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3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5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说起地下水

    大家都感觉并不陌生

    但下面几条关于地下水的冷知识

    你知道几个呢?

    一、西安大雁塔是倾斜的,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由于地下水超采导致的地面塌陷,后来为了给大雁塔“改斜归正”,西安市封掉了400多口自备井,进行了一系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现在的大雁塔已经开始向相反的方向缓慢恢复、归正。

    二、地层深处岩浆中分离出的水蒸气上升到地壳上层,冷却凝结而成的初生水,也叫岩浆水,是岩浆作用的结果,也是地下水的一部分。

    三、在过去数十年里,墨西哥城在不断下沉。墨西哥地处内陆,水资源匮乏,其首都墨西哥城人口众多,是墨西哥政治经济中心,每年都有大量移民前来居住,这更提高了对地下水的开采利用率,使得地面建筑物大幅度下沉。

    四、人类发现地下水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河姆渡遗址的井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井。在河姆渡遗址,考古人员发现了一眼木结构的浅水井遗迹。水井位于一个浅圆形的坑里,井深有1.35米,井口为方形,边长约2米。

    五、撒哈拉沙漠真正的沙地只占全部面积的五分之一,这里富有金属矿、石油、地下水,然而因交通不便限制了开发。

    六、地球上最古老的地下水有16亿年以上的历史,被完好地贮存在加拿大基德溪矿井2.9千米深处的铜锌矿床裂缝中,这里的矿床已有近27亿年的历史。

    七、未经处理的地下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细菌、病毒和一些无害指示菌。目前地下水中躲得最深的病毒可达2000米,是莫斯科国立大学生物学家团队在2019年发现的,他们在托木斯克地区2公里深处发现了三种噬菌体病毒的DNA。

    八、听似神奇的地下暗河,其实就是地下水的另外一种形式。我国有2000多条地下暗河,主要都集中在南方岩溶地区,是一种特殊的喀斯特地貌。

     

     
    地下水冷知识你知道几个?

    罗平生物群复原图

    2.52亿年前,地球上的生命遭受过一次史无前例的劫难,陆地和海洋里的生物大多灭绝。在此之后的地球生物复苏一直都是一个待解之谜,直到罗平生物群的发现。

    2007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的研究人员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发现了一个庞大的古生物化石群落。经考证,这个古生物化石群落的时代为距今2.44亿年,也就是此次大灭绝事件发生的800万年后。

    2.44亿年前,由于罗平独特的古地理环境,给这里的生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安乐窝。在罗平地区发现的古生物化石,种类多样、个体保存精美,完美记录了海洋生态系统复苏后的样子,展现出一幅富有生机的生命画卷,将人们带到了2.44亿年前缤纷奇妙的海底世界。研究团队将其命名为“罗平生物群”。

    鱼类是罗平生物群最具特色的动物化石类型,数量丰富、种类繁多。龙鱼就是其中一种。这类鱼外形与现代雀鳝相似,嘴巴长而尖,有的龙鱼的鳍像飘带一样,有的龙鱼的鳞片像针一样。

    透过各色各样的鱼化石还会发现,有的鱼爱群居,因为有的1平方米的石板上就能发现近30条鱼化石。有的鱼爱独处,比如外形扁扁、轮廓近似三角形的高背罗雄鱼和近似圆形的格兰德拱鱼。意外裸鱼褪去了一身的鳞片,而空棘鱼则喜欢在海底静待时机。尽管这些鱼长相各异,但个个都长着锋利的牙齿,都是食肉型鱼类。

    除了鱼,还有大型的海生爬行类动物。2.5亿年前的三叠纪时期,当一部分四足动物登上陆地的时候,另一群四足动物选择重新回到海洋,演变成称霸海洋的海生爬行类。鱼龙就是当时海洋中最出色的猎手,它的轮廓很像现代的海豚。为了更好地适应水中的生活,鱼龙的身体演化成最适合在水中游动的流线型,四肢演变成能保持身体平衡且非常结实的鳍状,尾巴也变得像鱼尾巴一样。鱼龙的大眼睛使它可以在光线昏暗的夜间或深海里追捕猎物。

