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5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2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2020年4月24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北京及周边地区综合地质调查”项目组与张北县人民政府召开脱贫攻坚工作对接座谈会,张北县委常委、副县长高聪聪出席会议。张北县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扶贫办及二台镇的负责同志、实验测试中心项目组人员参加了会议。

    项目组2020年“北京及周边地区综合地质调查”(地质矿产资源及环境调查资金项目)在张北地区脱贫攻坚的工作部署、预期成果以及2019年度项目在北京通州和河北宣化地区取得的成功经验,表示脱贫攻坚工作关系到党中央重要决策部署,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将不负重托、全力以赴做好所承担的张北地区脱贫攻坚工作。高聪聪县长介绍了张北县的发展定位和总体规划。整体产业布局主要以光伏电、大数据、新能源产业为主要支撑,贫困人口产业以藜麦、马铃薯、甜菜、葵花等传统种植业为主,十年九旱,靠天吃饭,抗风险能力差,贫困人口依靠种植业增收有限。高聪聪对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大力支持张北精准脱贫表示感谢,希望项目组从二台镇入手作为试点,进行生态质量评估并编制张北县修复整体规划建议。开展生态修复技术应用与成果转化,从二台镇选取代表性土地,用技术带动贫困户增收。

    双方还就“生态功能修复、调查数据分析、土壤质量改良、重茬病防治、土地产量产值增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会议明确了“北京及周边地区综合地质调查”项目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一是开展张家口北部地区400平方千米的1:5万生态地质调查,查明生态地质条件、生态系统问题类型、程度、影响范围和成因,提交生态保护修复对策建议。二是围绕生态保护修复,与张北县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二台镇政府建立联系联动机制,在土地质量改良、重茬病预防、土地产量产值提升等方面开展工作,促进贫困户增产增收。三是依托“自然资源部生态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平台选取重点乡镇精准精细开展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创新,进行科普宣传,加速推进张北地区脱贫攻坚。

    实验测试中心顺利对接张北县人民政府

    20191010日,在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国际矿业研究中心宣布成立,并现场发布了《全球矿业发展报告2019》。该报告是我国首次针对全球矿业发展态势发布的报告,报告基于海量数据,从矿业市场、矿产资源供需格局、矿业公司发展、主要国家矿业政策动向、矿业科技发展等多个方面,全面分析了20182019年全球矿业发展态势,并对未来行业格局作出初步预测。

    报告认为,矿业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愈发凸显。2018 年矿业为人类提供了227 亿吨的能源、金属和重要非金属矿产,总产值高达5.9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6.9%。其中,能源矿业产值4.5万亿美元,占世界矿业总产值的76%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强化矿业支撑工业化进程,欧美发达国家加强矿业对高端制造业的支撑。

    经济格局重塑、美国能源独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快重塑全球能源格局。全球能源消费总体呈现三分天下格局。美国将成为继中东、俄罗斯以外的重要油气出口国。气候变化促使全球能源消费结构加速调整,未来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将呈四分天下格局。

    亚洲新兴经济体已成为全球金属矿产消费中心。2018年中国、印度、东盟等亚洲新兴经济体,铁、铜、铝消费全球占比分别为59%59%61%

    全球矿产品市场震荡调整,矿业市场结构出现分异。2019年受供需基本面及突发事件影响,石油、铜、锂、钴等价格整体呈下降态势,铁矿石、镍、黄金价格大幅上涨。2018年,全球固体矿产勘查投入缓慢回升,大型矿业公司投入占比增加,中小型勘查公司占比下降。草根勘查投入持续下降,详查和勘探投入持续增长。金、铜、锌占比持续增加,铀、镍、金刚石占比持续下降。同时,大型矿业公司逐步聚焦南北美、澳大利亚等地区,大幅降低非洲、东南亚等地区勘查投入。

    国际大型矿业公司高度金融化,拥有全球优质资源。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巴西、英国等国矿业公司金融机构持股比例一般在50% 以上。全球2395 家上市矿业公司中,大型矿业公司数量占比不足4%,但其市值占比近80%。国际大型矿业公司占有全球优质资源,各矿种前十大公司占有全球82% 的铁矿石、60% 的铝土矿、46% 的铜矿、42% 的镍矿、96% 的铂、94% 的钯和85% 的铀矿。

