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5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2021年11月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勘探技术研究所召开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重温领悟李四光精神的丰富内涵,与会青年职工结合自身岗位实际交流学习体会。

    会议认为,在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所团委能够不断加强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学习,青年干部的政治能力得到了提升,理想信念愈加坚定。

    会议强调,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所团委要切实发挥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丰富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的形式内容,着力筹划特色主题活动,不断增强青年职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青年职工成长成才。

    会议要求青年职工,一是加强学习。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补齐知识短板,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二是珍惜岗位。我所是我国第一所探矿工程应用技术研究所,是科研生产的高地,成绩不菲,要以所为家,以所为荣。三是练真本事。积极参与到各类项目中去,不断积累总结工作经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肩负起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青年职工一致表示,将持续贯彻会议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讲政治、顾大局、练本领、谋实事,扑下身子勤学苦练,立志做“有正气、有志气、有骨气、有朝气、有心气”的新时代地质青年,为勘探技术所转型升级贡献青春和力量。

    部分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出席会议,30余名职工参加会议。

     

    勘探技术所召开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会议

    2013627中国地调局地科院物化探所隆重召开所庆祝建党92周年暨表彰所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党支部大会,旨在回顾党的光辉历程,表彰先进,激励士气,鼓舞干劲,为推动所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会议宣读了所党委《关于表彰2012年度先进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的决定》,并对受表彰的优秀个人和先进党支部进行了颁奖;开展了新党员宣誓和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受表彰人员代表做了发言。

    会议从加强党建,提供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障;争做楷模,集聚发展正能量;夯实基层组织,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三个方面就所党建工作提出了希望要求,并对中央和部、局、院即将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进行了动员,要求各支部要按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结合地调科研中心工作,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取得实效。

    会议强调,物化探所作为国家公益性科研单位,要建设一流的物化探所,我们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进取意识,今年是落实“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全所党员干部、职工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切实加强作风建设,以昂扬的志气、改革创新的勇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团结和谐的干事氛围,推动所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会议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动员,希望大家看到不足,对照不足把2013年下半年和2014年工作部署好,党建工作并不是虚的,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真抓实干,各党支部要高度重视党员发展工作,不断把优秀人才吸纳到党组织中来,补充新鲜血液,壮大党员队伍,切实使每个党支部和党员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推动所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中国地调局地科院物化探所举行庆祝建党92周年暨表彰...

    10月14日,从中国地质调查局乌鲁木齐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传来喜讯,该中心分析测试实验室顺利通过多目标54项指标的盲样考核和现场资料审核,取得了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测试资质。该资质是乌鲁木齐中心继今年通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扩项评审后,取得的又一阶段性重要成果。该资质的取得,标志着乌鲁木齐中心具备了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样品测试的能力,成为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所属12家实验室中第三家、也是全疆第三家取得该项分析测试能力资质的单位。

    年初以来,乌鲁木齐中心党委着眼服务支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事业,对标指挥中心分析测试实验室总体建设方案要求,结合单位转制后分析测试业务百业待兴的实际,重新组建了化验分析团队,制定了“一年恢复能力,三年满足需求,五年特色发展”的建设目标。先后启用原有主力测试设备180余台(套),投入100余万元,购置了一批急需设备设施和标准物质,严密组织各类设备的维修维护及检定校准工作,为实验室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装备支撑。

    着眼能力建设和提升队伍素质,乌鲁木齐中心先后抽调20余名技术骨干,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培训,与新疆有色地质勘查局测试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建立了技术合作交流关系。针对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样品的分析测试,中心派出技术人员在新疆有色地质勘查局测试中心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一对一”师带徒学习,为多目标考核奠定了坚实基础。

    6月底,分析测试实验室召开动员大会,宣布《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检测资质考核实施方案》,提出“增强志气、骨气、底气,接续奋斗一百天,通过多目标考核”的口号,并把此次考核工作贯穿到党史学习教育中,激励全员用实际行动践行“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要求。

    在接下来的100天里,乌鲁木齐中心实验室全体人员反复研讨配套方案,夜以继日模拟练习,团结协作,群策群力,把握“人、机、料、法、环、测”等关键环节,攻克了技术难题。8月16日,乌鲁木齐中心顺利通过了考核所需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扩项评审。10月14日,中国地质调查局考核组专家对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盲样考核和现场资料审核后,经评价确认:30件考核盲样的54项指标检测结果单次合格率达到考核要求,其中50个元素合格率为100%,3个元素合格率为96.7%,1个元素的合格率为93.3%,符合相关规范和管理办法考核要求。

    据悉,下一步乌鲁木齐中心将立足紧缺的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支撑调查和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监测等业务,发挥驻疆单位地缘优势,在无机物检测领域深耕的基础上,拓展地下水、有机及微生物分析测试领域,努力建设成为西北干旱区地球环境变化研究的特色实验室,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事业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ͼƬ

     

     
    中国地质调查局乌鲁木齐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分析测...

