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1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3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略黑的脸庞轮廓清晰,一双眼睛充满神采。说起话来语速稍快、思维流畅,干练又不失活泼。眼前的这位小伙是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的张志,一个敢干敢拼、浑身充满钻劲儿、韧劲儿的硬汉。凭借出色的工作业绩,获得单位2023年先进工作者称号。

    作为成都地调中心第四代青藏地质人的代表,张志已扎根青藏高原十四年,并习惯与各类硬撅撅的矿石、岩心以及成摞的总结报告、图集打交道。

    张志曾在扎西康整装勘查区一干就是七年。扎西康地处藏南喜马拉雅极高山亚区,海拔在4000~5600米,切割强烈,相对高差多在1000米以上,矿产资源极其丰富,是西藏7大国家级整装勘查区之一。巨大的资源前景,为地质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但高寒缺氧的环境,也为项目组带来了难以想象的挑战。前些年交通问题比较突出,很多地方汽车无法到达。项目人员经常靠双腿走几个小时到达工作地点,完工后还要再走几个小时返回接车点。张志和同事们经常面临行走困难、气喘胸闷、夜晚常常被憋醒等问题。“这些并不算什么。”张志坦言。最让他头疼的是工作区大部分为浅变质岩及花岗岩质岩石分布区域,山体经物理风化成无数的碎片,在山坡一角抬眼望去,满眼的碎石,“一天天的,眼都看花了,看出幻觉了,也很难找到有用的矿化线索,说没起过放弃的念头是假的”。匍匐在海拔5000多米的山脊上日复一日地寻找矿藏,这样的工作张志不仅没放弃,还和同事一干就是七年。

    如果说野外找矿更多的是考验心志,写报告考验的则是心智。2018年,张志带着博士卿成实及硕士研究生卢柳,加班加点苦干一个多月,完成扎西康核实报告和桑日则详查报告。2021年,为了进一步将扎西康十余年的勘查成果总结清楚,张志带着卿成实博士及李应栩博士,迎难而上、一鼓作气,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300余份地质图、13余万字的成果报告,并顺利通过评审。

    十四年来,张志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等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地质调查二级项目2项,市场项目6项,其它项目3项。主持项目勘查评价大型锡多金属矿1个,大型铅锌矿1个,主持中型金矿勘查评价1个,参与超大型-大型铜矿勘查评价4个。获得自然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1次,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十大进展1次,中国地质学会十大找矿进展1次,中国地质科学院十大科技进展2次。

    “我没有比别人更聪明、更能干,只是愿意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张志反复强调。他本科学经济,在证券公司入职一年,后来转入矿产专业,用6年时间攻读硕士、博士。用他的话说就是走过弯路、浪费过时间,所以更要把时间都用在工作中。

    “回望这十四年,从学生到项目秘书再到项目负责人,我觉得体会最深也是最受用的就是,时刻警醒自己,无论多大困难,都要坚持下去”,张志如是说,眼神质朴而坚定。

     

    2021年错那洞野外 

     

    2021年错那洞野外营地 

    一位地质青年的执着与坚守

    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2022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在职人员资格审查及面试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通过资格审查及面试人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主管会计岗(专业技术岗)面试人员为通过资格审查的报名人员,共16人。按姓氏笔画排序依次为王云鹤、龙志双、刘文敬、刘坤、刘喜、李丹、李美林、李靖烨、吴剑伟、吴莉君、迟晗、张志强、张婷婷、唐春梅、曹巍、戴杰超。

    二、面试时间及地点

    面试时间:2022年6月29日(星期三)8:30-12:30。

    面试地点: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良乡基地,地址为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工业开发区二期创新路1号。

    交通方式:面试人员可自行前往或乘坐班车前往。班车发车时间为6月29日(星期三)7:00,乘车地点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东门门口。面试时间及地点如有变化将另行通知。

    三、面试内容

    面试主要测试应聘者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基础知识能力、专业水平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