    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促使国际大型矿业公司加强风险管控,推进战略调整和转型发展。国际大型矿业公司不断剥离非核心项目,聚焦禀赋好、成本低、现金流充裕的项目,布局金、铜等抗周期、抗风险矿种,以及铂、锂等清洁能源矿产,剥离煤炭等传统矿产。部分国际大型矿业公司逐步减少在非洲、东南亚等地区勘查开发投入,回归澳大利亚、美洲等地区。

    主要国家和地区加快矿业政策调整,推进全球资源治理。美国已基本实现能源独立,正加快推进关键矿产资源安全供应保障,推进全球资源治理。欧洲加强区内矿产资源开发,强化关键原材料安全供应与全球资源治理。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推进绿色矿业,提高矿业发展质量与效益。印度尼西亚、刚果(金)等亚洲、非洲国家通过调整税费等政策,延伸矿业产业链,强化本土矿业权益。

    科技创新正在引领传统矿业转型升级,加速向绿色、安全、智能、高效方向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矿业发展开始融合,智能勘探、智能矿山、矿业物联网等快速兴起。

    报告预计,短期内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全球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将增加全球矿业发展的不确定性,矿业市场将持续震荡调整。长期来看,中国矿产资源需求仍将处于较高水平,印度、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矿产资源需求将持续增长,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矿产资源消费也将不断增长,有望带动全球矿业的持续发展。

    为精准服务中国矿业转型发展,促进全球矿业合作与繁荣,中国地质调查局国际矿业研究中心组织中国矿业报社、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共同编写完成了《全球矿业发展报告2019》。

    我国首次发布全球矿业发展报告

    10月10日,在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国际矿业研究中心宣布成立,并现场发布了《全球矿业发展报告2019》。

    该报告是我国首次针对全球矿业发展态势发布的报告,报告基于海量数据,从矿业市场、矿产资源供需格局、矿业公司发展、主要国家矿业政策动向、矿业科技发展等多个方面,全面分析了2018~2019年全球矿业发展态势,并对未来行业格局作出初步预测。

    报告认为,矿业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愈发凸显。2018 年矿业为人类提供了227 亿吨的能源、金属和重要非金属矿产,总产值高达5.9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6.9%。其中,能源矿业产值4.5万亿美元,占世界矿业总产值的76%。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强化矿业支撑工业化进程,欧美发达国家加强矿业对高端制造业的支撑。

    经济格局重塑、美国能源独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快重塑全球能源格局。全球能源消费总体呈现“三分天下”格局。美国将成为继中东、俄罗斯以外的重要油气出口国。气候变化促使全球能源消费结构加速调整,未来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将呈“四分天下”格局。

    亚洲新兴经济体已成为全球金属矿产消费中心。2018年中国、印度、东盟等亚洲新兴经济体,铁、铜、铝消费全球占比分别为59%、59%和61%。

    全球矿产品市场震荡调整,矿业市场结构出现分异。2019年受供需基本面及突发事件影响,石油、铜、锂、钴等价格整体呈下降态势,铁矿石、镍、黄金价格大幅上涨。2018年,全球固体矿产勘查投入缓慢回升,大型矿业公司投入占比增加,中小型勘查公司占比下降。草根勘查投入持续下降,详查和勘探投入持续增长。金、铜、锌占比持续增加,铀、镍、金刚石占比持续下降。同时,大型矿业公司逐步聚焦南北美、澳大利亚等地区,大幅降低非洲、东南亚等地区勘查投入。

    国际大型矿业公司高度金融化,拥有全球优质资源。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巴西、英国等国矿业公司金融机构持股比例一般在50% 以上。全球2395 家上市矿业公司中,大型矿业公司数量占比不足4%,但其市值占比近80%。国际大型矿业公司占有全球优质资源,各矿种前十大公司占有全球82% 的铁矿石、60% 的铝土矿、46%的铜矿、42% 的镍矿、96% 的铂、94% 的钯和85% 的铀矿。

    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促使国际大型矿业公司加强风险管控,推进战略调整和转型发展。国际大型矿业公司不断剥离非核心项目,聚焦禀赋好、成本低、现金流充裕的项目,布局金、铜等抗周期、抗风险矿种,以及铂、锂等清洁能源矿产,剥离煤炭等传统矿产。部分国际大型矿业公司逐步减少在非洲、东南亚等地区勘查开发投入,回归澳大利亚、美洲等地区。