    东方恐头龙有着超乎寻常的脖子,像带着一个探测器在大海里寻找着可口的食物。张氏幻龙体型巨大,身长可达7米,是当时罗平海洋里当之无愧的霸主。云贵中华龙龟憨态可掬地在海里游泳,有时则趴在礁石上休息。

    除了凶猛的大型食肉动物,海生爬行类动物之中也有例外,比如奇异滤齿龙。它虽然长相怪异,但却是独一无二的素食者。它用钉耙一样的扁嘴刮下海藻,吸食到口中,再闭拢嘴把水排出,吞下过滤到的食物。

    作为食肉动物食物的节肢动物,如虾、糠虾、龙虾也在这里崭露头角。而鲎作为节肢动物中的佼佼者,在罗平这片古海洋里进化出与现代鲎非常相似的特征,在现代海洋里仍拥有一席之地。除此之外,棘皮动物海胆、海星、海百合和软体动物双壳、腹足等生物,把罗平海洋装点得更加五彩斑斓。

    如今的罗平,早已不是汪洋大海,而是一片喀斯特峰丛地貌。远古生物也变成了一层层薄薄的化石。今天,当你走进罗平,除了欣赏美丽的油菜花海,还可以掀开亿万年前的一页页地质史书,去感受地球沧桑巨变的远古气息。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罗平生物群记录2.44亿年前海洋生物复苏的“地质史书...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承担的“境外大型矿产资源基地及资源潜力评价”地质调查二级项目蒙古野外地质考察团,联合蒙古科技大学,于2019年8月15日至9月13日期间对蒙古国阿尔泰地区开展了为期30天的野外地质考察。整个野外行程7000余公里,开展了野外遥感异常查证、重要矿产地野外地质调查和1:5万地质矿产图简测,初步查明了该地区重要矿产的主要控矿要素,取得了以下重要进展。

    一是在腾布努尔苏木的一处山间溪谷中发现了大量的褐铁矿化滚石,显示该区具有重要的多金属矿化的潜力。

    通过遥感蚀变信息的提取和解译,识别了该地区含有较高强度的羟基和铁染蚀变。野外现场查验,发现异常下游的溪谷中有大量的富含褐铁矿的滚石,褐铁矿含量高者目视可达20%,部分滚石直径可达一米。该处蚀变目前没有矿权覆盖。由于该处遥感蚀变异常有数十公里长,呈线性分布,可能是与断裂控制的花岗岩有关的多金属矿化有关,因此对这些遥感异常进行深入的工作有望取得较大的找矿突破。

         

    图1 在腾布诺尔苏木山间溪谷中发现的褐铁矿石样品

    二是对蒙俄边境产出的阿斯嘎特银-锑多金属矿床外围调查发现,其外围有寻找钨多金属矿化的潜力。

    通过遥感蚀变信息提取、解译,发现阿斯嘎特矿床外围有大量的羟基异常,通过遥感异常的现场野外地质查验,显示部分异常区可以看到多处含黑钨矿的石英脉,部分黑钨矿单矿物可达5mm宽。同时,该矿区也产出有钠化蚀变的高分异花岗岩株,显示该区具有形成高分异花岗岩型钨-锡和脉状铅-锌-银-锑成矿系统的潜力。阿斯嘎特外围的找矿工作程度目前相对较低,因此该区还有较大的找矿空间,尤其是遥感异常的产出区。

     

    图2 阿斯嘎特矿床块状的硫化物矿石           图3 阿斯嘎特外围含黑钨矿石英脉

    三是完成了泰哈勒赞布勒格泰锆-铌-稀土大型矿床1:5万的地质矿产专题填图(简测)。

    通过200km2的1:5万地质矿产专题填图(简测),基本厘清了泰哈勒赞布勒格泰碱性杂岩体的分布特征、碱性岩的岩相分带以及矿体的产出特征。

    该矿床属于与碱性正长岩类及碱性长石花岗岩有关的大型锆-铌-稀土热液矿床,矿体的产出主要受热液交代岩控制。通过1:5万的地质矿产图简测,发现该矿床有两个矿化中心,其南部的矿化规模较大,矿化较为连续,主要分布于以近似圆形的区域内。该矿床产出于距离水量丰沛的河流20公里远,选矿所需要的水源较为充足,有较好的开发条件。