    面试包括自我介绍和考官提问二个环节。每位面试人员总时长为15分钟左右,其中自我介绍不超过5分钟。请面试人员自行准备自我介绍PPT。

    四、相关要求

    (一)请面试人员按照规定时间提前30分钟到达面试地点,不按时参加者视为自动放弃面试资格。

    (二)面试人员须携带本人身份证原件、户口本原件、最高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职称证书原件等。

    (三)面试人员须遵守北京市和我单位属地疫情防控要求,并事先确认是否存在以下情况:1.本人或共同居住的家人14日内与核酸检测阳性人员有时空交集;2.本人或共同居住的家人 3 日内有发热、干咳、乏力、咳痰、咽痛、腹泻、味觉异常、嗅觉异常、鼻塞、结膜炎、肌痛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3.现居住地被划入封控区或管控区,或本人或共同居住家人被要求居家隔离;4.北京健康宝出现弹窗。如存在以上情况,须及时告知我单位,暂不参加现场面试,我单位将集中安排线上面试。

    (四)面试人员乘坐班车及进入考场前须进行体温检测、登记、查验72小时内核酸检测结果和身份验证。北京“健康宝”为绿码,72小时内核酸检测为阴性,经现场测量体温<37.3℃的,方可乘坐班车、进入考场。面试人员需自备并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我单位工作人员在现场开展防疫相关工作时,面试人员须配合有关要求及安排。

    (五)请面试人员将6月28日的北京“健康宝”截图、14天行程记录截图及自我介绍PPT于6月28日16:00前发至联系邮箱。

    联系人及电话:黄老师 赵老师 010-82321072

    电子邮箱:hrbjiee@163.com

    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

    2022年6月23日

     
    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2022年公开招聘在职人员资格审查...

    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2019年4月24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举办了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2018年十大优秀青年表彰活动。

    成都地调中心2018年度十大优秀青年获得了表彰。赵安坤、徐伟、张志、张红、孙伟等五位同志作为优秀青年职工代表作事迹报告。五位代表用质朴的语言讲述了地质青年从青藏之巅到西南峡谷,从高寒的雪域高原到酷暑难耐的热带雨林,从湄公河沿岸到南海之滨,从缅甸的实皆断裂到印尼巽(xun)他群岛,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在平凡地质工作中成就了不平凡。他们的事迹和风采令人动容,让人震撼,也增强了中心青年职工的地质荣誉感!

    成都地调中心主要负责人在讲话中代表成都地调中心党组向受表彰的十大优秀青年表示热烈的祝贺。指出,近年来成都地调中心业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链条进一步延伸,社会关注度和显示度持续提高,这是部局党组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中心全体职工共同奋斗的结果,其中也凝聚了广大青年的青春奉献。五位优秀青年代表的事迹报告,入情入境、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新时代地质青年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迎难而上的昂扬斗志、无私奉献的精神追求,为中心全体青年职工树立了榜样、做出了表率。 同时,寄语中心全体青年职工:一是要牢牢把握政治方向,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将服务国家需求贯穿融入到地质调查工作全过程,建功新时代;二是要着力提高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主动创新的能力,在推进地质调查工作三大转变的过程中抓牢成长机遇,努力成长为信念执着、务实进取、品德优良、本领过硬、具备国际视野的优秀青年人才,在加快建设国际一流新型地质调查局的伟大实践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三是要秉承地质“三光荣”传统,传承“青藏精神”,发扬新时代地质文化,努力构筑中心新时代地质工作者精神高地,共同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成都地调中心全体青年职工参加了本次活动。

     

    全体青年职工唱响《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表彰十大优秀青年

    事迹报告

    成都地调中心举办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暨2018年十大优...

