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2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由浙江自然博物馆和宜州化石馆提供研究标本,地质研究所吕君昌博士为首的研究小组最近发现了在翼龙演化史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翼龙:达尔文翼龙 (Darwinopterus) (图1)。达尔文翼龙是既具有进步类型(翼手龙类)的头骨和颈椎特征,又有原始类群(喙嘴龙类)的特征:长的尾部及足部 的第5趾具有两个长的趾节,这一发现填补了由原始翼龙向进步翼龙演化的过渡类型的空白。该研究成果发表于10月14日在世界著名科技刊物英国伦敦《皇家学 会会报,B辑:生物科学》(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Series B)上。适逢今年为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 奠基者达尔文(1809-1882)诞辰200周年和他的《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特命名为模块达尔文翼龙以纪念这两大重要事件。

     图1a 达尔文翼龙的照片

        翼龙是一类飞行爬行动物, 是中生代的空中主宰者,它们与同时代的陆地霸王——恐龙类几乎同时产生于晚三叠世末期 (约2.23亿年), 且开始适应于空中生活, 早于已知最早的鸟类-始祖鸟约7千5百万年,是地球历史上最早克服地球吸引力的脊椎动物。它们在地球上生活了将近6千5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而后来的飞行脊椎动物如鸟类和蝙蝠, 它们的出现都比翼龙类晚得多。古生物学家长期以来公认有两组不同类型的翼龙(图2): 长尾的原始类型和它们的后代——短尾的进步类型,其中的一些进步类型可达到巨型,两翼展宽可达10米以上。这两种类型之间存在大的、在达尔文时代就发现的演化空白,直到现在新标本的发现,才填补这一空白。

        达尔文翼龙是目前发现的唯一的处于长尾的原始喙嘴龙类和进步的、短尾的翼手龙类之间的过渡类型。它的头部和颈椎构造(头骨上鼻孔和眶前孔愈合一起形成大的鼻眶前孔,颈椎具有不发育的颈肋等)(图3)体现进步类群-翼手龙类的特征,而身体的其它部分与喙嘴龙的一样:比如长的尾部和第5脚趾具有两个长的趾节等。

        达尔文翼龙发现于大约1.6亿年的中侏罗世地层中,比著名、最早的鸟类-始祖鸟还要早大约1千万年。在这一时期发现的具有进步和原始特征的奇异组合的达尔文翼龙展示了许多关于进步翼龙类从它们原始祖先演化方面的信息。首先,这一变化非常迅速,且集中短期之内。其次,形成重要结构整个群体特征(一些研究学者称之为模块),比 如头部、颈部或者尾部的特征,看起来是一起演化的。但是达尔文翼龙显示这些模块却不是同时变化。首先头部和颈部变化,紧接着是身体,两翼,尾部,腿部,最 后才是足部。这似乎看起来自然选择作用于整个模块并使其变化,而不是通常所希望的只是对单个特征比如吻部的形状,或者牙齿的形态等起作用。

        达尔文翼龙的尖锐而长的牙齿显示它是肉食性动物,而其骨骼结构又显示它几乎肯定地在空中掠食(它在陆地上动作很缓慢,笨拙,表现在长的尾部和脚上第5趾有两节长的趾节等), 但是其牙齿不像其它翼龙那样吃鱼或者昆虫。它们同时代的会飞行动物,包括不同种类的翼龙,小的、滑翔的哺乳动物-翔兽以及鸽子大小食肉恐龙,比如近鸟龙(图4),它 们与达尔文发现于同一层位,因而很可能成为达尔文翼龙的食物。虽然我们对带羽毛的恐龙的真正飞行能力仍然不清楚,但是它们可能仅限于滑翔或者简单的振翅飞 翔和滑翔组合。因而,它们在空中的灵活性要比达尔文翼龙差的多。达尔文翼龙可能用它的长有具有尖锐牙齿的上下颌,不是在空中,就是当它快速掠过树枝或树叶 时抓住它的食物,非常类似于现在的蝙蝠从树和灌木丛间掠食昆虫。

        研究小组希望通过大量的工作来证实模块化演化的观点,但是如果它证明是真实的,那么它将有助于解释不仅仅是原始的喙嘴龙类是如何演化成更进步的翼手龙类,而且我们所知的快速、大尺度演化的动植物等其它许多例子也可能这样发生。恐龙绝灭之后的哺乳动物的异常辐射演化只是其中的例子之一。

