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4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12月15日,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35届年会暨地质公园建立20周年纪念会在中国地质科学院举行,旨在回顾我国地质公园建设20年的成长历程,交流旅游地学理论与实践取得的新成就。

    原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为会议发来贺信;中国地震局原局长宋瑞祥,中国地质调查局原局长孟宪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中国工程院院士裴荣富、赵文津、卢耀如,原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司长姜建军等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吴珍汉主持。

    我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之一——安徽黄山世界地质公园

    吴珍汉表示,35年来,旅游地学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旅游地学理论得到了长足进步;20年来,我国地质公园事业实现了飞速发展。这两件大事在中国地学发展史上、在中国园林建设史上、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秘书长王艳君宣读了原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发来的贺信。孙文盛在信中表示,地质公园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既保护了地质遗产和自然环境,又普及了地球科学知识。他认为,在纪念地质公园建立20周年之际,对其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是非常必要的,中国创立地质公园值得国人引以为荣。

    随后,与会嘉宾从旅游地学理论的建立到地质公园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热烈讨论。他们一致认为,此次会议是对地质公园建设的一次系统梳理,对地质公园今后的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加入到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的发展中,希望地质公园建设能够与爱国、爱家乡的情怀紧密结合;要加大科普宣传力度,让更多人理解地质、懂得地质。

    在学术报告环节,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陈安泽,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张绪教,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首席专家、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副秘书长张忠慧等15位专家,从不同角度交流了旅游地学理论与实践所取得的成就及地质公园建立20年的发展历程。

    此次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中国地质科学院承办,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国家地质公园网络中心办公室协办。

    让更多年轻人加入到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的发展中

    2017年4月10日,第245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矿产资源形势与发展矿业对策在北京国谊宾馆以主题报告、专题报告及研讨的形式盛大举行。该论坛由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主任、院士彭苏萍主持。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刘旭,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中国矿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彭齐鸣,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兼中国地质科学院常务副院长李金发出席并分别致辞。原地质矿产部部长、全国政协秘书长朱训和原地矿部部长宋瑞祥作为特邀嘉宾出席论坛。中国工程院陈毓川、古德生、赵文津、顾大钊等18位院士,以及来自全国地质勘查单位、矿业企业、矿业装备生产厂家及矿业服务机构等260多名代表参加论坛。就当前国内外矿业形势、我国矿业体制改革等方面各抒己见,献计献策。

    朱训同志作了主题报告并建议,国家应安排一个部门统管矿业,并将矿业确认为独立的第一产业。赵文津院士在谈到未来20年矿产勘查战略时指出,我们应在科技创新引领下实施“精细勘查”、“加深勘查”。顾大钊院士指出,为有效缓解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应实现能源矿产资源与水资源联合勘探和协同开采、坚持开采减损和生态修复并重。陈毓川院士针对发展我国矿业,从确立矿业为第一产业,加强国家对矿业的领导;确保矿产勘查强度,有效推进国有地勘队伍体制改革;建设好矿业市场,做强矿业;聚焦"一带一路",走向国际矿业市场;实现矿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双赢这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明确且可操作的建议。

    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创办于2000年,17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二百余场。在各位院士和专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已发展成为中国工程科技界交流学术思想、凝聚集体智慧的重要平台,日益成为工程科技战略研究和服务国家科学决策的重要学术支撑。

    中国地质科学院作为该论坛的承办单位之一,矿产资源研究所负责具体的会务及相关论坛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论坛的成功召开“保驾护航”!

    论坛报告会场
    资源所为“第245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成功召开保驾护...

    “我们漫游在石头森林里,犹如进入了一个童话的世界。这里有着大片大片绿油油的草地,怪石分布得很疏朗,掩映在争奇斗艳的似锦繁花中。有的藤蔓,把整块大石全部铺满,不注意看,还以为是人工修剪的灌丛;还有的……”在近日出版的《美丽中国——赵洪山世界地质公园行摄游记》一书中,赵洪山这样描述游历石林世界地质公园的感受。

    6月19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大地出版社(地质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联合在北京举办了《中国的世界地质公园》和《美丽中国——赵洪山世界地质公园行摄游记》新书出版发布暨座谈会。原地质矿产部部长宋瑞祥为座谈会发来贺信。中国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中国旅游地学泰斗陈安泽,中国地质科普专家刘树臣,国家古生物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丽霞,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办公室主任郑元等地质界专家20多人参加了会议。

    座谈会现场

    据了解,自然资源部中国大地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的世界地质公园》画册,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信息中心副主任胡光晓主编、河南大学兼职教授赵洪山摄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美丽中国——赵洪山世界地质公园行摄游记》,由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院长秦耀辰、副院长翟秋敏以及河南大学兼职教授赵洪山共同编著。这两本新书选取的都是中国的35家世界地质公园。画册和新书的出版,为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增添了色彩,使一幅幅卓然壮美的美丽中国画卷徐徐展开,对宣传中国的世界地质公园,保护好我国的地质遗迹将起到积极作用。

    座谈会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境经济学理论内涵进行了学习和讨论。专家们表示,《中国的世界地质公园》画册和《美丽中国——赵洪山世界地质公园行摄游记》以其特有的地质科学意义和独特的地质景观为主,融合自然景观,展示了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的奇美和秀丽,将对促进地质遗迹保护和地学知识普及发挥积极作用。此外,画册采取中英文的出版方式,新书的每篇序言也采用中英文,有利于促进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十几年来,中国地质摄影家赵洪山跟随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步伐,用镜头拍摄了中国的35家世界地质公园,为我国建立了一个世界地质公园图片资料库,这是他对美丽中国留下的美好印记。这两本书记录了我国35个世界地质公园中的火山地貌、花岗岩地貌、喀斯特地貌、丹霞雅丹地貌、砂岩峰林地貌、冰川地貌、沙漠地貌等地质构造、地层剖面以及古生物类丰富多彩的地貌景观。这些地貌景观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地球陆地表面,创造了无数奇美的地质风景。

    会上,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信息中心副主任胡光晓和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副院长翟秋敏分别向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捐赠了《中国的世界地质公园》画册和《美丽中国——赵洪山世界地质公园行摄游记》新书。

    《中国的世界地质公园》等新书出版发行
      7月29日,原地质矿产部部长宋瑞祥参观地质调查领域抗日战争历史资料展,听取关于展览的详细介绍,与有关同志就展览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并签名留念。







    宋瑞祥参观地质调查领域抗日战争历史资料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