    张志

    张志

    在中国地质调查局领导的指示下,2015年9月14日-20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与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联合组织了中加合作地质填图野外现场研讨会。来自中国和加拿大的15位地质专家在东天山-北山地区进行了地质填图踏勘和野外现场研讨,重点考察了东天山-北山各主要构造单元的物质组成和变质变形特征,考察了部分铁、铜镍矿床、矿点,共同分析了制约找矿突破存在的基础地质问题,并集中交流了中、加两国地质填图理念、技术方法、合作方式、人才培养以及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经验。

    在7天的考察和研讨中,双方围绕现代地质填图取得了以下共识:

    一是地质填图必须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制约资源、环境、灾害的关键基础地质问题。通过填图,客观填绘地层、岩石、构造地质体,提升对区域地质的认知,进而服务于地质找矿、环境保护和灾害治理。

    二是地质填图一定是调查、研究的紧密结合,地质体填绘及其相互接触关系的准确认知既是调查也是研究,主要地质体时代、沉积环境、构造环境、形成演化过程等属性的认知更需要野外详细调查和室内的深入研究。

    三是开展国际地质填图合作很有必要。通过国际合作,不仅可以吸收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促进我国地质填图的进步,同时可以展示我国独特、复杂的地质特征和填图人员的优势,不断增加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影响力。

    四是地质填图是人才培养的有效渠道。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在人才培养方面,坚持了对于核心骨干,采用地域固定、长期积累的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区域人才成长;同时,与大学合作,引入学生从事地质填图,并完成学位论文,既夯实了学生野外一手资料收集的能力,又训练了其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是培养高素质地质人才的有效途径。

    中、加地质填图野外现场研讨会的举办,为开启两国区域地质调查领域合作初步奠定了基础,有助于促进我国地质填图的革新,有助于聚焦资源、环境的关键基础地质问题,有助于提升服务社会和地质科学的能力和水平,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林寿发教授、加拿大地质调查局Cees van Staal 高级研究员、西安地调中心王涛副主任、地科院地质所所长助理计文化、地调局基础调查部张志勇处长、王洪亮主任助理、武汉地调中心所长助理李建星、南京地调中心区调主管张彦杰、成都地调中心王保弟、天津地调中心滕学建、沈阳地调中心江斌、地科院地质所贺振宇等相关专家参加了此次野外现场研讨会。贺振宇博士及其团队具体组织了活动,西安地调中心调集了车辆,提供了良好的安全保障。






    中加合作地质填图野外现场研讨会圆满结束
      3月25日,中国地调局青岛所成功召开海洋基础地质调查工程研讨会,会议就青岛所牵头的海洋基础地质调查工程实施方案进行了充分讨论,并广泛听取了大家的意见。
       
        会议首先由海洋基础地质调查工程首席专家张志珣副总工程师向参会人员做了现场汇报,主要内容包括工程基本情况、总体目标、工作部署、预期成果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对现阶段和下一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做了充分的说明。

        据悉,海洋基础地质调查工程主要包括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和1:25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等内容,主要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全面提升地质科技水平。作为地质工作中最基本、最重要和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区域地质调查是其他一切地质工作的基础和先导,而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则是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在海域的自然延伸。主要目的是查明区内海底地形地貌、地球物理场特征,海底沉积物类型、地层结构及其分布规律,地质构造特征,矿产资源类型和分布状况等基础地质信息,编制满足国家需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性、实用性地质地球物理图件。

        在听取了工程汇报并和大家交流意见后,会议指出:海洋基础地质调查工作作为“基础”,一是要进一步将预期成果根据时间节点清单化,争取充分发挥其基础作用,加强与实际应用成果的良好衔接,成果靠拢部署,切实做到解决国家需求、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二是在开展过程中要加强海陆统筹,在各节点掌握上处理好海上工作与陆上工作的衔接;三是工程内部重点项目、子项目要合理调配,与管理和科研部门加强沟通。

    最后,会议强调,青岛所牵头的海洋基础地质调查工程、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工程和数字海洋地质工程要统一认识、加强管理、积极创新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以配合国家需求、出产品为最终目的,加大工作力度,推进成果集成。希望各部门积极配合,地调与科研处在各节点督促并协调各工程顺利开展工作。


    研讨会现场
    青岛所举行海洋基础地质调查工程研讨会
      2月11日,中国地调局青岛所成功召开了2015年工作会议暨六届职代会四次会议。所领导班子成员及全所干部职工240余人参加了本次大会。

