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2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相关搜索

检索范围:

    7月20日,河南省郑州高新区国土规划住建局组织干部职工抢险救灾,将部分停放在高新区西城科技大厦地库内的车辆转移到地面,避免了因雨水倒灌造成的财产损失。 吴昊天 摄

    7月21日,河南省焦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地质灾害应急排查人员,到该市马村区小罗庄村采煤沉陷区查看村民搬离情况,并动员尚未搬离的村民紧急搬离。 特约记者 张涛 通讯员 李建男 文/图

    连日来,河南省普降暴雨、大暴雨,局部地区出现特大暴雨,山洪、地质灾害风险加剧,地灾防治形势十分严峻,救援救灾刻不容缓。

    雨情发生后,河南省自然资源厅高度重视地灾防治工作,及时明确了地灾防治的责任分工、工作重点和工作要求等,并通过厅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发布地灾气象预警预报。7月20日,河南厅组织由厅领导任组长的6个督导组深入地灾红色预警区域,检查隐患点情况,督促指导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做好地灾防治工作。

    记者从河南厅获悉,7月19日8时至21日8时,河南省共发生地灾险情60起、灾情1起。险情主要涉及郑州市、焦作市、鹤壁市、南阳市、济源市、固始县、巩义市,其中7月20日8时至21日8时发生50起;灾情为7月20日焦作市孟州市赵和镇秦沟村发生的小型滑坡,无人员伤亡。

    目前,全省各市(县、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正按照河南厅部署安排,严格落实工作任务,强化部门联动,深入开展地灾隐患排查,扎实有序推进地灾防治工作。

    成功转移受威胁群众1300余人

    “50名应急分队防汛抢险人员集结完毕,请指示!”“我们是党员,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我在一线,班子成员在一线,大家要紧跟其后。”……7月21日凌晨5时,随着河南省长葛市防汛指挥部一声令下,长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应急分队全体人员迅速集结,冒雨开赴大周镇五道口村防汛抢险一线。

    五道口村位于双洎河下游,因连续降雨,水流湍急,河水已与河堤持平,随时有决堤的危险,严重威胁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时间就是生命。“你们负责巡查险情,及时汇报。”“你们负责疏散转移群众,行动要快。”来到五道口村了解到险情后,长葛局主要负责人迅速作出部署。

    接到任务后,应急分队分成两组,迅速展开行动。救援行动刚开始没多久,就有巡查人员传来消息:因河堤下方道路地势低洼,水流较大,已经把路上的防洪土冲开,随时都有冲破提防的危险。

    得到消息后,工作人员即刻加快疏散群众。与此同时,16名基层自然资源所工作人员也及时加入到防汛抢险工作中。经过近4个小时齐心协力,五道口村1300余名群众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

    危急时刻救出遇险人员

    郑州是此次降雨的重灾区,郑州市荥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闻汛而动,组织干部职工300余人深入全市各乡(镇)开展地灾隐患排查及抢险救灾工作。

    7月19日,高山镇自然资源所全体人员对辖区内地灾隐患点进行了全面摸排,撤离群众15人,抢修道路3条,并于次日6时组织人员冒雨对辖区内重点区域开展巡查,及时疏通2条道路。

    其间,工作人员在一处地灾隐患点疏通被堵道路后,刚出石洞沟村口S315项目工地处时,突遇山洪暴发,项目工地看护房瞬间被冲毁,看护房内1名工作人员被山洪冲走。见此状,高山镇自然资源所5名工作人员不顾个人安危,立即冲上前救出遇险人员。此外,该所还积极协助当地政府对108名被洪水围困人员进行了妥善安置。

    7月19日下午到20日凌晨,城关乡自然资源所工作人员对辖区内地灾隐患点涉及的石板沟村、竹叶河村进行不间断巡查,其中石板沟村地灾隐患点发生了滑坡,冲坏了村道路。该所工作人员与村里干部一起对150余户群众进行了劝离,并协助90余人搬至社区、学校、村委等安全地带,并组织专人为群众做饭,保证生活秩序正常进行。当发现有6个村民组发生滑坡塌方,道路堵塞后,他们立即和村干部及乡包村领导、包村人员,组织铲车、钩机等设施,疏通道路、疏散群众。

    20日早6时,贾峪镇自然资源所全所成员,分成3个地灾救治突击队小组,发动3台铲车,对全镇26个村开展地毯式地灾隐患巡查排险,并联合贾峪镇政府救助受灾群众。目前,已帮助4户15人转移至安全地带。

    严阵以待闻“汛”而动

    “嘀铃铃……”7月19日凌晨4时30分左右,一阵清脆的电话铃声响起。“我是地灾监测员李有明,马村区小西坡村北150米处发生山体滑坡,堵塞了道路。”

    灾情就是命令。接到电话后,焦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马村分局地灾应急小分队边组织人员调度车辆,边向分局值班领导报告,同时联系马村区安阳城街道办事处。凌晨5时,地灾应急小分队赶到事发地点,与街道办事处联合设置警戒标志、采取临时交通管制等措施,共同商讨下一步处理措施。

