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2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近日,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在洋内裂谷作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Intraoceanic active rifting revealed by deep seismic reflection imaging in the southern Bay of Bengal, northeastern Indian Ocean》为题发表于地球科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上。

    研究团队通过调查,在孟加拉湾南部获取到深反射多道地震剖面,剖面清晰地揭示了该地区地壳-上地幔地震反射结构。在平行于古海底扩张方向的地震剖面上,发现了与典型正常洋壳结构不同的异常洋壳区域。通过分析,认为这是一次短暂的弱地幔上涌引起的年轻洋壳破裂,异常洋壳结构记录了洋内主动裂谷从开始到夭折的全过程,这为大洋中普遍存在的洋中脊跃迁等过程提供了最直观的范例。

    本项研究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联合柏林自由大学、巴黎文理大学学者共同完成。研究得到崂山实验室科技创新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等项目的共同资助。

    地幔上涌引起的洋内主动裂谷作用模式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海洋构造地质研究团队在洋内裂谷...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中缅海洋地学合作交流,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海洋地质调查与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实施,应缅甸东仰光大学校长觉觉康(Kyaw Kyaw Khaung)教授邀请,10月31日至11月9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所主要负责人率项目组代表一行7人赴缅甸开展学术交流,在东仰光大学召开“第二届海洋和地球科学领域的实质性科学合作”报告交流会,双方共同签署会议纪要,并赴缅甸西部和中部地区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野外地质考察。

    交流会上,中缅双方19位代表围绕陆地和海洋地学研究分别作了口头报告,内容涵盖油气资源调查、大地构造、古气候古环境变化、地形地貌成因、岩石学、沉积学等多个领域。根据今年4月广州海洋局与缅甸东仰光大学在广州签署的《海洋地学领域合作意向书》安排,项目组代表李学杰、李顺、周娇分别作了“南海的构造特征及演化”、“海南岛西南近海重力柱状样的孢粉记录及其古环境意义”和“南海海盆盆西峡谷的形态与结构及其形成演化”专题学术报告,双方代表就报告中兴趣点展开深入交流。报告会后,双方代表组成专家讨论小组,就中缅双方在地球科学领域的合作需求、方向和方式以及科学家互访、人才培养、联合海洋地质调查、定期举办学术交流会议等具体事宜展开交流并达成共识,广州海洋局李学杰教授与缅甸东仰光大学觉觉康校长代表双方签署会议纪要,为进一步推动中缅海洋地学合作奠定了基础。

    交流期间,广州海洋局与东仰光大学代表还先后赴缅甸西部和中部地区,开展了弧前盆地、俯冲造山带、中央盆地的沉积地层、构造特征及演化等一系列野外地质考察,行程近千公里。自南向北先后考察了缅甸伊洛瓦底江现代河道沉积、若开邦古亚(Gwa)地区出露的白垩系蛇绿岩、凝灰岩、始新统泥岩、砂岩地层,丹兑(Thandwe)地区出露于海滨的受强烈剪切作用的始新统灰色砂岩、破裂地层及断层、安(Ann)地区灰绿色蛇绿岩、上白垩统凝灰质砂岩、甲烷气泄露形成的泥火山,马圭( Magway)地区上中新统海陆相地层接触关系、中缅马苏地块奥陶系灰岩、泥盆系白云质灰岩等,采集了一系列的地层产状数据和岩石及河流沉积物样品,为后续孟加拉湾海洋沉积物来源分析和若开褶皱带构造演化研究等提供了前提基础。

    来自广州海洋局、同济大学、西安石油大学、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4家单位的18名中方代表,以及缅甸东仰光大学、仰光大学、大衮大学、缅甸地质学会、缅甸石油地质学会、缅甸石油天然气公司等多家单位的近200名代表参加交流研讨。

     

     

     

     
     
    广州海洋局中缅合作项目在缅开展海洋地学合作交流

    5月17日,利用我局“一带一路”区域地学信息共享技术研讨会多边合作平台,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环印度洋项目科研人员与与孟加拉国地调局副局长Sirajul Islam Khan先生、副局长Nasima Begum女士进行了会晤。

    青岛海洋所龚建明研究员介绍了该所的海洋地质调查能力、研究成果,以及由青岛海洋所承担的环印度洋项目相关情况。Sirajul副局长介绍了孟加拉国的地质概况及海洋地质调查能力,双方就开展人员培训、技术交流及海洋地质合作调查进行了深入交流。他对两国开展海洋地质合作表达了浓厚兴趣,希望尽快签署MOU以便推动两国在海洋调查领域的合作。

    据了解,在全球构造格局中,印度洋处于十分特殊的地位,现今欧亚板块、印度-澳大利亚、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以及南极洲板块之间相互作用,历史上曾处于特提斯构造域,其构造演化过程极其复杂,该海域有许多科学问题亟待解决。孟加拉湾海域沉积物厚度大,大部分海域沉积厚度在10km以上,局部地区超过15km,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较高,该海域发育一系列含油气沉积盆地,具有较好的天然气水合物远景。

    21世纪海洋丝绸之路建设对沿线国家间海洋地质调查领域合作提出新要求,合作前景广阔。

     

    双方合影

    青岛海洋所与孟加拉国地调局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