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7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4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当地时间9月18日,正在西太平洋工作区进行调查的“海洋六号”科考船传来好消息,我国自主研制的“海马”号4500米级深海遥控潜水器(ROV)在西北太平洋维嘉平顶山进行了第三次下潜作业,“海马”号上搭载的ROV结壳钻机、“强力爪”和结壳厚度声探仪等新近研制的设备各显神通,钻取了富钴结壳岩芯样品,抓到了重达60多公斤的“钴元宝”,采集了结壳厚度在线实测记录。同时,使用生物诱捕器和机械手,获取了丰富的深海生物样品。

    据悉,本次作业是“海马”号第二次投入大洋应用。2015年7月,“海马”号曾在采薇平顶海山结壳资源合同区首次应用成功,获取了丰富实测资料和实物样品,填补了我国在海山区复杂地形中应用空白。在连续3天的作业中,“海马”号在1600~1800米深的复杂海底环境下,首次利用自主研制的ROV钻机在维嘉平顶山钻进80多厘米,成功揭示了“海底黑金”富钴结壳的实际厚度。“强力爪”是为抓取巨大块状样品研制的专用工具,这次抓取到的超大富钴结壳样品形似“元宝”,长68厘米、宽32厘米、高33厘米,重达62公斤,是“海马”号迄今为止抓取的最大的块状样品。

    据本航段首席科学家助理,来自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张东声介绍,本航段“海洋六号”科考船还承担着合同区生态环境调查的任务。在本次作业中,“海马”号利用自主研制的取样工具,在海底成功获取海绵、海蛇尾、海百合、钩虾、合鳃鳗等生物样品,尤其是采集到游泳能力非常强的合鳃鳗弥足珍贵,为进一步研究海山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宝贵的生物标本。

    据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高工、ROV专业负责人陈宗恒介绍,“海马”号是我国第一台自主研发并投入大洋应用的系统规模最大、国产化率最高的深海遥控有缆潜水器,其优势在于可以根据调查任务的需要,灵活配置搭载设备,从而打破了以往进口ROV设备在使用中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海马”号拥有多视角的高清观察系统、多种类型的取样工具、高精度的声学探测设备和多参数环境调查设备,实现了精确、精准、精细海底探查,显著提升了我国的深海作业能力。三年来,“海马”号在南海“可燃冰”探查取得了发现“海马冷泉”等突破性贡献,在太平洋富钴结壳资源勘探、技术方法验证、新装备试验、游泳生物取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航段“海洋六号”将继续使用“海马”号进行相关作业。

    “海马”号西太平洋采样取得重大收获

    “页岩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我国蕴藏丰富,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其实,它离我们并不遥远,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平日里洗澡、做饭、取暖都会有页岩气的贡献。”4月20日,北京大学第二教学楼教室内,一场别开生面的页岩气科普讲座赢得阵阵掌声。

    这是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围绕今年世界地球日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 主题推出的科普活动,也是油气调查中心成立以来在各大院校举办地球日科普讲座的第三年。旨在向公众尤其是大学生这一群体宣传我国页岩气领域在近年来取得的进展与成就。

    今年,地调局局油气中心首次将科普活动带入到学术氛围浓厚,有着百年历史沉淀北大校园。油气中心页岩气室主任包书景以 “中国页岩气资源特征与调查勘查进展”为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页岩气的基本概念、地质特征、赋存特性和分布情况,引起北大老师和莘莘学子的极大兴趣。

    包书景教授还系统分析和总结了国内外的页岩气勘查开发现状,分析了国内页岩气勘探的复杂性和任务的艰巨性,细致梳理了我国页岩气勘查开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详细阐述了目前国内页岩气众多层系面临的勘查开发关键问题。同时他讲到,我国拥有丰富的页岩气资源和含气层系,逐步跟进的勘查开发技术,良好的扶持政策。然而我国也具有地质条件复杂、关键技术及理论攻关有待加强、勘探开发成本较高等问题,因此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实现页岩气突破。