      会上,彭轩明所长作了题为《聚焦国家需求 拓展研究领域 为全面建设海洋强国提供有力支撑》的工作报告,王建华副书记作了反腐倡廉建设工作报告,张志珣副总工程师向全所汇报了综合物探船(A)船的建造情况,财务资产处处长张波作了所2014年财务决算及2015年财务预算的报告。

      报告指出,2014年度,青岛所贯彻部局“两会”精神,落实新一届局党组的总体规划部署和党风廉政要求,全面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地调科研能力稳步提升。2014年全年累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课题)59项,获国土资源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全年发表学术论文2074篇,其中SCI、EI期刊论文64篇,核心期刊论文105篇,较去年大幅增长;获实用新型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11项,出版科技专著1部。

      大会对2015年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2015年青岛所要全面落实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要求,坚决贯彻局党组战略性结构调整及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所学科格局,以海洋地质调查计划的实施为依托,聚焦国家需求,推动结构调整,持续提升海洋地质调查水平与综合研究能力。

      一是围绕海洋地质调查计划,全面落实中国地质调查局未来六年地质调查工作部署,精心部署2015年地调科研工作。

      二是加强项目管理,建立新业务体系下的项目管理方式,做好“十二五”科技成果集成,科学谋划“十三五”海洋地质工作。

      三是推动科技体制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地质调查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四是整合优势人力资源,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打造优秀科研团队,建立新的业务结构体系下的内部分配体系。

      五是继续做好条件保障建设,推进东部基地建设,做好船舶建造与海洋地质装备工作,为海洋地质调查与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六是建立健全制度体系,狠抓制度的贯彻和执行,不断夯实基础管理工作。

      七是强化反腐倡廉工作,推进作风建设,全力提升我所凝聚力和战斗力。

      最后,经职工代表们充分讨论,大会审议并通过了《2015年工作报告》、《2014年财务决算及2015年预算报告》决议。


    所长作工作报告
    青岛所召开2015年度工作会议暨第六届职代会四次会议
      按照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印发的《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第46个地球日宣传活动方案》的通知,4月22日,实物中心与中国地质科学院水环所在河北省深州市锦绣广场围绕今年地球日活动主题“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共同开展地学知识科普宣传工作。

      实物中心精心挑选出河北地区2个典型矿床的6m沉积变质型铁矿含矿岩心段、9块赋存于碱性杂岩体中的石英脉型金矿石标本以及10块常见矿物晶体、集合体标本进行展出。本次活动以实物资料展示为平台,张志伟在展示现场以科普工作者的身份向公众以及中小学生旁征博引知识趣味性的例子讲解了:所展示的矿物如何进行识别;矿物的生产应用领域;生活中常见的矿物、岩石以及宝玉石饰品;矿石标本类型、成矿来源、背景、过程;矿产资源节约集约综合利用;国家倡导的生态文明背景下对能源资源的结构性调整以及当下水资源、气候环境问题等地学相关知识。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广大市民的兴趣,许多中小学生现场表现出对掌握地学知识的渴望,可以看出,同学们基本领会到本次科普宣传的知识要点,达到了本次活动的预期。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环所副所长张兆吉、深州市委宣传部、深州市国土资源局相关领导、深州职教中心中学生、深州市民等参加了科普宣传展览活动,深州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对活动进行了采访报道,并专门针对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科技场馆科普基地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咨询了解。

      本次活动贯彻执行了国土资源部和教育部将共同启动中小学生地球科学素质教育普及工程计划,首次开展了国土资源科技场馆类和科研实验类优秀科普基地间的科普合作,活动成效初现,为下一步强强联合提供了借鉴。本次活动对今后科普工作开展提供了新思路,开辟了新途径,使科普工作者扩大了视野,拓宽了工作思路,进一步推进实物地质资料在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地学教育中应发挥的重要作用。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环所副所长张兆吉与科普工作者探讨交流


    科普工作者为中小学生讲解矿石快速分析仪的应用


    中小学生地球日活动期间接受媒体采访
    实物资料科普展示走进地科院水环所基地

    (一)海洋基础地质调查工程

    工程牵头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工程首席专家:张志珣,研究员,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方向