    主要国家和地区加快矿业政策调整,推进全球资源治理。美国已基本实现能源独立,正加快推进关键矿产资源安全供应保障,推进全球资源治理。欧洲加强区内矿产资源开发,强化关键原材料安全供应与全球资源治理。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推进绿色矿业,提高矿业发展质量与效益。印度尼西亚、刚果(金)等亚洲、非洲国家通过调整税费等政策,延伸矿业产业链,强化本土矿业权益。

    科技创新正在引领传统矿业转型升级,加速向绿色、安全、智能、高效方向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矿业发展开始融合,智能勘探、智能矿山、矿业物联网等快速兴起。

    报告预计,短期内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全球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将增加全球矿业发展的不确定性,矿业市场将持续震荡调整。长期来看,中国矿产资源需求仍将处于较高水平,印度、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矿产资源需求将持续增长,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矿产资源消费也将不断增长,有望带动全球矿业的持续发展。

    为精准服务中国矿业转型发展,促进全球矿业合作与繁荣,中国地质调查局国际矿业研究中心组织中国矿业报社、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共同编写完成了《全球矿业发展报告2019》。

    中国网:我国首次发布全球矿业发展报告

    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资源所”)科员人员近日在全球锂矿贸易网络风险识别和评估方面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

    资源所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郝洪昌博士和王安建教授,对全球锂资源产业链多层贸易网络体系中的风险传导机制进行研究,系统评估了全球锂矿贸易体系中可预见性和隐藏的系统性风险。通过构建全球锂产业链多层风险传导贸易网络模型,模拟风险沿产业链传播的动态过程,评估风险传播的影响范围和传播路径(图1),并识别网络中的关键核心节点国家。发现全球锂资源贸易网络体系中的风险传导具有“稳健但脆弱”的特征,并且属于“小众传播”,即少数的关键节点国家控制着对网络稳定有显著影响的多数贸易流。此外,智利、阿根廷、澳大利亚等重要的资源国,中国、日本、韩国等锂产品加工枢纽以及美国、德国等贸易国均是网络中的核心节点国家,当风险从上层网络传导至下层网络时,多样化的贸易关系增加了网络中国家的弹性和抗风险能力,但也降低了部分枢纽国家对资源的控制能力。

    该研究在验证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风险在网络中的传播过程存在四种模式:直接接触传播,风险源自身可以影响网络中超过90%以上的国家;间接接触传播,风险源自身可以感染相当数量的节点,并且还可以通过影响核心国家从而进一步扩散风险;经核传播,风险源主要通过影响核心国家节点来传播风险;空间性传播,风险传播具有集聚性,这一现象主要是出现在欧洲地区国家。

    全球锂资源贸易网络的稳定性、风险性研究对于保证锂资源稳定供应至关重要。此外,该研究成果为其他产业的上下游产品国际贸易系统的风险传导问题提供思路,同时模型可以作为借鉴为国际贸易稳定性研究提供政策仿真工具。

    上述成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中国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全球治理体系研究”(7199148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安全与管理”(7199148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数字经济时代的资源环境管理理论与应用”(72088101)的资助。

     

    图1 2013年和2019年中国作为风险源的传播路径

     
    全球锂矿贸易网络风险识别和评估方面取得阶段性重要...

    国土资源部部长 姜大明

    ● 矿产资源是人类发展的物质基础,矿业是既古老又年轻的基础产业,矿产品是国际贸易的大宗商品。本届大会以“弘扬丝路精神,共促矿业繁荣”为主题,旨在主动把握全球矿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凝聚丝路智慧,继承丝路传统,把打造全球矿业命运共同体推向新阶段。

    ● 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要以史为鉴,总结矿业发展的成功模式;更要面向未来,探寻矿业振兴的创新道路。纵观矿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也正是全球矿业共促繁荣的精髓要义。

    ● 过去的一年,中国地质找矿取得积极进展。地质勘查投入770多亿元人民币,36种主要矿产储量实现增长。国内矿产品生产开始回暖。主要矿产品产量增速回升,企业效益明显好转。能源矿产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原油、天然气等进口增长达到两位数,对外投资规模持续扩大,不仅有力支撑了国内经济增长,也促进了全球经济和矿业复苏。

    ● 近年来,中国矿业界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创新驱动、改革引领、绿色安全、包容共享、开放互利型矿业建设稳步推进,为国家实现历史性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

    ● 金砖精神与丝路精神理念相通、一脉相承,为全球矿业治理提供了重要指引。我们要密切对话交流,加强政策沟通。我们要提高开放水平,优化投资环境。我们要依靠科技进步,强化创新驱动。我们要深化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 中国国土资源部和矿业界同仁愿发挥建设性作用,为打造全球矿业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力量。

    2017中国国际矿业大会9月23日~25日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行。图为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开幕式上致辞。

    又是一个金秋时节,我们再次相聚天津,共同出席2017中国国际矿业大会。首先,我代表大会组委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向各位嘉宾和新老朋友表示诚挚的欢迎!