    图4 哈勒赞布勒格泰锆-铌-稀土矿石

    四是在科布多市东5-10千米处,发现了一处潜在的造山型金矿化带。

    通过遥感蚀变信息的提取和解译,发现并检查了一处蚀变显著的褐铁矿化带。在这条长达20千米,宽100-200米的遥感蚀变异常带内,发现有连续产出的含褐铁矿化石英脉及褐铁矿化蚀变岩,可能为潜在的造山型金矿化带。

    图5 野外地质考察发现的褐铁矿化蚀变岩特征

    五是发现一处孔雀石蚀变露头。

    在XXX地区,通过遥感解译发现并检查了一处蚀变显著的羟基异常带。通过现场的野外地质查验,发现了一处宽达2m左右的含孔雀石蚀变露头,追索可达100米长。

    图6 遥感异常查验发现的孔雀石化露头

    六是本次野外地质调查,对蒙古阿尔泰地区和南蒙古7个典型银-锑、锆-铌-稀土、铜-金、铅-锌、金矿床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对一些重要的遥感蚀变异常进行了野外现场查验,查明了一些重要银-锑、锆-铌-稀土、矿床的地质特征、主要控矿因素、开采的自然经济条件。

    蒙古阿尔泰成矿带受古亚洲洋俯冲构造及其后的伸展构造的影响,成矿类型主要有稀有-稀土、银-锑多金属矿床、锡-钨矿床、金矿床及火山块状硫化物矿床等;本次野外地质调查涉及都兰卡铅-锌-铜矿床、阿斯嘎特银-锑矿床及其外围、腾布诺尔银-锑矿床和哈勒赞布勒格泰锆-铌-稀土矿床,南蒙古的哈马格泰铜-金矿床、铜狐狸铜-金矿床、欧玉特乌兰铜-金矿床等。这些矿床的成矿类型主要为VMS型、斑岩型、岩浆热液脉型、碱性岩正长岩-花岗岩型、伟晶岩型及造山型。

    本次调查显示,蒙古阿尔泰地区成矿条件优越,具有巨大的成矿潜力和找矿潜力。一方面,蒙古阿尔泰地区矿床的开采程度较低,多个具有较好开采条件的多金属矿床和稀有稀土矿床,如阿斯嘎特和哈勒赞布勒格泰等矿床及与铌-铍-锂多金属矿床,均没有开采。同时,蒙古国阿尔泰地区所有的1:20万区域地质矿产图大都是蒙古自己的地质队伍所完成的,本次野外地质考察发现,其填图的质量较差。俄罗斯和捷克等国家援助蒙古所填的1:20万和1:5万的区域地质矿产图质量非常高,但是这些地质图覆盖的区域却很有限。这也反映出蒙古国的地质工作程度还非常低,如果有更多深入细致的工作,蒙古阿尔泰地区的找矿潜力还有很大的空间。另一方面,西方公司在蒙古阿尔泰地区涉足尚浅。西方公司如艾芬豪等,在蒙古国南部和北部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掌握了大量的高质量勘查权和采矿权。但是相比南蒙古,在蒙古西部的阿尔泰地区,其介入程度还相对较浅,也没有取得重大的找矿成果。但中国矿业公司对蒙古西部的兴趣却非常高。因此,中国地调局加强在蒙古阿尔泰地区的基础地质矿产工作,将有效支撑和引导中国公司对蒙古阿尔泰的投资,提升找矿效率和成果,服务于国家的能源资源安全战略。

     
    蒙古阿尔泰境外地质调查取得重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