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23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近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李广旭博士后及其合作导师曾令森研究员等,对西藏南部冈底斯岩基东段朗县杂岩内出露的钠质煌斑岩开展了年代学、岩石学、全岩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组成的系统分析和研究,揭示了钠质煌斑岩的成因及其动力学过程,取得重要成果。

    大陆岩石圈的持续俯冲也会导致俯冲板片的脱水和熔融。俯冲的碳酸盐物质熔融可以释放碳酸盐熔体,引发上覆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形成不同类型的碱性和钙碱性岩浆岩。煌斑岩是特殊的幔源岩浆岩,其成因往往与交代富集的岩石圈地幔有关,成为示踪深部物质组成和深部动力学过程的重要载体。钠质煌斑岩出露较少,研究程度低,导致其钠质属性的成因机制尚不清楚。由于不同性质和不同来源的交代介质会造成岩石圈地幔的富集特征和矿物组成的差异,需要进一步验证钠质煌斑岩的钠质属性或成因机制是否与交代介质的不同有关。

    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一是朗县地区出露一套近南北向展布的基性岩脉,其矿物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基性岩脉为钠质煌斑岩。该钠质煌斑岩主要由角闪石斑晶和斜长石(钠长石)基质组成(图1),具有较高的CaO和Na2O含量,但K2O含量低,因此Na2O/K2O比值异常高(>2.3,最高为68.1);具有明显的Nb–Ta–Zr–Hf–Ti负异常;强烈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

    二是朗县钠质煌斑岩侵位于始新世晚期(36.9 ± 0.3 Ma),是碳酸盐熔体交代作用形成的交代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的结果。朗县煌斑岩的同位素组成(全岩Sr-Nd-Pb和锆石Hf同位素)明显不同于冈底斯岩基中-新生代的岩浆岩,尤其是更年轻(< 30 Ma)的钾质-超钾质岩石(图2),这意味朗县煌斑岩具有不同的岩浆源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来源于交代富集的岩石圈地幔,其富集特征是由俯冲的印度大陆地壳来源的碳酸盐熔体交代作用造成的。

    三是朗县钠质煌斑岩的钠质属性与碳酸盐熔体的交代作用和源区矿物组成有关。朗县煌斑岩中大量的碳酸盐矿物(方解石)是原生的(图1)。异常低的Rb/Sr和Dy/Yb比值,同时具有较高的Ba/Rb比值,表明朗县煌斑岩是在石榴子石相二辉橄榄岩稳定域内由含角闪石的橄榄岩低程度部分熔融形成的。

    四是煌斑岩的侵位可能与印度-亚洲大陆后碰撞背景下增厚下地壳(约75 km)的局部拆沉引起的东西向伸展作用有关。

    图1朗县钠质煌斑岩的野外照片(a-c)、显微照片(d-f)和背散射照片(g-l)

    图2朗县煌斑岩的锆石Hf和全岩Sr-Nd-Pb同位素特征

    该研究在岩相学基础上,通过与钾质煌斑岩全岩元素和同位素组成的系统对比,揭示了钠质煌斑岩的钠质属性与碳酸盐熔体的交代作用有关,为理解后碰撞深部动力学过程和解译冈底斯岩基的岩石圈地幔的演化历史提供了新的启示。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2055202)、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与研究计划项目(2019QZKK0702)和中国地质调查项目(DD20221630和DD20221817)的联合资助。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地学期刊《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上。

     
    地质所李广旭、曾令森等研究员对钠质煌斑岩与碳酸盐...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承担的“红水河流域典型地下河系统水污染调查”项目在高原红壤种植区土壤酸化问题上取得进展。

    2016年4月-12月,岩溶所红水河水调水污染项目组对云南富源后所一带红壤种植区土壤质量状况调查的过程中,发现该区16%-40%的旱地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酸化问题,其中非轮作玉米田土壤酸化尤为明显。

    岩溶所红水河水调水污染项目组调查访问发现,玉米和烤烟是该区主要的作物类型,化肥、硫酸钾、烤烟复合肥及农家肥为主要的肥料类型。通过对该区土壤、地下水、大气沉降等样品的采集测试,发现土壤中的N与pH存在较为显著的相关关系。进一步对土壤氮源输入、输出情况的统计,发现化肥氮、秸秆还田氮及湿沉降氮为本区土壤主要人为氮源,不同形态氮在土壤中迁移转化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致H+作用,其中铵态氮>硝态氮>有机态氮。进而结合化肥氮、秸秆还田氮及湿沉降氮等三种氮源输入至土壤中的氮素量,分别求得各自致H+能力:化肥氮>秸秆氮>湿沉降氮。通过对比分析,化肥NH4-N产生的H+远远高于其它形态或途径的氮,表明化肥NH4-N是影响本区土壤pH的主要氮素形态。而NH4-N与pH相关性较总氮(N)、NO3-N显著,进一步揭示了化肥NH4-N是影响本区土壤pH的一个主要因素。

    针对本区酸化土壤,岩溶所红水河水调水污染项目组建议当地村民通过施入富含碱基的草木灰、K肥等,适当减少铵态氮肥的比例,达到缓解本区土壤酸化的作用。

                                                                                                                                        

    富源红壤区玉米田和烤烟田土壤剖面pH分布对比

    岩溶所在高原红壤种植区土壤酸化问题研究上取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