    此前,为防范强降水天气引发地灾,焦作局向居民发放《致辖区广大群众的一封信》,告知做好防汛准备。18日起暴雨持续加大,焦作局准确研判天气状况,联合相关县(市、区)对部分地灾隐患点范围内的群众进行了转移安置,其中马村区安阳城街道办事处小西坡村转移8户12人、罗庄村转移9户14人、演马街道办事处小演马村转移2户4人,中站区转移3户6人、封闭8个商铺,博爱县寨豁乡馒头山村转移72户230名村民。其间,焦作市县两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干部职工深入一线,冒雨分赴各个地灾隐患点,安抚疏散受灾群众,设置警戒线,密切关注地灾风险防范区。

    据了解,焦作市目前共发生3起小型崩塌以及小范围落石现象。记者在中站区淼雨果醋公司崩塌现场看到,崩塌处山体位于护坡工程的西端,崩塌体呈三角体、高约6米、宽约10米,山顶有大面积汇水无处排放,仍有进一步发生崩塌及次生滑坡的可能性,其周边电线杆、高压线塔受到直接威胁。焦作市地灾应急指挥部正在现场开展应急处置工作,要求辖区政府立即撤离人员,对电力基塔进行加固,抓紧做好抢险物资准备,联系技术单位做好地灾趋势研判。截至目前,全市没有因山洪地灾发生群死群伤事故。

    为地灾监测员加“防”

    “俺一定尽力做好村里的地灾监测工作!”7月19日,接过禹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配发的地灾监测防护装备时,郭连镇高庙董村的监测员董志华信心满满地说道。

    身处地灾监测的最前沿,一线监测员的责任重大,为其做好生命防护尤其重要。据了解,为提高巡查员地灾监测能力和水平,禹州局加大对基层监测人员的安全防护和物资保障力度,统一购置了雨伞、雨衣、雨靴、电灯等防护用具和钢尺、喇叭等监测预警工具88套,并逐一发放到监测员手中,有效确保了雨中、夜晚巡查监测的安全有效。

    另外,针对连日来的持续降雨天气,禹州局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带领地灾防治、地质环境保护等专业技术人员,冒雨深入各重大地灾隐患点进行巡查排查,深入群众家中了防灾解情况,指导相关自然资源所果断采取紧急避险措施,先后组织了12户30名群众进行了安全撤离并对其进行了妥善安置。

    危难时刻勇担当

    近日,地调局地质力学所“甘肃天水等城镇和成兰交通廊道工程地质调查”项目组深入位于项目工作区的四川茂县东兴镇小学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科普讲座。

    四川阿坝州茂县东兴镇位于龙门山构造带上,区域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条件复杂,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极为发育,项目组成员结合近年来在该区的地质调查认识,针对该区雨季地质灾害高发的特点,积极与当地政府、国土部门和中小学校进行对接,在学生暑假和雨季来临之际,与茂县东兴镇小学联合开展了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科普讲座,杨志华博士和吴瑞安博士以通俗的语言、丰富的案例、生动的画面作了“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前兆识别与临灾避险”专题科普讲座和安全教育活动,讲座全面介绍了茂县境内和东兴镇内地质灾害发育情况,侧重于地质灾害野外识别、失稳前兆特征、简易监测和突发灾害临灾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并对暑期地质灾害防范要点与全校师生进行了交流,活动期间还向该校师生赠送了地质力学所编著的地质灾害相关专著和图集。

    本次科普宣传活动受到了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师生约70余人参加了该次讲座,王大全校长表示此次关于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科普讲座非常及时,特别是针对该乡镇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实际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科普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讲座培训,该校师生进一步掌握了地质灾害防范和临灾避险措施,对即将来临的暑期学生的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地质力学所在汛期来临前深入四川茂县山区小学开展地...

    2017年12月4日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2017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桂林顺利召开,袁道先院士、汪集暘院士出席并主持了会议。

    蒲俊兵副主任对2017年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在实验室建设、年度科研进展、开放课题、实验成果以及2018年度工作安排等方面进行了工作总结。学术委员刘再华研究员、徐永新教授、王世杰教授、蒋勇军教授及特邀嘉宾谢建平教授分别作了以“我国西南喀斯特区显著且活跃的碳酸盐风化碳汇效应”、“A perspective of Karst Environment from South Africa to China”、“喀斯特地区各圈层库与流的特征与分析”、“漓江水体中惰性有机碳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土壤根际微生物种群结构变化与三七连作障碍”为题的学术报告,并和袁道先院士、汪集暘院士及其他与会科技人员探讨了以上成果的创新之处,以及下一步可以继续完善和深入研究的方向。

    何师意研究员、姜光辉研究员、朱同彬副研究员和殷建军副研究员分别详细介绍了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2017年在“赣州市兴国县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包气带剖面结构与水分运移过程—来自丫吉试验场的实例”、“毛村野外基地2017年进展:岩溶区土壤氮转化过程特点及其对退耕还林的响应”和“中国南方洞穴石笋δ18O的气候指示意义探究”方面的研究成果,与会的学术委员对以上报进行了点评,并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卢光辉和李志华两位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的项目负责人分别对自己承担的开放课题的研究进展、经费使用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果进行了详细汇报。接着,学术委员会对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2016-2017年度开放课题研究进展进行了审议,并对2018年度新申请开放课题进行了投票表决。

    最后与会的学术委员对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2017年的工作以及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为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2018年的建设出谋划策。

    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2017年度学术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