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5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2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组织召开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对地质公园影响论证项目专家咨询会。

    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坝址位于黄河中游碛口至禹门口河段,壶口瀑布上游约10千米处,左岸为山西省吉县,右岸为陕西省宜川县。枢纽可控制黄河流域总面积的65%、控制黄河水量的80%和粗泥沙量的80%,是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黄河七大控制性骨干工程之一。但是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地会对区域内的地质公园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进一步做好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前期工作的函》要求,受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委托,环境监测院完成了《古贤水利工程对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影响专题报告》、《古贤水利工程对陕西省清涧无定河曲流群地质公园影响专题报告》和《古贤水利工程对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影响专题报告》等专业报告。

    报告显示,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蓄水将淹没黄河蛇曲地质公园和黄河干流峡谷型嵌入式曲流群地质遗迹资源;对于无定河曲流群地质公园,工程运行对其产生的淹没影响较小,对园区内黄河干流曲流及支流曲流群等重要地质遗迹不产生显著影响;对于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工程建设对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库下泄水量和含沙量,在采取水库水沙优化调度的前提下,不会对壶口瀑布地质景观构成显著影响。同时,水库蓄水后,水域面积增大,有利于形成新的地质景观。报告建议制作多媒体数字资料记录蓄水淹没区地质遗迹资源。

    专家一致认为,此项工作目的明确,基础资料扎实,技术思路清晰,研究方法科学,工作手段先进,数据详实可靠,专题报告经修改完善后可为黄河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

    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长安大学、河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地质遗迹保护事务中心、陕西省工程勘察研究院等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涉及地质公园影响论证项目召开...

    2016(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矿业博览会于今日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正式开幕。本次报道将向大家展示由全国地质资料馆独立承办的“资料服务展区”中关于“数字资料馆建设”方面的成果。

    近年来,全国地质资料馆馆藏数据量已达140TB,新进馆馆藏地质资料的电子数据量呈现急剧增长的趋势,目前已达到每年10TB的数据增量。这些数据来源广泛,数据形式复杂,数据格式多样,具有典型的海量、异构特征。大量数据资源没有形成结构化的数据组织与管理体系,缺乏描述和关联,没有覆盖地质资料核心业务的应用系统,以及各类相应的支撑系统。在此背景下,建设数字地质资料馆势在必行。建设数字地质资料馆即是在现有的数字化资源的基础之上,以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作流程,汇聚全国地质数字资源、集各学科各专业地质数据之大成,为适应社会与技术的发展提供公益权威、开放稳定、持续发展的地质信息服务。目前,全国地质资料馆已基本完成了数字地质资料馆的建设工作(数字地质资料馆网址:http://www.ngac.org.cn/)。

    数字地质资料馆在建设过程中,完成了地质资料数据管理参考模型和标准体系的研究,建立了地质数据收集与服务交换等服务机制、地质资料应急支撑机制;根据地质资料数据在收、管、用三大环节的不同状态形成了原始、馆藏、服务三个信息库,同时基于多元异构数据的发现、组织和管理的需求设计了元数据库,基于统一的数据库标准,进行了数据的集成整合、封装发布等工作,形成了海量数字资源信息库;研发了针对地质资料数据的一体化管理与服务支撑系统;此外还建立了符合国际标准的在线数据服务及资料发布平台。

    数字地质资料馆是以馆藏数字化地质资料为基础、采用计算机和网络等技术,向社会公众提供公益性地质资料服务的地球科学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涵盖专业广(20多个大类专业)、集成数据多(近14万种、400多万件)、专题类数据全(互联网发布达近4000个地图服务与馆藏资料服务专题)、开放尺度大(全国性数据比例尺达到1:20万,部分点上数据比例尺达到1:2000)、服务形式最丰富(提供目录检索、资料综合浏览、数据下载、服务接口访问、应用程序互动、订单专题服务等)。

    数字地质资料馆网站提供地质资料速览、地质报告在线浏览、地质图库查询、地质图在线浏览、服务调用、最新资料总体概况、数据分布情况、互联互查系统以及各类专题应用。目前数字地质资料馆的专题应用包含:公众关心的热点专题,例如公开版城市环境地质报告专题、全国生态环境地质资料专题等;活动纪念专题,例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专题、4.22世界地球日专题等;地质图库类专题,例如全国矿产地数据库、全国1:20万地质图系列等;应急服务专题,例如新疆和田皮山县地震、2014年抗旱打井专题地质资料等;以及行业聚焦专题,如全国地质资料元数据互联互查系统、OneGeology等五大专题应用。

    数字地质资料馆的建成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地质资料对外服务的速度与水平,同时也方便用户在线查询浏览各类公开版地质资料。数字地质资料馆在线服务这种方式受众面更广、影响面更大,加快提升了地质资料的推广应用,以便为社会为公众提供服务。

     

       
    数字地质资料馆网站

     

     
    数字地质资料馆专题应用

    矿业大会资料服务展区数字地质资料馆展板

    矿业大会地质资料服务现场报道之—数字地质资料馆基...