    科普讲座气氛轻松活跃,北大师生针对自身感兴趣的问题与包书景教授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北大工学院院长,北大页岩油气研究所所长张东晓高度评价了这次科普活动,并代表北大工学院接受了局油气调查中心赠送的由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主编的《页岩气知识读本》图书,鼓励在场学生认真学习,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能够在将来学以致用,投入到页岩气产业当中,为发展我国清洁能源贡献一份力量。

    此次活动作为世界地球日活动周的一部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北大校园中反响热烈,达到了向公众宣传、普及国土资源科学知识,倡导发展和使用清洁能源,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页岩气室主任包书景做“中国页岩气资源特征与调查勘查进展”地球日科普讲座

    北大教授了解页岩气知识

    油气调查中心向北大赠送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主编的《页岩气知识读本》图书

    北大同学观看页岩气科普展板

    揭开页岩气神秘面纱 清洁能源就在我们身边

    揭开页岩气神秘面纱 清洁能源就在我们身边

    地调局油气中心科普讲座走进北京大学

    “页岩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我国蕴藏丰富,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其实,它离我们并不遥远,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平日里洗澡、做饭、取暖都会有页岩气的贡献。”4月20日,北京大学第二教学楼教室内,一场别开生面的页岩气科普讲座赢得阵阵掌声。

    这是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围绕今年世界地球日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 主题推出的科普活动,也是油气调查中心成立以来在各大院校举办地球日科普讲座的第三年。旨在向公众尤其是大学生这一群体宣传我国页岩气领域在近年来取得的进展与成就。

    今年,地调局局油气中心首次将科普活动带入到学术氛围浓厚,有着百年历史沉淀北大校园。油气中心页岩气室主任包书景以 “中国页岩气资源特征与调查勘查进展”为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页岩气的基本概念、地质特征、赋存特性和分布情况,引起北大老师和莘莘学子的极大兴趣。

    包书景教授还系统分析和总结了国内外的页岩气勘查开发现状,分析了国内页岩气勘探的复杂性和任务的艰巨性,细致梳理了我国页岩气勘查开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详细阐述了目前国内页岩气众多层系面临的勘查开发关键问题。同时他讲到,我国拥有丰富的页岩气资源和含气层系,逐步跟进的勘查开发技术,良好的扶持政策。然而我国也具有地质条件复杂、关键技术及理论攻关有待加强、勘探开发成本较高等问题,因此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实现页岩气突破。

    科普讲座气氛轻松活跃,北大师生针对自身感兴趣的问题与包书景教授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北大工学院院长,北大页岩油气研究所所长张东晓高度评价了这次科普活动,并代表北大工学院接受了局油气调查中心赠送的由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主编的《页岩气知识读本》图书,鼓励在场学生认真学习,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能够在将来学以致用,投入到页岩气产业当中,为发展我国清洁能源贡献一份力量。

    此次活动作为世界地球日活动周的一部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北大校园中反响热烈,达到了向公众宣传、普及国土资源科学知识,倡导发展和使用清洁能源,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页岩气室主任包书景做“中国页岩气资源特征与调查勘查进展”地球日科普讲座

    北大教授了解页岩气知识

    油气调查中心向北大赠送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主编的《页岩气知识读本》图书

    北大同学观看页岩气科普展板

    页岩气在我身边

        本招标项目于 2016 年 5月25 日 9时在沈阳国际皇冠假日酒店(地址: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南大街88号)会议室(3楼巴塞罗那厅)开标,由评标委员会评审并经招标人确认定标,现将中标人公示如下:
    1、招标项目概况
        1.招标内容及预算:
        1.1招标预算:27个标段共7282.14万元
        1.2经费来源:中央财政预算资金
        1.3委托业务概况与招标范围:详见标段情况表;1-14标段各投标人最多只能兼中2个标段,15-19、26标段各投标人只能中1个标段,20-23标段各投标人只能中2个标段,24、25、27标段各投标人最多只能兼中2个标段。
        1.4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加强地质调查项目委托业务政府采购工作的通知》(中地调函【2016】87号)要求,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单位不得以投标人身份参与本委托业务投标。


