每个岗位按照1:5的比例和笔试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确定面试人选,面试人选少于规定比例人数的岗位,按实际人数进行面试。面试分为自我陈述和提问回答两部分。专业技术岗位的学历条件仅限定为博士研究生的,应聘人员只参加面试。

    笔试面试名单、时间地点等另行通知。

    (四)考察和体检

    按照综合成绩(笔试成绩40%+面试成绩60%,仅参加面试的考生,面试成绩即为综合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确定考察对象,其中面试成绩不低于80分。各招聘岗位实行等额考察,考察对象名单在所门户网站公布。

    对考察对象围绕其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专业水平等情况进行考察,同时复查应聘资格条件和审核人事档案。考察对象因个人原因主动放弃或考察不合格的,按照综合成绩排序依次递补。我单位统一组织考察对象进行体检,不按要求参加体检者视为放弃资格。

    (五)公示

    经考察、体检合格的,确定为拟聘用人员,对拟聘用人员在招聘公告发布的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期7个工作日。

    (六)聘用

    对公示期满无异议的,或有反映问题但经核实不影响聘用的,按程序签订聘用合同。

    四、其他

    1.2022公开招聘人员工作地为水环所厦门基地。

    2.公开招聘工作严格执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回避规定》。

    3.每名应聘人员只能报考1个岗位,请认真按招聘系统填报,不接受其他形式报名。

    4.报名材料提交或填写不全、不符合要求的,将不予受理,由此产生的相关后果由本人承担。应聘者要保证所提交各项材料的真实性,对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将取消其应聘资格。

    5.对已经确定为招聘对象的人选,未按时报到将被取消聘用资格。

    五、联系方式

    联 系 人:冯老师

    联系电话:0311-67598509

    单位网址:http://www.iheg.cgs.gov.cn/

    通讯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中华北大街268号

    邮 编:050061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2021年11月16日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2022年度公开...

    陈桂虎(左二)在牡丹江市江南新区开展第四纪地质与地貌调查。宋立东 摄

    “我们要做有信念、有纪律、有品行、有作为、有担当的地质人!”7月,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牡丹江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的党课上,该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陈桂虎的一番话引起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强烈共鸣。

    今年“七一”前夕,在举国欢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陈桂虎被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红彤彤的荣誉证书和金灿灿的奖牌,是对这位有着21年党龄老党员的最高褒奖;而这份沉甸甸的荣誉,也激励着他为祖国的地质事业继续奋勇前行。

    奋战在地质工作一线

    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北人,今年47岁的陈桂虎对养育自己的这片白山黑水有着难以割舍的深厚情感。在20多年的地质调查工作中,他几乎走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把青春和热血挥洒在祖国地质事业的野外一线。

    中国地质调查局牡丹江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的前身,是原武警黄金第一支队。陈桂虎1998年入伍后,从一名普普通通的技术员,一路成长为助理工程师、副主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

    “要想在地质找矿上有所成就,就必须下苦功夫、真功夫、实功夫。”无论身处哪个岗位,陈桂虎始终认为地质工作重在实践,只有深入一线艰苦探索,才能获得突破。

    2001年~2006年,陈桂虎领衔开展了黑龙江省逊克县高松山矿区及外围岩金普查工作。工作区山高林密、水系发达,上有蚊虫叮咬,中有荆棘密林阻挠,下有茅草水沟拦路,工作条件异常艰苦。每天,陈桂虎都和队友早出晚归,爬高山、下坑道,挖样槽、搞编录,背着几十斤重的样品走数公里的山路,晚上还要连夜整理地质资料。为提高工程进度及编录质量,他在矿区现场跟班指导,无论刮风下雨都坚守在机台,和技术干部研究优化取芯新工艺,精心设计,合理布局,创造了最高月进尺超千米、见矿率100%的好成绩。

    日复一日地钻研,使他掌握了大量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对照世界上大型金矿成矿规律,陈桂虎形成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总结提出了矿区“入”字形构造控矿,矿体呈侧伏规律、富矿带等距出现的成矿规律。以此为基础,团队先后新发现矿体10条,矿区累计提交金资源量25.3吨;他带领编制的《黑龙江省逊克县富强矿区岩金勘查报告》《黑龙江省逊克县高松山矿区岩金普查报告》,荣获原武警黄金指挥部2003年找矿重大突破奖、首届黑龙江省地勘项目成果资料展评二等奖。