    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福州南路62号,邮编:266071。Email:zsqzzx@sina.com

    主要目标:根据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需求,围绕国家海洋资源勘探开发、重大工程建设、环境综合保护、地学关键问题等重点任务,进行我国管辖海域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全面提升我国海域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缩短与发达国家和陆域地质调查差距,为海洋地质调查提供支撑,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海防建设。

    工作任务:开展我国管辖海域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总结与集成;开展重点海域1:25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查明区内海底地形地貌、地球物理场特征,海底沉积物类型、地层结构及其分布规律,地质构造特征,矿产资源类型和分布状况等基础地质信息,编制满足国家需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性、实用性地质地球物理图件。

    工作部署:2016-2018年,工程下设东部海域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成果集成与应用研究,南部海域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成果集成与应用研究,1:25万锦西、日照、霞浦县、厦门、乐东和三沙市等图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海南岛及周边航空物探调查等7个二级项目。

    (二)海域油气资源调查工程

    工程牵头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工程首席专家张光学,教授级高工,海域石油天然气、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研究方向

    通讯地址:广州市环市东路477号,邮编:510075。Email:zhguangxue@gmgs.cn

    主要目标:以“摸清资源家底、实现油气突破、引领商业勘探、服务矿政管理”为目标,通过“产、学、研”结合,广泛应用先进的油气地质学理论和勘查新技术方法,在勘探难度大、尚未有商业性发现的重点海域实现海域新层位、新地区的油气发现或突破,提交具有大中型油气田形成条件的勘探后备基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域油气资源调查和评价技术体系,为国家宏观能源政策的制定提供资源依据,支撑国土资源部矿政管理工作,引领商业勘探,形成海域油气资源公益性地质调查与商业性勘探开发的有机衔接,促进海域油气资源勘查开发活动的良性发展,维护国家海洋主权和资源权益。

    工作任务:在南黄海、东海、南海等重点海域,实施以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技术手段为主的油气资源战略调查、重点目标钻探,查明油气资源分布状况,评价油气资源潜力,动态编制我国海域油气勘探开发形势图,开展南黄海崂山隆起和勿南沙隆起古生界页岩气、东海陆架煤层气和深盆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前景评价。

    工作部署:2016-2018年,工程下设南黄海油气资源调查、南海北部及台湾海峡油气资源调查等4个二级项目。

    (三)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工程

    工程牵头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工程首席专家:张训华,研究员,海洋地质调查研究方向

    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福州南路62号,邮编:266071。E-mail:xunhuazh@vip.sina.com

    主要目标:根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围绕国家沿海经济区发展规划、重大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减灾防灾和资源开发利用等重点任务,全面评价重点海岸带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破解制约海岸带建设发展的重大地质问题,大幅度提升成果服务能力和地质灾害预警应急管理能力,为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和海域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切实增强地质工作在国家海岸带发展战略实施中的基础支撑作用。   

    工作任务:按照“海陆统筹”原则,开展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等重要经济区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主要开展我国海岸带基础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矿产资源等综合调查与评价,查明海岸带地质环境条件、矿产资源赋存状况和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评价海岸带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适宜性,构建海岸带地质环境监测预警体系。

    工作部署:2016-2018年,工程下设渤海湾西部、长江口、北部湾等重点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海岸带和大陆架地质演化调查与评价,山东半岛海岸带矿产资源综合调查与潜力评价,渤海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等海域地应力观测与地壳稳定性评价,渤海海岸带航空物探遥感调查及应用,江苏沿岸滩涂区综合地球物理调查(试点)等7个二级项目。

    (四)数字海洋地质工程

    工程牵头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工程首席专家魏合龙,研究员,海洋地质信息化建设相关基础工作与研究方向

    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福州南路62号,邮编:266071。E-mail:xunhuazh@vip.sina.com

    主要目标:根据国家海洋可持续发展战略需求,以海洋地质信息共享和应用需求为驱动,围绕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等重点工作迫切需要,建立海洋地质信息共享机制,实现海洋地质信息在海岸带环境保护、灾害防治、资源开发、经济发展、重大工程建设等多方位服务。