    标段情况表


    2、评标办法

       评标办法:综合评分法
    3、中标人
    标段1:
    中标人为:吉林省地质调查院
    标段2:
    中标人为:辽宁省地质勘查院
    标段3:
    中标人为:辽宁省地质矿产研究院
    标段4:
    中标人为:辽宁省地质矿产调查院
    标段5:
    中标人为:辽宁省地质矿产调查院
    标段6:
    中标人为: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地质勘查研究院
    标段7:
    中标人为:辽宁省地质勘查院
    标段8:
    中标人为: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标段9:
    中标人为: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齐齐哈尔分院
    标段10:
    中标人为:核工业二四三大队
    标段11:
    中标人为: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
    标段12:
    中标人为: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标段13:
    中标人为:辽宁省化工地质勘查院
    标段14:
    中标人为: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
    标段15:
    中标人为:吉林省地质调查院
    标段16:
    中标人为:辽宁省物测勘查院
    标段17:
    中标人为: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标段18:
    中标人为:辽宁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标段19:
    中标人为:辽宁省地质矿产调查院
    标段20:
    中标人为:东北煤田地质局一0一勘探队
    标段21:
    中标人为: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
    标段22:
    中标人为: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
    标段23:
    中标人为:东北煤田地质局一0七勘探队
    标段24:
    中标人为:东北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
    标段25:
    中标人为: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标段26:
    中标人为:辽宁省地质矿产研究院
    标段27:
    中标人为:北京勘察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4、公示时间
    公示期为 2016 年 5 月 27日至 2016 年 5 月 30日。
    5、联系方式

    招 标 人: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 招标代理机构:辽宁国华招标有限公司       
    地    址:辽宁省沈阳市黄河北大街280号    地  址:沈阳市沈河区大西路339号银基发展大厦七层              
    邮    编:                               邮    编:110000                    
    联 系 人:赵东芳、张东琦                 联 系 人:王冠   李 谦                     
    电    话:024-86002928、86002989         电    话:024-31303899              
    传    真:                               传    真:024-82903289                       
    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
    ghzb_vip@163.com                        
    开户银行:                               开户银行:建设银行沈阳轻轨支行           
    账    号:                               账    号:21050139430100000015    

     

                                                        日期:2016 年 5 月27日

    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2016年地质调查委托...
      一
      大副蒋和平操着浓郁的四川话承诺,一定在可以看到日出的好天气叫醒我。
      说这话的原因,是船行几天,还从没看到过红日从大海尽头天边磅礴跳出的场景。 “只有天气特别好的时候,才能看到那种真正的日出,大多数时间,会有云。”蒋和平说,他是值大夜班的,工作时间是两段:凌晨4点到8点,下午的4点到晚上8点.
      与陆地比较,海的线条简朴很多,就是云、海水,白日里的太阳、雨和夜晚的新月、星。可就是这些简朴的东西,变幻出的千姿百态、千娇百媚让人痴醉。那是云海交汇、光影瞬息万变的灿烂黎明与绚丽傍晚;是海水时而如缎面般波纹涌动,时而如镜面宁静平滑,时在暴风雨击打下呈现出的狂涛巨澜;是白灼刺眼的正午和完全会被漆黑恐吓住的夜晚。常出海的人,习惯这些风景如同习惯自己晒黑的皮肤,可对于第一次出海的记者,每一天、每一刻,都在被自然美折服。
      船长孙雁鸣告诉我,西太平洋是台风的发源地之一。风搅动了海洋。
      还有一个代表人类参与海洋的元素,船。

