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7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2015年11月29日下午,罗布泊找钾地质科技现场研讨会在罗布泊召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张佳文副所长主持会议。

    会议以“开拓罗布泊第二找钾空间”为主题,总结和交流了罗布泊地区找钾地质科技最新找矿和研究成果,深入探讨制约罗布泊找钾的重大科技问题,为地质调查工作部署和编制“十三五”规划提供建议。会上,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公司颜辉总经理助理做了《罗布泊找钾成果及钾肥产业持续发展的科技需求》的报告,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刘成林研究员、马黎春副研究员、苏奎副研究员分别作了《罗布泊深部钾盐后备资源调查研究》《罗布泊地区阶段性研究成果》《岩相古地理研究在找钾方面的意义及塔里木油田水研究进展》的专题报告。通过学术交流、梳理科研成果,探讨今后罗布泊地区钾盐研究和找矿方向,为增加罗布泊地区钾盐后备资源储量奠定基础。中国地质调查局刘凤山处长听取汇报后,认为罗布泊地区开展钾盐后备资源勘查迫在眉睫,并对目前罗布泊找钾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1)加强深部基础地层和区域构造研究;(2)多单位联合攻关,成立协调小组,多方面争取科研资金,拓展第二找钾空间;(3)深部钻孔的孔位需多方验证和充分论证,建立统一的岩芯库和共享机制。 

    与会代表会前考察了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公司盐田和3号输卤泵站。

    中国地质调查局科外部、中国地质科学院、罗布泊地区管委会、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公司等单位相关领导出席了此次会议,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科技处、所办、非金属研究室、罗布泊钾盐研究与资源利用科研观测站科研人员及国投罗钾公司相关技术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罗布泊找钾地质科技现场研讨会在罗布泊举行

    近期,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著的《盐源-宁蒗盆地深部结构与油气勘探》专著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专著以成都地调中心刘宝珺院士、牟传龙研究员倡导的“构造控盆、盆地控相、相控油气基本地质条件”学术思想为指导,通过对盐源-宁蒗盆地区域地球物理、沉积岩相古地理调查和研究,实现了盆地深部结构和岩相古地理研究的深度融合。

    在具体研究方法上,该书以区域重磁、速度结构为基础,辅以宽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并结合地表露头资料,创建了深部结构-—岩相古地理协同反演模型。该模型既揭示了构造环境对沉积体系的控制机制,又量化约束了深部结构特征,揭示了深大、边界断裂构造对盐源—宁蒗盆地的控制作用,并预测了有利的页岩气富集区,为该区区域地质背景研究与油气选区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该书将为从事地球物理、沉积地质、油气勘探等相关专业的生产、教学、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盐源-宁蒗盆地深部结构与油气勘探》近日出版发行

    12月20日,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学术交流会议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活动在四川成都举行,会议以“线上+线下”方式举行。

    本次会议的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重要回信精神,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坚持创新驱动引领,凝聚西南地区地质力量,深入探讨解决制约西南资源环境关键地质问题的方法路径,为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全国政协常委、时任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朋德,四川省应急厅副厅长,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谢安军出席会议并讲话。

    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现场出席会议。两院院士吴福元、侯增谦、毛景文、郭旭升、胡瑞忠、朱敏等线上出席会议并作学术报告,中国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潘桂棠研究员现场出席会议并作学术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宝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伯奇费尔,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教授、爱丁堡皇家协会研究员迈克尔·本顿,CCOP驻曼谷技术秘书处主任李永柱,柬埔寨矿产资源总局副局长孔西塔,缅甸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总局局长德丁纽等发来视频或贺信表示祝贺。成都地调中心主任李军致欢迎词,党委书记胡时友主持开幕式。

    会议指出,六十年来,成都地调中心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宗旨,凭着一茬茬、一代代地质人团结奋进、求实创新、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向国家提交了众多优秀的地质成果,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地质人才,为国家地质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起点上更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心怀“国之大者”,不负民之所望,为西南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贡献。一是要发挥“大区主战”思维,坚持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原则,扎实落实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真正发挥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作用。二是坚持地质科技创新第一动力,用开放合作理念凝聚西南地区地质力量,实现项目共谋、成果共享、效益共享、目标共赢,推动地质科技理论新突破,真正将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做大做强做出成效。三是坚持系统安全发展理念,围绕制约成都地调中心长远发展的系列体制机制和重大关键问题,全面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推动西南地区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

    谢安军在讲话中对六十年来成都地调中心为地方发展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希望成都地调中心继续发挥技术优势,为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谱写四川省治蜀兴川新篇章做出更多贡献。

    成都地调中心扎根西南六十载,积极推动国际国内地学合作发展,不断深耕青藏高原国际地学研究、沉积岩相古地理研究,将“东特提斯”研究范围拓展至整个特提斯构造域,提出“多岛弧盆系构造观”等多项原创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其他各类获奖成果215项。新时代,成都地调中心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把解决能源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地球系统科学问题作为地质科学创新的方向,推进新时代地质工作转型,为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再立新功。

     

    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和成都地调中心原主任、党委书记丁俊研究员为罗平生物群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揭牌 

    侯增谦院士作“青藏高原主要成矿系统与深部机制”学术报告

     
    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学术交流会议暨成都地质调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