    工作任务:利用海洋地质调查实测数据,开展海洋地质调查数据库建设,建立标准统一的海洋地质信息资源体系;建设国家海洋地质信息中心,建立国家海洋地质信息共享平台和机制,形成海量的海洋地质数据和社会型、服务型海洋地质信息服务格局。

    工作部署:2016-2018年,工程下设海洋地质数据库建设、国家海洋地质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海洋地质调查工作部署研究、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数据库建设等4个二级项目。

    (五)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工程 

    工程牵头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工程首席专家:杨胜雄,教授级高工,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大洋矿产资源调查与研究方向

    通讯地址:广州市环市东路477号,邮编:510075。E-mail: yangshengxiong@hydz.cn

    主要目标:通过对我国管辖海域及我国管辖外海域进行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掌握资源家底,锁定2-3个天然气水合物富集区,优选试采目标,为试采工程决策和实施提供基础支持,提供一批具有开发前景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战略储备区,促进国家能源战略目标的实现。建立自主的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查评价体系,创新并丰富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地质理论和环境影响效应评价理论。

    工作任务:围绕新区发现和试采目标区锁定,有重点、分层次进行我国管辖海域和管辖外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全面评价资源潜力。对于具有较好工作基础并已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的海区,进一步开展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钻探的综合勘查与评价,锁定天然气水合物富集区并精细刻画其分布状态,评价其资源潜力直至地质储量,为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乃至商业化开发提供地质依据。对于尚属调查空白的区域,采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先进的探测技术,探查与天然气水合物有关的各种异常标志,圈定找矿靶区,力争通过新技术应用,实现找矿突破。同时,开展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环境效应调查评价、基础理论研究、勘查技术研发、实验室模拟等,及时攻克勘查过程中急待解决的重要理论和技术问题,指导勘查部署,提髙勘查技术及理论水平。

    工作部署:工程下设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取样新技术应用、环太平洋海域及两极地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探查、天然气水合物测试技术与模拟实验、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环境效应调查评价等8个二级项目。

    (六)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试采工程

    工程牵头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工程首席专家:吴能友,研究员,海洋地质、石油天然气和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方向

    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福州南路62号,邮编:266071。E-mail: wuny@ms.giec.ac.cn

    主要目标:综合分析国外先进技术,借鉴常规油气开发技术和经验,建立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技术方法体系,突破海上施工关键技术与装备建造,成功实施海上试开采工程,形成适合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特点的开采技术方法体系,为天然气水合物商业化开发利用积累技术和经验,促进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进程。

    工作任务:针对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物性、储藏特点,从储存条件、基础物性、开采技术等方面入手,开展室内实验模拟研宄,形成一系列新的试开采技术方法,确定试开采实施方案;研发试开采工程设计、建造、安装和调试,以及过程安全监控等关键技术和装备,进行钻探设备、试采设备海上安装及联合调试,在优选出天然气水合物富集区实施试开采工程,综合评价试开采的技术、经济指标和环境影响。

    工作部署:2016-2018年,工程下设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试采工程准备、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现场测试、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试采工程实施等3个二级项目。

    (七)陆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与试采工程   

        工程牵头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工程首席专家祝有海,研究员,陆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查、试采与潜力评价研究方向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小关东里10号院东小楼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邮编:100029;E-mail:zyh@mx.cei.gov.cn

    主要目标:围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推动能源结构调整的重大需求,尽快实现我国陆域天然气水合物找矿新发现,评价其资源潜力,初步摸清资源家底。探索建立陆域天然气水合物成矿理论、找矿预测技术、勘查技术和资源评价技术。建设陆域天然气水合物现场实验室、野外长期观测试验基地等实验平台。

