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5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地图作为国际三大通用语言之一,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从事社会活动的重要工具,是社会文化现象的一部分。可以说,人们日常的出行、工作、旅游、学习都离不开各式各样的地图产品。

    地图通过丰富的线条、颜色、符号和文字等信息,描绘出地表的整体风貌,可是你知道它是怎么制作的吗?

    早在1700多年前,我国古代制图学家裴秀就提出了“制图六体”理论,通过分率(比例尺)、望准(方位)、道里(距离)、高下(地势起伏)、方邪(倾斜角度)和迂直(河流、道路的曲直)等理论总结了地图制作的经验和方法。裴秀的“制图六体”对后世制图的影响十分深远,直到明末西方的地图投影方法传入中国,中国的制图学才迎来再次革新。

    如今,一张纸质地图的制作需要通过测、编、绘、印四个步骤,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吧!

    第一步“测”

    地图制作的第一步是“测”,主要目的是获得地物的位置信息。由于地球并不是一个正圆体,其表面高低起伏变化大,确定地面点的位置,需要建立统一的坐标系,确定它的水平和高程的零点,也就是起算点(X、Y、Z)的(0、0、0)点。其中,大地原点是经纬度的起算点和基准点,水准原点是高程的起算点和基准点。在我国地图测量的起算点中,大地原点在陕西省永乐镇,水准原点在青岛。

    我国当前使用的最新国家大地坐标系是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其原点为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 ,是 测制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的基础。

    确定坐标系统之后,利用各种测量仪器、传感器以及集成系统,对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等进行测定、采集,并且通过关联各类型地物要素(如地貌、水系、植被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居民地、道路网、通信设备、工农业设施、经济文化和行政标志等社会经济要素),形成基础地形图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目前获得地物空间地理信息的方式主要有外业测量、航空遥感测量、街景采集、无人机航拍、三维激光扫描等,由于获取信息的方式日趋多样便捷,所以数据的类型也更加丰富。

    第二步“编”

    地图制作的第二步是“编”。通过测量获得各类数据和信息后,如何在此基础上制作成各类用途的地图呢?这就需要为地图的绘制设计规则,并且遵循相关地图编制行业规范。

    编制中,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首先要确定地图制图区域和尺寸大小。

    制图区域关系着地图内容的范围大小和制图核心,一般有全国、省、市域、县域和城区范围,有时还会因工作需要定制特定区域范围的地图。

    尺寸大小关系着地图的载体大小和应用场景,一般有全开、对开、4 开、8 开、16 开等常规尺寸。景区旅游地图通常采用 2 开或 4 开的尺寸,这样更方便携带和手持查看,办公挂图或作战图则采用全开或更大尺寸,便于更全面详细地展示图中各类地理要素。

    不同的制图区域和地图尺寸决定了地图的比例尺大小,也同样决定了地图内容的详细程度。比如,一张实际比例尺为 1:3200万的中国地图,图中表示内容主要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界线,特别行政区界线、省级行政中心等信息。一张实际比例尺为 1:1600 万的中国地图,与 1:3200 万的中国地图相比,在内容上增加了地级市行政中心、县级行政中心等信息。

    一张实际比例尺为1:740万的城区地图,与1:1600万的中国地图相比,在内容上增加了地区界以及更多的县级行政中心。

    在尺寸不变的情况下,表示区域范围越小,比例尺就越大,地图所能展示的内容就越详细。

    其次是确定地图的内容表示。

    除了基础地图外,根据需要还会编制专题性地图,地图内容的主次信息表达会更加分明,地图设计的层次感也会更加强烈。

    最后是确定地图表达方式。地图的表达方式主要包括数学基础、地图符号、图例和图面视觉效果设计四个方面。数学基础设计即地图投影、制图网格密度及地图比例尺的设计。地图符号设计是专题地图中最重要的部分,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实用性、艺术性。图例是地图上使用符号的归纳和地图内容的必要说明,便于读图和理解地图内容。图面视觉层次主要体现在专题要素突出、有层次差别。地图构图要保证地图主题得以充分表现,图名、图例、比例尺、文字说明、图片、图 表、附图等共同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第三步“绘

    地图制作的第三步是“绘”,就是依照设计好的规则利用数据成果绘制成地图。在传统制图时代,制图者使用专业绘图工具以手工绘制的方式制作地图,制作一张地图往往需要大半年时间。由于传统地图制作工艺复杂 、耗时较长,所以每一幅地图都十分珍贵。在古代,通常能使用地图的都是帝王,甚至大部分官员都没有资格使用地图。

    不过,到了数字化制图时代,依靠地理信息数据库进行数据提取、综合取舍、分层符号转化、图外整饰,可以更加便捷地实现地图数字化绘制。

    第四步“印”

    地图制作的第四步是“印”。地图绘制好之后,在印刷出版前,需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通过自然资源部门的地图审核,审核通过的地图 ,就可进行制版印刷了。

    通过以上四个步骤,最终我们才能看到一张精美的地图。所以,一张地图的诞生并不简单,它的背后凝聚着测绘专业人士的汗水和智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图的内容、形式、载体也在不断变化,除了传统纸质地图,目前还有电子地图、手机地图、互联网地图等各类地图产品,它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服务于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

