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为隆重庆祝建党99周年,巩固提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2020年6月16日至2020年7月14日期间,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以下简称“水环中心”)党委积极创新工作方式,采取普通党员上讲台讲党课、现场说法谈认识谈做法的方式,采用直播、录课、视频会议等形式,以“屏对屏”代替“面对面”,组织举办了“今天党课我来讲”系列活动。

    本次“今天党课我来讲”活动共举办4期13场。其中,党委书记紧密联系中心工作实际,围绕“强化政治机关意识、走好第一方阵”,为全体党员上了一堂深刻的专题党课。离退休老党员代表以“中国解放后的几场战争”为题,结合亲身经历,讲授了一段坚守战线、无私奉献的革命故事。干热岩科技攻坚战项目负责人以“不忘初心、攻坚克难”为题,分享了干热岩党支部努力践行新时代地质文化的经验做法和进展成果。在局挂职、借调锻炼三名党员干部结合自身学习工作经历,回顾了水环中心天津基地“梦起津门、一路排难、戮力前行”的“历险记”,交流了学习实践党建工作与业务推进深度融合理念的认识感悟,探讨了以政治统领业务、支撑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的认识与实践。党校学习干部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浅谈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样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内涵探析”为题,深入阐述了新时代共产党员和地质工作者应有的样子,论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实践意义,勉励大家细照笃行做到“五个过硬”、做好新时代答卷人。结对帮扶驻村干部围绕“坚持党的领导、全力脱贫攻坚”,分享了在建实建强基层党组织、全面落实精准扶贫政策、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模式等工作中的认识体会。来自不同岗位的四名党员青年代表以青春奋斗、责任奉献为主题,分享了学习“当代雷锋”郭明义先进事迹、用青春唱响扶贫定井找水之歌、无畏驻守三峡地质灾害监测一线、无悔坚守川藏铁路地质调查工作以及致力破解“两不愁”安全饮水难题、精心服务国家脱贫攻坚需求等方面的内心感悟。

    本次“今天党课我来讲”活动内容丰富、精彩纷呈,不仅是一场“理论与实践”的视听盛宴,也是一次锤炼党性的精神升华之旅,既强化了广大党员干部持续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树牢了“一切工作以国家需求为导向”的行为准则,端正了“政治统领业务,业务支撑政治”的工作态度,同时也提升了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践行新时代地质文化的内动力,增强了做好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中心下一步有序推进青海干热岩科技攻坚任务、加快推进地质事业转型升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和思想基础。

    水环中心开展“今天党课我来讲”活动

    5月14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营造廉荣贪耻、风清气正的良好文化氛围,全力保障地质调查工作转型升级,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勘探技术研究所组织干部职工70余人到廊坊法治宣教中心进行反腐倡廉警示教育。

    在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展示馆,以正心篇、净心篇、担当篇呈现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机制。大家一起在历史的长河中,追溯廉洁文化的渊源流变。墙面上,一个个立体字演绎出“廉”的发展变化;“皋陶造狱”仿真场景与“孔子问礼”全息投影,把一位位圣哲先贤的廉洁思想呈现眼前。徜徉其间,大家充分体会到了古人对于廉洁和廉政的推崇,也深切领悟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的现实意义。“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组合场景,探析在“天下为公官为民仆”、“腐败者防治不了腐败”、“窑洞对话”三个场景下,历史周期率这个历史性、世界性难题的答案被层层揭开。“贪腐百相”、“身边警钟”、“心理透视”、“代价之痛”通过裸眼3D脸谱特效视频技术、浮雕造型耻辱柱、警世钟等配合各种影音特效、图文造型,告诫参观者:持防范头脑,行人间正道。

    在官德·家风展示馆,大家通过图文并茂的展板、生动凝练的视频,了解中国的传统家风家规和老一辈革命家家风家教,体味延续千年的中华民族“家国”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齐家”而后“治国”,习近平总书记躬身笃行,做出了表率。孝敬父母、爱护妻儿,习近平总书记把家庭幸福看得很重。他和夫人彭丽媛,相亲相爱、相互扶持,从“一见钟情”到“一生相伴”,成为了大家心中当之无愧的“国民眷侣”。大家围在电视前,带着微笑和仰慕,认真观看了电子影集《这就是爱的样子》,从习近平总书记与夫人相携相伴的经典瞬间中,体会新时代家风建设的重要意义,从而更加坚定了吐故纳新、与时俱进,涵养新时代良好家风的决心和信心。在“心理透视”展区,看着脚下“贪、嗔、痴、迷、逐”的大字一圈圈亮起、扩散,映衬着墙面上腐败犯罪的七大心理诱因剖析,深刻地理解了“贪由心生、腐由念起”的含义。

    参观结束,大家表示要从中汲取深刻教训,坚决抵制各种诱惑,珍惜岗位,珍惜家庭,恪己修身,廉洁从业,把握好自己人生的风向标。

    集体合影

     

