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4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刚刚,总理报告现场传来这些重磅消息!

    2020年5月22日上午,一份“特殊”的《政府工作报告》出现在人大代表们手中,和往年比,薄了不少。

    往年的报告到大会印发时大概是1.95万字左右,今年约1.04万字。篇幅上减了近一半,但分量丝毫不轻。一起来通过词频分析,打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保”是出现次数最多的词

    “就业”出现39次、“民生“出现21次

    “稳就业、保民生”贯穿整份报告。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保”是出现频次最高的词,共出现85次。

    李克强总理曾在两会前最后一次国务院常务会上说,“听起来,‘保’好像是一个相对消极的说法,但其实不然。‘六保’针对的都是当前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是直面和克服困难挑战的积极举措。”

    今年报告强调,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

    “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涉及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其中,居于首位的是“就业”。本次报告的1万余字篇幅虽然仅有去年的一半左右,但“就业”一词出现了39次,比2019年的报告还多出现9次,报告起草组成员表示“这可能是历史上第一次”。“民生”的频次也增加了7次。

    到底如何保障就业和民生?报告里给了答案。

    “小微企业”是最常提及的市场主体

    “个体工商户”出现了3次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在今年的报告中,跟市场主体相关的词里,“小微企业”提及次数最多,总计12次。其中6次为单独提及,还有6次是列入“中小微企业”一词中。足以证明对“小微企业”这一就业主要“容纳器”的重视。

    “个体工商户”出现了3次,在近年的报告中实属罕见。

    “保民生”是“经济”的高度关联词

    “支出”是“政府”的高度关联词

    基于词向量计算词与词之间的关联度,我们得到“保民生”是“经济”的高度关联词,“支出”是“政府”的高度关联词,关联度分别为0.999952912和0.999957323。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今年的经济发展,高度与民生挂钩。

    包括“两新一重”建设在内的一系列措施,都突出了民生导向。“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等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支持加装电梯,发展用餐、保洁等多样社区服务”“增加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1000亿元”等都是从衣食住行的角度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钱从哪里来呢?要靠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也要靠政府大幅压减支出。

    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同时,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

    围绕“疫情”这个最大变数

    出现一系列新重点词

    和2019年对比,2020年报告里一个突出的新词就是“疫情”,在今年的报告中出现了31次。

    围绕疫情这一最大“变数”,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重点词。

    “延”是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个新词,体现了一系列针对疫情的政策举措:延长全国春节假期;前期出台六月前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今年年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等等。

    还有 “供应”“物资”“稳岗”“恢复”等涉及保障人民基本生产生活和社会运转的词,涵盖产业链供应链、广义货币供应量、煤电油气供应,以及应急物资、抗疫物资、医用物资等等。

    回顾过去,报告写了“十分不易、成之惟艰”。

    面向未来,报告写了“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2020,“临难不避、实干为要”!

    重中之重!今年总理报告有这些关键词

    我能不能尽快找到工作?

    我的基本生活有没有保障?

    我的企业能不能挺过去?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很多人担心:今年该怎么办?

    中央提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5月22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强调,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今年的报告为什么不提经济增速具体目标,而是集中精力抓“六稳”、“六保”呢?

    总理说,“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

    “六保”内容,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就业是民生之本。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

    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重点群体就业,有支撑!

    “保”住这些,就有收入,就能促进消费,拉动市场!

    哎?等一下!“保”这个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消极?

    恰恰相反!

    “六保”针对的都是当前的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是直面和克服困难的积极举措!

    李克强总理说,提出这六个“保”,就要担起责任,把这些事情切实“保”起来!任务很“实”,担子很重!

    越是不确定性增加,“保”的意义就更大!

    那,“六保”怎么保呢?

    财政、货币、社保、就业……一大波政策形成合力,精准调控!

    贫困人口、低保人员和失业人员,帮扶保障政策“扩围”,加大基本民生和兜底力度!

    大规模减税降费,让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活下来,稳住发展根基!

    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扩大开放,在合作共赢中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2万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

    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

    决不允许截留挪用!

    无论是“保”还是“稳”,都要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

    以保促稳,稳中求进。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跟着总理报告读懂“六保”、“六稳”

    总理报告:留得青山,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