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2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8月6日凌晨,因连续强降雨,云南省富宁县阿用乡-那来村发生山体滑坡,阻断河流形成堰塞湖,蓄水约15万立方米,威胁下游20户91名村民生命安全。

    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中心迅速组建5人专家组于10日17时,到达灾害现场。与当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成联合专家组,利用无人机三维实景建模技术,对滑坡体方量、边界及成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初步防治方案。经调查,滑坡体积约20万立方。

    11日,专家组重点对滑坡后缘稳定性及可能影响范围进行调查研究,针对滑坡体处置及坝体加固等工作,建议及时填埋后缘及周界裂缝,并设专人进行实时监测。目前,堰塞湖已成功泄洪,山体滑坡趋于稳定,险情解除。

    现场调查

    灾害现场 
     
    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中心派专家组赴云南...

    5月19日至2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派员参加全国科技活动周重大示范活动——“科技列车云南行”,将地学知识播撒到云南的土地上。

    活动期间,自然资源部在主会场将地学文献中心提供的300余册科普图书捐赠给当地学校。科普工作人员随“科技列车云南行”富宁科技服务分队奔赴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开展科普活动,并在富宁县新华镇中心学校、木央镇中学和归朝镇中学作了题为《谈铀不必色变》和《地质学家丁文江》的科普讲座,为山区学生上了一堂精彩的地质科学课,受到老师和学生的热烈欢迎。

    “科技列车行”是由科技部牵头组织全国各大部委和地区参与的大规模科技下乡活动,于2004年首次举办,先后为全国十几个地区送上了丰硕的科技成果,提升了当地的科学素养,已经成为全国科技科普活动的品牌。地学文献中心首次作为自然资源部的代表单位参与此次活动,是主动融入全国科技科普服务大平台、积极投身全民科学素养提升工作的体现,对于不断提高地学科普工作能力、传播地质行业形象、扩大单位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启动仪式现场自然资源部捐赠图书

    富宁县中心广场科普活动现场

    科普讲座现场

    科普讲座现场

    地学文献中心派员参加全国科技活动周重大示范活动

    认识矿物岩石

    展示3D笔绘制的古生物图案

    观看化石标本

    街头地学科普活动

    捐赠图书

    科普讲座

    5月20日,全国科技活动周重点示范活动之一的“科技列车云南行”在位于珠江源头的云南省曲靖市启动。未来一周,全国100余名专家,组成农业、医疗、科学找矿、科普等多支服务队奔赴云南曲靖、昭通、文山、丽江4个州市的农村、学校、医院、科研机构等开展农业、环境科技、精准医疗、找矿等服务,并将开展一系列科技服务和科普活动。

    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图书馆等单位作为地学科普分队参加了本次活动,并开展了系列科普活动。地学专家们来到文山州富宁县新华镇中学、木央中学和归朝镇中学,向学校赠送了地学科普图书,并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式地学科普活动和讲座。其中,3D笔绘制古生物图案动手活动受到了同学们的青睐。

    据了解,“科技列车行”活动从2004年发起,至今已有15年。这项活动已成为科技惠民和科技服务基层的知名示范品牌,为推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老区的创新发展和脱贫攻坚作出了积极贡献。此项活动由科学技术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等单位联合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珠江源头的地质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