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6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近日,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青年联合会发布《关于颁授第21届陕西青年五四奖章的决定》,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矿产资源调查中心金矿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团队荣获第21届“陕西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

    该团队主要围绕服务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聚焦秦岭、东天山-北山等重要成矿带,开展基础地质调查、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及勘查等工作,支撑大型资源基地建设。近年来,在中西部秦岭等重要成矿带取得多项找矿新突破,有力支撑秦岭金、阿尔金瓦石峡-卡尔恰尔锂铍萤石矿等大型资源基地建设,在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自成立以来,先后荣获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四强党支部”、自然资源部“青年文明号”、自然资源部直属机关“四强党支部”、陕西省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工人先锋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下步,金矿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团队将以此次荣誉为新的起点,传承发扬“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优良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青春、不负韶华,努力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发挥更大作用,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支撑地质调查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西安矿产中心金矿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团队

    近日,共青团中央印发《关于表彰2018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的决定》,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船团支部被授予2018年度“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

    他们连续8年每年承担长达200天的海洋科考与调查任务,先后执行14个航次的科学考察,总航程超30万公里,历时超1600天,近800人次参加,35岁以下青年科考队员超540人次。他们带领团员青年科考队员积极投身海洋强国建设,克服恶劣海况、机械设备故障等重重考验,顺利完成各航次科考任务,在太平洋圈定了深海稀土资源远景区,发现高丰度富钴型多金属结核资源,并圆满完成中国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海洋六号”航次任务,获取到南极海域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数据,开启了我国新时期多船联合极地科考的新模式。曾获广东省五四红旗团支部标兵、省直机关青年文明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先进基层团组织”等荣誉称号。

    “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是共青团中央授予基层团组织的最高荣誉。此前,广州海洋局天然气水合物工程技术中心团支部、船舶大队团总支部曾分别获得2017年度、2004年度“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

    图为“海洋六号”船团支部在大洋科考中,开展纪念五四青年节并成立青年突击队

    “海洋六号”船团支部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称...

    谭秀民,男,39岁,博士,专业技术五级,郑州综合利用所矿物材料中心主任。专业方向: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或基础地质问题情况:

    首次开展大型资源基地综合地质调查工作,初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大型资源基地评价模式。自主研发出速溶硫酸钾产品,产品指标与进口优质产品相当,可应用于农业现代化。系统研发的盐卤资源新工艺新技术有效提高了综合利用水平:解决了扎布耶盐湖太阳池提锂老卤的综合利用问题,形成了江陵凹陷深部卤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路线。创新性的设计出了二段逆流循环浸出处理钙芒硝尾矿的新工艺,实现了尾矿的资源化和减量化,解决了尾矿占用土地、带来环境隐患的问题。 

    实现转化应用和有效服务情况:

    主持编写的《野马泉整装勘查区资源勘查开发布局对策建议》,得到青海省国土资源厅的认可和采纳应用,为当地矿产资源勘查和绿色矿业提供了支撑。研发的拉陵高里河下游矽卡岩型含铜铁矿利用技术在青海鸿丰伟业矿产投资有限公司得到应用,实现了3000万吨铜铁矿石的高效利用。通过对西藏矿业有限公司、新疆国投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实现成果转化应用收入542万元。针对钙芒硝矿尾矿开发的新工艺应用于四川同庆南风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建成了年处理5万吨的半工业线,年增加经济产值550万,二期50万吨/年的生产线目前进入工程设计阶段。 

    促进科学理论创新和技术方法进步情况:

    率先承担综合地质调查试点项目,发表了论文《关于大型矿产资源基地综合地质调查的思考》,促成了《矿产资源基地综合地质调查技术要求》的形成。系统研究了三大类型的盐湖资源,开发了三大类型盐湖中钾硼锂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相关成果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促进了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研发出新型水溶性速溶硫酸钾肥料,产品可应用于叶面喷施、滴灌、喷灌等水肥一体化,实现节水节肥增产。高技术矿产锂铷铯高效利用技术取得突破,采用焙烧-浸出、化学沉淀、分馏萃取等多种工艺技术,分阶段、分步骤地实现了锂、铷、铯的有效提取。 

    促进人才成长和团队建设情况:

