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4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09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为践行党的十九大关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绿色发展,让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4月10日下午,地调局成都综合利用所组织100余名职工在成都市高新区桂溪生态公园开展了“迈步新时代健康中国行”为主题的健步走活动。同时,峨眉基地职工在四川省峨眉山市峨秀湖同步开展了环湖健步走活动。

    本次活动作为职工全民健身系列活动的重要项目之一,旨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力宣传“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理念,引导和培养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不断提升全体职工的身心素质。

    通过此次活动,展示了职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大家纷纷表示参加此次活动不仅能从锻炼中找到乐趣、放松身心,而且进一步增进了与同事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助于增强职工凝聚力与向心力。活动引导和培育职工树立积极向上的平常心态、乐观心态、自律心态,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培养了职工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充分达到了提高职工身体素质,激发职工参与体育活动热情的目的和效果。

    1

    2

    成都综合利用所举办“迈步新时代 健康中国行”职工健...

        中国地调局成都综合所位于峨眉山市的选冶中试基地房屋和基础配套设施改造维修近日顺利完工交付使用,峨眉基地老工作区面貌焕然一新,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近年来,随着地调科研任务和野战军装备的不断增加,受成都实验大楼总部条件限制,许多选矿、冶金、分析测试等中试、扩大试验需要前往峨眉中试基地完成。但目前峨眉基地现有试验车间的设备密度和地质样品库库容已经达到饱和状态,增加新的试验场所迫在眉睫。


        为彻底改善峨眉基地老旧工作区面貌,提升中试基地试验保障条件和水平,成都综合所历时半年时间对峨眉基地老选矿楼、中试车间、重介质车间和地质样品库、小炮楼外墙、屋面设施进行了加固维修。


        峨眉中试基地为成都综合所原实验办公地,1992年成都综合所所总部迁往成都后,峨眉基地便成为了中试基地。截至目前中试基地已承担了全所地调科研选冶中间扩大试验30余次,小型条件试验100余次。升级改造后的峨眉中试基地在功能的使用,保护和传承综合所历史文化方面作用更加明显。




    成都综合所峨眉中试基地旧貌换新颜服务保障能力升级

    2020年8月17-18日,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控股的盛和资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峨眉中试基地均不同程度受灾,初步估算盛和资源损失约3.9亿元~5.2亿元,所峨眉中试基地损失约60万元。

    灾情发生后,成都综合利用所积极指导盛和资源和峨眉中试基地进行生产自救。一是所党委当即决定减免盛和资源子公司润和催化办公用房租金,支持企业灾后重建,并指导其开展救灾、避免环境次生灾害发生等事宜。二是根据汛情积极推进防灾防疫,协助盛和资源对抢救出来的稀土样品进行受灾定损及复工复产工作。三是第一时间组织峨眉中试基地职工开展生产自救,通过内部资源互补、区域协同,克服这次洪涝灾害造成的困难,将损失降到最低。

    截至目前,盛和资源控股子公司乐山盛和及润和催化所在的乐山市五通桥厂区工厂已全部停产,各车间正在进行车间现场清淤工作,公司上下正在有序梳理设备、电器、原材料等财产损失情况,对重点及敏感区域生产装置进行全面检查。峨眉中试基地正在组织进行灾后恢复工作,疏通尾矿坝排水系统,降低两级尾矿库水位,清理淤泥和杂物,努力恢复基地生产秩序。

    微信图片_20200824154454

    乐山工厂主干道淤泥基本清理干净

    微信图片_20200824155216

    8月18日上午10点左右乐山盛和工厂最后一批人员撤离

    微信图片_20200824155225

    8月18日下午3点半左右第二轮洪峰过境后公司水位

    380177701580703659

    峨眉中试基地受灾现场

    成都综合利用所积极开展洪涝灾后重建工作
        近日,由中国地调局成都中心承担的《大渡河重点地区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项目顺利通过野外验收。

        该项目实施5年来,获取了大量的地灾数据,为地方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其目标是通过开展大渡河流域典型地质灾害形成机理和变形特征、典型区域地质灾害发育演化以及主要控制因素研究,探索建立群专结合的大渡河重点地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为科学开展减灾防灾工作积累经验。范围涉及大渡河流域受地质灾害危害较大的重点区域,主要包括丹巴县、康定县、泸定县、磨西镇、石棉县和峨眉山市等县市。

        项目组对大渡河流域(干流)地质灾害特征进行了总结,目前共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2521处,以泥石流和滑坡为主,其中泥石流785处,占总数的31.14%;滑坡913处,占总数的36.22%;崩塌430处,占总数的17.06%;潜在不稳定斜坡393处占总数的15.59%。

        项目工作人员通过分析认为大渡河流域的地质灾害危害性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第一是危害严重。大渡河流域地质灾害具有面上分散但局部集中的特点,特别是流域内地形起伏大,相对高差悬殊,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频发,岩体破碎。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频繁发生,危害巨大。目前仍有93094人受地质灾害威胁,威胁财产达263032万元,除各别县外,总体损失情况从上游向下游依次递减;第二是群发性。受小流域气候、断层等地质构造的集中和不均匀发育、岩土体类型的地区性差异等的影响,在一次强降雨诱发作用下易形成大量的区域性群发地质灾害,并造成大量的经济和财产损失;第三是具有灾害链特征。流域内的地质环境条件决定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远程滑坡、堵江崩滑体、泥石流等常常形成灾害“链”。

        通过五年工作,目前已建设了6个重点地质灾害预警示范区,在28处地质灾害点安装建设监测设备213台,建立地表GPS监测点93个。基于监测设备开发的大渡河重点地区地质灾害监测数据管理和信息展示平台,对探索建立群专结合的大渡河重点地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治工作体系,为科学开展减灾防灾工作积累经验有着重要意义。监测预警平台曾于2013年两次成功预警,避免了重大的人员伤亡。



    大渡河重点地区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工作区范围及重点地区


    大渡河流域地质灾害调查支撑地方防灾减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