    今年5月,中国成功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全球140多个国家和80多个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共商合作大计,共谋发展良策,达成广泛共识。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已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深化国际矿业合作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架起了一座东西方贸易往来、文明交流的重要桥梁。沿着古丝绸之路,人们实现了陶瓷、铁铜器、珠宝玉石等商品的互通有无,促进了采掘、金属冶炼等技术广泛传播。沿着古丝绸之路,资金、技术、人员自由流动,商品、资源、成果互利互享。千百年积淀凝结的丝路精神,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和精神财富。

    矿产资源是人类发展的物质基础,矿业是既古老又年轻的基础产业,矿产品是国际贸易的大宗商品。本届大会以“弘扬丝路精神,共促矿业繁荣”为主题,旨在主动把握全球矿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凝聚丝路智慧,继承丝路传统,把打造全球矿业命运共同体推向新阶段。

    放眼全球,世界经济开始恢复增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创新创造浪潮日益高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7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达到3.5%。中国经济在上半年增长6.9%的基础上,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全球矿业公司市值总额连续五个季度反弹,矿业活动指数基本脱离低迷波动区间,筑底回升趋于稳定。但是,世界经济尚未走出亚健康和弱增长调整期,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重要矿产品价格仍在低位徘徊,全球矿业复苏之路还很长。

    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要以史为鉴,总结矿业发展的成功模式;更要面向未来,探寻矿业振兴的创新道路。纵观矿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也正是全球矿业共促繁荣的精髓要义。

    和平合作是矿业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古丝绸之路能延续千年,凭借的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是宝船和友谊。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寻求诚信负责的战略伙伴,建设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创造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是全球矿业界的共同利益。

    开放包容是矿业共享发展的普遍要求。在古丝绸之路上,不同地域文明、不同宗教种族的人们求同存异,在开放中共同发展,在包容中共享资源。矿业产业链已深深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并与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等休戚与共。创造更加全面便利的开放格局,构建各方利益共享的包容机制,坚持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是全球矿业界的共同责任。

    互学互鉴是矿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古丝绸之路不仅是通商贸易之路,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商品和知识的交流促成了观念更新和科技进步,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创新是矿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是矿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推动矿业理论、制度、技术和装备创新,为矿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是全球矿业界的共同使命。

    互利共赢是矿业合作发展的正确方向。古丝绸之路从无到有,从陆地到海洋,打破地域资源禀赋局限,发挥各国比较优势,开辟了矿产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先河。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从地学研究探索到资源开发利用,互利共赢是必然选择。坦诚交流,务实合作,促进经济繁荣,增进人民福祉,是全球矿业界的共同追求。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矿产品生产国、消费国和贸易国,对全球矿业发展举足轻重。过去的一年,中国地质找矿取得积极进展。地质勘查投入770多亿元人民币,36种主要矿产储量实现增长,新增超亿吨的油田2个、超千亿方的天然气田2个、超千万吨的铅锌矿1个,页岩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7643亿立方米,实现年产能100亿立方米。国内矿产品生产开始回暖。主要矿产品产量增速回升,一次能源产量34.6亿吨标准煤、铁矿石产量12.8亿吨、十种有色金属矿产产量5283万吨,全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2.4倍,企业效益明显好转。能源矿产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原油、天然气等进口增长达到两位数,对外投资规模持续扩大,不仅有力支撑了国内经济增长,也促进了全球经济和矿业复苏。

    近年来,中国矿业界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创新驱动、改革引领、绿色安全、包容共享、开放互利型矿业建设稳步推进,为国家实现历史性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

    创新驱动不断深化。我们吹响“向地球深部进军”的时代号角,全面实施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空对地观测科技创新战略,掌握了万米钻机、载人深潜等战略性核心技术。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实现了勘查开发理论、技术、工程和装备的完全自主创新,为推进天然气水合物商业性开采、优化能源结构迈出关键性步伐。启动“化学地球”“全球岩溶动力系统资源环境效应”等国际大科学计划,得到国际地学界广泛支持和积极响应。发布实施地质矿产国家及行业标准500余项,积极推进中国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同联合国化石能源与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框架对接。