      二
      海洋六号是国内最具现代化水平的科考船之一。106米长、17.4米宽、排水量4650吨、全封闭、能够承载上千件先进仪器、集多种调查手段为一体。当人类能够运用如此先进的船进行海洋资源环境调查的时候,它其实表达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是的,正因为这种宽阔,我们今天能够行驶在海上。但行船人从来最先考虑的正是人与海的关系。
      17日,海洋六号出征。风浪大,海况不好,船长孙雁鸣决定避开台风,先到采薇海山作业。行船两天,所有新上船的人,需做两件急事: 抵抗晕船反应和接受各种规范培训。
      晕船的表现是恶心,三层的厨房17、18日人最少。但对于我,比吃不下饭更糟糕的是走不稳。一切都在晃动:床是摇晃的;为了防止摔门,门必须扣死;洗脸刷牙喝水都需紧靠墙面或者抓牢东西;进屋会一屁股跌倒在凳子上。
      安全培训从16号晚上开始一直到18日轮番进行。小帅哥三副李楠领着新上船的人走过每层甲板,教如何穿救生衣,告诉大家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如何弃船求生;专业组召开会议进行生产安全培训,强调作业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安全帽;17日下午3点,广播传来急促的警报,人们沿着走廊标注的逃生路线跑到5层甲板。头顶是救生艇,橙色救生衣在阳光下明晃晃的。
      在全员大会上,海洋六号临时党委对第三航段提出明确要求。其中,除了强调要饱满精神完成任务,还说了几件具体的事:注意船舶和个人的安全,保持清洁卫生、坚持垃圾分类、杜绝浪费。
     
      三
      在晕船反应强烈的人中,张艳算一个。她是本航段除记者之外唯一的女性。与别人不同,张艳倔强地坚持吃早餐。大洋的早晨,一过七点,甲板上的光线就刺眼起来。张艳在走廊中晃着走,看我过来,灿烂地笑。
      从19号进入工作区域后,调查人员也都开始排班轮岗。张艳分在三组,值班时间是晚上7点到凌晨1点半。
      和陆地上的野外地质工作一样,调查船对人员的要求也是生活尽可能简化,体格尽可能强壮,专业尽可能精湛。考虑到长时间海上作业的风险和艰苦程度,很少派女性上船。海洋六号从2011年首次大洋远航几年来,来过船上的女性,一共才10多名。
      仪器室两个茶色笔筒里,五颜六色的纸质玫瑰花令人惊喜。首席科学家助理杨永告诉我,这些都是上航段女生留下的纪念品。为了找到五颜六色的纸,男同胞可费劲了。鲜艳精致的花儿做好一个被抢走一个。枯燥的海上生活,突然平添了几分陆地气息。
      张艳正在博士后工作站做海洋地质课题,到海洋六号是学习几种采样方法。她说,晕船厉害的时候,就强迫自己睡觉,有时醒来仿佛回到老家,几次差点出声喊老爸。

      四
      19日是首席科学家助理张东声的35岁生日。这天他最忙。上午讲课培训锚系回收和释放的方法,下午一直埋头在仪器室,忙着明、后两天锚系回收工作的各种准备。
      连续4年在这条调查船上过生日,张东声已经是年轻的“老海六”了。出任锚系回收总指挥,在20、21日锚系回收的作业中,这个文静的小伙子,手持对讲仪,在3、4、5三层甲板之间跑前跑后。
      新上船的人员对生产作业流程多比较生疏,连着两天的行船,首席科学家邓希光都在督促进行不同仪器方法的培训工作。大家感慨,这条船上,无论是船员还是调查人员,工作节奏都是24小时全天候。

      五
      海上作业两天,一波三折的故事不断上演。
      先是船上的动力系统出状况。就在行船的前一天晚上,两个动力不运转了!什么情况?电机员余天明着急上火,一直在集控室检修,毛病终于找到,原来掉闸了。孙船长松了口气,可以正常起航了。
      从20日到21日,锚系回收作业连续进行。4条去年投放的锚系,装载着先进的海洋环境监测仪器沉入海底一年了,此刻要全部回收。
      海况很好,发出信号、寻找浮标、抓住并拖到船上,一系列的工序完成顺利。最长的一条锚系,竟然在1个小时内完成,顺利的程度超出想象。
      “只剩一条很短的锚系了,今天应该早早收工”,人们顺理成章地推测。没想到,信号发出后,始终得不到反应。
    值班人员抱着发信号的仪器,绕着船甲板的东南西北四个角到处跑。2个多小时后,反馈信号终于出现。当这条锚系成功回收到船上时,已经到了晚饭的点。杨永笑着说,应了那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回收锚系海上作业


