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3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9月21日,受《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实施管理办公室在北京组织专家对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承担的《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与勘查技术攻关》(编号:2016ZX05034)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论证。油气调查中心翟刚毅副主任代表项目组向专家进行了汇报。贾承造、康玉柱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审阅了报告,听取了汇报,经质询和讨论,一致认为,项目目标、任务、预期成果及考核指标明确,技术创新重点突出,技术路线合理可行,经费预算基本合理,同意启动实施。

    专家认为,开展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与勘查技术攻关,是贯彻落实“十三五”国家能源计划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的重要举措,对于引领全国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查评价,促进我国页岩气产业跨越式发展,实现《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目标“形成我国页岩气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重大技术,页岩气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提高能源保障能力,优化能源结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项目全面分析了我国页岩气地质条件与勘查评价技术发展现状、重大科技问题及攻关需求,提出了针对海相、海陆交互相、陆相等不同类型页岩气,开展页岩气生成机理与富集规律、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和参数体系、低成本快捷页岩气勘查评价技术与设备、页岩气勘查评价技术试验与应用推广等四个方面科技攻关。论证依据充分,目标任务明确,研究内容合理,考核指标具体,预期取得的基础理论、技术创新和储量增长与专项目标和任务一致,同时该项目的实施为相关页岩气示范工程的建设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项目技术路线可行,课题设置合理,任务落实到位,注重学科交叉、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法具有创新性。工作部署合理,进度安排得当。

    项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具体牵头实施,组织国土资源部优势科技力量,联合具有页岩气科研基础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集中全国优势力量,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项目具备科研攻关的资料基础、人才和技术装备条件,组织实施和保障措施得力,预期能够保证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

    专家还建议项目应聚焦页岩气资源评价,加强新层系、新区、新领域评价研究;加强不同相类型、不同层系页岩气“甜点”形成条件研究。

    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地质勘查司,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室、科技外事部相关领导和人员参加了立项论证会。

    中国地质调查局承担的《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与勘查技...

    9月19日,2018非常规天然气技术研讨会暨中国石油学会非常规油气专业委员会一届三次全体委员会议在北京西藏大厦举行,来自自然资源部、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国华电,以及地质石油院校等单位16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学院贾承造院士和高德利院士、中国工程院胡文瑞院士应邀出席了会议。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参加会议。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寻清洁能源、促绿色发展。研讨目的是弘扬科技人员执著专注、拼搏进取的精神,交流研讨煤层气产业化的机遇与挑战、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以及规模化开发的技术工艺。会议由中国石油学会非常规油气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煤层气开发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能源行业煤层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协办。贾承造院士和高德利院士等14名代表在研讨会上进行了大会报告。

    会上,张君峰作“南方页岩气公益性调查进展”报告,分析了南方页岩气资源潜力与有利区分布,并且鉴于页岩气的勘查开发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内的情况,重点介绍了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盆外复杂构造区开展页岩气调查工作,在黔北正安、鄂西宜昌取得了页岩气调查重大突破,创新建立了复杂构造区页岩气富集保存理论和成藏模式,初步形成了常压低温高应力差的水平井钻探和分段压裂技术,总结提出了优先突破下扬子、做强做大中扬子、积极探索上扬子的部署思路。报告内容受到了与会专家和代表的一致好评。

    研讨会之前,举行了中国石油学会非常规油气专业委员会一届三次全体委员会议,70余名委员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常务副主任委员匡立春主持。主任委员接铭训致开幕词,常务副秘书长陈东做了“中国石油学会非常规油气专业委员会2018年工作回顾及下步工作安排”的工作报告,与会委员一致通过增选张君峰同志为中国石油学会非常规油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8非常规天然气技术研讨会会场 

     张君峰作题为“南方页岩气公益性调查进展”的大会报告 

     中国石油学会非常规油气专业委员会一届三次全体委员会议 

    油气调查中心参加2018非常规天然气技术研讨会

    什么是前陆盆地?

    顾名思义,前陆盆地有着“向着陆地”的含义。在盆地分类中,前陆盆地是指造山带中靠近陆地一方形成的盆地。在沉积学理论中,前陆盆地指的是造山带和相邻克拉通之间的沉积带。这个沉积带的形成,与构造运动有着很大的关系。

    前陆盆地有什么特点?

    前陆盆地在构造-沉积上具有极其鲜明的特征:

    一是前陆盆地结构上不对称,靠近造山带一侧较陡,整体上呈楔形(如图1),在其演化过程中遭受变形作用较强;盆地近克拉通一侧较宽缓,与台地层序逐渐合并。

    二是前陆盆地沉积物主要来源于相邻的褶冲带,少数来源于该盆地的克拉通一侧。

    三是挠曲隆起或前隆可能将前陆盆地的主体部分与克拉通分开。

    前陆盆地在沉积充填上有什么特征?

    前陆盆地沉积物主要来源有4个:冲断带、前陆区、克拉通以及盆地内部的碳酸盐岩沉积。典型的前陆盆地地层是一个整体向上变粗,厚度可达几千米厚的沉积序列,按照其分布范围可以分为广阔的沉积充填序列及狭窄的沉积充填序列两种,影响前陆盆地充填序列的因素有盆地类型、俯冲极性、物源区及前隆带的沉积环境。

    根据De Celles在1996年发表的文章,前陆盆地沉积分带从冲断带-克拉通划分为楔顶沉积区、前渊带、前隆带及隆后带4个部分。这种四分结构并不能反映所有前陆盆地,真正能够反映特定构造环境下的构造演化过程和盆山耦合的地球动力学机制的证据是那些响应构造环境的地层记录。现今针对前陆盆地沉积分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前隆带的横向位移及前隆-隆后的保存情况,影响前隆及后隆保存的关键因素在沉积物充填高度及物源方向。

    图1典型前陆盆地的沉积带划分(DeCelles and Giles, 1996)

    前陆盆地很重要吗?

    前陆盆地有着非常丰富的油气资源,因此在油气勘探领域,前陆盆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区域。贾东等(2011)的统计结果表明(如图2),全球153个主要含油气盆地中前陆盆地和被动陆缘盆地占据半数以上,拥有大型油气田的比率前陆盆地排行第二(29.99%)。

    图2全球主要含油气盆地和大油气田分布(贾东与武龙等, 2011)

    图3世界含油气盆地类型及大型油气田分布直方图(贾东与武龙等, 2011)

    不过,尽管多数油气富集区分布在前陆盆地和褶皱-冲断带中,但是在不同类型前陆盆地和褶皱-冲断带之间,油气丰度有很大差别。前陆盆地中油气丰度也不尽相同,即使与落基山山脉有关的埃尔伯塔盆地和美国落基山盆地,前者的油气储量(包括重油)比后者要多。

    我国有前陆盆地吗?

    不仅有,规模还挺大。贾承造院士在2002年至2005年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逐步全面揭示了中国中西部青藏高原外围形成一个巨型的盆山构造体系,受控于喜山期青藏高原的隆升和向北、向东的推挤,并且将中国西部前陆盆地分为叠加型、改造型、早衰型和新生型四种类型,前两者发育海西晚期—印支期前陆盆地,后两者具有喜马拉雅造山期的再生前陆盆地特征。

    图4中国中西部4 种类型前陆盆地分布(宋岩与赵孟军等, 2012)

    (作者单位:中国地调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对前陆盆地你了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