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3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为支撑与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环太平洋地质背景与成矿对比计划”,总结与交流东部大陆边缘近年来的地学研究成果、提升研究水平,深化与搭建东部大陆边缘地区地球科学研究的合作平台,2018年11月13-15日,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沈阳地质调查中心主办、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协办、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承办,东部大陆边缘地质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业务中心)地质研究培训会暨重大地质问题研讨会在沈阳召开。 

    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调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吉林大学、辽宁地质矿产调查院、吉林省地质调查院、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中化地质矿山总局等18家单位的近10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沈阳地调中心表示将以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整体技术优势为后盾,联合各科研院所、地勘队伍等各方力量,充分发挥地质科学各领域、各方面专家的积极性和优势特长,以业务中心为合作平台,在人、财、物方面提供充分保障,全力支撑业务中心工作。

    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地质科学院陈毓川院士作了题为“成矿体系与区域成矿评价研究”、中国科学院吴福元院士作了题为“花岗岩研究的前沿与机遇”、业务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邓晋福教授作了题为“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TG)岩石构造组合及其亚类划分”、南京地调中心邢光福作了题为“华东地区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探讨”、中国地质科学院李锦轶研究员作了题为“东北地区古新世挤压变形及地球动力学背景探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张克信教授作了题为“造山带洋板块地层关键问题探讨-兼论兴蒙造山带洋板块地层分布与演化”的报告,20多位专家学者的报告精彩纷呈。之后,东北、华东两地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业务交流,研讨了中国东部大陆边缘存在的关键性地质问题。

    会议期间,沈阳地调中心基础室宋维民从业务中心的基本概况、运行管理、团队建设、主要活动、主要成果、长期规划等6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业务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邓晋福充分肯定业务中心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并对业务中心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现今业务中心办公室设置在沈阳地调中心基础地质室,负责沟通、组织、协调和业务交流与研讨的具体实施。在此次会议承办过程中,基础地质室主任动员全室力量,充分发挥年青人拼搏奉献、团结合作精神,组建了务实高效的会务组、秘书组,保障了此次会议圆满成功。

    研讨结束后,沈阳地调中心朱群与南京地调中心邢光福分别进行了会议总结,就当前国际形势、转变工作思路、聚焦重点领域、整合项目支撑等方面均达成基本共识,为业务中心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

     

     

     

    东部大陆边缘地质研究中心地质研究培训会暨重大地质...

        9月22日至23日在沈阳召开了“中俄蒙等毗邻地区第八届地质及成矿对比研讨会”。本届讨论会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俄罗斯联邦矿产资源署后贝加尔边疆区自然资源局和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大地构造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承办。 中国地质调查局科外部连长云副主任、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单海平主任、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张允平副主任、俄罗斯联邦矿产资源署后贝加尔边疆区政府自然资源与生态部部长塔拉巴尔考.阿列克山德尔.尼克莱耶维奇出席会议并在开幕式上讲话。
        中国地质调查局、俄罗斯联邦矿产资源署后贝加尔边疆区自然资源局、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大地构造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俄罗斯科学研究院西伯利亚自然资源环境生态地质研究院、俄罗斯科学院地质学与金属矿床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地质研究所、俄罗斯托木斯克国立大学、俄罗斯沃斯托克地质有限公司、俄联帮《东方地质》企业、日本国家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黑龙江省地质勘查局矿业集团、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等单位共计60余人参加会议,交流论文38篇 
        针对东北亚地区矿产资源等问题,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精彩的发言和讨论,内容涵盖区域成矿、矿床特征、找矿方法和理论、资源定量评价、靶区优选、矿产勘查与开发、选矿、东北亚地区油气、盆地的形成演化、区域地层、区域构造、变质核杂岩、蛇绿岩、绿岩带、应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深部地球物理探测,古地磁、岩石圈演化、岩浆演化和地球动力学与成矿的关系、地质和成矿年代学、遥感地质、中国毗邻地区地质和矿产及对比等。范围涉及到中国、俄罗斯、蒙古、朝鲜和日本等地区,内容丰富新颖、文图并茂。 
        会后野外地质考察了在中国辽宁鞍山地区发现的最古老3.8Ga.的不同类型太古宙奥长花岗岩、中国辽宁省东部太古宙沉积变质铁矿床、辽宁金刚石矿产矿床、辽东古元古界地质剖面及相关矿床(大石桥和海城地区菱镁矿)和30届国际地质大会考察的大连地区韧性滑脱构造等地质内容。 
        这次国际研讨会议通过学术交流和野外地质考察展示了新的地质成果,地质学家在理论认识与技术创新方面进行良好的学习和交流,同时也进一步相互认识和增进了感情的交流。会议将为今后的国际合作进一步推动东北亚地区的地质调查与研究和资源勘查与开发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会议期间沈阳地质调查中心与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大地构造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签署了“关于合作开展《东北亚地区(俄罗斯远东南部、中国东北部)深部构造、地球动力学及成矿学》研究工作协议书”;与俄罗斯联邦矿产资源署后贝加尔边疆区政府自然资源与生态部等单位领导和专家学进行了座谈讨论,明确了第九届中俄蒙毗邻地区国际地质研讨会的有关事宜,探讨了今后双方进一步合作的方向和研究工作的领域。

     

    中俄蒙等毗邻地区第八届地质及成矿对比研讨会议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