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8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09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相关搜索

检索范围:

    2017年8月2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河北雄安新区、河北省国土资源厅、省地矿局在雄安新区临时办公驻地召开雄安新区地质调查第一阶段成果移交汇报暨四方联席会议。图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昆向雄安新区临时党委委员、筹委会副主任于振海移交地质调查第一阶段成果。

    中国地调局向雄安新区移交地质调查第一阶段地质调查...

    2019年1月22日,2019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在京召开。雄安新区管委会执法局局长于振海作“‘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质调查有力支撑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报告。

    振海作“‘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质调查有力支撑...

    近日,唐山海洋牧场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振海一行四人到地调局天津地调中心就人工投放牡蛎礁之后海洋的生态环境变化相关技术进行调研。

    唐山海洋牧场实业有限公司介绍了企业基本情况,播放了海洋牧场建设视频,高度评价了天津地调中心重视企业需求的态度,希望能通过合作,为企业解决相关技术难题问题。天津地调中心针对海洋牧场关于人工投放牡蛎礁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双方商定,将合作备案状态调整为立即组织实施。

    天津地调中心王宏研究员及其工作团队多年来始终致力于渤海湾西岸牡蛎礁研究,掌握了全新世以来牡蛎的生长环境和地质环境,对支撑该地区相关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指导作用。

    唐山海洋牧场实业有限公司已与中科院海洋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等相关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首次提出与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的单位进行合作。希望通过这次合作,天津地调中心将与地方、企业建立更好的关系,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加快海岸带地质调查成果的应用,为地方经济和渤海环境改善做出贡献。

     

     

    地调局天津中心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

    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工程成果交流培训的有关要求,2015年12月19-20日,地调局力学所举办“特殊地区地质填图工程”年度成果交流会。特殊地质地貌区填图试点项目各子项目负责人及主要成员共4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特邀于庆文、李荣社、卢民杰、蔡向民、张长厚、王国灿、张振海、杨亚斌等专家咨询点评,会议由地调局力学所侯春堂副所长主持。

    会议围绕 “特殊地区地质填图工程”年度工作报告、项目所属各子项目及填图技术方法实验研究子项目2015年工作进展、覆盖区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指南和近期重点工作部署等进行了交流和研讨。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特殊地区地质填图工程”不同类型特殊地质地貌区填图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一是试点项目逐步明确了不同特殊地质地貌区填图目标和任务、填图表达方式;二是完成“覆盖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指南”;三是东部平原区填图试点的厚覆盖区填图和西部戈壁荒漠区开展的浅覆盖区填图及高山峡谷区填图工作总结内容系统、完整,为下一步形成这些地区填图工作指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试点项目实施过程中在基础地质调查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发现了一批有价值的矿化信息点;编制完成了华北地区1:250万活动构造图以及鄂尔多斯盆地周缘活动构造、京津冀及渤海湾盆地、郯庐断裂带1:50万活动构造图。

    特殊地区地质填图工程成果交流会现场

    特殊地区地质填图工程成果交流会在京召开

        2013年8月1-3日,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开展2013年地质调查项目质量及安全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调处组织,资源所副所长王宗起任组长,张振海、方慧、孙中任研究员等参加的专家组赴黑龙江黑河大宝山地区,对地质大调查计划项目“整装勘查区关键地质问题攻关与找矿方法技术示范”中的“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覆盖区立体勘查程序示范”和“轻便浅层取样机具与工艺方法推广”两个工作项目进行了现场质量检查。

        专家组工作分为以下四步进行:首先赴野外,对浅钻施工现场、多宝山飞艇、滑翔机工作区域进行了野外检查;其次,审阅并核实了其提交的技术文件,如野外记录本、工程部署图、质量记录、多宝山地区地质图草图等;第三,听取了项目组的详细汇报,并对照项目设计检查了人员投入、工作进度、工作量完成情况;最后,专家组进行了研讨,形成了质量检查报告。专家组肯定了两个项目目前取得的成绩,同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建议进一步加强与地质找矿相结合,修改下一步施工方案,加快工作进度,力争圆满完成本年度任务。

    资源所开展黑龙江黑河大宝山地区地调项目质量检查

    2019年7月9-10日,自然资源部地球化学探测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第三届学术委员会会议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围绕“一核两深三系”为主体的自然资源重大科技创新战略和地质科技攻坚战需求,聚焦服务自然资源领域的勘查地球化学学科创新技术,落实部、局关于建强科技创新平台的要求,系统梳理了实验室近年来在全球地球化学基准、“一带一路”地球化学填图、深部资源地球化学勘查、纳米地球化学探测等取得的创新成果与条件平台建设情况,研讨了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和下一步发展规划。

    学术委员会主任成秋明教授、委员倪世军教授、邓军教授、胡瑞忠研究员、肖桂义研究员、罗立强研究员、王学求研究员、张振海研究员和赵晓丽研究员及其他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听取了实验室两年来的建设运行和成果进展情况汇报以及地球化学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申报及建设可行性方案汇报。学术委员会对实验室围绕国际学科前沿和国家需求取得的一系列成果表示了肯定,并就下一阶段筹划国家重点实验室过程中的战略定位、研究方向设置以及如何突出实验室重大标志性成果等方面提出了大量宝贵建议。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相关负责人、科学技术处及实验室建设支撑部门负责人列席参加了本次会议。