    工作任务:根据我国多年冻土区分布特点及其地质条件,遵循“整体部署、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综合勘查、统一评价”的总体原则,按照“深耕祁连山、突破青南藏北、探索东北”的部署思路,在我国青藏高原、东北等多年冻土区开展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和钻探等多手段综合调查,实现陆域天然气水合物找矿新突破,力争发现新产地1〜2个,圈定成矿有利区带3〜4个,初步摸清资源家底;完善和研发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技术、工艺和关键设备,实施2次不同方法的冻土区水合物试采工程,为商业性开发奠定基础;开展陆域天然气水合物成矿理论、勘查技术、资源评价与环境效应等研宄工作,全面提升研宄水平,初步形成一套适合我国陆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查与开发的理论与技术方法体系。

    工作部署:2016-2018年,工程下设青南藏北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调查、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勘查技术方法集成、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钻采技术方法集成、陆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潜力评价等4个二级项目。

    工作部署

    2021年7月14-16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组织专家对“承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地质调查与评价”项目(以下简称“承德项目”)进行了野外综合检查。同时,为系统总结近年来地质调查支撑服务承德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果和进展,进一步做好2022-2024年度承德自然资源综合调查顶层谋划和任务布局,检查组会同项目组在承德市和隆化县开展了两场需求调研和成果对接交流。

    检查组通过野外现场核查验证和室内资料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承德项目及其两项委托业务的2021年阶段性成果、钻探物探实物资料、调查卡片记录、安全保密工作等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检查,一致认为该项目野外资料翔实、安全保密措施到位,成果成效明显,野外综合检查等级为优秀级。

    调研座谈期间,承德市人民政府张志远副秘书长高度赞扬了承德项目在支撑承德生态文明建设、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取得的成效,认为承德项目站位高、数据实、专业精、效果好。希望继续深化和加强与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关系,在清洁能源调查、水源保护、“双碳”目标实现等方面开展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合作。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廊坊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承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单位相关领导参加了综合检查、调研座谈和野外考察。

    “承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地质调查与评价”项目开...

    摘要: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维拉斯托地区发现大型锡矿,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中南段。2014年,通过在该矿区实施接替资源勘查工作,探获一个大型锡矿,打开了大兴安岭地区锡矿找矿的新局面。

    1.项目概况

    大兴安岭南段具有很好的Sn地球化学异常(图1),但多年来锡矿勘查未能取得重要进展。2014年,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部署了“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 腾旗维拉斯托铜锌多金属矿接替资源勘查”项目,由内蒙古地质勘查有限责任公司承担。项目以铜锌采矿区西北部锡异常区为重点,通过深部验证发现一个大型锡多金属矿床。

    2.成果简介

    内蒙古维拉斯托矿区新发现的大型锡多金属矿床,主矿种为锡,伴生钼、铜、锌及稀有元素铷等。目前,主矿体已控制延长800~900m,延深700~800m;矿体厚度1~7m,平均厚度2~3m(图2); Sn品位0.2%~4%,平均品位1.0%。矿体沿倾向和走向均未封闭,深部和外围仍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

    在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基础上,矿山企业开展后续勘查,新增(331+332)资 源量:锡6万t,伴生铷3万t、锌12万t、铜 2万t、钼1万t,锡达到大型矿床规模。

    锡矿矿石类型有石英脉型、隐爆角砾岩型和云英岩型3种(图3),以石英脉型和云英岩型为主。矿区西部以石英细脉和云英岩型为主,东部以石英大脉型为主。

    研究认为,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具有明显的元素分带性。以石英斑岩体为中心,内带是Sn、W、Mo等高温元素,外带为Cu、Pb、Zn等中温元素。矿区深部是强云英岩化、天河石化云英岩型矿体,中部为隐爆角砾岩型矿体,浅部为石英脉型矿体,整体具有“上脉下体”的中高温岩浆热液型锡矿二元结构特征,展现出良好的锡矿找矿前景。

    3.成果意义

    (1)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拉动10倍以上的矿山企业勘查投人,新增资源储量可延长矿山服务年限15年,稳定职工就业800余人,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2)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的发现,深化了大兴安岭中南段锡多金属矿成矿规律的认识,打开了锡矿勘查的新局面。(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张志辉 供稿)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维拉斯托地区发现大型锡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