    一张地图这样诞生

    近日,中国政法大学国土资源法研究中心主任李显冬教授向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中国地质图书馆)捐赠了《晋杨绍买地莂》、《天成三年买地碑》原拓片复制装裱件等珍贵的文献资料。

    李显冬教授师从法学大家张晋藩教授,与地质图书馆有很深的渊源,参与过地质矿产部、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等单位委托的《采矿权法律制度研究》、《矿产资源的买卖、出租和其它转让形式的界定及有关法律问题的研究》、《矿业权立法及其市场运作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在矿业法、土地法、农业法等专业领域有很深的造诣。本次在文献中心情报室王淑玲研究员的牵线帮助下,李显冬教授与采编室进行了接洽,并将可以全面反映中国土地制度变迁及国内矿业权立法工作的《中国土地立法研究》、《中国矿业立法研究》等11册书籍以及可以证明我国古代土地买卖已有明确契约的《晋杨绍买地莂》、《天成三年买地碑》原拓片复制装裱件赠予中国地质图书馆。

    “民有私约如律令”这一合同习语,公元284年即刻于《晋杨绍买地莂》上,比西方的民事契约出现还早了三百年。1918年﹐罗振玉将他所收集到的19种地券汇编成《地券征存》,其中也包括了《晋杨绍买地莂》,是中国民间契约与土地买卖合同研究最重要的历史文献之一,除此之外《晋杨绍买地莂》在书法艺术上亦是不可多得的精品,是西晋隶书碑刻的代表作。《天成三年买地碑》亦属具有特殊历史价值的重要碑刻作品。

    地学文献中心馆藏建设是部、局科研工作的重要文献支撑,自然资源部组建以来,采编室加大了资源的收集、收捐、采购力度,满足了部局在新形势下的工作要求。地学文献中心主要负责人提出“馆藏丰富、资料搜集不能仅靠采编室”,通过各处室的协助与支持,进一步丰富了馆藏文献资源,提升了地学文献中心的资源保障能力。

     
     
    加大资源收集力度 提升地学文献保障能力

    1211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中国地质图书馆)加大资源收集、收捐、采购力度,满足部局工作需求中国政法大学国土资源法研究中心主任李显冬教授捐赠了《晋杨绍买地莂》、《天成三年买地碑》原拓片复制装裱件等珍贵的文献资料。李显冬教授师从法学大家张晋藩教授,与地质图书馆有很深的渊源,其参与过地质矿产部、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等单位委托的《采矿权法律制度研究》、《矿产资源的买卖、出租和其它转让形式的界定及有关法律问题的研究》、《矿业权立法及其市场运作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在矿业法、土地法、农业法等专业领域有很深的造诣,本次在文献中心情报室王淑玲研究员的牵线帮助下,李显冬教授与采编室进行了接洽,并将可以全面反映中国土地制度变迁及国内矿业权立法工作的《中国土地立法研究》、《中国矿业立法研究》等11册书籍以及可以证明我国古代土地买卖已有明确契约的《晋杨绍买地莂》、《天成三年买地碑》原拓片复制装裱件赠予中国地质图书馆。 

    “民有私约如律令”这一合同习语,公元284年即刻于《晋杨绍买地莂》)上,比西方的民事契约出现还早了三百年。1918年﹐罗振玉将他所收集到的19种地券汇编成《地券征存》,其中也包括了《晋杨绍买地莂》,是中国民间契约与土地买卖合同研究最重要的历史文献之一,除此之外《晋杨绍买地莂》在书法艺术上亦是不可多得的精品,是西晋隶书碑刻的代表作。《天成三年买地碑》亦属具有特殊历史价值的重要碑刻作品。 

    文献中心馆藏建设是部、局科研工作的重要文献支撑,自然资源部组建以来,采编室加大了资源的收集、收捐、采购力度,满足了部局在新形势下的工作要求。刘延明同志提出“馆藏丰富、资料搜集不能仅靠采编室”,通过全中心各处室的协助与支持,进一步丰富了馆藏文献资源,提升了文献中心的资源保障能力。 

     

    《晋杨绍买地莂》、《天成三年买地碑》拓片

     

     
     
    加大资源收集和捐赠力度 提升文献中心保障能力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从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荀子的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礼仪对于我们每个人,每个集体乃至整个国家的重要性。为此中国地调局水环中心近日再次举办了一次礼仪培训,水环中心干部职工近150人参加了培训。

      本次培训由平安保险公司的高级礼仪培训导师李晓萍主讲。李老师围绕“明礼知荣,以礼行天下”这个主题,从如何做人做事,如何对利对人,如何修心格律讲起,结合社会中的实例来说明礼仪在生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还针对职场的环境对政务办公礼仪进行了生动有趣地讲解,使在座的同志们大获裨益。

      通过本次培训,使同志们感受到注重礼仪学习是增强个人修养一个重要的途径,注意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外貌着装、言行举止,提升单位整体形象。

    水环中心近日举办礼仪培训

    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中国地质调查局环境监测院近日在办公内网设置“每周廉语”专栏,聚焦党风廉政建设主题,借助我国古代诗词歌赋和典章古籍传递反腐倡廉声音,讲述正风肃纪故事,打造特色廉洁文化,不断强化干部职工理想信念教育,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环境监测院开设“每周廉语”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