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全 站  |  新闻  |  通知公告  |  重大计划  |  工作动态  |  队伍建设  |  关于我们  |  互动  |  图 片  |  视 频 查询到2条相关结果,系统用时0.01秒。

查询时间:时间不限

  • 时间范围


查询范围:标题+正文

排序方式:按相关度排序

检索范围:

    计划协调人吴珍汉,研究员,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构造变形观测与资源环境效应研究方向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街45号中国地质调查局;E-mail: wuzhenhan@sohu.com

     

    总体思路:

     

    根据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紧紧围绕解决影响重大资源环境灾害问题需要的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和关键技术方法,充分发挥地质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论和技术方法。

     

    主要目标:

     

    一要在原始创新上迈出重要步伐。二要大力提升技术水平。三要加大推进学科发展的力度。四要着力培养领军人才。

     

    基本要求:

     

    一要聚焦影响重大资源环境灾害问题解决所需的关键性、基础性的地球科学问题。二要注意创新工作机制、调查方法和表达方式。三要充分发挥地质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及时有效地指导和服务地质调查实践。

     

    工作部署:

     

    设置关于关键地质问题综合调查工程、深部地质调查工程。

    地质科技支撑计划概况

    摘要:“中巴经济走廊”国内段自然条件恶劣、地质环境复杂,通过资料分析、多源遥感影像解译和野外调查,初步厘定了该区段主要活动断裂的分布,查明了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中巴经济走廊规划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

    1.项目概况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建设集公路、铁路、油气管道、光缆和电力线路“五 位一体”的综合大通道,并配套城市群、工业群和自贸区建设。“走廊”穿越青藏高原新构造运动活跃、变形强烈的地区 (图1),具有高海拔、构造活跃、地形陡峻、地质灾害多发、冰川发育、高地应力等诸多地质难题。2014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启动了“中巴经济走廊主要活动 断层与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调查”项目。

    2.成果简介

    (1 )初步掌握了区域地质背景,提出了中巴经济走廊主干交通廊带的线路规划建议。通过资料搜集、遥感解译、InSAR变形观测、野外工程地质调查、探槽施工等工作,编制了中巴经济走廊地质图、重点区段1 :5万综合工程地质图,系统掌握了穿越西昆仑山脉沿线的斜坡地质灾害发育分布情况(图2),提出了中巴经济走廊西构造结段交通廊带线路规划建议。

    (2)厘定了12条主要活动断裂带的空间展布。通过地貌识别、遥感解译、资料编绘和野外调查,厘定了喜马拉雅逆冲断裂带、喀喇昆仑逆冲断裂带、帕 米尔主前缘逆冲断裂带等12条主要活动 断裂带的总体空间展布。重点对中国境 内的喀什断裂、塔什库尔干断裂等活动 断层的空间位置进行了遥感解译,提出现今构造变形主要集中在喀喇昆仑走滑断裂带、塔什库尔干正断层等部位。

    (3)初步揭示了中巴经济走廊国内段存在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受大地构造、地形地貌、新构造运动、岩土体特征和气候影响,中巴经济走廊国内段存在着区域地壳稳定性问题和崩塌、滑坡、冰川泥石流、侵蚀塌岸等地质灾害问题,以及高地震峰值加速度、高地应力、冻 土等其他工程地质问题(图3)。

    3.成果意义

    该成果已经分别与巴基斯坦可持续发展科技委员会、中国公路桥梁建设工程公司、塔什库尔干县政府等单位对接交流,及时服务于喀喇昆仑公路改扩建工程、塔县地质环境保护和地热资源开发,部分成果被编入“一带一路”系列 图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姚鑫 张永双 供稿)


    “中巴经济走廊”国内段工程地质调查取得阶段成果