    勇挑重任攻坚克难

    多年来,在“李四光精神”引领下,陈桂虎参与或主持的矿产勘查、地质灾害调查、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地质调查、应用地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自然资源调查等项目30余项。面对艰难危险的任务,他总是冲锋在前,勇挑重任。

    2013年,原武警黄金第一支队首次承担4幅图的区域和矿产地质调查项目,时间紧、任务重。陈桂虎带队帮带指导,挑起了这个重担。从5月出队到9月收队,他在野外连续工作了138天,白天穿密林、过草甸,晚上录数据、标图幅,累计行程2000余公里,足迹踏遍了作业区的每处山峦。区调矿调工作涉及学科繁杂,由于缺少化探专业人员,没有人编写化探报告,陈桂虎主动承担起了这项工作,每天加班加点,学习了数十本化探专业书籍和规范,处理了数万个化探数据。最终,仅用7天时间就完成了水系测量专题报告编写,并优选出3处化探异常供后续开展土壤查证,使水系测量工作实现了“当年采样、当年查证”。

    陈桂虎熟悉基础地质、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工作,特别是在矿产地质勘查和项目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扎实的工作和突出的业务能力,让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多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并先后荣获原武警黄金指挥部优秀成果一等奖、质量一等奖,以及优秀科技干部标兵、原武警黄金一总队学习成才先进个人、十大优秀技术干部标兵等称号。

    谋划转型发展新布局

    2018年8月,原武警黄金部队移交自然资源部。陈桂虎和战友们一起脱下军装,告别军旅,踏上新的征程,毅然选择为祖国的地质事业继续奋斗。2020年9月,他正式担任中国地质调查局牡丹江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副主任、党委委员,主要分管科学技术管理、人事教育、信息化建设以及分析测试等工作。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发挥中心职能作用,支撑服务地方生态文明建设,成为陈桂虎深入思考的问题。他与中心领导带领科学技术室人员先后召开7次研讨会,分析国家和地方需求,研判中心发展形势,剖析区域自然资源本底条件,提出或论证89个项目,构建了“两核心、两重点、三拓展”的业务布局,部署31个项目,初步形成中心“十四五”业务规划,为中心中长期发展绘制蓝图。

    熟悉陈桂虎的人都知道,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和钻研业务。虽然走上了领导岗位,但他依然坚持深入项目一线跟班作业,悉心指导。2020年,他先后4次到项目检查指导,深入一线、现场帮带,帮助各项目优化工程布设;全年精心组织开展4大类7个项目,指导编制的镜泊湖科普宣传片在新华网上线,全力助推牡丹江旅游城市升级发展;积极促进矿产地质调查转型发展,助力吉中地区大型战略性矿产基地建设。

    面对转制后的人才流失,陈桂虎作为能力共建联系人,与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南京地质调查中心的相关部门保持实时联络,形成了“点对点、事对事”和“周有大交流,月有大活动”能力共建协调机制,研判能力短板,梳理出6大需求,厘定48项具体问题。他还积极推动牡丹江中心与黑龙江省第一地质勘查院、黑龙江省第六地质勘查院进行战略合作,与吉林大学等5家单位达成战略合作意向。他通过多渠道、多方联系,联络黑龙江、吉林、辽宁3省的知名地质专家,建立了涵盖10个专业领域的500人专家库,以弥补中心业务能力不足的问题。此外,他还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协助中心党委精准科学选人用人,公开选拔8名项目负责人、10名副负责人,遴选50名技术骨干充实到野外一线,营造了“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浓厚干事创业氛围,初步打造形成了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与观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支撑调查、应用地质调查、水文与水资源调查、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及勘查和实验测试6个技术团队,为中心构建了较为完备的人才队伍。

    今年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牡丹江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改革转制并轨的关键年。面对荣誉,陈桂虎更多了一份责任感和紧迫感。“我们要用好转隶改革的宝贵时间窗口,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把握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尽快解决人才、业务布局、装备、信息化建设等‘卡脖子’问题。”他表示,自己只是地质工作者中的普通一员,这份荣誉十分珍贵,他会倍加珍惜,并把荣誉转化为动力,为祖国的地质事业作出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贡献。

    行走在白山黑水间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