    牵头组建综合地质调查团队和盐卤资源调查评价团队,深入西北高海拔地区攻关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多项成果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等网站及媒体宣传。培养高级职称4人,协助培养博士生2名,硕士生6名,1人荣获国土资源部首批杰出青年科技人才称号,1人荣获全国非金属矿行业优秀科技人才称号,1人荣获“2015年郑州综合所成果转化之星”,8人荣获单位年度先进工作者。带领科室先后获得“河南省直青年文明号”及单位“先进处室”的称号。 

    谭秀民

     

    技术指导中心(筹)现有35岁以下青年职工18人,占职工总数的60%以上,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15人,中共党员14人,是一支能攻坚克难的和谐青年团队。

    为进一步学习地质工作者“三光荣”精神,更好地服务于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在推进全国矿产勘查工作中充分发挥技术指导中心(筹)的业务特长和技术优势。技术指导中心(筹)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创新工作思路,组织开展争创“青年文明号”集体活动。旨在加强团队建设与青年职工的培养,以团建助党建、党建带团建、共促业务发展。

    在发展研究中心党委的有力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技术指导中心(筹)形成了争创活动方案,组建了争创活动筹备办公室,制定了详细工作计划。下一步,将通过加强思想学习,开展业务培训、技能评比,组织文体活动,深入野外一线等系列争创活动,营造“比、学、赶、帮、超”的积极向上工作氛围,引导广大青年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立足岗位、刻苦学习、勤奋工作、甘于奉献、建功立业,用实际行动践行“三光荣”和“四特别”精神,打造精神文明示范窗口,树立地勘行业先锋形象,提供高水平的业务支撑和技术服务,为找矿突破做出应有的贡献。

    创建目标:

    建设“作风硬、素质高、业务强、服务优”的青年团队。

    提升综合能力,强化业务支撑,创新技术服务,助推找矿突破。

    创建口号:

    传承地质荣光,求实创新勇于担当;

    铭记时代召唤,建功立业谱写华章。

     

     

    技术指导中心(筹)启动“青年文明号”争创活动
      在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暨中国地质学会首届“金罗盘奖”颁奖仪式上,贵州省地调院高级工程师谯文浪喜获此殊荣。5月4日,他登上该院第一期“道德讲堂”,作了题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演讲,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如何有那样的能力和技巧,凭着什么样的热情和执着脱颖而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走访了谯文浪。

      谯文浪中等身材,圆圆的脸盘,宽宽的浓眉下边,闪动着一对精明、深沉的眼睛。高挺的鼻子显得更有精神,特别在他说话的时候,露出满口洁白的牙齿,很引人注目——整个看来,他是个健壮、英俊的地质男儿。他那脑袋中装满了丰富的地质知识真让人羡慕。当谈起担任项目负责人时,他兴致盎然、如数家珍,说到承担的地质项目工作,他是那样的得心应手、准确详尽。但对于长年艰苦的野外工作,他却不善于表达。然而,我们感觉到他内心对地质事业的热爱,对贵州地调这个大家庭的挚爱……

      谯文浪,生于1980年12月,2003年6月毕业于石家庄经济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自参加工作10余年来,他致力于找矿突破,始终践行局党委提出的“实现找矿突破、加快矿业开发、拓展服务领域、构建和谐地矿”的科学发展目标,他参与和主持完成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14幅,其中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12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2幅;主持完成中国地调局综合调查研究项目2项;主持完成科研项目2项,其中贵州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1项。发表地质科技论文21篇,参与编写专著3部;获省部级优秀地质调查成果5项、野外验收优秀9项、优秀项目设计2项;获省地矿局资料展评综合类二等奖1项、科技成果三等奖5项。10余年来,他扎根贵州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野外一线从事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等调查研究工作,埋头苦干,无私奉献,为全院青年地质工作者树立了榜样。