    2016(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矿业博览会即将开幕。为了让大家能够及时详细地了解由全国地质资料馆负责的“地质资料服务”展区的相关情况,从即日起我们将对展区的展示内容进行全面持续的报道。作为全国地质资料馆近年来所取得重要工作成果之一,截止2015年底,全国地质资料馆已完成了馆藏所有成果地质资料的数字化工作,历经18年,累计投资上亿元,共完成10.2万余种地质资料的扫描数字化,建立了约18.5TB的图文地质资料数据库。

    上世纪80年代末期,为了全面提升地质资料管理能力和水平,向社会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与信息共享,解决资料馆战备库库容不足和纸质地质资料长期保管等系列问题,全国地质资料馆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开始了地质资料数字化的研究和探索工作。在完成大型地质扫描数字化的精度、大型地质图消蓝、大型地质图件拼接精度、扫描数据数据压缩与存储以及数字化后快速浏览利用等技术问题的解决后,全国地质资料馆建立了完善的工作流程和科学严谨的工作规范,自主研发了“地质资料光盘绽合管理试验系统”,在原地质矿产部、国土资源部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成果地质资料数字化的技术方法、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在全国各省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得到推广和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

    全国地质资料馆的成果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经历了技术研究、试生产、应用推广与规模化生产四个阶段,在规模化生产阶段,采取外协合作、购买服务的方式,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技术和人员力量,先后直接参予数字化工作的人员超过1000人,提高数字化工作效率。成果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所建立的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和规范、三级质量控制体系、质检体系、数据备份机制等,已经成为地质资料行业内开展资料扫描数字化工作的主要技术支持,并且也影响到商业化公司的管理模式。

    全国地质资料馆的成果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带动了各省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资料数字化工作,到2015年止,全国已有20余家省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完成馆藏资料的全部数字化,为电子阅览室建设和数字资料馆建设奠定了坚实的资料资源基础。各省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依托成果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建立了数字化工作团队,在此基础建立起了地质资料管理信息化队伍,为地质资料现代化管理储备了人才。

    成果地质资料数字化是地质资料存储、管理和服务的一场技术革命,促进了地质资料存储介质的彻底改变、管理方式的彻底改变、分析利用手段的彻底改变、服务方式和质量的彻底改变。数字化工作的开展拓宽了地质资料保管和服务领域,为地质资料工作带来了无限生机和充分发展的空间。电子数据备份极大缩减了备份空间,并提高了数据检查和迁移的速度与效率,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能和灾备水平。数字化成果数据数量大,内容全,覆盖面广,应用广泛,不但是电子阅览室有效运转的基础数据,更是网上服务必不可少的重要数据资源。

     

    1997年第一期数字化技术培训

    数字化工作会议现场

    超长图件扫描

    矿业大会地质资料服务现场报道之—成果地质资料数字...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全国地质资料馆)在湖南长沙组织召开了全国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座谈会。国土资源部储量司副司长夏木清、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尹学朗、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室副主任窦云涛、地调局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许庆丰出席会议。来自全国31个省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以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单位主管地质资料负责人近7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地调局发展中心总工程师谭永杰主持。

    会上,夏木清副司长做了重要讲话。总结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并指出下一步要加强的重点工作:一是强化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建立地质资料汇交诚信制度;二是构建实物地质资料保管与利用新机制;三是开展国家出资形成矿产地清理工作;四是继续推进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五是切实加强油气委托保管地质资料工作;六是进一步提高地质资料服务水平,扎实做好地质资料接收、保管、服务,以服务促汇交,以数字化、网络化促服务,开创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工作新局面;并提出近期工作的四点具体要求。

    谭永杰总工程师作会议总结发言。他指出,全国馆要继续发挥好带头作用,同各省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共同做好地质资料接收、保管、服务等工作,在标准和规范化建设方面做好技术支持,共同推进全国地质资料管理与业务体系建设。

    会上,全国地质资料馆和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有关业务部门负责人汇报了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修订、地质资料汇交监管、电子文件管理、数字资料馆建设与服务、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等六个方面的工作进展、工作设想或要求。全国31个省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负责人结合会议主题和技术报告,就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和服务等工作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发言。

    会议还安排参会代表到湖南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湖南省地质资料馆)进行了实地观摩学习。本次会议的召开进一步加强了各省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间的沟通交流,共同研究探讨了地质资料管理中的有关共性问题和前瞻性工作,对加强全国地质资料管理与业务体系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全国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座谈会成功召开

    近日,尼日利亚地质调查局副局长艾斯卡·姆巴·奥克里先生及局长办公室副主任奥马尔·巴图尔·沙费先生访问地调局发展研究中心并参观全国地质资料馆。双方围绕“尼日利亚地理信息系统与地质数据共享”合作项目2018年工作计划进行了深入交流。

    发展研究中心方面对艾斯卡·姆巴·奥克里先生一行到访表示欢迎。艾斯卡·姆巴·奥克里先生表示,此次访问是基于2017年矿业大会期间中尼两国地质调查局签署的《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尼日利亚地质调查局关于尼日利亚地理信息系统与地质数据共享的项目合作协议》而商讨具体工作计划。该项目周期为2018-2020年,由发展研究中心具体承担。张明华研究员和白明工程师分别介绍了地质调查数据库建设和地质云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成果,双方就下一步工作进行了梳理,计划执行以下工作任务:发展研究中心赴尼日利亚开展需求调研和建库技术培训;尼日利亚技术人员来华参加系统培训;为尼日利亚数据库建设和地质云平台建设提供技术支持。最后,外宾参观了全国地质资料馆,了解了数字资料馆建设取得的成果。通过此次交流,双方加深了彼此了解,增进了友谊,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地质调查信息化及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合作。

    据悉,尼日利亚地质调查局是从事应用研究、地学信息管理、环境科学和矿产开发的地学机构,隶属于尼日利亚矿山和钢铁发展部(MMSD),承担尼日利亚基础地学研究和地质矿产信息服务,建立和维护国家地学数据库,建设和维护国家地学数据基础设施,开展多种比例尺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编图,更新维护固体矿产统计数据和信息资料以吸引外国投资等任务。

    尼日利亚地质调查局副局长访问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