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4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07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组织召开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对地质公园影响论证项目专家咨询会。

    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坝址位于黄河中游碛口至禹门口河段,壶口瀑布上游约10千米处,左岸为山西省吉县,右岸为陕西省宜川县。枢纽可控制黄河流域总面积的65%、控制黄河水量的80%和粗泥沙量的80%,是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黄河七大控制性骨干工程之一。但是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地会对区域内的地质公园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进一步做好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前期工作的函》要求,受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委托,环境监测院完成了《古贤水利工程对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影响专题报告》、《古贤水利工程对陕西省清涧无定河曲流群地质公园影响专题报告》和《古贤水利工程对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影响专题报告》等专业报告。

    报告显示,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蓄水将淹没黄河蛇曲地质公园和黄河干流峡谷型嵌入式曲流群地质遗迹资源;对于无定河曲流群地质公园,工程运行对其产生的淹没影响较小,对园区内黄河干流曲流及支流曲流群等重要地质遗迹不产生显著影响;对于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工程建设对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库下泄水量和含沙量,在采取水库水沙优化调度的前提下,不会对壶口瀑布地质景观构成显著影响。同时,水库蓄水后,水域面积增大,有利于形成新的地质景观。报告建议制作多媒体数字资料记录蓄水淹没区地质遗迹资源。

    专家一致认为,此项工作目的明确,基础资料扎实,技术思路清晰,研究方法科学,工作手段先进,数据详实可靠,专题报告经修改完善后可为黄河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

    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长安大学、河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地质遗迹保护事务中心、陕西省工程勘察研究院等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涉及地质公园影响论证项目召开...

    为了进一步提升地质调查项目的成果质量,掌握地方政府对项目成果的迫切需求,2017年11月24日-25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承担的“汾河流域晋中南大型岩溶泉域1:5万水文地质调查”项目在太原组织召开了二级项目阶段性成果研讨会。会议就项目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山西省提出的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对项目的需求进行了充分交流。

    会上,岩溶所梁永平研究员首先代表项目组将“汾河流域晋中南大型岩溶泉域1:5万水文地质调查”二级项目的概况及实施两年来取得的阶段性进展进行了介绍。随后项目组将在“晋祠-兰村泉域岩溶地下水系统划分及其边界的水文地质性质”、“晋祠-兰村泉域遥感地质调查成果”、“碳酸盐岩裸露区降水入渗系数的估算”、“汾河干流及汾河二库渗漏补给量的定量分析”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汇报。与会的专家对项目实施两年来取得的成果特别是晋祠-兰村泉域边界的重新厘定进行了充分肯定,对部分成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宝贵意见,同时,不同单位的领导或专家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对项目成果的需求和下一步工作的建议。如山西省国土厅的专家提出太原盆地地热水的开发利用与晋祠泉域岩溶水是否有关系、太原地区煤矿的开采对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的影响程度;山西省水利厅的专家希望能提供晋祠泉域和兰村泉域边界划定的详实依据,以便修订山西省政府于1998年发布的泉域边界;太原理工大学的专家建议加强水化学演化规律的研究等等。与会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2018年项目更好的实施及成果的集成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同时也为地调项目的实施为地方政府的有效服务打下了基础。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山西省地质调查院、山西省地质工程勘察院等的领导、专家参加了会议。

    汾河流域水文地质调查项目阶段性成果研讨会顺利召开

    2016年8月1日—3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和南非西开普大学共同主办,太原理工大学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共同承办的“发展中国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国际研讨会暨第四届中非水资源论坛在山西太原召开。

    中国科学院袁道先院士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资源环境现状做了精彩的主旨报告,提出了16个亟待解决的有关岩溶的研究问题。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曹建华研究员的报告则向各国参会代表介绍了岩溶所正在进行的“全球岩溶动力系统的资源环境效应”国际大科学计划编写工作,大科学计划的提出广泛吸引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并就其中内容展开讨论。

    10位著名专家围绕本次大会主题展开了精彩的主旨演讲,32位专家学者报告了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与会人员就发展中国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为期三天的中非水资源论坛针对水资源与环境的若干问题包括矿产开采对水生态环境影响、气候变化对区域旱涝灾害的影响、水资源循环、开发、管理和可持续利用等进行了深入研讨,极大地促进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科技交流与发展,为加强非洲与中国在水资源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进一步增进了非洲和亚洲发展中国家间的友谊与国际合作。

    中国工程院王浩院士、挪威皇家科学院许崇育院士、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南非委员会主席Matthys A. Dippenaar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来自中国、南非、加纳、津巴布韦、印度、挪威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发展中国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国际研讨会召开

    近日,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发展部组织,对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李向全研究员团队首次制定的《煤矿老空区普查技术规范》能源领域行业标准进行了标委会会议评审,与会专家一致同意通过审查,建议作为推荐性行业标准形成报批稿。

    该行标由水环所主编,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局、河北地质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冀中能源峰峰集团参编。《煤矿老空区普查技术规范》规定了煤矿老空区普查工作的总则、遥感解译、地面调查与测绘地球物理探测、钻探验证、老空水评价、煤矿老空区普查成果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适用于为煤矿企业防灾和政府国土规划而开展的老空区专项普查工作。本标准的实施发布,对于矿山防灾减灾及国土规划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煤矿老空区普查技术规范》能源领域行业标准通过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