    全国科技活动周于8月末拉开序幕,本次活动的主题为“科技战役 创新强国”。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依托“全国科技周”契机,策划多家局属单位开展线上研学科普活动。9月7日,李四光纪念馆以《战略科学家的大视野——李四光与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为题,开展了一场网络直播科普讲座,这是科技周线上研学课程的第六讲。 

     

    讲座以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切入点,从李四光的战略视角和科学思想分析了资源的形成,用实际案例阐述了过渡开采和不合理使用煤炭资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引出李四光“提倡综合利用资源、开发新能源”的理念:“在我们这样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我们中国人民有志气、有力量,克服一切科学技术上的困难,去打开这个无比庞大的热库(这里指的是地热资源),让它们为人民所利用”。“把地球交给我们珍贵的遗产——煤炭之类内容极其丰富的财富,不管青红皂白一概当作燃料烧掉,不到一千年,我们的后代,对我们这种愚蠢和无作为的行径,是不会宽恕的”,这段话语震撼人心、发人深省,把课程推向高潮。在李四光的思想指导和精神鼓舞下,地下热能、核能、太阳能、水能、风能、潮汐能等新型能源逐步得到了综合开发与利用。课程通过感人的事迹和鲜活的案例,既呈现了李四光为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殚精竭虑,又将珍惜地球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深扎青少年内心。

     
    科技周中感受战略科学家的大视野

    “我是炎黄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所学到的知识,全部献给我亲爱的祖国。”虽然李四光先生已经离开40余年了,但是他的这些话仍像星辰一样熠熠生辉,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正如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评价的那样,“李四光同志是一面旗帜。”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农村的一个贫寒家庭,原名李仲揆。他勤奋好学,13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省城武昌高等小学,为振兴海军,15岁的他东渡日本学习造船机械。在日本,他接受了革命思想教育,成为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年龄最小的创始会员。孙中山赞赏李四光:“你年纪这样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气。”还送给他8个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李四光用他的一生践行着这8个字。

    李四光先生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政府。李四光出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长,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改为实业司司长。不久,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李四光愤然辞去实业司司长职务。1913年,他进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先学采矿,后改学地质。1919年毕业,获硕士学位。1920年2月,李四光应邀在巴黎留法勤工俭学会做学术报告时提出“学术问题,不能人云亦云,凡遇着新境象、新学说,要分析它,看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搞科学研究的,心只管细,胆只管大。掌握逻辑思维,天经地义的学说,也不能吓倒我们,要知真正科学的精神,就是为真理而奋斗。对于西方先进的学说,可以为我所用,但决不能受它束缚。”同年,李四光接受蔡元培的聘书回国,到北京大学地质系先后任教授、系主任等职。在北京大学,他一面教书,一面进行科学研究。他把备课、讲课、带学生实习当作实践的极好机会,不断积累资料,不断思考和研究问题。他一生中在地质学方面的主要贡献,如古生物科的鉴定方法、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现和地质力学的创立,都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1934年~1936年,他先后在伦敦、剑桥、伯明翰等8所大学讲授《中国地质学》,受到英国学术界的欢迎和赞誉。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李四光闻讯欣喜若狂。他克服了一系列艰难险阻,终于在1950年春天,化名回到了祖国。他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华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主席、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李四光毕生研究地球科学,写下了数百万言的科学著作。他的科学成就,大致可分两个阶段:解放前,由于受旧中国历史条件限制,他侧重地质基础学科的研究;解放后,在继续重视基础研究的同时,根据国家需要,集中精力积极开拓应用研究领域。在基础研究方面,1923年他提出了 虫筳鉴定方法,创立了10项标准,将虫筳主要特性用若干曲线表示出来,使之既有定性概念,也有定量概念,并可以减少文字描述的烦琐,从而提高了鉴定的标准性和科学性。这10条标准,一直被国内外虫筳学者所采用。李四光用这个方法,鉴定了大量的化石标本,写成了他的第一部科学巨著《中国北方之虫筳科》,获得了伯明翰大学的科学博士学位。

    在北京大学教书期间,李四光就开始对中国第四纪冰川进行研究。他以很大的兴趣关注中国东部有关第四纪冰川作用问题,在上世纪30年代,完成了《冰期之庐山》一书,引起国内外地学界的很大兴趣和探讨。上世纪40年代,他又对贵州高原、川东、鄂西、湘西、桂北等地做了调查,发表了不少有关我国冰川的文章,为中国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增加了新的重要篇章。

    李四光的另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打破了“中国贫油论”的错误论断。长期以来,中外地质学家一致认为“中国贫油”,这是因为在当时世界上已经发现的大油田的地层都是海相地层,因此认为只有海相地层才有生油的条件。而中国的地层大多是陆相地层,所以断定中国是个贫油的国家。李四光不同意这个观点,经过长期的研究和考察,认为不论是海相地层还是陆相地层,只要具备了生油的条件和储油的地质构造,就能找到大油田。后来,国家陆续发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李四光为我国的地质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纵观李四光先生一生,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科学遗产,而且还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他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坚持真理的科学品格,强烈执着的创新意识,诲人不倦的师表风范,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李四光精神在新时代仍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新时代的地质工作者要更加注重支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注重加强野外地质研究,注重加强地质基础科学研究。新时代要继承和发扬李四光精神,以李四光精神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使每一位地质人都能在这种感召下收获一种荣誉感、归属感和使命感。

    部分资料来源:中国地质调查局力学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全国地质资料馆)

     

    一代大师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