      投身地质 书写青春

      2003年6月,还未满23岁的谯文浪从石家庄经济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毕业,分配到贵州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工作,开始了他的地质生涯。2006年3月调入地调院工作,10余年来,他一直在野外从事地质勘查工作,辗转贵州、新疆、西藏,翻越贵州崇山峻岭,踏遍新疆戈壁滩,用身体丈量雪域高原。在野外工作中,他用踏实的脚步和艰辛的汗水诠释地质“三光荣”精神。他不怕苦,不怕累,甚至把生死置之度外,困难面前始终走在前头,冲在前面,哪条路线最艰苦、最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青年人唯有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自我,才能逐渐成长;唯有刻苦磨砺,自觉投身于实践,才能更快成才;唯有积极进取,迎难而上,才能取得成功。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简陋而艰苦的野外生活条件下,他从来没有放弃过,也没有被困难打倒过。他始终从一名普通地质工作者出发,一边在工作中虚心向老师傅、老专家学习,一边通过书本自学,他立足岗位、勤学苦干,对每个技术环节和要求都反复琢磨,一步步把从学校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于野外实际工作中,用顽强拼搏的实际行动突破一个又一个极限,用青春、汗水和梦想,唤醒着埋藏亿万年的丰富矿藏,从一个青涩的大学生成长为地质勘查多面手。作为一名年轻的地质工作者,他在地质找矿的路上留下了坚实的足迹,用朴实与平凡书写着闪光的地质青春。

      立足本职 创先争优

      谯文浪说: “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认为创先争优就是自己在一个岗位上首先要敬业,尽职尽责,踏踏实实地把自己岗位上的工作做好,才能带动周围的同事一同进步,为单位的发展做贡献”。

      在实际工作中,他始终坚持立足岗位,固守平凡,从一点一滴做起,把自己的满腔热情转化为扎扎实实的具体行动。他参与编写的《1∶25万毕节幅、遵义幅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报告》获良好级的成果,并通过对该区的石漠化的成因的深入分析,与他人合著了《岩溶石漠化遥感监测与防护规划》;在荒凉的沙漠化地带,在恶劣的气候和险峻的环境条件下,他与全体队员一道以坚强的毅力,顽强拼搏的团队精神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超质提前完成了野外调查任务,参与编写的《新疆伊吾县伊吾煤矿一带1∶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报告》、《新疆伊吾县伊吾煤矿一带1∶5万矿产调查成果报告》均获得良好以上成绩;2007年,在主持贵州1∶5万甲戎、抵季两幅数字化地质填图工作中,他深知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但怀着对地质事业的一片忠心,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通过两年的艰苦努力,按时完成了任务,野外验收和最终成果均获得了两幅优秀的好成绩,赢得了院领导、老专家和地调局成都中心的一致好评,为地调院赢得了荣誉,为广大青年职工树立了良好的榜样。2003年以来,他先后荣获院级先进生产者、先进工作者7次,荣获院级优秀共产党员称号3次、院级优秀党务工作者2次、局级优秀党务工作者1次、局级优秀共产党员1次,荣获局级青年岗位能手1次,院级安全生产先进个人2次。2012年荣获中国地调局“全国优秀地调项目负责人”。

      团结奋进 务实敬业

      长期以来,“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是他的座右铭。在工作中,他始终保持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凭借着对地质工作的挚爱和勤奋好学的精神,逐渐成长为一名技术精湛、作风正派的年轻技术骨干。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他团结和带领项目全体队员更新观念,艰苦努力、奋力拼搏,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在项目队里,在全院青年职工面前,他常说:“要想干出一番事业,总要付出个人的心血和汗水”。谯文浪同志凭着对地质事业的执著追求和敬业精神,以他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展示了新世纪地矿青年的勃勃生机和崭新风貌。刻苦钻研、乐观向上的他也成为青年职工学习的楷模。他所带领的团队荣获2010~2011年度省地矿局青年文明号”称号;2010~2013年度局、院“先进基层党支部”称号;2010~2011年度院“安全生产先进单位”;2011年度贵州省“模范职工小家”、2013年度“全国模范职工小家”称号;2011年度院“宣传报道先进单位”;2012年度被省总工会授予《全省工会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先进学习型班组(科室)”》荣誉称号。

      精琢地学 服务社会

      十余年如一日,谯文浪无怨无悔献身地质事业,忘我工作,吃苦耐劳,一年中多数时间是在野外度过。野外工作条件艰苦,环境恶劣,但他坚持刻苦钻研,勤奋工作,用汗水换来了地质找矿及科研的累累硕果。其先后参与和主持完成的《1∶25万毕节、遵义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新疆伊吾县伊吾煤矿一带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4幅__连测)》、《1∶5万甲戎、抵季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1∶25万贵阳、独山幅区调项目》、《1∶5万梵净山、德旺、江口县、凯德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贵州凯里—三都地区寒武纪沉积格架及早寒武世镍钼钒矿研究》等调查研究项目,均获得优良级。