     

    部地球化学探测重点实验室召开第三届学术委员会会议
      2015年1月28日12:20时,机号为B-3855的固定翼时间域飞机拖曳着130多米长的接收吊舱,在哈飞平房机场上空超低空通场。当B-3855号时间域飞机稳稳地滑回停机坪时,历时30余天的时间域飞机调整试飞工作圆满结束。物化探所863计划“固定翼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实用化”课题组及地调专项“固定翼时间域航空电磁测量系统实用化与示范”项目组,与哈飞飞机设计所、哈飞航修公司、中国飞龙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和试飞机组共同努力,克服严寒气候的不利影响,周六周日不休息加班加点,解决了十余项试飞技术问题,执飞13架次,分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地完成了32个调整试飞科目,胜利完成了时间域专用飞机调整试飞任务。


    固定翼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全状态吊挂调试试飞

      经过课题组和试飞机组的精心准备,1月30日中午,固定翼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在哈飞平房机场上空开展了全状态吊挂集成调试试飞试验。试飞共进行了1小时20分钟,采集到原始数据2.3GB,收录了100m、130m吊挂长度时3000m高空系统本底噪声机、一次场、飞机二次场等实验数据。全状态集成调试试飞取得成功,获取到了第一手实验资料,为后续的系统实用化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开端,标志着固定翼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实用化研究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

      2月3日至5日,科技部资环领域办公室及863计划“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与装备”专题项目在哈尔滨召开了“固定翼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实用化”课题中期现场检查汇报会。与会的主要领导和专家包括科技部二十一世纪议程中心裴志永处长、领域专家于兴河教授、殷长春教授、863计划专题项目首席科学家熊盛青总工、物化探所吕庆田副所长、科技外事处张振海处长等。物化探所航空物探室课题(项目)组主要成员,哈飞飞机设计所、哈飞航修有限公司、飞龙公司、试飞机组等参研单位领导和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


    863时间域实用化课题现场检查汇报会

      课题负责人李文杰向与会领导和专家汇报了863计划固定翼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实用化课题的阶段成果,重点介绍了时间域飞机调整试飞、集成调试试飞情况,哈飞飞机设计所董振林研究员汇报了调整试飞技术支持情况,哈飞首席试飞员介绍了时间域飞机科研飞行情况,飞龙公司耿雪松副总经理介绍了时间域飞机协调及场站、机务保障情况。会议期间,科技部领导和项目办领导现场检查查验了时间域专用飞机(B-3855)及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仪器设备情况。经质询和讨论,会议充分肯定了课题调整试飞及集成调试试飞阶段成果和显著进展,希望课题组能够再接再厉,针对课题任务书要求,继续科学、严谨的做好后续科研试飞及示范生产试飞工作。
    固定翼时间域专用飞机调整试飞胜利完成

        为加强勘查技术集成应用,推广我国自主研发的勘查技术装备应用,2009年12月10-12日在重庆召开全国矿产综合勘查与综合利用新技术方法培训交流会。会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主办,中国地质装备总公司重庆地质仪器厂承办,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和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协办。 
        来自地调局直属单位、地勘单位及相关科研院所20家单位的6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所长冯安生,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张金昌,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副所长陈炳炎,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副主任罗立强、河南省国土厅总工程师张兴辽,部储量评审中心副主任杨强,中国地质装备总公司副总经理、兼重庆地质仪器厂厂长周寅伦和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副所长王晋年等出席了会议。
        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新技术处处长李志忠作了热情洋溢的开班动员报告。勘探所的张金昌和冉恒谦研究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的张振海研究员,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的周坚鑫教授和杨日红副研究员,罗立强教授、冯安生、张兴辽和杨强教授等分别作了题为“2000米全液压岩心钻探装备与技术集成”、“国内外地质钻探技术现状”、“物化探技术研究进展”、“航空物探测量技术及其应用”、“高光谱卫星及其地质应用系统研建进展”、“地质分析测试技术进展”、“矿产综合利用技术”、“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常用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和“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的可行性评价”的专题报告。12日下午专家代表围绕着立体勘查集成技术和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了热烈讨论,来自北航、地大、成都理工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就如何配合勘查技术和综合利用开展人才培养提出积极建议。
        会议研讨了我国地质勘查“星-空-地表-地下”四位一体探测新技术方法,交流了综合“星-空-地表-地下”一体化作业的可行性。代表们一致认为自国土资源大调查以来,为了提高我国综合地质勘查和综合利用能力和技术水平,局科技外事部部署各相关专业单位开展的地质勘查新技术方法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同时积极组织开展了培训和指导,使研究出的成果尽快得到了推广应用,为全国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素有我国地质仪器研发基地制成的重庆地质仪器厂,厂领导全面介绍了今年研发的各类物探仪器,重点介绍在我局大调查项目支持下新研制的磁三分量测井仪,引起了代表们的浓厚兴趣,该厂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精神风貌给代表们留下深刻印象。

    培训交流会开班仪式

    全体会议代表合影留念

    代表们怀着浓厚兴趣参观重庆地质仪器厂系列物探仪器

    全国矿产综合勘查与综合利用新技术方法培训交流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