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特殊地区地质填图工程理论与方法培训班”于近日在宁夏银川青藏高原东北缘地质填图野外试验基地举行。“特殊地区地质填图工程”所属各二级项目负责人、子项目负责人及项目骨干35人,宁夏地质局所属各研究院技术骨干40余人参加了培训。

    培训会授课主题是岩石圈深部构造过程与地表响应、第四纪地质及低温年代学测年技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王国灿教授,地质力学研究所刘晓春研究员、孙知明研究员、李振宏副研究员、施炜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现代构造地质学研究进展”、“桐柏-红安造山带的构造演化:从大洋俯冲/增生到陆陆碰撞”、“磁性地层学及其应用”、“青藏高原东北缘1:5万填图探索与实践”、“低温年代学测年技术:裂变径迹测年的方法与模拟技术”的专题讲座。

    培训会还组织学员对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地层、构造地貌及主要活动断裂进行了实地考察。考察的主要内容有:红寺堡等3幅1:5万填图项目测区古近纪、新近纪及第四纪地层序列;烟筒山断裂;罗山、烟筒山冲积扇发育特征与新构造-活动构造响应关系;贺兰山山前断裂与黄河断裂断裂特征、剖面结构及活动性。

    自2015年开始,特殊地区地质填图工程就逐步形成了以区域地质调查基础理论知识培训、填图技术方法培训及现代地质学理论进展培训三种培训方式相结合的填图骨干人员业务培训体系。其中区域地质调查基础理论知识培训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聘请在不同学科领域有建树,特别是具有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教授、研究员任课;填图技术方法培训基本以特殊地区地质填图工程所属的二级项目、子项目成果为依托采取在室内由不同调查技术方法领域的专家集中授课或在野外召开现场交流会两种方式;现代地质学理论进展培训主要采取讲座形式,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不定期做学术报告。

    此次区域地质调查基础理论知识培训班在以往培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基地优势,在专家授课之后增加了野外现场考察的内容,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201706280201

    胡健民研究员介绍贺兰山山前断裂 

    201706280202

    李振宏副研究员在介绍萨拉乌苏组沉积特征 

    201706280203

    朱桂繁同学介绍贺兰山山前断裂 

    201706280204

    学员们在讨论黄河断裂特征 

    特殊地区地质填图工程区域地质调查基础理论知识培训...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力学研究所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开展实验测试安全生产大检查。检查组重点检查了有关库房的安防设施、试剂存储和监控运行管理情况,到光释光实验室、ESR实验室、场发射扫描电镜、U系实验室、裂变径迹实验室、激光剥蚀测年实验室、流体包裹体实验室、第四纪实验室等,检查实验管理制度落实、流程控制、试剂使用管理、安全防护和应急措施制订及救护物资储备等情况。

    地质力学所主要负责同志指出,近期有关高校实验室发生了安全生产事故,损失惨痛、教训深刻,我们要引以为戒、警钟长鸣,进一步加强实验测试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求相关部门及时梳理汇总检查中发现的隐患,限期整改,确保实验测试安全。

     

    现场检查

    警钟长鸣 排除隐患-地质力学所开展实验室安全检查
      中国地调局地科院地质所同位素热年代学实验室喻顺、陈文等人应用磷灰石(U-Th)/He技术,在库车盆地新生代构造热演化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研究结果表明,(U-Th)/He低温热年代学技术在油气勘探中具有可观的应用潜力。

      (U-Th)/He测年法是低温热年代学研究的支柱技术,广泛应用于矿产资源勘查、盆地构造热演化史研究、山脉隆升剥蚀史研究、古地理古地形研究等。库车前陆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而盆地在新生代期间的构造热演化是控制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人员在库车盆地北缘中新生代露头地层连续取样,进行了磷灰石(U-Th)/He年龄测试,同时结合该地区裂变径迹数据及镜质体反射率数据综合解释和热史模拟,结果表明:新生代库车盆地北缘起始隆升剥蚀时间为46~42Ma(地质年代单位,百万年),中新生代沉积地层遭受剥蚀厚度达3000~4500米;磷灰石(U-Th)/He年龄由北向南逐渐变年轻,反映了新生代南天山向库车盆地逆冲在库车盆地形成的逆冲褶皱带空间上和时间上存在差异隆升剥蚀现象,即盆地边缘(盆山交界处)、北部单斜带、克依构造带及坎亚肯背斜隆升剥蚀起始时间分别为42Ma、36Ma、10Ma、6Ma,总体上表现为北部隆升剥蚀时间早于南部,揭示了库车盆地北缘逆冲褶皱带形成或变形时间具有北早南晚晚特征(图1)。根据褶皱带形成演化可限制该地区构造圈闭形成的时间和逆冲断层活动时间等,这对认识库车盆地北缘各构造单元油气聚集成藏差异性及优选勘探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研究人员对库车盆地克拉苏-依奇克里克构造带东部吐孜洛克油气田吐孜2井进行不同深度段的连续取样,测试了磷灰石(U-Th)/He年龄,建立了He年龄随现今温度/深度变化的关系,确定该区磷灰石(U-Th)/He体系封闭温度为89℃;(U-Th)/He数据解释和热史模拟表明吐孜洛克背斜形成起始时间(即圈闭形成时间)约为5 Ma,结合前人研究该区烃源岩排气高峰期为5~2Ma的成果,认为该构造圈闭形成时间与烃源岩排气高峰期、断裂活动时期相匹配,吐孜洛克背斜天然气成藏时间为5 Ma以后,在此基础上反演了吐孜洛克气田成藏过程,这为克拉苏-依奇克里克构造带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信息。

      上述研究成果已经于2014年在国际地学期刊《Tectonophysics》等刊物上公开发表。


    图1 库车盆地北缘新生代构造演化模式图
    (U-Th)/He低温热年代学技术在含油气盆地应用研究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