    参观中驻足观看

    留言

    廉政警示教育展示馆

    勘探技术所到廊坊法治宣教中心进行廉政警示教育

     4月21日上午,由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联合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产业专业委员会、汉中市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19年汉中天坑群第六次国际联合科考成果座谈会”在西安顺利举行。会议对汉中天坑群第六次国际联合科考取得的重大进展进行了展示和交流,并就汉中天坑群成因机理、价值体系构建及保护利用等方面展开充分研讨,为未来进一步拓展汉中天坑群调查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汉中天坑群第六次国际联合科考以前五次科考成果为基础,以洞穴探测为中心,开展了基础地质、水文地质、旅游地质等多方面调查,取得了重大进展。

    科考团队通过地下潜水、橡皮艇漂流、洞穴单绳等手段对小南海台原区地下河系统进行了洞穴探测,考察地下河和洞穴8处,约4千米,竖井深度约350米。天星岩地下洞穴系统探测长度延伸到9300米,为南郑区目前发现的最大洞穴系统。回军坝村向阳坪黑窝天坑底部地下河首次探测长度1400米,天星岩天坑附近竖井、老龙池洼地竖井共探测350米。采集宁强大鱼洞、冒气洞、大佛洞等不同层位石英砾石、石英砂样品5件;采集镇巴天悬天坑碳酸岩岩芯样品3组。发现多处超大规模洞穴大厅,充分证明了该区域岩溶演化过程中所处的古地理及古气候环境与现在的地理与气候环境差异明显,为该区域地理及气候环境演化提供了有力证据。

    在法镇沙河一带,通过地质路线调查重新厘定了碳酸岩区与非碳酸岩区界线,即二叠系与志留系地层角度不整合接触界线。考察研究认为,小南海地区地下河洞穴的发育主要是由三期断裂构造引起的。天坑主要是早、中期构造叠加、岩石破裂,加之地下河作用塌陷形成。

    通过水文地质调查和地下水示踪试验等技术方法,重新对小南海台原面地下河系统进行了系统解析,探明了天坑与洞穴地下水及地表水的演化模式及补给排泄规律。

    初步确定了南郑区小南海地区地学旅游线路、宁强禅家岩天坑群地学旅游线路。对龙头山陡崖、伯牛天坑、天星岩地下河、白水洞泉水及后河村峰林等地进行景观地理学考察和规划。对青石关村和秦家坝村建设地质文化村进行了可行性评价,为当地旅游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在当天的座谈会上,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党委书记、院长洪增林作了题为《汉中天坑群多元价值体系构建》的主旨演讲。报告聚焦天坑价值与应用,重点探析了汉中天坑群生态经济价值、生态社会价值、生态人文价值,提出多元价值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一是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发展理念,把生态容量和资源承载力作为汉中天坑群的环境生产力要素,着力构建“天坑+”的生态经济价值体系;二是依托汉中天坑群良好的资源禀赋和“一江清水送京津”的战略地位,着力构建生态社会价值体系;三是充分利用汉中天坑群区域的文化优势,有效整合其特有的宗教信仰、自然崇拜、尊生观念及生态伦理,建立天坑群区域生态人文价值体系。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兰新哲对陕西省地调院实施的汉中天坑群项目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今后工作开展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以汉中天坑群国际研究基地为载体,加大加强汉中天坑群科学研究深度;二是以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平台为中心,持续开展岩溶地质多学科交叉科技创新研究;三是以汉中天坑群这一世界级地质遗迹资源为科普对象,做好科学普及和科学传播工作。

    国际洞穴联合会副主席、捷克洞穴协会主席兹德内克·莫提契卡介绍了本次中捷联合科考成果。捷克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副所长迈克·菲利皮介绍了小南海地区相关地质工作进展。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陈伟海研究员作了《中国的岩溶景观与洞穴》的主题报告。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李荣社教授、西北工业大学杨建华教授、长安大学李荣西教授、陕西理工大学周天华副教授分别围绕此次国际联合科考成果作了交流发言。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本次联合科考尤其是对小南海地区最大的地下洞穴系统——“天星岩”和“伯牛天坑”地下系统进行的考察成效显著,为摸清小南海西部地区的地下洞穴系统连通关系打下了坚实基础。本次联合科考的圆满结束,标志着汉中天坑群地质遗迹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迈出了新步伐,即将开启汉中天坑群多元价值体系研究与应用的新篇章。

    历时3年、连续6次的汉中天坑群大型科考,初步揭开了汉中天坑群的神秘面纱,探明了天坑的基本类型、分布特点、成因机理等。在此基础上,陕西省地调院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大汉中天坑群区域内自然资源综合调查力度,推动地质资源向地质经济转化,把地质科研工作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有效结合起来,助推当地绿色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步伐,为陕西“三个经济”建设贡献地调力量。

     

    汉中天坑群神秘面纱逐步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