    顺利完工开心笑


    夜间甲板作业


    夜间甲板作业的团队
    《总编辑手记》: 海六素描
    局属各单位:
      为深入推进我局地质科技国际合作工作,局科技外事部、人事教育部拟于2014年5月6日下午14:00举办“第四期国际专家讲坛”。现将相关情况通知如下。
      一、 报告内容
      报告题目:全球页岩气环境风险和勘探开发关键技术最新进展
      报告人简介:张东晓教授 美国地质学会会士(Fellow),历任美国南加州大学Marshall讲席终身制教授、俄克拉荷马大学石油和地质工程系米勒讲席终身教授、美国拉萨拉莫斯(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高级研究员,现任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
      二、活动安排
      1.请京内局属单位统一到局机关322会议室参加报告会。并于2014年5月4日(周日)下班前将参会人员名单报送至发展研究中心刘玉霞处,邮箱lyuxia@mail.cgs.gov.cn
      2.请京外局属单位通过视频参加报告会,并于2014年5月6日(周二)上午09:30联系局发展中心高志新进行视频调试。
      三、参加人员
      请各单位高层次地质人才、青年地质英才、从事科技外事管理人员以及相关业务人员参加会议,并请各单位人事处做好参会登记考核工作。讲坛PPT 等材料可到局外网“热点专题” 栏目的“国际专家讲坛”专题下载。

      联系人:
      舒思齐  局科技外事部   010-58584663
      胡海波  局人事教育部   010-58584834
      刘玉霞  发展中心科技处 010-58584469
      高志新  发展中心网络室 010-58584260

      附  件:报名表.doc




                                  2014年4月29日


     

    关于参加第四期国际专家讲坛的通知

    近日,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主办的著名地学综合性刊物《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地球物理研究:海洋)以“Observed deep anticyclonic cap over Caiwei Guyot”(采薇平顶海山深海反气旋帽观测)为题发表了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郭斌斌等关于深海反气旋帽观测的最新研究成果。

    该项研究认为,海山作为大洋中典型的突变地形,通过与深海环流相互作用,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动力响应,对深海物质及能量输运有重要意义。其中,反气旋帽(海山上方类似“帽子”的反气旋环流结构)是最显著的动力响应之一,大量基于锥形海山的数值模拟研究已揭示其经典模型,但其是否适用于近年广受关注的深海平顶海山还不得而知。这项研究利用持续3年的多套潜标观测资料,揭示了覆盖采薇平顶海山的深海反气旋帽三维结构,发现反气旋环流结构在山顶、斜坡及山脚有显著差异,与经典反气旋帽低温异常形成于山顶中心上方不同,一个环状的低温异常出现在采薇平顶海山山顶边缘上方。

    研究提出了背景流、半日潮与地形非线性相互作用共同激发深海绕海山反气旋帽形的驱动机制,并定量其相对作用,发现在采薇海山山顶,前者相对于后者对反气旋帽产生的贡献更大。研究发现,平顶海山深海反气旋帽可能对局地沉积物及富钴结壳资源分布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对今后结壳资源勘探开发有重要指示意义。

     

    图为观测揭示的深海平顶海山反气旋帽三维结构及其地质效应

    论文第一作者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郭斌斌工程师,通讯作者为南海海洋研究所王卫强和舒业强研究员,合作作者为何高文、张东声、邓希光、梁前勇、杨永、谢强、王海峰和王俊。该项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课题、自然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共同资助。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位于汤森路透JCR一区,中科院JCR海洋学二区,影响因子为3.559,CiteScore为3.19。论文相关信息如下:

    Guo, B., Wang, W.*, Shu, Y.*, He, G., Zhang, D., Deng, X., et al. (2020). Observed deep anticyclonic cap over Caiwei Guyot.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 125(10), e2020JC016254.

     
     
    广州海洋局深海反气旋帽观测研究获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