      特别是他主持的1∶5万甲戎、抵季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获得了野外验收和最终成果报告的四个优秀,得到了中国地调局专家组的一致好评。认为“该项目经过系统的区域地质调查研究,以现代地质学的新理论为指导,建立和完善了测区的地层序列,总结了测区生物和沉积盆地性质的演化规律,重塑了测区地质构造的演化史,特别是弄清了区内石炭纪晚期台地边缘的位置,为黔南地区石炭纪晚期盆地演化及性质的研究提供了详细而真实的资料,发现了多个矿(化)点,为该区矿产资源调查和评价及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提供了新的远景区”。

      2011年,他主持的1∶25万贵阳、独山幅区调(修测)项目圆满完成野外验收,评定为优秀级。该成果对测区沉积相作了系统化调查研究,为我省地史沉积格架的建立以及岩相古地理的完善提供了新的资料;新发现铝土矿化点5个,重晶石矿点10个,钒矿点7个,铁矿点3个,金矿化点6个以及对测区油气、页岩气等成矿背景及条件均作了深入的研究。对测区特别是“两高走廊带”的地质遗迹、地貌景观及地质环境作了详细调查研究。重点针对筛选的124个点作深入调查,其中地质遗迹及景观类共53个,环境地质点71个。综合分析了各类环境地质点与地质背景的关系,并就其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为区内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及城市化的进程,特别是“两高”的安全建设、安全运行及周边地质环境的保护等环境地质问题,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撑。

      主持的1∶5万梵净山等四幅区调项目在2011年的中期检查中得到了中国地调局充分肯定,评定为优秀级,并作为西南片区示范性项目。特别是在梵净山项目地质遗迹调查及开发中,结合测区及邻区地质遗迹和旅游资源概况,提出了“大梵净山”的概念,得到了铜仁市及梵净山旅游部门的充分认可,并力争在此基础上申请“梵净山世界地质公园”,加大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为带动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在艰苦的岗位上追求卓越,在平凡的地质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谯文浪就是这样用质朴乐观的性格,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贵州地矿精神”的时代内涵,用自己的才智和热血谱写了青春无悔的赞歌。





    时代先锋 青年楷模

       发展研究中心团委高度重视青年文化生活和青年的健康发展,在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际,于1012日下午在北京新星石油公司篮球馆组织了青年职工篮球赛(甘家口办公区VS黄寺办公区)。中心近40多位职工到现场为运动员呐喊助威。
          比赛一开始,双方队员就充分发挥了各自优势,展开了激烈的争夺。黄寺队首先利用队员速度快的优势,多次穿插跑动、传球投篮,一度掌握着比赛的主动权,并以领先优势结束上半场。下半场一开始甘家口队就奋起直追,发挥队员身高优势,控制篮板,稳扎稳打,逐渐将比分临近。最后一节,比赛更是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双方队员你来我往,突破、快攻、篮板、抢断,动作干净利落,攻防转换速度极快。通过多次抢断快攻、篮下激烈拼抢,双方比分不断交替上升,台下观众高亢的加油助威声也此起彼伏,整个篮球赛场上充满了竞争的激情和运动的活力。最终,经过4节的激烈争夺,甘家口队以胜出5分的优势险胜黄寺队。整场球赛打出了水平,更展现出了发展研究中心青年职工饱满的热情和高昂的斗志。
          本次比赛的顺利举行,不仅为喜爱篮球运动的青年职工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展现自我的平台,增进了甘家口办公区和黄寺办公区青年的友谊,切实加强了团队凝聚力,进一步活跃了青年文化生活,推进了青年文化的健康发展。
           据悉,本次活动也是技术指导中心争创“青年文明号”集体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下一步,技术指导中心还将在发展研究中心党委、团委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地质找矿大课堂”、“走进一线服务找矿”等系列争创活动,不断提高广大青年职工的政治修养、业务素质、服务意识和工作热情,建设“作风硬、素质高、业务强、服务优”的青年团队,提升综合能力,强化业务支撑,创新技术服务,助推找矿突破。



    发展研究中心举办青年职工篮球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