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5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7月17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关于部署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打好防汛救灾主动战,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力学研究所“渭河中上游城镇灾害地质调查”项目组(以下简称“项目组”)孙萍研究员团队在陕西省宝鸡市开展野外地质灾害详查工作期间,就地方政府地质灾害防灾减灾需求及汛期地质灾害应对措施多次开展需求精准对接、现场隐患排查、重大滑坡监测及防灾减灾科普等活动。

    宝鸡市金台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需求对接及隐患点排查

    应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国土资源局邀请,项目组多次与地方政府就宝鸡市金台区及周边地质灾害发育现状深入研讨,重点对(局部)复活的罗家塄滑坡、中岩山滑坡及千北公路(高家湾至荔家山段)基岩崩塌等地质灾害进行隐患排查,并对不同类型地质灾害提出了建设性的防治意见。同时,为响应和推动部局关于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普适型仪器设备示范试用,支撑地方政府地质灾害预测预警工作,丰富宝鸡科学观测基地监测对象,项目组与宝鸡市金台区自然资源局多次对接,针对处于蠕滑阶段的中岩山滑坡开展变形监测预警工作。项目组在宝鸡市开展的地质灾害详查、汛期隐患排查及防灾减灾支撑工作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肯定及赞许。

    罗家塄滑坡平面图及失稳蠕滑局部特征

    2020年8月6日,随着宝鸡市汛期来临及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形势加剧,为坚决贯彻落实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宝鸡市金台区人民政府组织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防汛防滑专业知识培训。受金台区自然资源局及硖石镇人民政府邀请,项目组代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力学研究所深入群众积极向基层组织宣传地质灾害前兆识别与临灾避险等相关知识,并结合野外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对宝鸡市金台区地质灾害孕灾背景、诱发因素、发育规律及失稳机制作了详细的讲解。此次地质灾害、防汛防滑专业知识培训会得到了金台区国土局郭红军主任、硖石镇潘永刚镇长及硖石镇26个行政村50余名基层干部的赞赏,各级政府部门纷纷表示在接下来工作中将进一步加强深入交流与需求对接,共同深化金台区防灾减灾合作事宜。

    宝鸡市金台区硖石镇地质灾害、防汛防滑专业知识培训会会场

     
     
    精准对接需求,支撑汛期排查,助力地方减灾

    摘要:为总结钦杭成矿带东段铜金多金属成矿规律和指导区域找矿,开展铁杭成矿带区域含矿建造调查和研究,首次识别出中二叠世一套含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海相火山岩。初步研究表明,该层位火山岩形成于陆内拉张构造背景下的浅海台地环境,与扬子地块区峨眉山玄武岩遥相呼应,具有重要的大地构造及找矿意义。

    1.项目概况

    钦杭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铜金多金属成矿带,以往缺乏整体性研究。按中国地质调查局的部署,南京地质调查 中心实施的“钦杭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 (东段)”计划项目,依托该中心承担的“萍乡-绍兴结合带铜多金属成矿规律研究(2010—2012)”、“钦杭成矿带东段重点勘查区攻关示范(2013—2015 )”等工作项目,重点调查和研究区域含矿建造和典型铜、金矿床,总结区域成矿规律,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出部署建议。

    2.  成果简介

    (1 )发现区域性分布的二叠纪海相火山岩。通过剖面测量和路线调查,在萍乐、广丰2个晚古生代坳陷区的中二叠世地层中发现一套火山岩,夹于海相地层序列之中,下伏地层为中二叠世栖霞 组灰岩及小江边组瘤状灰岩、镁质泥岩,上覆地层为中二叠世南岗组镁质页岩或晚二叠世乐平组含煤岩系。该套海相火山岩主要有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两大类型,二者在空间上密切相随,呈穹窿状或岩墙状产出,与层状硅质岩和局部的碧玉岩共同构成孤峰组(江西称之为鸣山组、车头组)硅质建造。

    区内中二叠世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大致沿萍乡-广丰-绍兴深断裂带分布,普遍发育强烈且均匀的次生石英岩化,主要由隐晶-微晶石英组成,可见微细的石英斑晶、硅化长石假晶(图1-a)及气孔、杏仁、流纹构造(图1-b、c)。火山碎屑之沉凝灰岩(图1-d)、沉角砾凝灰岩多夹于层状硅质岩和熔岩中,以薄层状为主,乐平鸣山最厚者可达15m。江西宜春麦田村淬碎熔岩穹窿底部、乐平鸣山爆溢熔岩穹窿外侧的沉凝灰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62.6 ±1.9Ma和261.6±1.6Ma,属中二叠世末期。

    (2)中二叠世硅质建造与海底火山喷发-热水喷流密切相关。孤峰组、鸣山组、车头组层状硅质岩常以火山熔岩或 火山碎屑岩为核心,有火山岩产出区域的层状硅质岩厚度较大,常夹有凝灰岩薄层或纹层;远离喷发-喷流口则厚度变小,少夹或不夹沉凝灰岩。海底火山喷发及熔岩侵出后,一方面形成穹窿状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碧玉岩;另一方面有大量的火山硅质热液溶解进入海水,随海水的流动而分散发出去,大面积地以SiO2胶体形式在海底凝聚和沉淀,形成水平纹理发育的层状硅质岩。海相火山岩与薄层状硅质岩之间构成一种豆荚状结构(图2)。

    (3)火山活动形成于陆内拉张构造背景。经过晋宁期运动和加里东期运动造山后,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完成最终 的碰撞和对接,进入陆内发展的构造演化阶段。中二叠世火山岩分布于钦杭结合带的萍乡-广丰断裂沿线(图3),构成一条东西长达400km的海相火山岩带,时代上与扬子地块西缘峨眉山玄武岩年代相当,是钦杭结合带对东吴运动的岩浆活动响应。研究表明,萍乡-广丰-绍兴断裂带在中二叠世发生过拉张性质的构造活化,可能是扬子与华夏地块间构造结合带复活的表现。

    (4)海相火山岩是区域性含金的岩 石建造。典型矿床调查、镜下鉴定及地 球化学、年代学研究表明,萍乐坳陷西 段的丰顶山、王家坊金矿和广丰坳陷的乌石岗、打石坞等金矿都以火山角砾岩、淬碎熔岩等中二叠世海相火山岩为容矿岩石。这些矿床的金矿物是微细粒状自然金,原岩品位低,可采金矿体多由地表氧化、次生富集而成。这套海相火山岩具有区域稳定性,可以大区域追索,是重要的区域含金建造,具有很大的微细浸染型金矿找矿潜力。

    初步对比显示,位于钦杭成矿带西段的广东长坑一富湾大型金银矿,是晚古生代以海相火山岩为含矿岩石的微细 浸染型金矿床。

    3.成果意义

    钦杭成矿带东段二叠纪海相火山岩的发现,新增了1个区域性海相火山岩层位,并已在多个项目中得到验证。这一成果对深人认识钦杭结合带乃至华南的晚古生代大地构造环境、研究钦杭结合带的构造岩浆活动演化及成矿作用、完善区域成矿系统、提供地质调查战略部署依据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骆学全 张雪辉供稿)


    钦杭成矿带东段发现二叠纪含金海相火山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