        非常遗憾的是,我们周围所见到的导致许多生物多样性的这些事件很少有化石记录。达尔文敏锐地意识这一点,如他在物种起源中指出的,期望有一天发现的化石可 以填补这些空白。而达尔文翼龙的发现,在翼龙的演化方面,正好弥补了这一空白。这一发现虽然只是一小步,但却是很重要的一步。它为非常规和有争议的翼龙演 化模式首次提供明确的证据。在翼龙演化史研究上,具有突破性意义。因此,西方许多媒体比如科学日报(Science Daily),生命科学(Live Science)以及自然(Nature)的研究要闻(Resaerch Highlights)版都做了不同程度的报道。

        参加研究的人员有吕君昌博士(第一作者,地质所),大卫安文博士(英国莱斯特大学),金幸生博士(浙江自然博物馆),柳永清及季强研究员(地质所)。本研究由973项目和所长基金共同资助。

     参考文献:

    吕君昌,姬书安,袁崇禧,季强. 2006. 中国的翼龙类化石。地质出版社,北京 Pp147.

    Lü, J., Unwin, D. M., Jin, X., Liu, Y. and Ji, Q. 2009. Evidence for modular evolution in a long-tailed pterosaur with a pterodactyloid skull.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doi:10.1098/rspb.2009.1603 (online)  

    翼龙研究获突破性进展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9周年暨中密建交29周年,驻密克罗尼西亚联邦使馆利用中国科考船“海洋六号”停靠密联邦波纳佩港口之机,精心筹划组织了系列活动。

    2018年9月25日—“海洋六号”靠港当天下午,驻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大使黄峥携密联邦国会党团领袖哈珀、国会议员伯曼、外交部代理部长普利特里克、卫生部代理部长大卫、国家海洋资源管理局局长潘格利南、波纳佩州州长彼得森、密联邦前总统、中密友好协会会长哈格莱尔加姆等十余名政要参观访问了“海洋六号”。

     

    在座谈交流会上,密联邦政要同船长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他们赞叹“海洋六号”的先进设备和大洋科考水平,钦佩中国科技发展的成就,希望密中双方在海洋科考等领域加强合作。

    随后,驻密使馆在船上举行了甲板招待会。黄峥大使在致辞中首先衷心感谢密联邦政府为来密中国科考船发放科考和靠港许可。黄大使强调,中密建交29周年来,双方关系不断深入发展,在科考等各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取得进展,人文交流日益频繁。中密双方要进一步落实好习近平主席和克里斯琴总统达成的重要共识,继续加强在高层交往、经贸往来、人文领域等各层次各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中密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更好造福两国人民。密外交部代理部长普利特里克、卫生部代理部长大卫、波纳佩州州长彼得森、密联邦前总统、中密友好协会会长哈格莱尔加姆等分别致辞,他们纷纷感谢中国政府长期以来对密的真诚、无私援助,表示愿继续加强同中国的交流,深化各领域合作,让中密友谊之树万古常青,让中密合作成果更多惠及两国人民。

    26日,驻密使馆全体人员登船参观,就弘扬外交人员核心价值观和科考精神等与船员和科考队员进行了深入交流。

    28日,“海洋六号”公众开放日活动盛大开幕,引起巨大反响。当地华侨、居民、中小学校学生近300人登船参观,零距离接触“海马”号等先进设备,并与科学家们亲密互动,他们对中国科技发展成就赞叹不已。

    驻密克罗尼西亚联邦使馆在科考船海洋六号上举办“迎...
      10月22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地科院党委书记王小烈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会见了加拿大自然资源部高级政策顾问大卫•安德森一行,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

      王小烈向加方介绍了我局的基本情况,他指出,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所属的三个局之一,中国地质调查局以“瞄准重大需求、解决重大问题、聚焦重大目标、形成重大成果”为导向,精心组织实施“九大计划”,全力支撑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精心服务国土资源中心工作,已与世界上近5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正努力构建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国际合作格局网络。中加资源领域近年来高层互访频繁,两国在选定地区典型滑坡监测示范研究、地球化学测试分析以及三维地质调查项目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王小烈还就进一步促进中加两国在地质矿产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继续推进地球化学测试分析合作研究,在前期基础上继续执行互派任务;二是除地球化学测试分析以外,探讨开展航空物探、深部找矿等方面合作的可能性,争取在已有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三是进一步推动中加三维地质填图合作项目,全面梳理以往合作研究成果,拓展未来合作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大卫•安德森一行向我局介绍了加拿大联邦地调局和地方各地调机构的职责和重点工作,提出了可能合作的领域,并进一步表达了加深合作的愿望。加方承诺,将在11月底提出加方与中方整体合作计划。

      会谈的最后,我局向对方赠送了地质调查相关图集。

      局有关部室负责人,地科院地质所有关负责人陪同会见。









    王小烈会见加拿大自然资源部高级政策顾问大卫•安德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