    改革引领不断提速。我们加大矿业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力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取消和下放政府行政审批事项达56%,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事项。修改完善十余部地质矿产管理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启动了《矿产资源法》修订工作。在6省(区)部署开展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实行矿业权竞争性出让。推进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在油气勘查开采、生产加工、产品定价等竞争性环节,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开展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改革,建立了由矿业权出让收益、矿业权占用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等构成的新型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体系。

    绿色安全不断推进。我们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正确处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促进矿业可持续发展。开展自然保护区内矿业权排查清理工作,引导区内矿业权有序退出。全面推行绿色勘查,从制度建设、标准制定、技术创新、装备提升等方面加强示范推广。认真履行联合国《关于汞的水误公约》,停止颁发新的汞矿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深入推进矿产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制定发布了33个重要矿种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指标。出台激励政策加快绿色矿山建设,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661个。建立矿山环境治理恢复责任机制,中央财政投入治理资金300亿元人民币,带动地方财政和社会资本投入600多亿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产业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显著提高。

    包容共享不断拓展。我们以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契机,坚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统一,推动矿业发展更具普惠性。健全完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补偿、利益共享和矿区矛盾化解机制,实现矿山企业发展、矿区民众受益、矿地关系和谐。推进资源扶贫惠民,优先开展贫困地区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和综合开发利用。实施贫困地区地下水勘查与供水安全示范工程,解决了2200多万人口用水困难。鼓励矿山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强化安全生产、促进地方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开放互利不断扩大。我们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战略,着力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矿业体制。出台一系列促进外资增长的具体措施,放宽油页岩、油砂、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和贵金属等矿产资源勘探开采外资准入限制,石油、天然气对外合作项目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全面推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增强政策透明度,切实保护境外投资者合法权益。引导规范中资企业对外投资,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境外能源资源勘查开发。督促境外中资矿山企业遵守当地法律,服务社区建设,注重环境保护,关注原住民诉求,努力为所在国经济社会发展多做贡献。

    “一带一路”建设根植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面向亚欧非大陆,同时向全世界开放。“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向世界发出共商共建共享、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邀请。本月初,金砖国家领导人在厦门会晤,再次强调了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实现各国共同发展注入强劲正能量。金砖精神与丝路精神理念相通、一脉相承,为全球矿业治理提供了重要指引。

    我们要密切对话交流,加强政策沟通。深化各国矿业部门合作,加强矿业政策对话,增进发展战略沟通,推动签署和落实双边、多边合作框架协议,为国际矿业合作提供政策支持。在地质调查、资源储量、绿色勘查和矿山建设等方面,促进标准规范对接互认,协调解决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推动完善全球矿业治理体系。

    我们要提高开放水平,优化投资环境。科学把握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大势,坚定不移走开放合作共赢之路,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促进矿产品贸易自由化,消除贸易壁垒,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营商环境,形成开放稳定的国际矿产品市场。推动矿业投资便利化,放宽准入条件,公平保护产权,深化产能合作,打造优势互补的全球矿业产业链。

    我们要依靠科技进步,强化创新驱动。共同建设多层次、开放型创新平台,建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和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筹建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完善人才培养和交流机制,促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矿业领域广泛应用,营造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

    我们要深化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实施“一带一路”基础地质调查与信息服务计划,深化沿线国家地质调查合作。探索建立符合矿业规范、市场规律和国际模式的资源勘查开发合作机制,提高资源供给抗风险能力,构建安全高效的矿产资源保障体系,促进各国矿业在务实合作中扩大共同利益,在互利共赢中分享发展成果。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新的阶段。中国国土资源部和矿业界同仁愿发挥建设性作用,为打造全球矿业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力量。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举办19届,已经成为国际矿业界对话交流、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国际化、市场化、规范化是新时期大会的发展方向。我们将汇聚各方智慧,锐意改革创新,进一步增强大会的前瞻性、务实性和服务功能。

    丝路精神传承千年,生生不息。全球矿业潮落潮起,破浪前行。站在新的起点,我们要面向未来、携手共进,传承弘扬丝路精神,谱写矿业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文章标题为编者所加)

    为打造全球矿业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